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文化主持稿开场白 是乡村营造的依托


更新日期:2018-05-25 18:20:50来源:网络点击:1947

乡村不能用城市的规划思维方法,而应该用乡村营造理念,营造是敬畏为先,是东方之说,而规划以人为本,是西方概念,两者有着本质区别。规划中要明确文化的倾向,文化是一种公众认可并有一定参与性的互动,如美术、相声、舞蹈、体育、节庆,其中也包括各种宗教活动。

笔者曾听过很多政府说他们做的规划没有文化,专业一点的会说没有灵魂,其共性是群众参与性不够,很多广场、街道、活动中心晚上就变成鬼街了。他们问为何笔者所做的项目成功率较高、群众参与性强,答案其实就是一句话,关注共性、研究特性、推崇精神、文化渗透。

笔者多年来一直在乡村建设中将文化和艺术作为项目的路径,因为这种文化认同的感觉就是营造和规划的基本感受,没有这种认知,规划就很难有灵魂,就不会有文化。所谓乡村规划有几点要求:一是文化的认同。营造有它本身的性格,这种性格是某一地区的地理特征所养成的,在一种特有的环境中,人会渐渐地习惯于环境,并在这种环境中找到最佳的文化表现形式,比如,四川成都为盆地,交通不便、雨水多雾多,所以这里水土肥沃,只要播下种子,就可以轻松获得丰收,这种环境养成了成都人以生活休闲为主体的生活模式,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做营造,公众的休闲空间、房屋的空气对流、建筑的排水功能、食物的存放空间,甚至又美又软又个性的语气等,都是本地人营造文化的性格。

二要注意文化是营造的依托。文化是什么?在乡村,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食粮,没有就不习惯,所以文化成为环境营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比较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云南的吊脚楼、山西的窑洞,这些建筑已不适应今天人们的生活习惯,可是人们依然会怀念,这些都是特有的地域符号。在乡村,一棵大树、一个古井、一座庙宇有的只剩下残墙断壁,可是每年到了一定时候,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涌向这里在残墙断壁中祭拜。这种公众认同的东西,其实就是营造中最应关注的事,如汶川大地震后,我们在成都绵竹遵道镇做重建规划,人们对绵竹年画就非常认同,在建筑、房屋、围墙中都会要求留下空间给绵竹年画,这种要求在很多地方都存在,关键是我们是否尊重文化,关心公众的精神情感。

三要关注营造与可行性的问题。很多地方领导都想把县城做成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新天地、韩国的济州岛,因为这些是国际化。现在很多人以为找到世界顶级的规划师就能打造出国际性,现实并非如此。北京有一个798艺术区,于是全国都在学,结果成功者寥寥无几,为什么?798艺术区的存在是因为中央美院从王府井搬到798地区,学生教室不够,于是就租用附近的工厂,再加上美院周围有上万的考生与补习班,以及逐渐积累的艺术氛围,成就了798艺术区。

每一个项目其实都有自己的生命力,有其特点与价值,我们认真、客观地对待,项目才会有可行性。我们可能在乡村建一个与北京、上海城市中一样的小区,但我们不可能让这里的农民学会打高尔夫球,不可能让他们学会在跑步机上运动,更不可能去听音乐会。相反应该让他们做他们熟悉的农业,发展有机农业、景观农业、现代化农业等,恰恰这些农业会让北京与上海人有兴趣。

规划不是画画,更不是做梦。现在人看规划,千方百计要把规划本册做得漂亮、做得很厚,重点是做好鸟瞰图,但鸟瞰图不是人得眼光,而是鸟的眼光,人不可能天天到天上看项目,我们要回到1.6米至1.8米的视角,这才是人的视角,是真实地看规划。

现在业界习惯把城乡规划法混为一谈,城市的土地叫做地,农村叫做田;城市房屋可以抵押,农村房子不是商品;城市人住房与工厂(办公室)没有关系,农民房子一定与田地相连;城市房子是从市场购买,农民房子是自己建的;城市人的建房标准是国家制度,农民建房标准是自己定的;城市规划有规划法,农村规划要看风水;城市建设是一次性的,农村规划是伴随历史。城乡有如此大的差异与不同,依然用城市的方法与规划建设乡村,结果是什么样,也就可想而知。


相关:

72岁日本匠人出书:年轻人要做不忘初心的“傻瓜”手工匠人在日本并不罕见,但像秋山利辉这样强调“孝道”等匠人精神、坚持以学徒制育人的匠人并不多。这位已从事家具制作54年的手工匠人不首先强调技术的重要性,而认为“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 近日,..

《灰姑娘与仓鼠家族的秘密》招募小演员11月18日,儿童舞台剧儿童剧《灰姑娘与仓鼠家族的秘密》正式启动,同时将招募芭蕾舞小演员参与该剧的演出。 该剧亮点之一就是舞台剧中的小演员将全部采用社会海选的形式,入围的小演员将通过6个月的专业舞蹈集训,..

上一篇: 天下“石院”
下一篇: 精品琥珀展亮相潘家园岁末收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