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文我做暴君童养媳的日子 化生产力”再解读


更新日期:2016-07-06 21:36:10来源:网络点击:588712
文化生产力是人们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科学把握文化生产力必须深刻理解文化的内涵和功能。文化生产力具有精神性和依附性的特征,同时又具明显的时代特征。
文化 文化生产力 时代特征
一、“文化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所谓文化生产力是指人类有目的地创造各种思想、观念、意识、文化、艺术等精神产品,并与物质手段相结合,为人们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推动人类发展的能力。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实践的观点出发看到了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两种力量,即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取得的物质成果所表现出来的物质生产力,在处理人与人关系及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以特殊形式”取得的精神方面成果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生产力。他还经常使用“精神生产”、“艺术生产”等概念,深入讨论过精神产品的“价值”和“交换”问题。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文化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包括人的智力、科学、生产管理、劳动组织等。文化产品生产中的智力投入和物质投入,天然地具有社会生产的基本特征,具有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等基本环节,具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作的全部过程,具备社会生产力诸要素的基本特征。文化产品的生产,形成物质形态的生产过程,一旦与其他产品一道进入流通领域,作为商品体现特有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时候,他的经济力量就被充分体现了,就与其他物质生产共同构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程。马克思的大生产力观念还表明,文化为一种产品,它不仅仅是精神产品生产者内在的独创的心理活动,而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会成为大规模的生产,也就是说形成“文化产业”。当代文化生产既有个性化的生产方式,也有更大的社会生产方式,是集团化的、社会化的规模生产,像影视、音像、广告等传播的制作,都是庞大的现代化生产线。如今,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所创造的价值,在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文化生产力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日益突出。
二、科学把握文化的内涵和功能是理解“文化生产力”的一把钥匙
1.文化的内涵。关于文化的定义,有人统计,到目前为止竟然多达200多种的定义。但得到大家普遍认同的是把文化分为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所谓广义的文化,就是人类以自己的全部实践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即一切打上人类活动印记的事物或所有被“人化”的事物。广义文化,包括物质文化、政治文化、精神文化。而所谓狭义的文化则特指精神文化,即观念形态的文化。文化的产生同物质的生产相联系,通过历史的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以人化的形式存在着,渗透于人类社会的一切方面,依赖于人类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各种中介形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由低级到高级、由片面向全面发展。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人们既要同自然界发生关系,又要在人和人之间发生一定的关系。在这些关系发生发展的同时,人类文化也就产生和发展起来,从最初的采集文化,先后经历了农业文化、工业文化、现代文化等几种形态,表明了从一开始人类就是从事着两种基本的生产形式——物质生产和精神文化生产。在今天,和生产力尤为密切的文化表现为科技文化,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相联系的表现为人文文化,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文化。但这两种文化在今天看来,共生交融性越来越强,具体表现在文化与经济的一体化趋势日益凸显,物质产品的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文化附加值越来越高。
2.文化的功能。从一般意义上讲,文化具有以下功能:传递社会经验和维持社会历史连续性的信息功能。文化通过人类社会约定的符号系统,起到固定、表达、储存、传递、加工社会信息的作用,可以使社会信息超越个人直接经验的范围,使社会经验代代传递,表现出人类历史发展的连续性,成为人类社会的“遗传密码”。教化、培育功能。即人所创造的文化又反过来影响人、塑造人,使人成为社会的人。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文化通过继承并在人们实践基础上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获得新的文化形式和成果,推动着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稳定功能。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它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精神纽带。
在今天,文化的功能具体表现在文化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具有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进入21世纪,为知识经济所推动的全球化发展已经迈入“后工业时代”,非物质的、符号的交换与消费已经成为超越民族国家的典型的增长领域,文化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领域,特别是在以美国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下,世界各国各地区都已经把文化发展战略变成了一种国家发展战略;文化产业的发展迅速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大势。突出表现在:物质产品中文化内容的价值比重迅速增长,许多消费品需要附着一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而文化也通过批量复制的方式通过市场大规模传播。因此,有人就把新世纪的知识经济称之为“文化经济”。目前,在世界最发达国家的GDP中,80%以上来源于服务业,其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服务业扮演了主要角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据统计,在西方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中,文化因素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应该将文化积淀与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化产品、转化为富有商业价值的文化精品,把文化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使文化事业的发展融入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真正发挥文化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进步的功能。
三、“文化生产力”的时代特征
文化生产力同物质生产力相比,具有明显的精神性和依附性特征,集中体现在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共为一体的密切关系。一方面,文化生产力,是社会意识、社会心理等精神方面的文明发展的成果,表现出精神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正是人这一生产力诸要素中主导性能动因素,以其“对象化的独特方式”,将自身能动的主观因素,诸如思想、意志、情感、愿望渗透于全部文化生产、流通、消费过程。而另一方面,文化生产力具有明显的“物质性”。文化生产者通过以自身“特殊形式”的劳动,将一定的材料加工改造为以物质为依托的文化产品,表现为一个物化的过程。它同样需要改变物质的现实形态,获得物质的新的存在形式。
文化是生产力,是随着知识经济的诞生、成长而日益明显地表现出来的。在今天“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代,最活跃的现代生产力因素是文化、是科技。文化生产力不仅已成为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1.科学技术开始成为直接的、独立的生产力因素,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凸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的独立性和决定性作用日益显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蓬勃发展,俨然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但以成本优势进入制造环节的中国企业,正在面临盈利空间不断缩小的危机:家电企业的3C、6C认证之痛、几近被核心技术窒息的DVD之苦……核心技术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期求进一步成长抹不去的痛。而另一方面,跨国公司们却仰仗其锋利的“技术刀叉”正在蚕食着中国市场。其实,有的核心技术看似只是一个小小的芯片,但就是这一个小小的物质材料却承载着比自身价值多得多的创造者的智慧。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使科技文化因素在社会产品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高新技术、知识产品在社会产品中占有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2.知识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成为社会的骨干产业。知识经济的兴起,使知识上升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知识成了最重要的资源,“智能资本”成了最重要的资本,在知识基础上形成的科技实力成了最重要的竞争力。知识的生产、学习、创新,则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知识已成了时代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以高科技信息为主体的知识经济体系,迅速扩展令世人瞩目。
3.文化生产力与物质生产力融合趋势增强。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结合日益紧密,经济与文化的共生互动关系日益增强。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文化作为商品和服务进入市场,具有越来越大的经济价值,已经形成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政府对人民的组织动员能力、参与国际化程度等,都越来越取决于文化发展的综合水平。随着知识经济兴起和信息技术发展,经济与文化进一步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交融,出现了世界性的历史趋势——经济与文化一体化。这一趋势表现为相对的两个方面,即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
所谓经济文化化即在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因素,包括观念、知识、信息、科技乃至心理因素越来越具有重要的主导性作用。经济文化不仅表现在由于科技创新所带来的产品的研发周期缩短,科技含量增大,还表现在现代商品的文化内涵越来越深厚、文化附加值越来越高、文化特色越来越鲜明。企业开始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中讲求“文化沟通”,主动学习了解国外营销地的语言、人们的生活方式、风土民情及其历史、宗教、社会状况,了解营销地悠久的文化传统及其所体现的特有的价值观念,从而使自身的产品在品种、造型、款式、外观、包装、服务、广告及推销手段上,与营销地人们的文化素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特定的审美需求相一致,最终达到推销产品、赚取利润的目的。
所谓文化经济化是指在文化发展中不断融入经济因素,而且经济因素在文化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日益增强。文化经济化不仅表现在文化的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文化消费需求的存在和增长为前提,通过文化的需求消费的刺激和拉动来实现,还表现在文化的发展借助市场的通道,以产业的形式展现着特殊的经济力。实践证明,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实用功能型消费必然向文化审美型消费转变,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就会迅速增长。而当今文化产业的兴起,集中表现了文化的经济力。
参考文献:
陈继勇 徐 涛:知识经济与亚太经济格局的变动.中国经济信息网,2005.3.24
康秀棠:文化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理论探索,2004.2
王水嫩:论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趋势.经济论坛,2003.11

相关:

对虚假广告治理的法律探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量虚假广告开始出现。本文首先分析了认定虚假广告应当把握的几个关键点,其次对虚假广告的成因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若对虚假广告不予有效规制,将影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实现..

浅谈东中西部高等教育现状及互补协调发展对策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成绩与问题并存。对东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总体现状、高等院校的创新力和学科结构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得出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结论:东部高等教育发展的优势突出,..

上一篇: 弯道超车,你够资格吗?
下一篇: 简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