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一部《红楼梦》 争吵注册公司名称查询 几时休?


更新日期:2018-05-25 18:11:48来源:网络点击:1841

今年据称是曹雪芹三百周年诞辰(虽然他的生卒年难以确认),日前多位红学家相聚人民文学出版社,宣告初版于1990年的《红楼梦大辞典》修订工作启动,希望提供一部能够反映红学研究进展的百科工具书。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人文版《红楼梦》的作者署名,已由从前的“曹雪芹、高鹗著”悄然更改为“曹雪芹著、无名氏续”。而数月前,藏书家韦力发表访谈质疑“支撑红学大厦的唯一救命稻草”脂评《红楼梦》的真伪,年轻学者高树伟的驳论也随之刊出。显然,围绕《红楼梦》的种种争论,从未停止。

一部《红楼梦》,两百多年来造就的粉丝,引发的话题,不计其数。时间走到今天,“红学”的面貌更加复杂,一方面传统的钩沉考据和相互辩驳还在进行,一方面是层出不穷的惊人论断和脑洞大开的同人文。青阅读记者专访了中国红学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胡文彬先生,请他就几个红学中争议最大的问题答疑解惑。


戴敦邦 绘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吗?

胡文彬:这是目前红学研究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如果把1900年以来包括现在网络上的说法归纳起来,大约有六十七八种之多,近十几年来的各种说法,远远超过了过去200年。过去并不否认基本作者是曹雪芹,近十几年来提出的作者包括洪昇、冒辟疆、顾景星、袁枚等等,最蹊跷的说是湖南娄底的一个女子写的,还有说七个女子写的,又有人说是“朱三太子”(崇祯的太子)写的,大观园在正定等等。

这种剥夺曹雪芹著作权的现象值得深思。曹雪芹是全世界认可的中国历史文化名人,水星上的一座环形山以他命名,他是民族的骄傲。作为学术研究,确实作者有争议,但我们今天怎么面对这个争议?比照一下,莎士比亚的著作权也有各种争议,但英国人民能取得共识。我们能否站在民族立场上,放弃争议或者把争议放在局部来讨论?何况到今天为止,我们找不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曹雪芹不是作者,相反,曹雪芹是作者,则有文献记载和《红楼梦》的文本来证明。

文献方面,曹雪芹同时代的好友敦诚、敦敏和张宜泉留下的诗文,说明曹雪芹不是子虚乌有。再晚一些,乾隆三十三年永忠写有《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墨香是敦诚、敦敏的叔叔。这说明永忠、墨香等人都见到了《红楼梦》的抄本,而且明确说是曹雪芹写的。这样确凿的文献证据我们不相信,而去相信一些野史和不着边际的猜想甚至编造?至于有人在书中查到哪里的方言就说作者是哪个省的,这更可笑了。北京是五方杂处的帝都,在小说里找到点方言不难,有人不是研究《红楼梦》的语言艺术,而是研究这个语言跟他们省有关,来推测作者是他们省的。这些荒唐的事情居然成为一些所谓学者剥夺曹雪芹著作权的理由。

《红楼梦》文本提供的材料也证明了曹雪芹是作者,书中明确提到过。开篇就说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第120回写了曹雪芹和空空道人的对话,曹雪芹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读《红楼梦》,可大家都没记住——不要“刻舟求剑、胶柱鼓瑟”。还有和曹雪芹同时的脂砚斋、畸笏叟的批语,也可以作为辅助性的证据。

想剥夺曹雪芹的著作权,哪怕提供一条文献记载,一个文本例子也好啊,一个都没有。只是从《红楼梦》中看到一些所谓矛盾,就说作者不是曹雪芹,这能说服人吗?学术研究要用证据说话,用小说家的笔法来代替学术考证,不可取。这些奇谈怪论为什么能很快出书上市、登上央视的“百家讲坛”呢?都是在追求新奇,这是时代的浮躁,真正研究者的声音反而没人注意了。

《红楼梦》后四十回是谁写的?

胡文彬:这个问题我谈的看法只代表我自己。我认为应该相信曹雪芹所说的“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也就是说,他对这本书的构想有过多次的考量和改变。我们今天能看到12种《红楼梦》抄本,尽管年代不同,各有差异,但没有一个是曹雪芹的亲笔或定稿。可以看出,前八十回曹雪芹的修改已经比较成型,尽管第13回“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等情节留下了改为可卿病死的矛盾痕迹,但总体上故事的衔接,人物的发展都梳理出了脉络。曹雪芹生命的时间,只够完成前八十回。

应该承认,后四十回的文笔、人物等和前八十回有很大差异,灵气没有了,脂砚斋批语指出的那么多后面的线索也没有,与前面的线索特别是十二钗判词等有一定距离。但这不等于后四十回完全没有曹雪芹的文稿,他“千里伏线”的史家笔法,就大的方面来说,在后四十回也能找出许多情节是有体现的。

后四十回,我认为应该是曹雪芹留下的原稿的散稿。我不赞成高鹗续写的说法,有足够的证据说明高鹗没有时间写、没有才华写,他根本也没写。那时他正在忙着弄八股文准备应试,想办法走后门当县令。我认为后四十回除原著的散稿外,包含了程伟元、高鹗的修改,正如他们自己在序言里说的,为整理出版120回刻本而“截长补短”,加以连缀。我们想一想,这书在当时非常红,如果他们真的续写了,怎么会不愿意加上自己的名字呢?而且他们肯定看到了脂评本,为什么不按照脂批提供的情节设计走呢?这侧面证明了有曹雪芹的散稿存在。其实,从嘉庆年间逍遥子的第一部续作算起,那么多

续书,有一本能超过今天的后四十回吗?就连清词大家顾太清的《红楼梦影》都不行。大家痛骂高鹗是不公平的,应该公正评价后四十回,程伟元、高鹗的工作使得有一个120回本传世,这个功劳不应抹杀。

现在人文社的版本,续书署名“无名氏”,我认为并不十分妥当,这是在左右为难的状况下搞出的妥协无奈的做法,但从出版整理的角度,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我只能保留自己的意见。既然后四十回基本保留了曹雪芹的散稿,把著作权给他,没有什么原则性的错误。


刘旦宅 绘  

神秘的脂砚斋是谁?

胡文彬:大量的脂砚斋批语证明了这个人的存在,而且是曹雪芹身边的重要人物,和他关系很近,是书的第一读者,提出建议曹雪芹会接受,我们觉得不会是曹家之外的人。争议主要在于脂砚斋具体是谁,是男是女?有人凭“脂砚”认为是女性,我不这么看,我认为“脂砚”是研墨如血,血泪写书的意思,不是指女性用的胭脂。

另一个重要的点评者是畸笏叟。我认为他是曹雪芹的叔叔曹頫,他是个书呆子,以过继子的身份接掌江南织造的大印,在曹家的败落上有责任,批语中不时流露出对往事的愧疚感,放声大哭之类的。

怎样看待“草根红学”?

胡文彬:“红迷”不是今天产生的,有个发展的历史。第一期是与曹雪芹同时代的脂砚斋、畸笏叟以及脂批提到的一些人;第二期是读到早期抄本的永忠、墨香、明义、淳颖等人;第三期是在乾隆五十六、五十七年(1791-1792)程刻本出现以后,出现了大量续书作者,还有子弟书等曲艺形式,光绪年间出现了红学、梦学的概念,这已经进入讨论期了;第四期进入学术研究,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是美学派代表,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是索隐派代表,胡适的《红楼梦考证》是考据派标志,这中间又有旧红学、新红学之分;第五期是新中国自五十年代、七八十年代至今,有几个批判和研读热潮。《红楼梦》是开放式的伟大著作,留下了特别多的想象空间和话题。

我不同意“草根红学”的说法。我不认为有主流和草根之分。难道参加中国红学会就是主流,之外就是草根?它不就是一个群众团体吗?要说草根,大家都是草根。红学会里哪个行业人没有?不能说一有批评,就是主流红学压制你。不要使用这种破坏性的语言。我的基本看法,红学研究,大家都是平等的,研究的方向、方法有分歧,免不了,都心平气和一点,不要抓住一个东西就把自己看成真理的化身。现在各地都有红迷会,我想它应该是个读书会,是以文会友、互相切磋的自发性的民间活动。它不应是想一刀刺倒对方的“小刀会”,不应是发表惊人之论的“红灯照”。

有人说红学界是“烂泥潭”。我写过一百多篇文章批评红学界,但也不要因为个别人的问题就把整个红学界都说得那么黑暗,这不是事实,还是要看主流。如今是网络时代,红学界要融进这个时代,不管有多少看不惯,也要有耐心,多做引导。发展一个健康的红学,还有许多应该做的事。  

史料

微缩出版史

市面上《红楼梦》的版本不计其数,良莠不齐。在这部名著的出版史上,最具影响力也最为普及的莫过于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校点注释本。它历时最久,版本众多,传承有序,背后有大量一流学者的劳作,亦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人文版《红楼梦》的出版史,犹如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的缩影,值得略作回顾。

1953年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建社的第三年,以副牌“作家出版社”的名义出版了新中国第一部标点整理的《红楼梦》。所据底本是“程乙本”,加以简单注释。分3册,繁体竖排,首印9万套。由在该社工作的“湖畔诗人”汪静之主持。著名书法家沈尹默题写书名(这一题签沿用至今)。

但是,这一版面世不久,中国科学院文学所(即后来的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的年轻学者王佩璋(时为俞平伯助手)即撰文指出了该书所据底本及校点质量的问题。人文社为此邀请她和俞平伯、启功等专家开会,自我检讨。1954年3月,由社长冯雪峰亲撰的道歉信和王佩璋的文章同时发表于《光明日报》“文学遗产”。

1957年版

鉴于1953年版的不足,人文社开始组织力量重新整理《红楼梦》,并于1957年以“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名义出版了第二个校点注释本。仍以“程乙本”为底本,参校了几个本子。参加校点的是周绍良、周汝昌和李易,参加注释的是启功。分3册,繁体竖排,定价3.8元。至1981年为止,人文社以1957年校注本为基础的各个版本累计印刷111万5000套。

1959年,在1957年版的基础上推出第二版,加入清人改琦的《红楼梦图咏》作为插图,将何其芳的《论“红楼梦”》作为代序置于书首。繁体竖排,分4册,定价4.5元。

1964年推出第三版,内封上标明“启功注”,以著名画家程十髪的彩色插图取代改琦插图。繁体竖排,仍为4册,定价改为4.85元。

1974年推出第四版,由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前言改由李希凡撰写。仍分4册,撤掉了插图,定价有所下调。这一版延续到1981年底。

1982年版

1982年3月,人文社推出了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新版《红楼梦》,以《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秋月定本)》为底本,红学界称之为“新校本”。首版时分3册,定价4.1元,首印43500套。此后,它成了最为流行的《红楼梦》读本,以它为基础的各种版本目前已累计印刷380万套。

“新校本”历年来进行过几次调整。例如,1996年把3册合成了2册,开本也作了相应的改变。2008年的第三版,署名方式从第二版的“曹雪芹、高鹗著”更改为“(前八十回)曹雪芹著,(后四十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此外,为适应不同读者的需求,1990年人文社还出版过16开的豪华精装本和32开的精装缩印本。由著名画家刘旦宅插图。

俞平伯校订版

人文社于1958年2月出版过俞平伯校订的《红楼梦八十回校本》,分4册,定价6.3元,首印2万套。实际上该书的大量工作是由俞平伯的助手王佩璋完成的,署名“王惜时参校”。据红学专家说,王佩璋为报酬分配的问题,和俞平伯闹过矛盾,最终由文学所所长何其芳出面平息。她认为几年的校勘工作浪费了光阴,故署名“王惜时”。

上世纪末,1957年校注版与《红楼梦八十回校本》融合为“俞平伯校、启功注”的新版本,如今以“中国古代小说名著插图典藏”、“新课标”丛书本等形式亮相。 文/记者 尚晓岚 供图/小艾


相关:

女冒险家罗宾·戴维森自传《轨迹》将出中文版罗宾·戴维森的自传体小说《轨迹》即将推出中文版,中文名暂定为《我行——沙漠,一只狗,四匹骆驼和我》。日前,这位65岁女冒险家来到北京,回忆那次改变她一生的旅行,袒露她真实的内心。 1977年,罗宾·戴维森..

韩童生冯宪珍“办公室”谈恋爱俄罗斯经典爱情电影《办公室的故事》一度风靡中国,片中经典对白几乎人皆可背。12月11日至13日,这段经典爱情故事将由俄著名导演亚历山大·库金携手中国老戏骨韩童生、冯宪珍,再现于保利剧院的舞台。 俄罗斯著名..

上一篇: 红楼同人文脑洞有多大
下一篇: 让美学创意融入生活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