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卓亚君 伊斯梅尔·卡达莱:用“匕首”刺向专制


更新日期:2018-05-25 17:27:38来源:网络点击:1353

一年一度的“诺奖”喧嚣还未过去,那些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的名字又一度被屡屡提起,这其中,就有阿尔巴尼亚作家伊斯梅尔·卡达莱。

“我每次写一本书,都感觉是在将匕首刺向专制”,曾经对公众大声说出这句话的卡达莱,现如今,住在巴黎,79岁。

上个世纪90年代,颇有影响的“作家参考丛书”第一次将卡达莱的成名作《亡军的将领》引进了中国,尽管只有2500册发行量,却依然让很多国内书人记住了这个来自巴尔干小国作家的名字。

2005年首届布克国际文学奖颁给卡达莱,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他的名字更是屡屡与“诺奖”相连——毕竟,从文学艺术上来看,卡达莱几乎无可挑剔。

人生犹如母国国家缩影

“人们看到大古拉美托家的灯光亮了一夜,还传出了悠扬的音乐。‘叛徒!’有人骂道。‘不,英雄!’有人赞道。但那一晚,被德国人抓去的80个人质,包括一位犹太人,全部释放了。”——《错宴》

在很多人看来,伊斯梅尔·卡达莱的一生,犹如阿尔巴尼亚的缩影。

1936年1月28日,卡达莱在阿尔巴尼亚南部靠近希腊边界的小山城吉罗卡斯特出生。阿尔巴尼亚并不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只有两百多万人口,有人曾描述说,这个国家从地图上看,像一只耳朵。

“我的家乡在导游书上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吉罗卡斯特,给阿尔巴尼亚人看;而另一种是阿吉罗卡斯特龙,专门给外国人看。传统的写法似乎更加可信——因为巴尔干人民以爱夸大其词而著称,常常会把‘村庄’叫做‘城市’”,卡达莱曾经在一篇名叫《我心中的吉罗卡斯特》的短文中,介绍了吉罗卡斯特这个曾经的故乡。这篇文章大约发表在2010年,“25000人的规模,应该不算大,但我们也不愿意说它小,这倒不是因为深爱这片土地——高中的时候,大家都呆厌倦了,巴不得离开这里”,显然,卡达莱对故乡的情绪,是如此的纠结又难于表述。

卡达莱生活在吉罗卡斯特的童年时代,伴随着意大利法西斯和德国纳粹的占领。而卡达莱对吉罗卡斯特的回忆,充斥着庞大的房屋——“那些空旷的房间、客堂和门廊,真是数之不尽”,可笑的养老金——“不少人的养老金不从阿尔巴尼亚政府那里领,却从一个不复存在的国度——奥托曼帝国——那儿来”,以及令人抓狂的监狱——“监狱建在中世纪古堡的楼顶,是城市的制高点。也就是说,那儿一点都不阴森闭塞,事实上,每天阳光最先造访的便是监狱,最后离开的还是监狱。而里面关的人呢,也都名扬万里:篡权谋反的,抢劫银行的,还有绑架妇女的……”

这一切,让卡达莱在高中毕业之后,迫不及待地想要前往首都地拉那,“把故乡远远抛在脑后”。同时,他还被一座更大更远的城市深深吸引,那就是莫斯科。

《亡军的将领》留下阿文学辉煌

“一个小伙子,在雪野中瞄准了他的邻居,枪响人倒,他走过去,按照习俗,把死者的枪放到他的脑袋旁,然后告知全村,申请了30天休战协定,参加了死者的葬礼,然后尊父命走一天的路程去交血税。这是对半年前一桩血案的复仇,而那桩血案又是对更前一桩血案的复仇……”——《亡军的将领》

翻开伊斯梅尔·卡达莱的介绍,有这样一段描述,“‘二战’结束以后,卡达莱前往地拉那大学历史与哲学系读书,随后,又赴莫斯科留学,在前苏联的高尔基文学院进行深造。”

正是在这一时期,卡达莱掌握了俄语和法语,为他日后改用法语创作打下了基础。

1960年,因为阿尔巴尼亚和苏联关系变得紧张,卡达莱不得不结束学业回国。

回国之后的卡达莱,选择在报刊当编辑,并且开始创作诗歌,自此开始了自己的文学之路。

1963年,卡达莱发表了自己的首部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亡军的将领》。随后1970年,该书的法语版在法国出版,赢得了法国评论界的一片喝彩声,也让卡达莱在法国名声大振,留下了阿尔巴尼亚文学辉煌的一页。1999年,法国《世界报》将这本书列入“20世纪最好的100本书”。

不管是在本国还是国外,卡达莱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作家。

但同时,对于阿尔巴尼亚来说,卡达莱依然是成就最高,名气最大的作家。关于阿尔巴尼亚,人们会脱口而出两个名字:恩维尔·霍查和伊斯梅尔·卡达莱——霍查是阿尔巴尼亚前最高领导人。这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似乎是件奇怪的事情。

在不少人看来,卡达莱的经历与米兰·昆德拉颇为类似。他们都曾经是在社会主义东(中)欧国家成长起来的作家,跻身文坛之后,又都因为政治原因而选择流亡法国。

为自由写作拒当总统

“一楼的走廊悠长、黑暗,几十扇门朝里开着,高高的,没有编号。他数到十,在第十一扇门前站定。敲门之前,他想要弄清楚,这是不是他正要找的那个人的办公室。可走廊里空空荡荡,没有任何人可以打听。他深深地吸了口气,然后伸出手,轻轻敲了一下,但听不见里面有什么声音……”——《梦之宫殿》

然而,伊斯梅尔·卡达莱不是昆德拉。在他身上,比昆德拉多了一层光环。事实上,卡达莱一直积极投身政治,而民众也一度想要选举他担任阿尔巴尼亚总统,就像捷克斯洛伐克的瓦茨拉夫·哈韦尔一样。但是,卡达莱拒绝了这一请求,他想要继续自由写作。

1990年10月,因为阿尔巴尼亚政局激烈动荡,卡达莱不得不寻求法国政府的政治庇护,移居巴黎,并很快开始用法语写作。

不过,卡达莱并没有中断自己与阿尔巴尼亚,与吉罗卡斯特的联系。

正如《我心中的吉罗卡斯特》里所说,“总觉得家乡依然催命般地在找我算账”。同样就在这篇文章里,卡达莱说:“最近一次回家,是在一年前。我重新走进了那条名为‘疯人街’的窄巷,想看看旧宅。只有信心百倍,豪气十足的城市,才会用这样的名字来命名街道。街对面有一栋房屋,曾有一位阿尔巴尼亚独裁家,将其作为栖身之地。我继续走着,碰见一位上了年纪的雕刻家,在远处把我叫住,对我喊道:‘这条街上出过三个著名的疯人!前两个疯子,一个是独裁家,一个是你,好久前就离开了。而我是那第三个人,一个正儿八经的疯人!我选择了呆在这里,并且,引以为豪。’”

长居诺奖赔率榜前二十

“伊斯梅尔·卡达莱描绘出了完整的文化——包括它的历史,它的热情,它的传说,它的政治以及它的灾难。他继承了荷马史诗的叙事传统,是一位世界性的作家。”——约翰·凯里(布克国际文学奖评委会主席)

经常被拿来与伊斯梅尔·卡达莱相提并论的,有卡夫卡、奥威尔、赫拉巴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等文坛巨匠。

卡达莱对阿尔巴尼亚的传统和巴尔干特质有深刻体察,也难怪有评论认为,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卡夫卡式的洞察力、昆德拉式的反讽、奥威尔式的犀利以及加西亚·马尔克斯式的魔幻气息。

但卡达莱,依然是卡达莱。

虽然未能如愿获得“诺奖”,但没有人能够否认他夺奖的实力,甚至有评论家说,单单一本《梦之宫殿》,就足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05年,卡达莱在众多诺贝尔文学奖和布克奖得主的包围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首届布克国际文学奖。

自此以后,卡达莱就成了英国立博博彩公司赔率榜上的常客。虽然只是赌徒的狂欢,不过按照近十年来的惯例,“诺奖”最终人选,几乎全部出自这份赔率榜的前20位。

当然,今年,卡达莱的赔率掉到了1赔16,位列第9,那也多是因为他的“陪跑”次数太多,多到人们开始怀疑——2014年,这个数字是1赔15,2013年,这个数字甚至掉到了1赔50。

2009年6月,卡达莱获得了西班牙著名的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评委会赞扬卡达莱“代表了阿尔巴尼亚文学的最高峰”,并称他“从未忘本,且一直以来跨越种种界限,以四海皆通的声音挺身反抗极权”。今年2月,这位大作家又获得了本年度的耶路撒冷奖,西班牙作家安东尼奥·穆尼奥斯·莫利纳是耶路撒冷奖上一届(2013年)得主。

伊斯梅尔·卡达莱

伊斯梅尔·卡达莱是阿尔巴尼亚当代成就最大的作家和诗人,1936年1月28日出生。1954年,他以诗集《青春的热忱》初登文坛,1963年,他发表首部小说《亡军的将领》一举成名,随后转向小说的创作。2005年,获首届布克国际文学奖。2009年,获西班牙著名的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2015年,获得耶路撒冷奖。作品还有《破碎的四月》、《梦之宫殿》、《金字塔》、《谁带回了杜伦迪娜》、《错宴》等。北京晨报记者 何安安 综合编译


相关:

上海通用新车计划曝光 重点布局SUV市场凤凰汽车讯 日前,上海通用高层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别克、雪佛兰和凯迪拉克品牌在华的新车计划。别克和雪佛兰品牌将在2014年推多款产品,凯迪拉克品牌则专注于国产化进程。 2014年,别克品牌将在小型SUV昂科拉的基础..

沃尔沃发布新款S60L官图 专为中国打造凤凰汽车讯 为了满足国内消费者的购车需求,众多汽车厂商纷纷将车型轴距增长,使得内部空间进一步变大。日前,沃尔沃汽车正式发布了S60L官方图片。据了解S60L车型仅在中国地区发售。 外观方面,全新S60L整体承袭新款..

上一篇: 普洱史诗乐章《春莱虹瀚·云南随想》将登台大剧院
下一篇: 钟鼓楼 银锭桥 《拾说什刹海》寻找古海港的鲜活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