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货币dior香水 闸门的“供给策”


更新日期:2017-03-04 13:15:22来源:网络点击:694075
摘要 【货币闸门的“供给策”】2017年全国两会将分别于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召开。依据往年经验,货币政策无疑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受访业界专家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中性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全面收紧。同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依然有待提高,并建议未来货币政策改革倾向于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中国经营报)

  2017年全国两会将分别于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召开。依据往年经验,货币政策无疑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今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基调,被定调为稳健中性。如何理解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未来货币政策走向怎样?回顾过去五年,又如何看待我国在货币政策领域的改革?

  受访业界专家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中性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全面收紧。同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依然有待提高,并建议未来货币政策改革倾向于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对于货币政策的变化,中信证券分析师指出,目前货币政策变化可总结为两大特征:一是量价分离,二是长短期利率走廊日益明确。

  利率市场化改革获突破存款准备金率的困境。再次,央行在与市场沟通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对于过去五年我国在货币政策领域的改革,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记者分析称。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上,2015年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非常关键的一步,存款利率上限放开,标志着我国的利率管制已经基本取消,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这从几个方面可看出:自2013年7月20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而自2015年5月1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自2015年8月26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放开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再者,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进入2016 年以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货币政策特点和工具搭配也不断呈现改变。尤其是今年春节前后,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动作频频,上调了中期借贷便利(MLF)和逆回购的利率,引发市场对于货币政策调控方向和特征的关注。

  对此,多位受访经济界专家称,公开操作利率调整可能是为了挤泡沫防风险。无论是节前MLF利率上调,还是节后逆回购利率和SLF利率上调,均是对前期货币政策防控金融风险思路的延续。

  而对于货币政策的变化,中信证券分析师指出,目前货币政策变化可总结为两大特征:一是量价分离,二是长短期利率走廊日益明确。

  在该分析师看来,在此前经济下行压力在2016 年二季度开始逐渐缓解,经济呈现短期企稳复苏,而在内部金融风险和外部汇率压力下,货币政策目标从“稳增长”逐渐向“去杠杆、防风险”转变,货币政策工具呈现出“量价分离、锁短放长”之意,与此同时,长短期利率走廊也不断明确和完善。

  另据业界专家介绍,自从2015 年的“811 汇改”开始,新常态下的央行货币政策表现出不同以往的运行机制和操作效用,历经改革阶段、结构化工具常态化以及量价分离三阶段实现从数量型向价格型的转变。而影响货币政策调控转向和目标核心的就是其实施背景。

  2015年8月11日或许会成为中国外汇市场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天。当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为增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

  在“811汇改”同时,央行新闻发言人在回答相关问题时指出,未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会继续朝着市场化方向迈进,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加快外汇市场发展,丰富外汇产品。推动外汇市场对外开放,延长外汇交易时间,引入合格境外主体,促进形成境内外一致的人民币汇率。根据外汇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发挥市场汇率的作用,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在当前跨境资本流动的复杂国际形势下,人民银行、外汇局将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要求,切实防范跨境资金异常流动风险,对银行跨境本外币业务进行合规经营专项检查,强化银行内部管控和外部监管;运用反洗钱、反恐融资、反逃税等有效措施,严肃处罚地下钱庄等违法违规行为,保证资本流动合规有序。”央行新闻发言人同时称。

  对于汇改的时机选取,央行发言人解释称:当前我国外汇市场健康发展,金融机构自主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增强,人民币汇率预期分化,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的条件趋于成熟。优化做市商报价,有利于提高中间价形成的市场化程度,扩大市场汇率的实际运行空间,更好地发挥汇率对外汇供求的调节作用。

  新增信贷平稳增长,来支持实体经济资金需求。在此过程中,考虑到金融去杠杆会导致货币乘数回落,央行会在一定程度上主动增加基础货币供给来维持合理的M2增速。

  因而章俊认为,我们对央行中性货币政策的正确理解应该是在价格和数量两个层面双管齐下来有针对性地区别对待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兼顾金融去杠杆和经济稳增长,避免一刀切的问题,实现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的目的。

  此外,有受访专家称,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核心在于改革。未来改革应倾向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创造良好条件。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对记者表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还不太畅通,很难顺畅传导到实体经济,因而建议未来改革应倾向于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在此方面,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

  央行行长助理张晓慧在《中国金融》杂志2017年第3期发文称,在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下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促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抑泡沫、防风险等重点工作的开展。在稳的前提下要努力实现关键领域有所“进”,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防止“脱实向虚”,着力解决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失衡;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提升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在传导机制上,上述文章还指出,深化各项金融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当前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利率在调节资金供求和经济主体行为中的作用更加明显,对加快推进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进一步健全利率传导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货币政策的价格型调控和传导效率还有待增强,尤其是对信贷市场的传导还不够顺畅。要进一步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督促金融机构增强自主合理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着力培育市场基准利率和收益率曲线,增强中央银行利率调控能力。

  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近日在《清华金融评论》上撰文也称,货币政策在力度上要更为中性,既要保持流动性总量基本稳定,又要有一定的倒逼压力。

  他同时指出,在方式上要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既要注重数量型传统工具,也要针对金融创新发展和货币创造渠道的变化,进一步强化价格型调控和传导,逐步探讨将更多金融活动和金融市场纳入宏观审慎管理,优化完善风险防范和处置的各项制度安排,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同时,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责任编辑:DF207)


相关:

今年证监会已下发7批IPO批文 78家企业筹资总额不超过385亿元摘要 3月3日,证监会下发新一批的IPO批文,10家企业筹资总额不超过70亿元。《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这是今年以来证监会下发的第七批IPO批文,由此,今年以来已经有78家企业领到了IPO批文..

上交所:加大对新疆地区企业上市服务工作力度摘要 上交所3月3日在回答《证券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目前新疆地区在会审核企业有3家,进入上市辅导备案阶段的企业有19家。除此以外,当地尚有不少具有上市意向的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民生..

上一篇: 中国今年军费增幅约7% 傅莹霸气回应CNN记者
下一篇: 不放心孩子一人在家 女子载12岁儿子去偷香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