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在这里,丁玲桌卡 选定了文学路


更新日期:2018-05-25 17:32:13来源:网络点击:1403

“上海是她离开家乡踏入人生的第一站,是她初登文坛名声大噪的地方,也是她投身革命的起点……日前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丁玲传》中,有这样一句话。日前,《丁玲传》作者李向东、王增如来到上海思南读书会,为读者讲述了丁玲与上海的往事。

住地均在“思南”附近

该书的作者是丁玲的最后一任秘书王增如与其丈夫李向东。王增如曾在丁玲身边工作多年,亲闻亲历了丁玲晚年一系列重要事件,并参与采集、整理了许多丁玲的第一手史料,包括对丁玲的录音采访,丁玲的书信、日记与文件,以及以前未曾披露或未受到关注的创作手稿。这次来到上海思南读书会,李向东描述说,其实丁玲当年居住的一些地方,基本都在讲座的会馆附近——“丁玲第一次来上海是1922年,第二次来上海是1928年,来上海之后先是住在现在的常熟路,第二个地方就是现在的黄陂南路,也是在附近。第三个地方就是现在的淡水路,先住的是196号,后来跟沈从文一起办《红黑》杂志,租了一个三层楼的房子,丁玲住二楼,沈从文住三楼,后来就住到204号。丁玲还住过环龙路,就是现在的南昌路。”

《梦珂》受到叶老鼓励

王增如表示:“我感觉丁玲对上海的感情很深。”李向东说,丁玲的第一篇小说《梦珂》,发表在上海的《小说月报》上,发在头条。那时叶圣陶是主编,在来稿里发现了丁玲的作品,马上给她回信,说你再有小说就寄来,写什么都行,写多长都行。丁玲受到了鼓励,很快写了第二篇《莎菲女士的日记》,发表在1928年二月号的《小说月报》上,一下子引起了轰动。“这时候丁玲到上海来了,因为上海是文学的中心,文学青年、文学刊物都在上海。”

才女走上创作之路

她到上海之后,好多人都在打听丁玲是谁,而丁玲是个不喜欢热闹的人,她想躲到一个清静的地方写文章。然后她到了杭州,又写了两篇小说,一篇是《暑假中》,一篇是《阿毛姑娘》。这四篇文章全都发表在《小说月报》上,每篇文章都是头条位置。

她回上海后就去看叶圣陶,叶圣陶看到丁玲之后也很喜欢,没想到这是一个这么年轻的女孩子,才24岁。聊过后知道丁玲读过很多书,于是叶圣陶便对这个东西写得很好又不张扬的女孩子另眼相看了。叶圣陶出面给她出了第一本集子《在黑暗中》。“叶圣陶是她一辈子尊敬的长辈。叶圣陶使她坚定地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丁玲的文学创作,就是从上海开始的,是上海这个地方让丁玲选定了这条文学路,而且一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后来取得了巨大的文学成就。”


相关:

新专辑《不服》将发布 羽泉不惑之年还“任性”11月18日,羽泉2015年新专辑《不服》即将发布。11月11日,羽泉用新专辑的音乐纪录片,带观众们一同感受了他们40岁“不服”的豪气。已经成军多年的兄弟俩尽管已届不惑,但是他们用专辑反问“四十岁只有不惑么”,同..

《芈月传》纠纷暴露版权代理人缺位 交易多方各怀心思版权代理人制度之所以迟迟不能正规化,也在于版权交易多方都有自己的心思。有人的想法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只要能将版权卖给知名出品公司或知名导演,就算合同条款有不清晰的地方,也眼睛一闭就签了。有人的想法是广..

上一篇: 《芈月传》11月30日登陆东方卫视 剧情曝光
下一篇: 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揭晓 评委坦言中国作品仍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