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京剧大师装修预算表下载 还得靠手工打造


更新日期:2018-05-25 17:40:37来源:网络点击:1504

自从京剧史上的传奇班社“富连成”科班停办之后,京剧便与鼎盛春秋渐行渐远,在那个曾经的“黄金时代”,除了一个个开宗立派的大师,与手工业时代的审美和生存法则相吻合的教育体制至今仍为业内所津津乐道。就在去年梨园行轰轰烈烈纪念富连成创办110周年之时,提及的仍旧是今天院校教育所不及的昔日教育理念。

近日,第六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青研班)在梅兰芳大剧院以五台骨子老戏向母校中国戏曲学院65周年校庆进行汇报公演,43名学员联袂登台展示一年多以来教学成果的同时,也亲身例证,经过19年的探索,基于富连成科班经验衍生出的戏曲精英继续教育模式不仅符合京剧传承规律,更让京剧进入到“青研班”时代。

于魁智、张火丁都出自“梅花奖”

获奖比例高达44.1%的“青研班”

回溯办班之初,京剧刚刚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低谷,“文革”后京剧人才断层,整个行业深感未来将挑起京剧大梁的那一批演员技术储备和经验储备都不足,于是1996年在中央领导的关怀下,由中宣部领导,文化部、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中国戏曲学院承办,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具备扎实基础和艺术潜力并有一定知名度的京剧优秀青年演员,通过三年的学习,使他们在表演技能、艺术理论、文化水平和人文素养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成为京剧艺术中坚力量和领军人才的培养工程。

19年来,“青研班”迄今已培养了179名学员,其中79人获得过“梅花奖”,8人斩获“二度梅”,更有一人荣膺“梅花大奖”,获奖比例达到了44.1%,当今京剧舞台的中坚力量以及潜在新秀几乎都出自该班。于魁智、张火丁、李胜素、王蓉蓉、杜镇杰、杨赤、孟广禄、史依弘、张建峰、张馨月,以及昆曲的杨凤一,川剧的沈铁梅,河北梆子的王洪玲、王英会等中青年名家都曾是“青研班”的学员。

张君秋示范让人才吃小灶、吃偏饭,打破学生私有

成材率如此之高,除了学员本身就已是优中选优外,符合艺术教育规律的精英教育模式也功不可没。出科后再拜师曾经是京剧所独有的,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傅谨教授介绍,“承袭这一做法的不乏梅兰芳、李少春这样的大家,科班只完成了戏曲演员的基础教育,出科后重新拜名家为师,由名家为其制定符合其个人特点的课程,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才造就了优质人才。京剧的辉煌固然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但诸多名家成名后的重新拜师足以说明这一人才培养特殊模式不可忽视。”

中国戏曲学院原副院长、“青研班”顾问赵景勃称,“从科班教学到戏校教育,再到尖子模式,青研班开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英才教育模式,就是要让人才吃小灶、吃偏饭。课程设置中实施一个专业导师、一个学术导师的双导师制,将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技能培训与理论教学并举。”

由于打破了承袭多年的戏曲教学模式,赵景勃说,在举办之初,“青研班”还曾面临如何处理导师与师父的关系这一在传统师承体系中几乎无法调和的矛盾。“第一届青研班,张君秋先生为我们树立了典范,当时他的弟子王蓉蓉入校后,张君秋先生亲自为她列了张单子,花旦戏跟谁学,昆曲戏找哪位老师,彻底打破了以往梨园行学生私有的观念,力主弟子转益多师。”

第六届“青研班”学员、黑龙江省京剧院的武旦演员张欢本身是关(肃霜)派第三代传人,之前已拜邢美珠为师,而她在“青研班”的导师是原北京京剧院院长王玉珍,一年多以来,她不仅得到王老师亲授,老师还为其请到93岁高龄的吴素秋大师教授《游龙戏凤》,“吴老师讲授得无比细腻、到位,对于花旦花衫戏眼神的运用和人物内心的拿捏是弥足珍贵的学习体验。王玉珍老师还介绍王(瑶卿)派艺术家谢锐青老师为我传授手法、脚步、眼神、念白等,尤其是对于王派特有的下场方式的传授,真的可以用醍醐灌顶来形容。”

打破戏好学、台难登

学习成果上了舞台才算落地

“青研班”班主任、国戏京剧系主任舒桐介绍,国戏为第六届“青研班”的49名学员聘请了38位艺术家作为专业教师,并邀请李世济、叶少兰、孙毓敏、傅谨等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扩大视野,提升理论素养。目前,该班学员的学习已进入第四阶段,前三阶段已聘请50余位老师传授了200多出大戏,其中80%都进行了彩排。赵景勃说,“青研班的教学还与学员所在院团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课堂结合剧目,学习成果上了舞台才算落地,而以往常常是年轻人好不容易跟老师学了一出戏,但却鲜有机会彩排,更不用说登台了。”

作为第六届“青研班”的一员,天津京剧院的文丑演员邵海龙说,“在这里,每学一出戏都要验收,在本团进行演出,青研班也会组织专家进行严格的评审打分,以作为阶段性的考核。”在他看来,这段时间跟自己的老师、丑行名家郑岩老师学习了《连升店》、《骆马湖》、《黄金台》、《失印救火》、《起解》等剧目,有的剧目虽然自己之前也会,但老师巨细靡遗地抠演技、反复琢磨,出来的成效就很不一样。“另外自己之前没接触过昆曲,今年上半年有机会跟上昆的刘异龙老师学了一出《下山》,让自己从唱念、气力、身段等方面都受益匪浅。”

湖北省京剧院的小生演员王铭则有幸跟随叶少兰先生学习了三出叶派代表剧目,其中全本绝演舞台多载的《奇双会》让他自己的艺术水准得到了全面提升。“叶老师为我选择这出戏真是用心良苦,以往京剧剧目以皮簧为主,而《奇双会》则是主唱吹腔,有别于京胡伴奏的皮簧戏表现方式,而且唱念繁重、身段精到,能够提高小生行当尤其是‘官生’的技巧。此外,剧中用喜剧手法展示家庭伦理悲剧,更要深刻体会人物丰沛的情感和内心,收获太多了。”虽然“青研班”从创立之初的性质便是有学历、没学位,但舒桐说,“至今青研班每次课的出勤都要向文化部科技司汇报,这在研究生教育体系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理论课也可贯通到表演中

不局限流派,一理通百理明

从中专到大学,虽然不可否认京剧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机制,但纳入院校体系的戏曲教育却常常因专业课与公共文化课比重失调的通才培养模式,以及过早地将学生归门归派压抑个性的做法而广受诟病。作为提高班式的精英教育,“青研班”的教学却与目前的中专甚至大学层面的京剧教育截然不同。傅谨说,“如果说中专和大学套用的是公共教育模式,那么青研班则是个性化的,其自主安排教学计划的方式也是符合京剧人才培养规律的。比如专业课和公共文化课的比例,三年青研班是以专业课教学为主,适当安排理论课和讲座。而且是名副其实的因材施教,每位学员的教学计划都是导师根据其自身条件和基础为其量身定制的,导师也不限于国戏的师资,而是社会各界有名望的艺术家。教学是导师一招一式地教戏,考核则是剧目的汇报演出。就连他们的毕业论文,也大都是反思和总结自身表演的。”

第六届“青研班”学员、福建京剧院的武生演员李哲称,“这里的理论课学习是完全可以融会贯通到表演中的,比如戏曲史论、艺术美学和舞台规制等,对于从小坐科、艺术理论非常欠缺的我来说,从中获益太多了。”作为关派武旦演员的张欢,在这里不仅学了花旦戏,还学了王派戏,甚至接触了昆曲剧目,“老师教的不是一出戏,而是方法,一理通百理明。”北京京剧院的花旦演员张云以往的表演风格更趋于端庄甜美的青衣花旦,但在“青研班”,她学习了筱派花旦的《乌龙院》,尝试了风情万种的泼辣旦表演技法,突破了自身的局限。“还有机会跟刘长瑜老师学了现代戏《红灯记》,觉得自己的戏路一下拓宽了。我们平时学戏演戏都是以剧团演出任务为目的,如果没有青研班这种系统的学习,自己几乎没有这么完整的时间和机会跟老师深入学习剧目。”


相关:

伊斯梅尔·卡达莱:用“匕首”刺向专制 一年一度的“诺奖”喧嚣还未过去,那些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的名字又一度被屡屡提起,这其中,就有阿尔巴尼亚作家伊斯梅尔·卡达莱。 “我每次写一本书,都感觉是在将匕首刺向专制”,曾经对公众大声说出这句话..

普洱史诗乐章《春莱虹瀚·云南随想》将登台大剧院由吴远之文本《凤凰求茶传奇》为蓝本,张千一作曲的《春莱虹瀚·云南随想》将由谭利华执棒北京交响乐团,于11月15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据主办方介绍,《春莱虹瀚·云南随想》故事蓝本《凤凰求茶传奇》,描绘了在..

上一篇: 李飚诠释不想当指挥的打击乐手不是好音乐家
下一篇: 有动画内容,加互联网,玩具才能“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