首页 > 文化 > 正文

奚美娟 人淡如菊的“花样周易起名软件 姐姐”


更新日期:2018-05-25 19:09:43来源:网络点击:2484

有些角色是因为没人演过,所以面目很难聚焦,而有些则是因为演得太多反而变得面目模糊,慈禧便是其一。在即将于12月5日登台天桥艺术中心的国家话剧院大戏《北京法源寺》中,来自沪上的艺术家奚美娟将出演慈禧一角,“糊里糊涂12年未登台”,她一开口竟然是“我身后是一片惶惶然的大清版图,大清,植桑、耕田、人民、炊烟,一个美好清明的大园子”,一句话,慈禧面目已经清晰——不是令人毛骨悚然的老佛爷,而是一位无奈的大家长……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光绪……在以身殉道的英雄群谱中,慈禧格外跳脱,《北京法源寺》的海报是一张慈禧两眼一睁一闭的正面相,既谐虐,又有思辨感,历史明镜究竟能否撕下浅薄的面具?奚美娟相信:可以。

北青报:电视剧《孙中山》、《大清药王》等影视剧中,您不止一次演过慈禧,以往的经验在《北京法源寺》中用得上吗?

奚美娟:以往确实是在影视中演过两三次慈禧,但那一般都是点缀式的人物,真正塑造角色,《北京法源寺》是第一次,而且是归零重新开始,过往的经验都不足以在这出戏中运用。过去无论是在小说还是影视里,慈禧给我们的印象都是被妖魔化的,但这次通过看书反思历史的趋势,这个在男权社会中立足、在中国历史上掌权40多年的女性被妖魔化其实是历史的原因造成的。很多时候,慈禧都是带着浅薄的面具出现的,有的还纠缠于男女关系,对这些我是很不屑的。即使她是失败者,也要展示出其内涵和智慧,可探究的东西太多,这样才客观,就这一点,我和导演在排练前就有共识。我敢说,这个戏有着以往影视剧中没有过的内容。过去史学家、学者大家各有所长地在谈对晚清的看法,在这方面,我们这个戏也贡献了自己的观点。

北青报:在慈禧身上复杂的情感中,与光绪的这段母子情最为复杂与纠结。

奚美娟:其实从母子的角度,从人性的情感上,皇家与普通人是没有区别的。近期我看了很多资料,对于戊戌这段历史,慈禧最不能释怀的,便是光绪对她的态度。为此,几次上朝她都曾失声痛哭,这恰恰给了我一个情感的支点。这是一个女人的正常表达,不会因为是儿子,就压抑自己的情感。但同时这又是一出不折不扣的男人戏,不是以慈禧为主线,所以戏份占的比例不多。可她每次上场都是在很好的节点上,台词也是掷地有声:你们说我亡了大清朝,那你们也太高看我了;如果说我昏庸无能,却统治了大清朝47年,那你们也太小瞧了你们自个儿。她有时仅仅是坐着,但台词却又有复杂的情感。在表演上,对体力要求不高,可有时即便是在倾听,哪怕没有谈资,也要用心力。

奚美娟不喜欢拍古装戏,原因就是造型过程的复杂耗时,不过在这出《北京法源寺》中,她的慈禧造型光梳画就要一个半小时。对于有兴趣的事,她可以说服自己坚持,一如今年首次登上综艺节目的“舞台”。

北青报:您一向行事低调,说话都不大声张扬,今年却为何参加了综艺节目《花样姐姐》的录制?

奚美娟:在多元载体的今天,综艺节目不仅占据了那么大的市场份额,也占据了年轻人的心。虽然毁誉参半,但当东方卫视邀请到我时,我还是想去身体力行地参与一下。只有经历过才可以去评价人家,过程本身其实是一个拥有话语权的过程。由于拍摄团队是韩国的,而制作团队是中国的,我亲眼看到中韩两国的80后和90后的工作状态是很有意思的事。18天的拍摄加往返20天,其间换了11个景点,又是在国外,电视行业生力军的拼劲很打动我,仿佛看到过去的自己。当然节目的呈现自有公论,但过程的艰辛还是常人难以想像的。

北青报:曾经看到您有关文艺从业者要听得进批评的言论,一向与世无争又何出此言呢?

奚美娟:这些年有时参加研讨会,有时做评委,常常感觉正常的艺术评价体系和机制的缺失。我们时常羡慕“纽约时评”、“纽约剧评”对于社会和艺术良性运转的促动,评价一个作品的成熟与幼稚,是要靠正常、健康的评价机制的,而不是利益的驱动。

1991年,上海人艺一部《留守女士》切入当时出国潮后遗症,剧中所描绘的分离聚合、破碎重建等人生风景,引发观剧及舆论热。这部浸没于都市生活中的戏剧后来不仅改编为电影,更捧红了奚美娟、吕凉两位主演。

北青报:《留守女士》至今仍旧是小剧场戏剧旗帜性的作品,更被视作海派戏剧的代表,但对于今天的很多观众来说,这出戏就是传说中的,今后还有可能以怀旧的姿态再登台吗?

奚美娟:《留守女士》其实有很强的时效性,那个时期的出国热产生了一批“留守者”,我想现在的年轻人恐怕不一定能理解剧中人的情感了。不过我也很期待看到再上演时当代观众的反应。要知道当年那个戏第一轮就演了260多场,很多观众看完戏都不走,坐在剧场继续聊天,彼此分享各自的感受。我至今还记得,当时有一位女士丈夫出国很多年,没有音信,也不和她离婚,致使她患上了抑郁症,境况很惨。那个时代真是产生了很多生活的悲剧,《留守女士》从社会层面来说其实是一部直面现实的戏。

北青报:虽然《留守女士》让您的知名度迅速扩散,但其实在那部戏之前,您就已经得到了“梅花奖”?

奚美娟:那是1988年的《中国梦》,说起来很契合今天的主流价值观,但当时我们那个戏就是这个名字。黄佐临先生1962年提出了“写意戏剧观”,可一直没有作品来印证,这部戏是践行了他的戏剧观念。其实毕业后我在上海人艺演了15年话剧,80年代演的最多,对舞台有着太深的感情。虽然这些年不演了,但演话剧对我来说是很自然的事。2003年巴金先生百岁诞辰时,我演了话剧《家》中的瑞珏,之后糊里糊涂过了12年。90年代初我才开始接触影视,那时影视风生水起远超话剧,但十几年过去了,现在上海话剧的演出量之大简直让人难以想像。不过更多的是那种小白领戏剧,像《北京法源寺》这样有宏大家国情怀的戏,上海不多。京朝派与海派虽然风格各异,但现在北京很重视上海的演出市场,上海观众也很爱看北京的戏。这些年我因为很多影视剧都是在北京拍的,空闲时我就去看北京人艺的戏,前几年人艺的戏我基本都看过。


相关:

娄梦涵告别NDT回国首秀仨作品刚刚于7月离开世界顶尖现代舞团——荷兰舞蹈剧场(NDT)的中国舞者娄梦涵,11月25日晚在国家大剧院展示了自己成为“自由人”之后的首秀。他奉献了《静止·移动》《曾经·何时》《情感效应》三个自己编创的小作品。..

从八卦到造谣,一步之遥今天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人人都可以开微博、微信公众号,可以在网络上发表公开言论,成为一个个自媒体。一些自媒体号主为了吸引网友眼球,专门扒一些明星八卦新闻。八卦一下明星似乎也没什么,只不过制造了低俗..

上一篇: 乔瓦尼中国巡演首秀 钢琴诗人弹奏“小松树”
下一篇: 坚持五年指导社区居民演话剧 徐松子:我跟明星不搭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