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故人辞:《琅琊榜滋阴的食物 》人物点评


更新日期:2018-05-25 17:16:19来源:网络点击:1217

一个故人的故事:

我有一故人,姓名不记,学商四年,从商八年,不明就里,不胜其烦,故归来去。

年逾而立,无而以立,唯感世间嚣嚣,尽是痴人疯语,桴浮于海,又恐恶略天气,最后自安家中,每日不外乎经史子集。

我问他:“夫子十五而志于学,你现在开始是不是太晚了?”

他说:“我倒不是学,我只是看着舒心而已。”

“要想舒心,现在是不是太早了?”

“你觉得早,我却觉得很晚了。”

“你不要灰心,我这里有一份工作给你,只要你扔下这些子曰诗云,我包你好车好女,有房有地。”

“滚!”

我就滚了。

之后我就没有再见过他,也没有听到他的消息。从那以后,我的时间感变得很错乱,我总觉得时间过得很慢,但是一不留神,它又跑得飞快,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呢,就老了。有一天周末的早上,我睁开眼,外面风和日丽,春暖花开,可是我就是不想起床。我斗争了半天,最后还是又睡了。这一觉我做了一个梦,我梦见自己读了一篇文章,文章写得很好,我一个很久没感动过的人,竟然没有忍住眼泪。可惜的是等梦醒过来,文章里的话我是一个字也记不得了。

春眠不醒晨,梦见好辞文。

不知谁者作,似我一故人。

0.0473027159680159

《琅琊榜》是最近上演的一部热剧。故人写东西通常都是自我修行用的,枯燥乏味因此从不会拿出来给人看,这次是借着《琅琊榜》的火热,对于不看电视为常的故人,看后也觉得确实不同寻常,所以忍不住加入了讨论的行列。希望通过此文,使观众们对《琅琊榜》有更醇厚的回味,对作者通过这个作品想表达给大家的其所颂扬,其所讽刺,其所感概有更生动的了解。人生的曲线虽然捉摸不透,但好的作品总能给我们提供几个点作为参考,这些接近合理曲线的点,就是作品的价值所在。

《琅琊榜》人物点评

82-151019110110P5

浴火重生——梅长苏

不知道大家看梅长苏的经历有没有跟我一样想到在另外一部经典故事里的一个角色——甘道夫。他们都是神机妙算的谋士,都披着件袍子,也都有匡扶正义的忠贞信念。但最有趣的是,他们都经历了命运的“冰与火之歌”——首先被火烤,再掉下悬崖被冰镇。

白袍法师在圣白城守城战打响前,对在魔多黑云压城的战鼓声中瑟瑟颤栗的丕平说“死亡只是生命的一部分”。从唯物角度看,诚如夏江所言,人死了就什么都没了。但是从唯心角度看,人的灵魂是可以经历死亡并重生的,而每次重生都将带来一场思想的革命。经过这样的重生,“人的心会越来越硬”,这种“硬”使人具备更清醒的头脑和更坚定的意志来完成甘道夫所谓的“有些事”。

“有些事也许注定没有好的结果,但总要有人去做”。

梅长苏就是找到了他必须要做的事情,他要将已经背离正道的世道人心拉回正轨上来,而他生命中的所有时间,都将投放给这项事业。可能很多人看剧,会觉得苏哥哥真牛,真帅。但是如果要让你也这么牛这么帅,但是只能活三十多年阳寿,并要求必须为了天下苍生而每天殚精竭虑的活着,你可愿意?在电视剧中,我们看到那么多人都被当成棋子,六部尚书被做成牌子让梅长苏放在火上烤。我们又如何想不到,在老天爷的的棋局上,江左梅郎也不过是一颗短命的棋子呢?只不过我想,谢玉发现自己被当了棋子会苦思冥想;誉王知道自己被当了棋子会怒不可遏;而梅长苏却只会颔首微笑吧。

西方哲学的宿命论说:人是渺小又悲剧性的生物。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用自己的行动划一条曲线,曲线的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能量。越是通晓真理的人,越是能划出更合理的,符合真理的曲线。一个人划的曲线越是合理,越能利用真理本身的能量,而越划得不合理,越需要人更多的去调动自身能量才能达成。但无论划得合理还是不合理,这条曲线都会随着人寿命的终结而中断,这就是人悲剧性的宿命。这里的合理曲线,跟道家讲的“道”是一回事,而道家讲的“无为”,就是不要划与合理曲线不同的曲线。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要说,既然人的宿命如此,我穷尽一生,忍受磨难无非是能把条线划得更合理,但最终结果都是一个死,那么选择昏混度日,及时行乐,为了实际利益而偏离合理曲线又有何不可呢?反正地球一样转,大不了老天多派几个梅长苏和甘道夫这样的棋子来纠正一下就是。这个问题,永远都是人经历过之后才能评判,而且永远只能评判自己,运用不到他人身上的,仁者何以安仁?智者何以利仁?也只有“得失寸心知”吧。

2ea2bde7748d92215ab303e8349f2e4b

物我两忘——蔺晨

子曾经曰过很多,但最让我回味无穷的,是这句话:“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为矣。如不可求,从心所欲”。孔子一辈子换了好几次工作,都因为对老板不满意,或志向与老板不投,或老板容不下他这一系列我们每个人在职场上司空见惯的原因。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想,这样的人,如此不懂事,恃才傲物,必定一辈子郁郁不得志。也确实,孔子终究也没有发达,才发出了上面那一番感慨。但是历史给了孔子死后 “万世师表”的评价,历史上没有哪个帝王得享与孔子比肩的香火与祭祀不辍,这又何尝不是世间人求之不得的收获呢?所以天要给你的,你可能一辈子也不知道是什么,也不一定符合一时之需要,但不认命又能怎么样呢?这不是我们能左右的事情。所以倒不如“从心所欲”。

老子就与孔子不同,他从一开始就老老实实的做一个图书管理员,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他像团清烟,缥缈无迹,只留下随笔凡三千言。凭这三千言,让他无在又无处不在,与孔子齐名,相比他们付出的代价,老子境界反倒还更高。

蔺晨就是典型的道家人物。他想是当世无双的医术天才,即使是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的晏大夫,在他这个年轻人面前都不敢班门弄斧。他是梅长苏的主治医生,但他没点医生的样子,对病患老是一种爱死不死的态度。那是表面上啦,蔺晨是竭尽全力要让梅长苏多活一天是一天的。蔺晨的个性在于,把大事当小事看,把小事当大事办。

蔺晨与梅长苏最大的不同是:梅长苏要记住所有事情的象,然后对他们进行从新安排,制造出新的象,再用这些象影响人心,达到他的目的,这就是权谋;而蔺晨是瞥一眼众象,便从根本逻辑分析得到他们背后的数,关注局部便能大概知道整体,然后只在关键之处调整一个变数,就能达到差不多的效果。

所以蔺晨能活得潇洒倜傥,超然物外,自得其乐,从心所欲。因为他善于忘,对于自己管得了的事情,了然于心,左右关键,全力以赴,做完就忘,功遂身退天之道;对于自己管不了的事情,根本不操心,还没记住就已忘了。因此在蔺晨身上,不会上演“冰与火之歌”,他也不需要,因为他已经达到了凡人必须经历斗转星移才能达到的那个境界。

其实蔺晨的超然物外也不外乎是天给的。不管是蔺晨还是老子,能够很早就领悟“无为”的境界,一定是因为命运给了他们这样的条件,这个条件是——人要从小具备见微知著的特质,同时又需要生长在一个对物质没有强烈需要的环境。这样说可能大家会更能理解和接受,会少些关于智慧的讨论。当下时局,比之小说家言,又要复杂得多,想成为蔺晨那样的人,也更是难能得多。但即使我们做不到像蔺晨那样凡事信手拈来,我们依旧可以跟他学忘,我们不能像他那样明白潇洒的忘,但可以学着干脆的忘。忘掉纷扰,回归本心,心之所欲,勤而行之,无愧于心,得之于天。

u=2141808273,2062214110&fm=11&gp=0

珞珞如石——萧景琰/禹

有个成语叫人心不古,是个贬义词,既然是贬义词,那就是说人心还是“古”好。那什么叫人心的“古”?为什么“古”好?

人的心思能用在两种地方,一曰谋事,二曰谋人,谋事以把事办好为出发点,对应人的物质需求,谋人以把人心情搞好为出发点,对应人的精神需求。所谓“事从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谋事之人,性格像事,一板一眼,理性而客观;谋人的人,性格像人,八面玲珑,感性而主观。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最早是从谋事开始,上古三皇五帝之所以伟大,因为他们大都是发明家,有发明弓箭的,有发明畜牧的,有发明种植的,有发明车的。那个时候的人最重大的使命就是战胜自然,所以都是一门心思谋事的,因为一门心思谋事,所以心里的杂念相对少,没有什么弯弯绕,这种心理状态就是质朴之德,古德。

随着科技进步,人类社会对物质的需求出现阶段性满足,人从没有选择到有了选择,是继续矢志不渝的谋事,还是打了粮食够吃了干点别的?其实干点别的很正常,人对精神的追求是自然天赋,可惜的是精神文明不像物质文明那样有章可循,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的精神追求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自由浪漫。子曰“饱暖思淫欲”,人心很软弱,在追求精神满足时一不小心就会淫,淫就是过度,过犹不及,追求反而追出了乱子,还不如不追。所以从表面上看,人类社会殷实了,本来是进步了,但是干了点别的事,又搞得过犹不及了,人的素质反倒显得不如以前了,这就叫人心不古。

淫是指过度,过度是因为没有把握好尺度,那么人又要追求精神又不能淫怎么办?就要求人必须把握好尺度;如何才能把握好尺度?要靠人的理性和客观;人如何才能理性和客观?要靠谋事。所以谋事和谋人是两条腿,一条迈大了另一条不迈叫什么?

历史上,谋事是旧事物,谋人是新事物,新事物时髦,人往往喜新厌旧,爱赶时髦。比如说誉王就是很时髦的人:誉王是个典型的场面上的人物,盛享美誉,琭琭如玉,可是总览全剧,所有他做过的事情,从请客送礼到包庇手下,从构陷太子到设计靖王,从借酒消愁,到起兵造反,他可干过一件正经事?

靖王萧景琰则是典型的“土包子”,“食古不化”,珞珞如石。因为像石头,所以死板生硬,硌得人心中难受,又不开窍,不懂得曲意逢迎。但是从外卫边疆到内平叛乱,从赈济灾民到审理疑案,从军队改革到平反冤案,他做的哪一件不是利于国家的正事?

所以把握谋事与谋人的度可以以靖王为度,以誉王为戒;以靖王为度就是以不影响客观规律为度,以不影响公平公正为度。以誉王为戒就是不以经营人心为荣,不以私能胜公为荣。在靖王为度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尽情发挥,礼尚往来;在誉王为戒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知所进退,克己复礼。遵循这个尺度,并不是利于物事而损于人事,物事若健全,不需要用人事填补物事,人事里的感情是真的;物事若被害,用人事手段去办物事的事,人事里的感情是假的。故而有度则两利,失度则两害,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是谓也。

17985922_779900

心如止水——静妃

静妃要是去参加琅琊榜道行修为的评选,我论她第一!静则镜也。心如止水者,止则静,静则清,清则上映天道下映人道。以此镜试之人心,则是非、长短、善恶明辨不失。因此静妃能够细致入微,通过《翔地记》中两个笔划发现林殊,通过小新的关键举动察觉她的角色以及角色背后的阴谋。因为能够明辨不失,她才能够以静制动,发现林殊却不动声色保守秘密,没有打乱其部署;不露形迹,将计就计,让小新挖坑埋了自己;处众之所恶而不争,在软刀子杀人的后宫中清静自守,不仅不受波及,还能在其他人自取灭亡后成为皇后。静妃能够获得这样多的胜利,是因为她没有欲望,没有欲望就没有破绽,没有破绽就不会受人制约,因此我不动,待彼之动而自胜。

我们都知道唐太宗的铜、史、人三镜论。同时道家讲究长生久视,不是久乐,也不是久赚,而是久视,可见道家对视,或者我们接下来用观字代替,的重视。结合两者,有论如下:所谓以铜为镜,就是从近处看,具体的看,叫作近观;所谓以史为镜,就是跳出来看,高度去看,叫作远观;所谓以人为镜,就是抽象的看,深刻的看,叫作内观。三观合为一观,曰大观,三镜合为一镜,曰心镜。

要想练就一副好心境(镜)首先要知静,此间静必是能胜动之静:

动之所以受制于静,其为动而混沌,这在我们现代人身上很常见:如今的小伙伴们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洪流中,总摆脱不了夏洛特烦恼。钱是拼命挣的,于是总忍不住要拼命花,闲暇是拼命挤出来的,于是总忍不住要用来体验新鲜刺激,如此劳而生动,动而复劳,不得片刻休息。大家看夏洛特烦恼,是否觉得气氛很闹?人在嘈杂的环境讲话,总要放大音量,独不知这正是嘈杂的来源。物之极则必反,动之极则静必内生,非静胜动也,动自败也,与其烦恼呐喊,何不顺应规律?

同样道理,能胜动之静,不能是静而死寂:把所有红尘俗事都当做是污秽,闭门不受,眼不看,耳不听,心不想,行动不染,就差没死了。这种静乃是因为不胜动之喧闹,逃避取静,心中并没有避免厌恨和烦躁。这样的静与动之极实是一样的,静之极则动必内生,静则自败,不能胜动。

有了胜动之静,我们就可以来抛光我们的心镜。首先我们要通过往复擦拭的动作来擦亮镜面,这个动作比喻我们通过近观得到的实践经验;我们要在平静的心态下进行上述动作,这个心态比喻我们在远观中把持的冷静从容;此外我们还需要清水来清洁镜面,这是比喻我们通过学习和思考来得到越发深刻的领悟。所以说敏行而任事,长生而久视,勤学而明智三者合一,方能修得一面上映天道的好镜子。有了这面镜子,我们办事就能从原理出发,化繁为简,是为以静制动。

u=2573690247,1386907149&fm=11&gp=0

仙鹤神针——言阙

中医里面最让老外搞不懂,堪称魔术的疗法就是针灸。我这个外行也不懂得什么精髓,此处文人瞎发挥,借针灸来说事情,还望行家勿怪。针灸的原理是导气,气是阳气,阳气灌输全身,充实四肢,抵御外邪,举简单的例子就是,有了阳气,人会发热,就不怕冷了。阳气不是静止不动的,时而大,时而小,按照人体功能的时间表循经络有序运行,哪里需要去哪里,哪里不要就躲开哪里。如果需要的地方没到叫未及,不需要的地方到了叫有余。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针之道,引有余而补未及。

天人相应,人之阳气法于天气,天法于道,人际关系亦法于道。因此治理人际关系问题,跟解决人体阳气问题道理一样,也可以靠扎针。言侯爷作为当年的第一说客,就练得一手仙鹤神针。

神针之所以神奇,在于它简单,比之复杂的医疗设备,比之繁琐的化学结构,比之昂贵的治疗费用,他简直简单的让人不能相信。我们看言阙话不多,也没有总拿他那张锥子脸在人前乱晃,但在扳倒谢玉、斗败夏江、逼宫翻案这三个阶段性的大Boss战中,他都在关键时刻,凭着精炼的语言或行动,发挥了一针见血的作用。

针,细而直,因此不能用于刀劈斧砍的缠斗,也不善于旁敲侧击的迂回,用针就要一击即中,中则必应。俗话讲“西医是明白着死,中医是糊涂着活”。中医的疗法看似简单,实则其中蕴含了常人无法理解的奥秘,你若信他,便可糊涂着活。神针虽然简约,实际上扎哪里,什么时候扎,用什么针,扎多深,扎多久,有什么辅助手法这些元素组合起来运算出的变数,就算最聪明的人也未必能尽通。反过来说,如果人能深谙针灸导气的方法,那么人与人之间的那点事,也就万变不离其宗了。

针法中有一项最大的忌讳,就是凡用针,必避五脏,针伤心脏者,出针则死。虽然我们神乎其神的把老言捧了一通,但我们不要忘了作者有趣的安排,老言出场的时候可是以一个铤而走险亡命之徒的形象,他正谋算着给皇帝的“心脏上来一针”。作者这样安排说明什么呢?针的治疗原理是引气,但如果经脉气绝,无气可引,则无计可施。因此虽然言侯爷在三Boss战中仙鹤神针,但若没有梅长苏的运筹帷幄为他运筹元气,他能做的也只能是灰心丧气的给这个让他既爱又恨的无可救药的宫廷一个了结。

中医不光是治人的身体,更强调治人的心神,心神不病,身体的病就总有办法治,心神若病,身体的病治好了也是一时的,所以不知己病者不治也。对于社会来说,人际交往就是一股气,因为这里有亲情、友情、爱情,故而为阳气,故而交往又称人脉。这股阳气也是有可能经脉气绝的,对于人来讲,五脏藏阴,经脉输阳,对于社会来讲,物质滋阴,情感补阳。人如果重阴轻阳,阴胜则阳败,经脉之气就会逐渐消退,直至气绝;人如果重物质而轻真情,物质就会渗透进情感,让情感产生重量,无法生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如果被物质侵染,就会失真,阳气就无阳可言,人的心灵也就枯萎了。

33-15102915032EQ

大隐于朝——高湛

若问我整部剧最大的笑点是哪里,我记得是:誉王想通过让靖王和静妃前后脚爆出问题的一招组合拳,给靖王彻底打击而被靖王勉强拖慢了进攻节奏,皇帝从一时激动中反应过来后,正要进入冷静思索的一刻前,发生在皇帝与首席太监高湛之间的对话:皇帝问怎么这么巧靖王和静妃赶在同一天出事,高湛假装困惑不解地回答“是啊!难道他们今天命里犯冲?”这一句看似呆萌,却又正中要害,即显示自己没有权力斗争的智慧而隐蔽自己,又体现皇帝比自己高明而讨好了主上,还巩固了皇帝认为事情背后可能有人安排的疑虑。可以看出高湛作为近臣,对皇帝心思的拿捏已经到了精妙绝伦的程度,能够在最恰当的时机,最无防备的部位给予一个暗示,事不关己便左右了大局。

这个本领就叫大隐。所谓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隐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的消失不见,如果是那样,什么事情都不要做人自然就隐了。我们当代人最好博关注,所以我们知道博关注很难,需要说或做些个有影响力的话或事才行;隐很容易,不努力自然就无人问津。而隐的境界是既要做事,做大事,还要不被人关注。那么在朝堂之上,任何见解和举措都有可能最终影响国计民生,所以可能句句话都是要害,件件事都是关键,在这样的环境下要能说话办事影响朝局而又不为人知,才是大隐。

人为什么要隐?为什么不享誉自己建立的功勋或者进谏过的良言呢?按照道家的说法叫做“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最高的治国之道在于让人不知道最上层颁布了什么或者做了什么,还以为眼下的安定、殷实、清平之乐都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这种价值观归根结底是法天,天是清扬所聚,清扬无形故人亦当无名。这样讲不好理解,我在此换一种解释方式,顺便分析一下高湛为什么帮靖王:

在电视剧前半段,我们一直摸不透高湛的路数,不知道他到底是哪一派的,在后半段,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出高湛一直暗中支持靖王。他越是这样暧昧,我们越期待随着剧情发展谜底揭晓时的惊喜,但狡猾的作者自始至终也没有把高湛底细透露出来,不告诉我们高湛到底为什么要暗中支持靖王,就是要给观众留下无尽遐想。我认为,高湛支持靖王如果没有明确的经历作为理由,那就只有一种解释,为理想,而高湛的理想就是谋事。高湛的价值观与谋事的价值观是一致的,与靖王是一致的,所以他支持靖王。

谋人者以人为本,谋事者以事为本,以事为本,才能知道事情发展的深刻规律:我们往往容易犯一种错误,一个高明的人因为办事得力造福大众而成为了伟人备受关注,我们常因对他的关注而分散了对事情本身的关注和研究,遇到相似的问题,我们总是无法撇开伟人的效应而就事论事。而实际上,事情的深刻规律是变幻莫测的,人不能先后踏入同一条河流,对人的固化的关注很可能反而成为谋事的障碍。高湛是谋事的那一类人,他知道谋事的艰辛,也对谋事精神表示尊重,所以他选择靖王,所以他选择隐。

在剧情最后,作者又让高湛的隐进行到底,让他说了全剧中最隐喻的一句话:这宫中的风从来就没停过。这句话原本意会就好,但这里说得兴起了,我就再随性而言几句:解读这一句的关键,是要搞清楚风比喻的是什么。《内经》讲:“风者,百病之始也”。自然界有四时,四时各有风向,这是正常之风,但除了正常之风,自然界还有反常气候和反常之风,医学叫做贼风邪风。不通医道的人很难区分什么是正常之风,什么是贼邪之风。朝局也是一样,如果朝廷里吹的是应和天道,应和国情的正常之风,就没有弊病,如果不能识别贼风邪风,就会执行错误的政策,国家就会生病。所以说风不会停就是提醒为政者要不辞辛劳的谋事,了解天道和人道,辨别贼风和邪风并且保持警惕。高湛在对静妃这样的明白人都没有直话直说,大隐之至也。

c28ae7c71199954fd62945b03c9b0692

上古天真——飞流

剧评本榜最可爱奖,当飞流莫属。飞流之所以可爱,是因为他代表着我们每个人曾经历过的幼年时候那种无忧无虑的天真。

人到十几岁的时候总会开始思考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有的人很早得了结论,有的人与此思考相伴了一辈子。无论我们是否能从这种思考中获益,在我们开始思考的同时我们首先要承受一项损失,就是不再天真。飞流天生智力缺陷,纵使他轻功再高,也追不上我们正常人思考的步伐,在那个时候我们就跟这个小伙伴分道扬镳了。在剧里看到他,我们还会很想念。

琅琊榜是一部叙述风格平陈的正剧,特别是当用这样的语气讲述阴谋重重、人心险恶的宫廷斗争时,更增添了严肃紧张近乎冷酷的气氛。在这种主导气氛下,作者特意塑造了一个,毫无心机,习武成痴,贪吃好玩的小飞流,与总乐章构成迥异对比,给观众带来丰富的调剂,可见必是有他的用意:

当所有人都围绕某个主题七嘴八舌,忙忙碌碌的时候,有一个人毫不介意,乐得轻松,闭口不言,他一定有他的道理。如果这个人并非刻意的要与众不同,也没有意愿把其想法推销给大家,那么他身上体现的道理则更深更真。

我们现代人可能经常把天真当做一个贬义词,形容一个人天真等于说这个人离成功很远。但如果我们撇开时代所赋予的成见,单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字,天人真人,哪一个是带有贬义的字眼?哪一个不属于对于人生境界的最高大上的评价?这也就是为什么,当飞流把老谋深算、心狠手辣的罪魁祸首夏首尊老爷子揍了个狗吃屎的时候,我们会兴奋的,由衷的拍手叫好。

作者通过这样一个言不成句的飞流想展示给我们一个道理——上古天真。《内经.素问》第一篇,《上古天真论》讲“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上古真人,物质环境简单,与自然界近距离接触,因此能直观的感受天地阴阳的运行规律;今时之人,饮食不限于四季,起居不限于昼夜,冷暖不限于寒暑,志遂或不遂皆矫揉造作,精神驰放,故而身心俱病。飞流受先天因素所限,不理解复杂事物的诱惑,因此能停留在上古天真的阶段,活得与猿猴无异,反倒很小康。所以天真是天赋予人的,他自有他的道理。

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作者给飞流的幸福加上了不幸的先决条件,这是在提示,上古天真并非轻易可得,恐怕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根据科学统计,上古之人其实并不像岐伯吹的那么神,他们的平均寿命并不比现代人长,更不用说动辄逾百岁。我们可以理解为,上古之人虽然对自然规律的理解高于现代人,但毕竟物质条件原始,有很多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可恨的是,现代人物质条件优越了,却在遵循自然规律的问题上退化了,明明可以不死却要作死了,就算靠科技手段能够多虚度几年光阴,也无非是欠债还钱而已。这样一进一退,原地踏步,有什么成就可言?

体为本,衣为用;内为阴,外为阳;故人本为阴,物质为阳;阴阳调和则常,阴阳不调则病。上古天真与物质文明没有哪个好哪个不好,互为阴阳而已,阴阳平衡则都能为人所享用,阴阳相争则给人带来困苦或烦恼。多什么损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如果我们觉得命里缺飞流,那就补点飞流吧。

0bb31c7c63ed57effe334fc8d638acd3

赤子之心——林殊、萧景睿、言豫津、穆霓凰、穆青、蒙挚、夏冬等

琅琊榜的故事是发生在两代人之间的故事,讲述的是人心古与不古,纯粹与老辣对撞的故事。其中明显攻方的阵营主要是由年轻代为核心组成的,而他们所反对的,那些不堪回首的阴谋血案,则是由老辣的上一辈人酿成的。剧中最后,皇帝萧衍老泪纵横,发自肺腑的说,只要坐上这个位子(大家当然都知道是什么位子),人是会变的,他言之虽凿凿,我们又何尝听不出他的痛苦与挣扎?何尝看不出他的眼泪是为何而流?的确随着年龄增长,人都是有可能会变的,今天的林殊不是昨天的林燮,但可能是明天的林燮,今天的萧景琰不是昨天的萧衍,但有可能是明天的萧衍。

人的成长从来都是个未知数,在剧中,我们见证了很多人的成长:宁国侯府一夜风云巨变,让萧景睿深刻体会到自己的理想化和幼稚;能重新得到父爱,让言豫津漫无目的的心找回了志向;就算是养尊处优的雅痞穆青,也在逼宫翻案当中顶着龙颜大怒,一本正经,展现了正义和勇气。最后也正是这批人,在林殊的带领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人之初生,都有一颗赤子之心,凭着这颗赤子之心,这些年轻人才会在没有人教导的情况下遇事做出正确的选择,在这样的选择中,不存在什么看涨与看跌,成本与收益。而当他们的面容逐一浮现在开往前线保家卫国的阵容中时,他们的胜利者之姿永远都会被人们记住。

梅长苏的出现,让太子和誉王成了失败者,让谢玉和夏江成了失败者,让皇帝也成了失败者。但是没有梅长苏,他们一个个就成功了吗?他们还是失败者!人的所谓成熟,绝不是泯灭了这颗赤子之心,而是当毒虫来螫、猛兽来据、攫鸟来搏时我们要越发懂得如何保护它,一辈子都保护它。

风还在吹,永远也不会停,就让它吹吧。

故人

2015年11月6日


相关:

规则与风俗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优良的风俗是祖祖辈辈多少年才积累和结晶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读《追风筝的人》,得知在阿富汗有一种传统赛事——风筝比赛。但不是比谁的风筝飞得高,而是比谁能用自己风筝的线把他人..

老天桥走上新轨道 5000张低价票请您来看戏 11月9日,十大新锐导演展演发布会上,10位新锐导演及代表亮相。 千龙网北京10月9日讯(记者 张嘉玉)乌镇戏剧节余热还未消散,天桥艺术中心开幕演出季又将拉开大幕。从11月24日至2016年2月,10位具有原创活力与..

上一篇: 一览星级“跑步书”“晒跑”健康两不输
下一篇: 儿童歌剧《渔公与金鱼》唱响梦幻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