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最好装组词 的皇宫》成教材 故宫原来是个挺大的家


更新日期:2018-05-25 17:40:09来源:网络点击:1498


人大附中实验小学的老师正在给学生们讲“小小紫禁城”。  

这两年,从“雍正很忙”《雍正行乐图》系列动图到皇上皇后、嫔妃格格们的可爱版公仔照走红网络,故宫在以更符合时代诉求的形式,向大众传播着传统文化。而这其中,就有一位辞职来到北京,从以旅客身份80多次考察紫禁城,到担任央视纪录片《故宫100》的艺术创意顾问,推出一系列故宫相关书籍,特别是专为小朋友打造的故宫书以及“小小紫禁城”计划课程的香港人赵广超。今年,故宫出版社与赵广超带领的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携手成立故宫文化研发小组,并于近日推出新书《最好的皇宫》及《紫禁城100》。《紫禁城100》贺故宫博物院建院九十周年院庆,选取100个故宫建筑及馆藏品中意味深厚的角度,以现代的方式,图文并茂地向读者介绍中国传统生活美学。而《最好的皇宫》则是专门面向孩子们而创作的。近日,北京晨报记者对赵广超进行了独家专访,了解他是如何向孩子传播故宫文化的。

结缘故宫

以旅客身份考察紫禁城

北京晨报:你与故宫的结缘开始于什么时候?什么事情驱使你去北京进行考察紫禁城的计划?

赵广超:生活上当然是第一次到故宫开始结缘,但事实上,一件事情存在于脑海之中,可能早到连自己都察觉不到。小时候喜欢读历史,而故宫正是具体的历史空间。从小我便有一种奇异的概念,将直觉置于理性之上。小时候想接近艺术,便到法国留学。留学期间认识到不同地方的民族文化,让我更加深思,原来我想解决的问题并不是这一生该完成什么,而是我为何生于这个时代,为何会遇见到这些人和事。

我不认为某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别优秀,但在某些社会结构之下,它会(呈现得)较为完整。欧洲年轻人也有轻浮的、蔑视传统和文化的,但只要他们对这些东西产生兴趣,社会已为他们准备好选择的基础,有适合看的书和适合发展的方向……我对艺术的心结,需要到西方国家才能解开,但是他们不用到东方国家,这是当时他们年轻人较幸福的地方。

于是我便回香港努力教书,但有一天又突然发现,我们的学习环境未准备好,需要更多养分来让学生成长,于是我尝试去做一些书。在完成了《不只中国木建筑》、《笔纸中国画》等书后,我在2005年以旅客身份到北京考察紫禁城。那是一个冒险的决定,不过总是隐约有个念头在推动自己。

建议把大纪录片改为短片

北京晨报:如何成为央视纪录片《故宫100》的艺术创意顾问的?

赵广超:当时央视需要制作有关故宫的特辑,他们的监制找到了我。通过《大紫禁城》和我的其他作品,他们先理解我这个人,有了基础信任,让我们可以越过一些沟通障碍。由计划的命名到形式,我跟他们谈了自己的想法,建议由一辑大片变成100个5分钟短片,并加入动画解读。

在故宫内得到一个空间

北京晨报:后来又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工作,比如担任故宫文化研发小组的总监。

赵广超:与故宫博物院的联系始于2007年。王亚民副院长做了一件事情让我很感动,直到今天。他看了我的书,到澳门时约我见面,说可以给我提供一个机会。他在故宫内给我提供了一个空间,让我自由去做我想做的事情。小时候所听、所想的有关皇帝的故事,原本都很抽象,这一下子变成了真实。这些机缘直到今天都会有人问我,何以会如此神奇,我想也许是我当初做的事情让他们觉得有诚意吧。我很珍惜这份机缘,到今天合作成立故宫文化研发小组,是为了更好地向所有人介绍这个宝库。

面向孩子

《最好的皇宫》探索多元学习模式

北京晨报:你在2011年确立“我的家在紫禁城”出版选题,以小朋友为重要的故宫文化传播对象,这是出于什么考虑?在书籍内容的创作上,你有何独特的考虑?

赵广超:教育是一个整体的熏陶,从书籍、展览到工作坊,我的初衷是送一份礼物给小朋友,于是跟何鸿毅基金会的何老先生商量,出版关于故宫的儿童丛书《我的家在紫禁城》。学校的反响很好,而之后在北京、美国以至韩国的尝试,也是出乎意料。《我的家在紫禁城》是一套图书,主要通过阅读去理解。而《最好的皇宫》是一本教材,探索阅读以外更多元的学习模式,如利用多媒体动画、互动游戏等启发小朋友,让他们愉快学习。书的内容可以课堂形式进行,是强调了“教育”的成分,突出家长和老师的角色,也让小朋友有机会与同学集体学习。

故宫的客厅便是太和殿

北京晨报:为何以“家”作为孩子与故宫的切入点?

赵广超:内容设计方面,我们特别强调传统中国文化与小朋友成长的关系。例如说中国传统建筑,小朋友可能不会感兴趣,但如果问他们理想中的家是怎样的,他们可以有很多想法。更重要的是梳理出一些与他们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普遍价值,让小朋友不仅学习到传统知识,在德育上也得到发展,而可以把那些普遍价值应用到生活其他层面。譬如,我们接触这个皇宫,觉得它是一个很大的家,跟现在对家的概念相比起来,实在不可臆意。由“家”入题去介绍,故宫的客厅便是太和殿。皇帝的行为被拆解,每一个动作都需要一间房,目的是显示和提升每个行为的象征意义……

迫不得已要在历史中“搞怪”

北京晨报:在一系列给小朋友的故宫书中,有麦兜的形象合作,是怎样考虑的?

赵广超:谢立文是其中一位让我非常佩服的人,尤其是商业机构里的创作人,非常难得。跟麦兜合作,是因为他们做儿童书的经验比我丰富。我的理解是,我应该做得更好、更彻底,如果我要净化整件事。不过我也有自己的局限,因为我实在有一些历史癖,而他们没有太大负担。历史本身是动人的,但是一说出来大家便觉得很沉重,所以我们迫不得已要在历史中“搞怪”,让大家没那么大的“包袱”。中国人最喜欢说成语,成语来自典故,本身就有一种历史感。其实我们每一位都是充满历史感的,问题是我们说得太容易。

中国人喜欢背诵,其实是最优秀最有代表性的。只要背诵,便能拥有这种语言的技巧、意象的推移……每读一首诗,都经历了一次美妙的创作,可惜一般学校没有作出适当的引导和解释。背诵本身没错,但要多一种审美、鉴赏的能力,而这些正是这个时代所极之缺乏的。

“小小紫禁城”课程进入京城小学

北京晨报:关于故宫的课程开展情况如何?《最好的皇宫》成为学校的教辅书?是哪些学校?

赵广超:在内地实践的“小小紫禁城”计划,是随着《我的家在紫禁城》简体版在2013年出版而诞生的。最早的合作伙伴有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小学和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由我们提供教材及培训,学校老师进行前线教学。过程中学校老师参与了课程的开发及实践,可以说《最好的皇宫》这套书是这几年的经验总结。到了今年,除了原先两所合作的小学,东城区新鲜胡同小学也开始使用我们的教材套。《最好的皇宫》一共有四册,每册四个单元,一共十六课。学校可以因应不同的情况、学生的需要去灵活组合应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北京晨报:效果如何?

赵广超:响应十分积极。比如在人大附中实验小学,由最初的16人小班教学已发展成今天一整个年级(168 人) 上课;由原本以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变成今天纳入在正规课程时间进行,为此学校也不断扩展参与此计划的教育团队。至于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更在校园里做了一个文化墙来展示“ 小小紫禁城”的课程内容,让全校学生都可以受惠。

北京晨报:今后还会拓展年龄段吗?

赵广超:我们建立了对历史和文化的一种情感,希望跟别人分享。分享的对象是按照我们的能力,希望把这个“光谱”拓展得越宽越好。一般来讲,我们先累积对主题的想法,出版一些图书,然后推出教材套,以教材套来启发小朋友看我们的著作。就《我的家在紫禁城》这套丛书来讲,横跨的年龄层比较宽,幼儿园的、小学的到初中的读物都有。

理念探讨

让历史与今天建立关系

北京晨报:在故宫代表的传统文化的传播上,近年来我们板着脸说历史的风格有了很大的改变,很多人说故宫变得“萌萌哒”,你怎样看?

赵广超:传统历史观太过侧重于教训,很少笑声。教训或感动固然是我们希望有的内涵,但那不代表整个历史都是一个悲剧。用亲和一点的面貌、轻松一点的元素去表达,让历史与今天建立关系,是其中一种尝试,但并非绝对的办法。况且轻松不等于轻佻,若以经济效益为目的,更不是那么一回事儿。事实上我个人对“萌萌哒”这个词语有点陌生,适应不到。正如我不能适应“玩水墨”这种说法,因为创作本身是有它的尊严的。


相关:

邦德先生,你到底在拯救谁?11月13日,第24部007电影《幽灵党》正式在中国首映,全球最著名的英国特工邦德先生又将开启新的英雄传奇。在007形象诞生的半个多世纪里,形象光鲜的邦德先生表面上拯救着美女和世界,暗地帮片商挣钱,实际上抚慰和..

山下英子来京办“断舍离”展 交流家居收纳术近日,《断舍离》作者、以收纳术及其背后人生整理观在读者中颇具人气的山下英子来到北京,携手出版方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举办首届“断舍离收纳艺术展”,并为中国读者带来演讲。山下英子表示,中国传统文化对她的影..

上一篇: 马思纯与小姨蒋雯丽角逐金马奖
下一篇: 《奔爱》四女主“卧谈”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