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用科学的眼光银价走势 去看传统信仰


更新日期:2018-09-16 08:51:58来源:网络点击:155097

用科学的眼光去看传统信仰

萨满教是在原始信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流传于中国东北到西北边疆地区操阿尔泰语系下的满-通古斯语族、蒙古语族、突厥语族的许多民族中。萨满曾被认为有控制天气、预言、解梦、占星以及旅行到天堂或者地狱的能力。

一般认为,萨满教起于原始渔猎时代。萨满教的理论根基是万物有灵论。但是,直到各种外来宗教先后传入之前,萨满教几乎独占了我国北方各民族的古老祭坛。它在我国北方古代各民族中间的影响根深蒂固。直到后来,甚至在佛教或伊斯兰教成为主流信仰的我国北方一些民族当中,仍可明显见到萨满教的遗留。

对于萨满教,一直以来人们对它缺乏深入的研究,只是将其视为一种传统的信仰,《萨满教:古老的入迷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可能是第一本从学术角度对萨满教进行研究的书籍。

神秘迷人的萨满教是本书的主题。作者伊利亚德从西伯利亚和中部的萨满教传统出发,对萨满教的实践进行了调查。这本书第一次观察和描述了南北美洲、印度尼西亚、中国(包括东北、内蒙古、西藏)等地的萨满教。本书的内容包罗万象,从具体细致地描写萨满出神的整个过程到理论分析,综合了心理学、社会学和民族学的方法。

正如作者所说:“我们研究的是萨满教的整个精神世界。尽管这个世界不同于我们的精神世界,但它仍然是持续的和有趣的。我们大胆认为,每一位真正的人文主义者都有必要了解萨满教的精神世界,因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文主义已经不再被认为是西方精神传统了,哪怕这一精神传统伟大而丰富。”

中国人为何信奉财神

“一个关于五通神信仰的起源、发展的精彩故事。万志英从商朝讲到了帝制晚期,向我们展现了引人入胜的丰富知识和此前从未公布的数据。”这是印第安纳大学学者柏夷对《左道:中国宗教文化中的神与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评价。

对当代中国人而言,财神一直是家庭祭仪和新年礼俗中的标志性神祇,对财神的崇拜是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尽管供桌上的财神神像十分常见,但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财神信仰根源为何。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学教授、著名汉学家万志英以大众或通俗宗教为大框架,审视了五通(财神)信仰的缘起和漫长演变。这份时间跨度长达三千年的研究,充分展现了中国宗教文化中神灵的邪恶面,及其在道德上的暧昧与矛盾,使我们得以窥视不同时代背景对普通人生活和思想的影响。

万志英认为,中国宗教信仰和实践的历史过程呈现两种基本倾向,一方面是佞神和驱邪,另一方面是相信宇宙中道德平衡的作用,这两种基本倾向总是处于紧张状态之中,并且两者都受到邪魔力量,即具有邪恶本性的神祇和精灵的侵扰。这两种根本倾向对中国宗教文化产生了持久影响。

朱元璋是怎样取得成功的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专制的帝王之一。在漫长的中国帝制时代,他史无前例地废除了丞相职位,将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他在政治上实行高压政策,但不只是依靠高压手段维持统治,他所建立的明朝,有一套完整、复杂的政权体系以及行之有效的典章制度。朱元璋建立的明朝虽然被大清王朝取代,但他亲手建立的制度以及推行的改革措施,并没有因为改朝换代而彻底湮灭,其中大部分仍然为清朝所沿用。

《朱元璋的政权及统治哲学》(吉林出版集团出版)是一部汉学著作,作者认真剖析了中国政治思想当中法家与儒家之间的哲学角力、政治权力的本质及其局限性。作为唯一一部用西方语言写成的关于朱元璋的研究专著,此书不仅广泛论述了朱元璋政权建立及施政之方方面面,内容广泛,而且从政治哲学的高度,对其政权进行了甚有特色之剖析,提出了不同他人之评判,表现出了勇于探索的治史态度。

著名学者毛佩琦说:“法国滨海大学马骊教授对朱元璋做出全新的解读,一句‘朱元璋生活的时代比欧洲的启蒙时代,早了近四个世纪’,就足以令人振聋发聩!当多数人对朱元璋的评价陈陈相因的时候,马骊教授的论述让我们睁大了眼睛。”

文博史的重要见证

在《朵云封事》(北京出版社出版)一书中,加拿大籍作者李在中以其父李霖灿先生“中央博物院的悲剧——记博物院事业中一项理想的真精神”一文作为出发点,结合近70年亲历亲闻,通过不断收集“中央博物院”的一手档案与图片,用15年的时间写出30篇文章。以纯粹的情感、客观的论点,将1933年“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成立之后到1965年并入台北故宫博物院间所经历的暂驻李庄、渡海东迁、蛰藏北沟与合符双溪等各个阶段,做了较为完整的还原与讲述。

“朵云”和“封事”都有着十分风雅的典故。朵云的讲法,来自唐朝的能臣韦陟在信函最后写得像几朵云彩的署名,后来演绎成信纸的雅称;封事的本义,即密封的奏折,后世引申为信封的意思。打开中国历史的信封,蔡元培、董作宾、李济、傅斯年、曾昭燏、李霖灿……这些文人的学术坚守与悲欢离合,跃然纸上。而那些早已走远的往事,就如朵朵美丽的云彩,虽消逝,却已成为我们共同的民族记忆。

本书是了解当代中国文博早期历史和事业的重要文献。

中国园林背后的精神世界

《园冶》一书为中国首部园林建筑专书,一部汇聚古典园林整体兴造知识的宝典,代表了明代叠山建园的造园艺术顶峰。

《〈园冶〉与时尚:明代文人的园林消费与文化活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将以《园冶》与明代文人园林生活为思考探索的主体,集中以江南地区为研究的关注范围,通过将《园冶》与江南文人及其园林生活、江南园林的建筑美学结合起来,考察明代江南的社会生活史与园林文化史学,探索了传统建筑的文化密码、美学意蕴及宗教内涵,尝试填补目前关于《园冶》版本书以及叠山师研究的空白,并探究明代消费社会与园林产业的更加完整的面貌。

本书作者康格温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汉学)系历史学博士,获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生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学位。曾四度获得杰出教学奖,并因其对保留新加坡传统中华文化的研究与贡献,获颁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的特殊成就奖。陈辉/整理


相关:

曾经,在躲雨的屋檐下,看着一个个女孩被接走曾经。在躲雨的屋檐下。看着一个个女孩被接走;曾经。会在饿的胃疼却连水都没得喝时很想哭;曾经。在拥挤的公车上被左推右推感到委屈;曾经。在夜色里默默对自己说“生日快乐”;曾经。被冤枉却无力辩解躲在厕所捂..

他向她求婚时,只说了三个字:相信我他向她求婚时。只说了三个字:相信我;她为他生下第一个女儿的时候。他对她说:辛苦了;女儿出嫁异地那天。他搂着她的肩说:还有我;他收到她病危通知的那天。重复地对她说:我在这;她要走的那一刻。他亲吻她的额..

上一篇: 《中国的现代化》讲述该如何走向现代化
下一篇: 爱与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