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利率市场化五粮尊 改革对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加速转型的思考


更新日期:2016-07-06 19:15:14来源:网络点击:587662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具体来说,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质上就是由金融机构来决策利率水平,并根据其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来决定金融结构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由此可见,利率市场化能够使得我国金融市场的运行与发展产生划时代的变化,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提升我国在世界经济领域重要地位的必要举措。
一、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原因
1.利率市场化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重要方面。1992年,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以此实现资源配置优化。作为非常重要的资金价格的利率就必须在市场有效配置资源过程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实现资金流向和配置的不断优化。同时,利率也是其他很多金融产品定价的参照基准。
2.利率市场化的要点是体现金融机构在竞争性市场中的自主定价权。我国市场化改革从一开始就强调尊重企业的自主权,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尊重企业的定价权。在金融业,除个别政策性金融机构外,目前我国金融机构都是按照企业来运行的,反映金融企业自主经营权的一个重要环节正是其对自身产品和服务的自主定价权。
3.利率市场化也反映客户有选择权。金融机构的客户既有居民,也有企业,还有各种各样的其他类型实体。这些客户在竞争性市场中有选择权,他们对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和价格,可以表示满意或不满意,可以选择这家或那家,也可以选择不同价格的类似金融产品作为替代。通过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会提供各不相同的多样化、差异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4.利率市场化反映了差异性、多样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求关系以及金融企业对风险的判断和定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像其他商品一样,金融产品会出现更多的差异化,同类产品可能有不同的品牌、规格和目标群体。同时,不同金融机构对于同一项目、同一客户的风险判断也会出现差异,而这些差异将在其金融产品的定价中得到反映。
5.利率市场化反映了宏观调控的需要。宏观调控,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间接调控为基本特征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需要有一个顺畅、有效的传导机制,并对市场价格的形成产生必要的影响。
二、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重要过程,这个过程中的进展是不是孤立的,而是承上启下、一脉相承的。
1.外币存贷款利率。分几步放开国内外币存贷款利率,我国的此项活动主要发生在2004年之前。
2.扩大银行的贷款定价权和存款定价权。2003年之前,银行定价权浮动范围只限在30%以内,2004年贷款上浮范围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7倍。2004年10月,贷款上浮取消封顶;下浮的幅度为基准利率的0.9倍,还没有完全放开。与此同时,允许银行的存款利率都可以下浮,下不设底。
3.在企业债、金融债、商业票据方面以及货币市场交易中全部实行市场定价,对价格不再设任何限制。随着各种票据、公司类债券的发展,特别是OTC市场和二级市场交易不断扩大使价格更为市场化,很多企业,特别是资质比较好的企业,可以选择发行票据和企业债来进行融资,其价格已经完全不受贷款基准利率的限制了。
4.扩大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浮动范围。2006年8月,浮动范围扩大至基准利率的0.85倍;2008年5月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为支持灾后重建,人民银行于当年10月进一步提升了金融机构住房抵押贷款的自主定价权,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0.7倍。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实际上金融企业并不是特别愿意自主地对住房抵押贷款定价。
三、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加速转型的意义
央行行长周小川指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将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加快转型步伐,平衡银行、企业、居民等多方市场主体利益,有望形成多赢局面”。近期央行决定自2012年6月8日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自同日起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此项事件表明,央行在适时降息的同时,又向利率市场化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而在此举实施后的两周之内,中国银行业包括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及其他银行类金融机构纷纷对各自客户的存款利率进行调整,大多执行基准利率的1.1倍或接近上限。这表明,在央行政策引导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已进入快车道,此项工作的意义主要有以下方面:
1.有利于金融机构根据贷款风险、成本等因素实行差别定价。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制度和利率风险管理手段不断完善,主动定价意识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按照贷款风险成本差别定价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2.有利于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从调查结果看,小型企业在上浮利率为和2以上区间的贷款中占比最高,同时,小型企业在利率下浮的贷款中的占比较三季度上升4.7 个百分点。中型企业在下浮利率贷款中的占比也有所提高。这表明金融机构能够贯彻2004年10月29 日贷款利率浮动政策的要求,根据企业的信誉、风险等因素确定合理的贷款利率浮动系数。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扩大有利于补偿中小企业贷款相对较高的风险与成本,鼓励金融机构增大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3.有利于充分贯彻货币政策意图。2004 年第四季度,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继续发挥作用,在商业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结构上得到了具体体现,在中短期贷款中占比较高的固定利率贷款的利率水平上升,尤其是1至3年期固定利率贷款利率较三季度上升了0.8 个百分点;而在长期贷款中占比较高的浮动利率贷款的利率有所下降。同时,在利率下浮区间内,中小型企业贷款的占比增加,大型企业在下浮利率贷款中的占比减少,表明宏观调控对贷款利率水平的影响是有差异的,扩大以至放开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将有利于完善宏观调控政策的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贯彻“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策略。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及我国银行业加速转型中应注意的问题
1.选择具有硬约束的金融机构,让它们在竞争性市场中产生定价,在一定程度上把财务软约束机构排除在外。前面提到过,2003年开始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时,由于改革进程不同,各家银行的自我约束很不一样:部分银行已经实现财务重组,资本充足率较高,资本约束较强;而有的银行资本充足率为负数,也不受资本约束。在这种情况下,相互之间的竞争就成了问题。经过大规模的金融机构改革,目前的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几乎所有大中型商业银行不仅资本得到了补充,而且已成为上市公司,公司治理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2010年,农业银行、光大银行上市后,商业银行财务重组和股份制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这为我们推进下一轮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基础。
2.按照宏观审慎管理的要求,确立达标金融企业必须具备的硬约束条件,不达标的企业就是约束程度不够。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对于软约束的金融机构,或者一些“病号型”的金融机构,暂时还不能给予过大的定价权,否则还是会出现缺乏自我约束,出现高息揽储、搅乱市场等问题。这就是说,只有达到自我约束标准的金融机构方可给予更多的定价权。我们可以把宏观审慎性几项标准作为一个标尺,建立一个适应宏观审慎管理需要的稳健性标准,同时还要区别系统重要性机构和非系统重要性机构,区分资本类型和质量,这关系到公平竞争的基础和损失吸收能力。对于那些达到宏观审慎性标准的金融企业,就应该有更大的自主定价权。
3.要有实现正当公平的竞争主体,既包括银行,也包括客户等市场竞争者。在选择具备正当公平竞争能力的市场主体时,需要审视其是否还有未消化的历史包袱或未暴露的表外包袱。无论是银行还是客户,如果还有若干历史问题没有消化,这些机构的定价行为就有可能有违真正的公平竞争,需要被排除在选择范围之外。
4.要考虑逐步放开替代性金融产品的价格。这项工作难以一步到位,但总体而言,利率市场化改革应整体推进,在放开存贷款利率的同时,其他一系列上、下游产品和替代产品的定价权也应同时交由市场决定。这还涉及行政与监管当局对这种行为的态度。
5.尽量避免银行产品的过分交叉补贴。有的金融机构为了在竞争中保持市场份额,采取业务交叉补贴的做法,表面上来看某种产品定价是按规矩确定的,但同时通过其他手段对这一价格进行补贴,从而获得了不正当的竞争力,扰乱了定价体系。产品市场也有类似的情况,表面上某种产品的定价没有问题,但如通过配件或易耗品价格对成品价格实施补贴,就会导致产品市场的定价和竞争出现一定的问题。
6.要大力加强对客户的宣传教育。除了一些大型客户对金融产品具有一定议价能力外,多数中小企业和居民客户只是价格的接受者,他们要去适应竞争性市场的价格形成,也要让他们了解他们有自主选择和自我保护的权利,而不是单纯的指望政府行政干预来实现自己的期望值。这与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教育是一个道理。
7.建立健全自律性竞争秩序。达到公平、公正的竞争及其所形成的价格当然也需要有人维持秩序,也需要考虑到有些时候竞争会是不正当的,有时候竞争是恶性的,有时候会用交叉补贴的办法来从事不正当的竞争,也仍有可能在经济下滑的阶段,会有一些机构陷入困难,它们会采用“病号型”或“重病型”的竞争方式。自律组织的作用和自律管理在这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自律性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管理正常的价格竞争区间,制约违规行为。
8.进一步确立市场定价权,使金融机构增强风险定价的能力。我们要为金融机构实现财务硬约束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提供正向激励机制,促使其健康地朝这一方向发展,更好地推动利率市场化。
总之,我们需要有规划、有步骤、坚定不移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当前市场形势下,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多个领域互动与促进,需要积极地面对整个经济转轨过程遇到的各种问题。国家需要在下一步讨论“十二五”规划纲要过程中,强调划定范围、提供激励、加强自律,把利率市场化改革向前持续推进。

相关:

浅析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建立摘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文章根据企业现行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激励基本原理,提出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员工激励手段和措施。关键词:激励机制;激励原则;激..

运用企业文化作用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果摘要:企业文化建设通过树立正确的经营思想、良好的企业精神、高尚的伦理道德和明确的企业目标,以规范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最终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成长目标,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关系密切。如何通过发挥企业文化..

上一篇: 建设高素质政工干部队伍的思考及对策
下一篇: 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改革历程以及国际化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