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傅莹新作《我的对中北大学教务处 面是你——新闻发布会背后的故事》首发


更新日期:2018-09-14 10:12:21来源:网络点击:145613

继《看世界》后,十二届全国人大发言人、外交部前副部长傅莹撰写的新书《我的对面是你——新闻发布会背后的故事》近日由中信出版集团正式出版发行。昨天(9月13日)下午,“博雅视界”北京大学外事大讲坛2018年秋季第一讲暨《我的对面是你——新闻发布会背后的故事》——傅莹大使新书首发分享会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举办。傅莹现场与读者分享了作为一名新闻发言人,如何与中外媒体交流和沟通的经历;作为一名外交官,面对国际上的各种误解和成见,如何客观平和地介绍中国的体会。

传播中国信息是不小的挑战

傅莹介绍,新书主要讲的是她做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的经历和体会。写这本书的意图,是想说明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沟通所需要的技巧和态度。尤其现在,中国面对的国际舆论环境相当困难和负面,如何去传播中国信息、维护国家形象,对中国人来说,是不小的挑战。“美国不少记者和学者承认,在美国都是美国人在讲中国。即便媒体想找中国人采访,也很难找到。美国媒体已经习惯于接受来自各种渠道的关于中国的二手信息。在我们看来,许多在美国流传的关于中国的说法是不准确甚至有偏见的,但是因为没有其他信息去对冲,人们往往笃信不疑。”

“如今中美陷入贸易纠纷,从美国媒体和一些官员和议员讲的带有情绪的话语当中,不难看到纳瓦罗、白邦瑞的影子。即便是‘301条款调查报告’这样严肃的美国政府文件,也不乏纳瓦罗式的捕风捉影。”傅莹认为,问题在于,当一个快速成长的中国进入国际社会大众的视野,当许多国家的公众都希望了解中国的时候,我们如何提供及时和充分的信息?能不能拿出生动和有说服力的书和文章,去满足世界对中国的信息饥渴?

学会沟通是走向世界的起点

“沟通是必要和有用的,只有建立起这样的信念,才有可能做出努力,才能让世界听到更多中国人的声音。”傅莹谈到,现在中美关系陷入困境,更需要相互沟通,需要有更多的中国人向美国民众传递中国人的信息和观点。在此基础上,她表示,需要考虑如何培养沟通的能力。而本书中贯穿始终的,就是如何在学习和实践中掌握沟通的技巧,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傅莹强调:“要实现传播的目的,首先要让人听懂,进而接受自己传播的信息、观点和道理。因此除了需要技巧,也需要有一个尊重对方的态度,用尊重去赢得尊重。”

沟通的手段千差万别,最基本的是坦诚相待,讲真话、讲实话,用事实去打动人,对内对外皆是如此。傅莹表示:“对沟通评判的依据是结果,不是我想讲什么,甚至不是我讲了什么,而是对方听懂了什么,进而接受了什么。我在书里把态度和方法归纳为‘道’与‘术’,两者都很重要,互为表里。”她说,年轻一代将在新的世界平台上追求自己的人生梦想和国家的复兴目标,学会沟通和善于沟通,是跟上国家走向世界的步伐的起点。希望这本书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参考。


相关:

雨的纪念雨。 雨。 雨…… 下吧 。下吧。 取笑人间的凄凉。 风景都受伤。躲藏。 谁说思念不可以连成线。 谁说花开了就一定会凋落。 思念如雨水蔓延 , 雨滴连成线。 敲打在我心上 谁听得见。 昔日的爱明明还在。我们..

见或不见残冬。已随寒气。退走。春的气息。慢慢的渗透了。这个多情的季节。心随着昨日的阴霾。踏出了春天的味道。好一个春光无限的世界。不会因为一点点的不舍。而慈悲。那些错爱的梦。这是一个让人纠结的年代。守望的只剩..

上一篇: 北京民族乐团民乐市场中顽强生长
下一篇: 珍藏心底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