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图难于其易无法关机 为大于其细”


更新日期:2016-07-06 20:49:16来源:网络点击:588416
“难”与“易”、“大”与“细”是道家辩证法的重要范畴,其哲学精髓是“难于未难”,“大于不大”。“难”与“易”、“大”与“细”的辨证智慧在管理学上的意义即凸显为“图难于易”、“为大于细”的企业发展之道,涵摄循序渐进、注重细节、未雨绸缪三重管理哲学的意蕴,为当代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难易、大细 循序渐进 注重细节 未雨绸缪
一、道家“大”“小”观及其辨证智慧
“难”与“易”、“大”与“细”是道家辩证法的一对重要范畴。《老子》第六十三章云:“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此章行文虽平易,涵蕴却极丰富。全章围绕着“难”与“易”、“大”与“细”的对立统一,凸显了循序渐进、注重细节、未雨绸缪三重管理哲学的意蕴。
全章以“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为总纲,揭示出“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家管理至境。关于“无为”,后世多有以消极、落后名之者,这一误读在近代以来以一种特定的意识形态缰索绑架老子并给其贴上阶级标签的著述中尤为严重,如冯友兰先生就认为,“《老子》站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立场,主张对于地主阶级政权,于必要时要顺从,以等待时机,反攻过去。”所以,“以退为进”、“逃避现实”是“道家的传统的态度”。甚至庄子的著书立说都是为了“宣扬他的这一套消极颓废的思想”,“用以腐蚀地主阶级及其所统治的群众”。另一种曲解是将老子“无为”理解为权诈之术,如二程及朱熹。今人钱穆在其《老庄通辨·道家政治思想》中,亦把老子定位成一个精于实际打算的大野心家,老子心中之圣人乃“以无私为手段,以成其私为目的”,其“无为”“完全在人事厉害得失上着眼,完全在应付权谋上打算也”这两种误读非惟在思想上曲解了老子的辩证法,更有甚者,险将一人类哲学智慧的瑰宝埋没于偏见的污泥浊水之中。其实,老子的玄思在魏晋时的王弼那里就已得到了正确的诠解。王弼云:“以无为为居,以不言为教,以恬淡为味,治之极也。”今人奚侗从道性的角度做了进一步的解说,“道至虚,无为能致虚极,是‘为无为’也;道至静,无事能守静笃,是‘事无事’也;道至淡,无味能安淡泊,是‘味无味’也。”显然,道家辨证智慧的最高境界即道的境界,道性无为,故最高明的管理即“无为而治”。
然则道的形上境界如何落实于现实生活呢?《老子》以“难”与“易”、“大”与“细”的辨证关系为中心,从方法论的层面为我们铺垫了通向“无为而治”的具体道路:第一是循序渐进,“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首先强调的是方法论意义上的“序”,即先易后难、先细后大的次序,这也是天下事物共同的存在和发展之序。第二是注重细节,即特别关注事物发展链条上的“小”。因为事物的发展壮大皆起自细微,故“小”在道家哲学中具有特别的意义。所谓“大小多少”,按高亨的说法,“‘大小’者,大其小,小而以为大也。‘多少’者,多其少也,少而以为多也。视星星之火,谓将燎原。睹涓涓之水,云将漂邑。即谨小慎微之意。”第三是未雨绸缪,即强调哲学与逻辑意义上的“先”,“先”于事发而为,则不劳事后之为。为在事先,在事物向反面转化之前就防范于未然,这是无为之为。是以,懂得“难易、大小”之道的圣人自始至终不自以为大,不急功近利,故而终能成就其伟大的事业。
二、循序渐进的企业发展之道
在风起云涌的当代企业界,大家似乎都在强调抓住机遇,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然则,在道家看来,企业的经营管理、发展壮大和世界上的其他事物一样,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子》第二十四章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意谓踮起脚跟,难以站稳;跨步而行,难以远行。陈鼓应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就是自见、自伐、自矜的譬喻。这些轻躁的举动都是反自然的的行径,短暂而不能持久。”所以,只有依据客观条件、合乎客观规律,让事物循序渐进地发展才是自然合理的。一切根据人为的热情和主观的因素来拔苗助长行为都是与通流天下的大道背向而驰的。老子之所以强调无为,就是要消解人为的盲目性、主观性、狂热性。人的本性,喜欢追求“高、大、全”的辉煌,孜孜于想当然的有为;道的本性,却常守虚静柔弱,以“无为”的方式而为;人的本性,好大喜功,追求跨越式的发展速度,却往往事与愿违;道的本性,甘于淡泊,顺应事物自然的发展,却达至“无为而无不为”的结果。
循序渐进是道家自然智慧的必然要求。反映在企业管理中,对那些头脑发热的管理者无疑是一记警钟。企业的任何发展战略都不可脱离客观条件与客观实际。跨越式发展不是没有可能,但正如《老子》第二十三所言,“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暴风骤雨式的战略与举措在现实中非但不能持久,而且很容易沦落为一种暴政、一种导致灾难性后果的“大跃进”。
白酒企业、曾经的央视标王秦池的衰败正是“大跃进”的恶果。真可谓成也标王,败也标王。秦池通过竞争标王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还是因为标王,“秦池大厦”又在很快的时间内轰然坍塌。企业发展战略,固然要强调抢抓市场机遇,实现快速发展,可当这种“抢抓”和“跨越”违背了时代要求、超越了客观实际,则必然沦落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市场过客,昙花一现罢了。
《老子》第六十四章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不但要成为我们做人的价值取向,也要成为我们经营企业的行为准则。
三、注重细节的企业经营之道
《老子》第六十四章指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即是说世俗之人常常在事情快接近成功时就失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老子做了回答:“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常人办事,一开始皆能谨小慎微,一丝一毫考虑周详;及至接近成功,则不免骄狂懈怠,小节不拘,则终至功亏一篑。注重细节,防微杜渐,这是道家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作为细节的“小”何以如此重要呢?其实,这同样是上引“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所蕴涵的第二重含义。《老子》第五十二章曰:“见小曰明,守柔曰强”。“明”是道家所揭示的得道境界,亦即哲学上的本体境界,象征一种烛微洞幽的无上智慧。“见小曰明”的意思是能察见常人容易忽略的事物细微之处的叫做“明”。老子在这里告诉我们,管理者要善于培养自己以小知大、以近知远、见微知著的本领,更多地注重管理中不为人重的细节问题,因为在有序的管理链条中,一个与系统不太协调的小小细节往往可以影响链条的运行,影响全局之“大”,决定事业的得失成败。
《淮南子·道应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鲁国之法,鲁人为人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辞不受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也,可以移风易俗,而受教顺可施后世,非独以适身之行也。今国之富者寡而贫者众,赎而受金,则为不廉;不受金,则不复赎人。自今以来,鲁人不复赎人于诸侯矣。’孔子亦可谓知礼矣。故老子曰:‘见小曰明’。”《齐俗训》述此事而论之曰:“孔子之明,以小知大,以近知远。”孔子被赞誉为“明”,就因为他从子贡辞金的行为中洞察到其将要产生的严重负面影响。现代管理,不仅信息量大,而且瞬息万变,多种管理因素纠结在一起,往往牵一发而全身动。管理者要培养自己敏锐的市场反应能力和长远的战略规划能力,就一定要有一种系统的眼光来观察、梳理、思考并重视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细节,要警示自己:企业每一个“大”的成就都源于细节的完美,忽略“小”,就不可以成其“大”;以小知大、以近知远、见微知著,这是现代管理者的必备素质。四、未雨绸缪的企业危机管理之道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的第三重含义即是指未雨绸缪的企业危机管理之道。如上所述,从一般方法论的角度来理解,这句话说明一个循序渐进、注重细节的原则和道理,而且非常富有逻辑与经验的说服力。但道家的辨证智慧并不满足于一般方法论的层次。作为一种管理哲学,《老子》的“难易大细”隐藏着更为深刻和根本的“为于不为,危于不危”的大智慧。道家不仅强调方法论上的“无为”,更追求结果上的“无不为”。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无为”何以导致“无不为”?要正确回答这一问题,必须超越常识的层次而进入道家的本体境界。碧虚子陈景元说:“图度其始易之时,则于终无难矣;营为于初细之日,则于后无大矣。”圣人无为,非不为也,乃以无为的方式而为;圣人无事,非不事也,却是以无事的方式而事。《老子》第六十四章云:“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意思是为之于始易之时,治之于未乱之前,未雨绸缪,在事情还没有什么苗头的时候就处理好了,当然也就不劳事后的补救了。斯乃无为之为、无事之事也。
当代企业实施危机管理,大多是在危机发生之后,追求“转危为机”的最优化结果,殊不知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不是危机出现之后的补救,而是通过准确地预见企业可能出现的危机,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危机的到来。这有如中医里的治病养生,其实最好的医治是“治不治”,即一种不使自己生病的智慧。严君平《老子指归》云:“大难之将生也,犹风邪之中人:未然之时,慎之不来;在于皮毛,汤熨去之;入于分理,微箴取之;在于藏府,百药除之;入于骨髓,天地不能忧而造化不能治”。医术真正高明的医生并不是那些能根治疑难杂症的人,而是使疾病消弭于已然之前的人。《鹖冠子》世贤第十六记载,魏王问扁鹊,你们兄弟谁的医术更高明?扁鹊的回答是:“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因为“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所谓治未病,虽然名气无法传出去,但实际上医术最高。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扁鹊本人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只看到他在经脉上穿针放血、在皮肤上敷药做手术,故而以为扁鹊医术最高,名气反而响遍全国。扁鹊兄弟的故事无疑为我们的危机管理提供了深刻的启示:事后补救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预防。中国古代有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的寓言,可在市场竞争接近白热化的今天,管理者永远不要做亡羊后的补牢者,一定要补牢于亡羊之前。比尔·盖茨有一句“盛世危言”: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正是这种“离破产只有18个月”的危机感,微软公司才能实施真正成功的危机管理,使危机消泯于无形,发展成为世界最有名的高科技企业。
参考文献: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998年版,第316~318页
钱 穆:老庄通辨.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128,137页
王 弼:老子道德经注.北京:中华书局四部要籍注疏丛刊老子,1998年版,第115页
奚 侗:老子集解.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第159页
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07页
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62页
何 宁:淮南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843页
彭 耜:道德真经集注.北京:中华书局四部要籍注疏丛刊老子,1998年版,第505页
严 遵:老子指归.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227页

相关:

铁矿石现货的连锁效应大型钢企将失去长协矿的成本优势从3月31日至4月9日,国际三大铁矿石供应商接连宣布以季度合同取代以往的年度合同,铁矿石定价机制发生根本性改变。放弃年度基准定价,采取短期合约方式定价的趋势已经形成。三大矿操纵..

论中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快速增长的人口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控制人口数量一直是我国的人口政策的重点之一。然而中国还没从控制人口数量的压力中逃脱出来,另一个挑战——人口老龄化又接踵..

上一篇: “品牌与青年沟通的新触点”
下一篇: 构建我国大中型公共体育场馆管理运营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