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常振明:救火吴悦石 队长因棋而变


更新日期:2016-07-06 19:40:03来源:网络点击:587837
挽救嘉华危局成大名
常振明在金融界“救火队长”的称号源于他成功挽救嘉华银行。
1999年的一天,原香港经济导报记者在纽约嘉华银行大堂,发现大堂的镜框里面空空如也,嘉华银行行长金德琴手书的“嘉华泽唐”不见了。他赶紧回去上网查看,就看到了金德琴被送司法处理的消息。
金德琴历任中国银行总行行长、中国人民银行国外业务局局长,在他65岁的时候又被请出山,担任香港嘉华银行行长一职。这位将嘉华银行从挤兑状态拯救出来的人,利用职权为自己捞取了共计3932万港元和159万美元的私利,最后身陷囹圄。有报道称,金德琴给嘉华造成了60亿元的损失,使后者濒于破产。
金德琴出事后,中信实业银行老行长洪允成前去救火。
根据《中国企业家》杂志2004年2月刊载的报道,当时的中信嘉华不良资产率为35%,是全香港第一。按5级分类法,最少要为这些不良资产准备近10亿的拨备,但当时嘉华拨备前利润仅有6个多亿,由此生出4亿亏空。
直到2001年,嘉华银行仍然在为生存而努力,洪允成在5月3日宣布退休。次日,常振明被委任为中信嘉华董事;7月6日就任总裁兼行政总裁。
常振明上任没多久,嘉华再生事端。中信嘉华执行副总裁张铭干涉嫌与中信嘉华银行1600万元诈骗案有关,被香港廉政公署调查而遭停职,9月2日,张铭千跳楼自杀,中信嘉华的声誉再次因为罪案而被“污染”。
这并没有影响到常振明上任以后对中信嘉华大刀阔斧的改革。同年11月,嘉华银行斥资42亿元收购了华人银行,使中信嘉华的规模和业务大幅扩大。2002年上半年,中信嘉华净利增长22.6%,并从此走上良性发展。常振明也由此一举成名。
转入建行二度“救火”
在拯救嘉华一事上,常振明本身扮演着中信大棋局一枚棋子的角色,由于在,恰当的时机被放在了恰当的位置,这个棋子盘活了整个棋局。他回忆说:“我的任务就是通过谈判和各方面的协调,尽可能使损失减小。这就像下围棋,局部已经注定要亏损时,我们要做的是尽快地埋头做好善后工作,然后再把头抬起来。”
2004年,建设银行“张恩照案”爆发,7月20日正陪同中信集团董事长王军在加拿大访问的常振明被紧急召回国。3日之后即被调任建行行长。
嘉华银行规模小并且完全按照市场规则运行,但建行却是一个拥有30万名员工的国有大银行。并且常振明是做投资银行业务出身的,从嘉华调到建行这艘巨舰掌舵,难免让他感觉压力很大。
他在一次接受《华人世界》杂志采访时透露了自己的心声,“投资银行一年做一两个项目就可以了。但是商业银行每天都有几千万笔交易。投资银行一年就赚一笔钱两三亿就够了,员工也少。建行有30万员工,如果按一个家庭三口人来计算,相当于100万人的生活,所以我们的责任很重。”
常振明进入建行之后,将中信的那套讲究效率的商业化管理方式带进了建行,迅速赢得了建行员工的好感。有人回忆说,此前领导主政建行的时候,各位分行长要向他们汇报工作,必须通过秘书或者行文,而常振明到了建行之后,直接给了每个人一个电子邮箱地址,说有事请直接发到我邮箱,我会天天看的,并且下级业务部门的请示汇报也是很快作出回应,给人留下“务实”的印象。
此后在建行的两年时间里,他带领建行完成财务重组、股份制改造及海外上市等阶段性目标。到2006年3月初,建行股票市值突破1000亿美元,成为第二大港股,市值排在全球上市银行的第7位。
“只能且必须把中信泰富做好”
去年10月中信旗下中信泰富购买澳元外汇衍生工具导致严重亏损逾100亿元事件曝光,而此前一个月,中信泰富却称,未出现任何重大不利变动。香港投资人对中信泰富这种故意隐瞒真相的行为表示愤怒,中信泰富自此危机重重。到今年4月8日,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在压力之下宣布离职。当听到接任者为当年挽救嘉华银行的常振明时,香港市场顿时平静下来。
当年拯救嘉华的时候,常振明曾和香港一些经济界人士打过一次高尔夫,在场的一些香港人觉得这个大陆来的高管外貌不威严,有点轻视他。如今常振明重回香港,香港人再也不敢以从前的眼光看他。当时和他打高尔夫的李永权评价这些人说,“他们忘了一句中国古谚,‘以貌取才,失之子羽’。”
在香港中信泰富露面的当天,常振明就来了一招“声东击西”。当看见有车出来的时候,围在香港中信大厦门口苦等常振明的记者们赶紧凑上去。不料常振明却乘着另一辆银色奔驰从后奔出,摆脱了他们的“围堵”,现场有人评价说:“不愧是下棋出身的”。
香港名嘴刘锐绍这样评价常振明接手中信泰富,“常振明过去在金融方面已经是身经百战,他控制情绪的能力很强,能够在冷静的情况下有很多创新思维,现在他来香港,就是把目前的烂摊子在最快的时间里面搞好,这是一个让他表现的机会。”
常振明接手中信泰富主席及董事总经理职位次日向媒体表示,他会长期留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要稳定员工的情绪。“我只能而且必须把中信泰富做好。这是中信集团的要求。要知道,中信泰富及旗下企业有2.9万名员工呐!”
人生如棋无废子
1983年7月,曾经是职业围棋选手的常振明进人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进去的原因也跟围棋有关,就是因为他为下棋而把日语学得不错。当时中信是中国最早发行债券的公司,而最早发行债券的地点是日本。当时发行说明书只有日语,因此需要懂日语的人。
因为日语好,1984年8月~1985年4月,中信公司派常振明东渡日本去大和证券公司研修,时至今日,常振明一直对此念念不忘,“正是这一变动提供了我以后赴日研读金融的方便。”
在荣毅仁主持中信的时代,低调的常振明更多的时候还是以他的棋艺而闻名。有一次荣毅仁的秘书悄悄告诉常振明,荣毅仁看到当时棋坛新秀常昊的名字时,问这位秘书:“小常是常昊的叔叔吧?”
到了后来王军主持中信的时候,这位将门出身的人则喜欢使用会下棋的人来充当管理人才。他曾在给围棋泰斗吴清源自传《中的精神》的序中写道:“个人多研究围棋是有好处的,可以多些大局观,少些冲动和戾气”。
在中信转型为控股公司的前夕,担任董事长的王军把当时在香港嘉华银行担任总裁的常振明叫回来担任总经理。当着媒体的面,他夸自己的这位搭档,“他是我们公司比较优秀的人才,当总公司副总经理时只有38岁。”
中信集团一位接近常振明的人士如此评价常振明:“作为围棋界数得着的职业七段高手,常振明是一个极有战略的人,时刻注意调整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总是走一步就会想到以后几十步的人。”
如今,常振明还不时上网对弈,作为工作之余的调剂。他向媒体透露:“精力充沛的时候就用段位比较高的ID上网,找比较强的对手下,很激烈也很刺激;工作累了的时候就用低段上网,杀大龙。”

相关:

闵毅达最好的礼物因为我很爱读书,所以家里藏书丰富。我的书房里有一个大书架,上面应该有近万本书。同时,还有一个小书架,虽然不断更新,但上面永远只有20本书。这20本书是我给自己的特别推荐,是我认为永远都值得阅读的20本。当我需要..

招商银行的三次拒绝而今的考验是:招商银行和永隆银行的并购能否取得成功,1+1>2能否有可能变成现实?“两家银行,一家被外资轰轰烈烈的买去了,又热热闹闹地卖出去了,但银行得到了什么?”一位金融业内资深人士不无感慨的说:“五年前,或许..

上一篇: 手足情深
下一篇: “99项产业”需要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