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姜超:地产泡51yes 沫只会走向危机 相信管理层降杠杆决心


更新日期:2017-03-12 09:23:17来源:网络点击:697392
摘要 【姜超:地产泡沫只会走向危机 相信管理层降杠杆决心】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表示,纵观历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繁荣是靠房子涨出来的,地产泡沫只会走向危机,相信管理层抑制房价泡沫、降低金融杠杆的坚定决心,因为只有这样未来才有希望!

  油价重回50美元下方。

  PMI的原材料还是产成品库存均升至2年高点。而进口增速远高于出口增速,也使得2月贸易出现罕见的逆差。无论库存的积累还是贸易逆差的出现,对于中国经济而言长期都不是好消息。

  CPI的大降和PPI的高增形成鲜明反差,恰好说明靠加杠杆举债发展经济的滞胀困局:举债加杠杆的地产和工业价格大涨,而债务增加侵蚀了居民收入,使得消费乏力、消费物价低迷。2月社融回落至1.35万亿,但前两月社融依然超增,2月同业存单万亿发行意味着金融仍在加杠杆,季末首次MPA考核监管或全面从严,流动性仍面临收缩压力。

  纺织服装、钢材都在持续萎缩。汇率则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体现,美元的加息和走强反映的是美国竞争力的提升,因为人家不仅摆脱了地产泡沫、整顿了金融行业、还要大规模给企业减税,而我们的房价暴涨、金融行业大发展其实都是对企业的层层盘剥,如果企业没有了竞争力,我们拿什么跟别人竞争,难道是比房子贵吗?纵观历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繁荣是靠房子涨出来的,地产泡沫只会走向危机,相信管理层抑制房价泡沫、降低金融杠杆的坚定决心,因为只有这样未来才有希望!

  利率回落。利率连续两周回落。

  银行表外业务增长,央行行长周小川称一行三会已就资管问题初步达成一致;2月同业存单万亿发行意味着金融仍在加杠杆,季末首次MPA考核监管或全面从严,流动性仍面临收缩压力。

  国企改革、落后产能退出国企改革。国企改革体现在七个方面:包括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强化风险控制、深入推动央企重组、推进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加快公司制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上要进一步推动、全面从严加强国企党的领导、党的建设。

  国债收益率连续攀升约10bp,一度突破2.60%,为去年12月16日以来最高。

  企业债收益率平均上11bp、城投债收益率上行13bp,转债下跌0.27%.

  资金利率有所回落。上周R007均值下行28BP至2.91%,R001均值下行10BP至2.44%.

  工业增加值数据将公布,从高频数据看投资和生产表现不俗;美联储3月议息会议是否会加息也牵动市场神经,会议对未来加息预期的表态更是关注焦点;3月15日美国债务上限谈判将再次启动,美国是否面临财政悬崖也将存在不确定性;下周伦敦将启动退欧谈判、荷兰大选也将在3月15日展开,若由Wilders领衔的自由党当政,将使荷兰脱欧,后续法国大选、德国大选乃至意大利大选也将会受到影响。

  房地产企业的公司债发行,房企的新股发行也有放松的迹象,但事实上交易所已出台公司债分类监管新政,据其规定优质房企可正常发行,本次放行只是新政的正式实施,不再一刀切,但发行量很难回到以前的水平,而IPO放行与新股发行整体加速有关,不宜过度解读。

  可转债:光大转债获批文中证转债指数先涨后跌,整周下跌0.17%,同期HS300走平,中小板创业板小涨,中债新综合指数下跌0.27%.

  三一重工领涨(+5.5%),其次为广汽集团辉丰股份,而皖新传媒凤凰传媒厦门国贸领跌,跌幅在2.4%~3.3%。另外,航信转债于3月10日起停牌。

  光大银行骆驼股份拿到转债批文,两者发行金额分别为300亿元和7.17亿元,这是16年下半年以来转债批文首次下发,也是再融资新规后的首批,预示着转债市场新一轮的扩容有望开启。回顾历史上转债发行提速时期,老券走势震荡,市场溢价率趋于压缩,小盘转债受冲击的可能性更大。但整体而言,考虑到当前市场溢价率已经接近历史均值,且平均价格低于历史均值,预计整体冲击有限。建议关注一级市场机会,积极参与申购,存量券多看少动,待大盘转债发行后逐步关注配置机会。

(原标题:汇率还是房价,竞争力or泡沫?)

(责任编辑:DF064)


相关:

黄浦江将再添越江隧道芦恒路越江通道(图1)黄浦江将再添越江隧道,芦恒路越江通道规划方案正在上海市路政局官网上公示。根据规划方案,该工程西起景东路,东至浦锦路,长约3.6公里。建成后可分流徐浦大桥交通量,成为联系松江、闵行、徐汇、浦东新区的..

台退休少将痛殴“台独”分子 告诫“暴力绿委”小心点“228”纪念日当天,台湾“统独”两派曾在中正纪念堂前大打出手。(台媒图)据台媒报道,曾在不久前的“228”纪念日当天,于自由广场前痛殴“台独”分子的台军退休少将杨思圣,今天来到民进党内素有“暴力绿委”之..

上一篇: 赵薇农村买西瓜 却被路过大姐强摘眼镜
下一篇: 最高法:“徐翔案”最新进展 各分案已陆续开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