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邦德先生,你到底卓越购书 在拯救谁?


更新日期:2018-05-25 17:27:09来源:网络点击:1347

11月13日,第24部007电影《幽灵党》正式在中国首映,全球最著名的英国特工邦德先生又将开启新的英雄传奇。在007形象诞生的半个多世纪里,形象光鲜的邦德先生表面上拯救着美女和世界,暗地帮片商挣钱,实际上抚慰和掩盖着大英帝国衰败的无奈和失落。同时,也拯救了原小说作者、曾为英国特工的伊恩·弗莱明倍感挫败的人生。

不过,在做过英国特工又成为著名作家的一长串名单里,伊恩·弗莱明远算不上一流。正是因为有毛姆、勒卡雷、格雷厄姆·格林这些响亮的名字,才让我们更好奇:为什么英国情报机构最擅长的是盛产作家?

《幽灵党》已全球上线。此时,詹姆斯·邦德先生已经过了53岁生日,成功地度过了中年危机。53岁,这是从1962年算起的。1962年10月5日,第一部007电影《诺博士》上映,53年来已推出24部系列电影,全球有20亿人至少看过一部007电影。电影中的邦德持有杀人执照,其实他才是制片商的印钞许可证。

《幽灵党》的导演是地道的英国人萨姆·门德斯。门德斯在牛津出生、长大,是剑桥大学英语文学专业的优等生。他走的是英国导演、演员成长的传统道路,先在戏剧舞台上打下扎实的基础。他24岁执导舞台剧《樱桃园》,便请来业已成名、被封为女爵士的朱迪·丹奇主演。他执导的第23部007电影《大破天幕杀机》,便安排故事围绕着M局长展开,大大增加了丹奇饰演的M局长的戏份。门德斯的电影作品不多,007之前只导过5部,都在好莱坞制作,非常成功,最著名的作品是《美国美人》和《革命之路》,《幽灵党》是他在英国拍的第一部电影。那5部作品都是深刻带有导演自身烙印的所谓文艺片,接拍007这样的商业巨片,他曾解释说,“只是想拍一部刺激的逃避现实的大制作电影,用来对抗当下的世界。”

他说得没错,半个多世纪来,007一直在鼓舞激励英国的观众们。邦德让大家欢乐了53年,不,是62年——伊恩·弗莱明的第一部小说《皇家赌场》出版于1953年。这一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举行了加冕仪式。英雄铁金刚横空出世,似乎是为女王而来,陪着女王长寿,庆祝了她的登基钻禧纪念,还保护着她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从天而降。邦德见证了英国社会60多年的变迁。

邦德吃的那个鳄梨

1944年,伊恩·弗莱明非常认真地告诉一位朋友:“我想写间谍小说,秒杀各种间谍小说。”他真正开始动笔已到了1952年。那时弗莱明早已从皇家海军退役,进入报业。他在《星期日泰晤士报》的年轻同事回忆,弗莱明很高贵、神秘,领着年薪5000英镑的高薪(相当于今天的20万英镑),深得人艳羡。弗莱明在牙买加海滨他的度假屋里,远离湿冷、污染、雾霭、冻疮、食物短缺的英国,喝着鸡尾酒,敲打金色的打字机,制造出一个能延续英国“伟大”感觉的传奇。

1953年,受战争重创的英国尚未恢复元气,在经济崩溃的边缘挣扎,二战期间纳粹对英国实行外汇管制带来的影响尚未消除。两部《皇家赌场》电影的外景地都在灯红酒绿的免税天堂,但小说中弗莱明将地点设定在法国北部一个阴冷潮湿的海滨小城。即便近在海峡对岸,大多数英国读者也无法企及。小说里,邦德在酒店吃鳄梨。鳄梨!这种产自热带的果实,在1939年之前英国市场上几乎见不到,二战期间开始有了少量的进口,在整个1950年代也不是一般人可以吃到的。那时英国人的餐桌上只有老三样:一种肉食,两种蔬菜。这个鳄梨,还有邦德在赌桌上潇洒掏出的大把现金,都是美国人给的钱!太讽刺了。后来的007小说中,邦德无一不在国外执行任务,那些异国情调、珠环翠绕、声色犬马的描写却再难比得上这个鳄梨给英国人的震撼。

二战后,英国人清楚地看到他们正在丧失大国的地位,就像美国前国务卿艾奇逊所言:“大不列颠失去了大英帝国,再也找不到自己的角色了。”不列颠王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尴尬,前殖民地纷纷独立,白人统治者被赶出殖民国,而充满生机的新欧洲也把英国拒之门外,英国人觉得他们简直成了国际笑料。弗莱明创造出来的安慰剂邦德——据说邦德的原型多达25个,包括弗莱明的父亲、哥哥——这个一天能抽70支香烟、喝酒如喝水的花花公子,仍然成为中产阶级的政治英雄。借助想象,孤胆英雄邦德终止、倒转了历史,解救西方世界于灾难,让英国重被置于世界的中心,将英国人从失落中拯救了出来。但是,邦德在小说《皇家赌场》里遭受酷刑仍幸免于死,不是因为他功夫高强,而是苏联人没把他列入必死名单;杀死很多坏蛋的也不是邦德,是苏联刺客。这与电影中的超级英雄形象相差十万八千里。这个细节似乎可以说明,冷战开始后,超级大国不再视英国为对手,更不是盟友。当时,英国正陷入苏伊士运河危机,却没有得到美国的支持,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说:“我们怎么可能支持英国……这么做的话,我们将失去整个阿拉伯世界。”美国害怕将阿拉伯国家推入苏联阵营。英国人悲哀地发现,英国只是一枚棋子。

《皇家赌场》之后的007小说,老套路的故事更离奇,还有些荒谬。1954年小说《你死我活》出版,此时二战结束已9年,英国的食品配给供应制度也实行了14年。但在曼哈顿,一个只有在梦中才到得了的地方,詹姆斯·邦德过着奢华得让人无法想象的生活。他是战斗在冷战第一线的特工,新时代的新英雄。让人自豪的是,他是英国人!邦德挫败种种阴谋,化解各类危机,更自信、更有侵略性。弗莱明通过邦德给出了答案:英国打赢了二战,尽管帝国濒临瓦解,但在他的谍战小说中,不列颠仍然是胜者。虽然是通俗小说,但其中的涵义绝不仅于此,邦德为对未来感到茫然的英国人注入了自信自尊。

第一部007电影《诺博士》里的邦德被影评人称为“摇摆的1960年代”的产物,是时代的影像注释。影片的成功大概更多赖于它像小说那样塑造了一个有价值的角色。摄制组里的很多工作人员是老兵,影响力显而易见。比如,肖恩·康纳利扮演的邦德能辨出不同品牌白兰地的风味,总是习惯性地正一正领结,热爱打高尔夫,给小费时很慷慨,和外国妞儿睡觉,这些都是弗莱明那个阶层的行为规则和道德观,也是弗莱明的创作动机。

间谍做的事总是对的

写007系列小说,从某种程度上,也拉了失落的作者一把。弗莱明的妻子安对丈夫有个准确的评价:“伊恩是彻头彻尾的自我主义者。自打我认识他,他就避免成为平庸迟钝的凡夫俗子。他竭力不让生活乏味,为此努力工作,坚持走自己的路,终于迎来了邦德。”

奇怪的是,弗莱明常常有种挫败感。1917年,弗莱明的父亲死于一战西线战场,距他9岁生日仅有几天。在伊顿上学时,他活在哥哥彼得的阴影下。哥哥在牛津也是优等生,写了多部畅销旅行著作,1935年他还作为《泰晤士报》的记者来到中国,采访过蒋介石,被敬重地称为“有品位的作家”。而弗莱明出了他的俱乐部大门,就没人知道他。他大学毕业后申请加入外交部被拒,靠走后门才进路透社做了记者,却做得很出色。后来迫于家庭的压力,他到了金融城,一败涂地,被称为手最臭的股票经纪人。战争期间,弗莱明加入皇家海军,在情报机构做顾问,展现出军事才能。他曾两次赴华盛顿做丘吉尔和罗斯福之间的信使,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成立,他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战后,弗莱明在《星期日泰晤士报》旗下的《肯斯里报》任国际新闻部主任,他像搞情报工作一样组建了一支88人的驻外记者队伍。他在办公桌后挂了张世界地图,哪个国家建了记者站,他就在地图上挂一个彩色小灯。他骄傲地说,手下的记者平均年龄38岁,能说3.1种语言。

因为他工作的秘密性质,弗莱明的朋友们不怀好意地给他取了个绰号:巧克力水手。意思是他只穿着海军制服炫耀,花言巧语,并没有如自己所说的做过间谍。弗莱明明确表示,他宣誓过要遵守《国家机密保密法》,不会承认或否认什么,但他始终对“巧克力水手”的绰号耿耿于怀。写作时,弗莱明把自己在二战中的经历嫁接到冷战中,他的秘密世界在小说《女王密使》中有真实的反映。

弗莱明个人丰富多彩的私生活也在邦德身上多有映射,《星期日泰晤士报》文学评论版主管嘲讽他:“可怜的情人,起床后总要回家吃早饭。”在伦敦的文学圈子看来,007系列根本不值一提。作家伊夫林·沃是弗莱明妻子安圈子里的人,他非常看不上弗莱明的间谍惊悚小说。弗莱明在商业上的成功,更激怒了他们。安给伊夫林·沃的信中说,邦德小说是“色情小说”。在《皇家赌场》一书的开篇,他写道:“大厅里乌烟瘴气,香烟味和汗臭味四处漫溢。”他的图书编辑曾徒劳地跟他说,远东除了风情万种的女按摩师、妓院,还有更多值得写的东西,香港、日本百万失业人口的现实怎么就没有体现呢?

007电影的巨大成功,给弗莱明带来了国际性声望。1964年,写了14本邦德小说的弗莱明去世。1970年代,英国仍没有完全走出困境,过去依赖殖民地市场的工业急剧衰退,工厂破产,格拉斯哥、纽卡斯尔、利物浦、卡迪夫等重要工业城市随之陷落。电影上的邦德已到了罗杰·摩尔时代,观众看《你死我活》、《金枪人》、《海底城》里的冒险,暂时忘了外面还有罢工、北爱冲突、失业、通货膨胀、能源管制,完全忘了英国情报机构雄风不再,已不可能在世界各地安插间谍。有部007电影的结尾,邦德跳下阿尔卑斯山,打开有米字旗图案的降落伞,降落到撒切尔夫人时代。撒切尔夫人带领英国人进入了新的自信时代,可以说她创立了新英国。英国串起了美国和欧洲国家,富裕、踌躇满志、文化多元、逐渐开始追逐迷恋名人,但这不再是弗莱明的帝国。

还需要间谍吗?比弗莱明年轻23岁,同样从情报人员转行写作间谍小说的英国作家约翰·勒卡雷说:“对间谍的信仰是神秘的,充满幻想而且近乎于宗教信仰了……原油、能源和水的价格节节攀升,但是我们的间谍完全不受这些影响。无论他们被自己的大衣绊倒多少次,还把匕首遗落在火车上,间谍做的事总是对的。”今天,英国观众终于可以到达任何一个邦德执行过任务的异国温柔乡,他们终于可以和21世纪的间谍一样,坐阿联酋航空公司的班机旅行,去迪拜尽情享乐了。


相关:

从光棍节到双十一:光棍哪天不过节 剁手何须双十一一年中只有两个夜晚,会让中国人集体性地停留在电子屏幕前:一个是除夕夜,一个双11凌晨。对于今年的11月11日,一篇名为《双11正在超越春晚?》的文章这样形容到。 在不少中国人眼中,11月11日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个..

读史修身 典籍停留在过去 影响持续到未来中华民族是一个很重视总结经验教训的民族,其具体表现就是修史,自先秦两汉以来,我们的修史系统就十分成熟和完备,因此历史典籍也保存得比较完整。这些典籍并不只是停留在过去,它对未来、对我们的人生和工作都有..

上一篇: 山下英子来京办“断舍离”展 交流家居收纳术
下一篇: 胡彦斌唱高音向华晨宇伸出橄榄枝 华晨宇请教如何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