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看一个有底线的人是如何变成傻朱瑞 子的


更新日期:2018-05-25 18:53:47来源:网络点击:2319

看陈建斌的导演处女作《一个勺子》感觉很奇怪,总的来说,经历了三个微妙的观影体验。一开始,我觉得这部电影有点太闷了。陈建斌饰演的“拉条子”坐在工地的架子前吃东西,一个傻子从后面伸过手来,也不说话,眼巴巴等着“赏赐”。这个长达数分钟的戏看得非常不习惯。按照正常人的思维,这时候走开是最好的选择,“惹不起的话,至少可以躲得起。”

我在想,“拉条子”为什么没有躲开呢?如果走开,就没有了后面发生的事情。仔细一想,发现自己其实是“聪明人想法”,就像现在一看到“倒地的老人”,大多数看过新闻的人都会选择绕道而行一样,因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淳朴的“拉条子”显然还没有这样的鸡贼和狠心,顺着电影往后看,发现这个“拉条子”还是一个很有底线的人。他的底线就是不能死人,不能让傻子冻死在自己的院子里,“这样就说不清。”对于赖上自己的傻子,他想尽办法,要想赶他走,但后者就是不走,或者是走了又回来。之所以每次都能成功,其实也是抓住了“拉条子”夫妻的弱点,就是“不能冻死人”的底线。有了这条底线,有点“无赖”的傻子战胜了“拉条子”夫妻,成功睡上了他们家的“羊圈”。这部分情节有点淡,是10多度的啤酒。

到了傻子被大头哥带领的一伙人接走后,随后一拨拨人打着傻子家人的名号上门要人要钱时,就像一杯酒,它的浓度指数开始上升,至少接近了30多度。

观众包括我在内,可能会问,这么简单的骗术,“拉条子”夫妻会不明白,至于一次次被骗吗?这样一想,深为自己的貌似“聪明”内疚。可能在“拉条子”夫妻的心中,打一个“一无用处”的傻子的主意,实在找不到解释的理由。虽然“拉条子”在新闻上看到很多报道,有人把傻子们骗到黑煤窑下挖煤,还有人残忍地卖傻子们的人体器官等。但是他就是没有想到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这又是一个考验“拉条子”底线的事情。靠“一个傻子”挣钱,已经超过了他们的理解底线,对于底线外的事情,那是一个他们无法理解的世界。

这可能就是这部电影最想表达的东西。就是一对有底线的老实夫妻如何在现实的社会中,被一个个无底线的人所欺骗的故事。我们从小到大被教育着,做人要有底线。要知道尊重生命,尊重诺言。因为尊重生命,“拉条子”夫妻没有硬着心肠把傻子拒之门外;因为尊重诺言,“拉条子”一次次追着大头哥后面,要求拿回为儿子走后门的几万块钱,因为后者并没有办妥事情。

《一个勺子》是一个现代社会的寓言故事。对于寓言,刨根问底的追问细节是不恰当的,就像追问“农夫和蛇”的故事的合理性一样,它需要在更加广阔的层面被观众读解,它可能会勾起你生命中的一件傻事,时过境迁,你回想起来唏嘘不已;或者是你的一个朋友,当初你是如何掏心掏肺地跟他交心,到最后发现自己被出卖,最后老死不相往来。

值得惊喜的是,《一个勺子》还不是那种一句话就能说清的寓言故事。很多细节值得品味,比如“拉条子”夫妇发现,跟自己那个耍小聪明而进监狱的儿子相比,眼前的这个跟儿子年纪相仿的傻子竟然带给他们不一样的安稳感觉。这种一家人在一起相依为命的感觉是小农社会中父辈们的最大梦想。但在现在社会的打工潮中早已远去,没想到竟然在傻子身上得到体现,简直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有底线的人喜欢追问,就像“拉条子”喜欢整天追着大头哥一样,后者揣着明白装糊涂,千方百计搪塞他。有底线的人也最容易受伤害,多情总被无情恼。

最终也没有想明白的“拉条子”最后发现,他自己变成了孤家寡人,连一向支持自己的妻子“金枝子”都远离自己,他的锲而不舍刨根问底的追问,似乎触犯了这个社会的最大禁忌:很多事情不能说透,只能是一切尽在不言中。这大大超出了“拉条子”的思维范畴,他最后透过头上帽子的红帽檐,发现自己已然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傻子。整个电影的寓言最终得以完成。这是整体电影的最高潮,是58度的烈酒,一点就着。  


相关:

中华世纪坛汉字体验馆以乐为教前后历时三年,并经过三个月的试运营和调整,由中华出版促进会汉字文化推广专业委员会和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主办的“中华世纪坛汉字体验馆”正式对外开放。 为了更好地表达“创新互动式教育理念”,中华世纪坛汉字体..

专访杨乐:红了就不自在了 通过在《中国之星》的演唱,杨乐迅速拥有了极高的关注度,但他有点矛盾,他说这些天在机场已经被人认出来了,并要求合影,自己不配合不太礼貌,但确实感到一丝困扰,“老崔得给我负责”。 在采访中,他经常说“..

上一篇: 杜撰黄圣依丑闻 自媒体登报致歉
下一篇: 姚笛讨厌恋人玩欺骗 为新剧《爱情碟中谍》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