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作家莫淄川 言:独特的地方文化是艺术家的灵感源泉


更新日期:2018-05-25 17:17:12来源:网络点击:1227

在福建泉州举行的亚洲文化论坛开幕式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创作院名誉院长、著名作家莫言阐述了自己对亚洲文化交流的看法,他认为独特的地方文化是艺术家的灵感源泉。

莫言参加了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各项活动,在出席亚洲文化论坛的活动时,莫言说自己是第一次到福建泉州,对泉州还没有太深的了解,不过,当听说泉州有丰富的文化遗存、古老的习俗、多元的宗教文化后,他表示非常感兴趣,他认为,任何独特的地方文化,都能成为作家艺术家的创作素材。

莫言说,“闽南文化作为博大精深的概念,很难用一句话概括,我想我来过福建,每一次都感受跟我的故乡、跟北方很多截然不同的东西,自然的环境,山水、河流、植被跟北方有很大的区别,由此而形成的人们的生活习惯、语言都跟北方有非常鲜明的区别,独特性非常明显。”

莫言的作品常以故乡的风土人情、神话故事为原型,在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有人评价他的创作“最乡土,也是最国际”,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在亚洲各国热销,他认为,这就是文学的普世价值。

莫言说, “一个作家的作品能够被别的地区、别的国家人们喜欢,首先我想就是他们喜欢人类普遍的情感,所以好的文学艺术能够超越语言障碍,打动那么多人的心,就在于对人的普遍的最基本的情感的描述或展示。”

正因为文化存在普适性,因此在亚洲国家之间,不止是文学,戏曲、美术、音乐等艺术形式,都可以是文化交流的桥梁,莫言认为,“一带一路”本质就是新的文化之路,通过论坛的形式,聚集各国专家、学者来探讨文化交流课题,这是一个相互吸引、学习的过程,而交流最根本目的在于创新,但创新也不能平白无据,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莫言说, “保持文化特色是我们文化艺术的根,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文化都有它的独特性,保持特色也就是保持独特性,艺术贵在独特,艺术最怕的就是重复、雷同,创新实际上应该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创新要借助外力,借助他山之石,广泛吸收别的国家、地区,甚至别的艺术品种的艺术素养,然后集中到传统的基础上,所以是不矛盾的,是辩证统一的。”

莫言认为,文化论坛只是一个交流的起点,弘扬文化,提高文化竞争力,需要走出去、需要交流,而文化的交流,不能单靠政府,还要依靠民间的力量,通过民间的文化自觉自发交流,润物无声地持续下去。


相关:

国家大剧院成立八重奏组合摄影/本报记者 崔峻 作为室内乐的演奏,八重奏是难度的挑战,而国家大剧院日前在小剧场举办了一场独特的音乐会,宣告国家大剧院八重奏组合诞生。八位音乐家由一组弦乐五重奏与钢琴、一支长笛、一支单簧管组成,上..

O2O将成音乐产业消费渠道主趋势日前中国音数协音乐产业促进工作委员会发布了《2015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分析指出,从目前音乐产业消费渠道来看,音乐演出产业、数字音乐产业等音乐服务行业催生了线上、线下体验..

上一篇: 天猫狂欢夜后的冷思考
下一篇: “流行也古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