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论信戏曲服装 用的缺失及其重建


更新日期:2016-07-06 15:45:09来源:网络点击:585905
信用缺失是当前社会转型期的一种道德病态。本文论述了信用缺失的类型及表现,分析了其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探讨了信用重建的对策措施。
信用 缺失 重建
号称“礼义之邦”的中国,今天正遭受着前所未有严重的信用危机。信用缺失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6000亿元。信用,已成为当今中国最稀缺的资源,全方位地从各个层面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构成极大冲击。
一、信用缺失的类型及表现
1.企业信用缺失
企业之间的信用危机。我国目前企业之间存在着较为普遍的拖欠货款、违约、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专利侵权等信用问题。企业信用缺失直接造成两个结果:一是交易对象的选择范围缩小。很多国内企业由于惧怕信用风险,宁愿放弃大量订单和客户,也不采用客户要求的信用结算方式。二是交易成本上升。在最近几年内,交易方式向现金交易、以货易货等原始的方式退化,而交易方式的退化加大了企业的交易成本,降低了经济运行的速度和效益,最终阻碍经济增长。
银企之间的信用危机。表现为商业银行存在大量的呆账、坏账、不良资产等问题。在当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用危机情况下,容易形成逆选择现象,这种“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导致银行“惜贷”现象。而银行“惜贷”,使一些企业的生产受到制约,银行资金难以注入一些新行业和产业,许多好项目胎死腹中,同时导致信贷岐视,中小企业融资难,农村农户融资更难。
股市中的信用危机。首先,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做虚假财务报表,通过剥离不良资产包装上市,上市之后,或大搞关联交易,或通过虚假盈利获取配股资格。其次,社会中介组织信用缺失。作为“经济警察”的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中介组织的失信与造假也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这些恶性案件严重打击了投资者和普通百姓的信心,加剧了社会的不信任感,加深了企业的信用危机。
2.政府信用缺失
在现实中,政府的失信行为主要表现为:在维护市场秩序方面,一些官员有失公正、市场混乱;在行政决策方面,缺乏民主程序和科学论证,随意性较大;工作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有的政策形同空文,或朝令夕改;工作缺乏公开性,透明度不够,暗箱操作多;在对外交往中,轻许诺言,失信于民;在个人操守上,权力寻租和腐败等。
3.个人信用缺失
个人信用是企业信用、社会信用的基础。当前,一些人通过损害别人利益及公众的利益来实现个人的利益,有些人甚至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来追求自身的利益。在当前,由于还没有形成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个人失信的现象广泛存在。如偷逃税款、逃避还贷,骗取保险、文凭作假、考试作弊等。
二、信用缺失产生的原因
1.历史文化因素
尽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由于人们之间的交往更多的是依靠关系而非契约,没有形成按规则办事的意识。同时,传统诚信局限于狭隘的家族、朋友的熟人社会中,没能形成普遍主义的诚信理念。因此,诚信始终只是一种崇尚的理想,并没有成为现实的国民素质。
2.政治因素
信用存在的前提是行为主体的人格独立和行为自主。在计划经济时代,社会资源完全是由政府配置,所有经济活动都按照政府的指令计划来进行,无丝毫的自主权。在这样的环境下,根本不需要信用关系来调节人们之间的经济行为。而“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模式保证了转型期社会的稳定,但也造成了政策和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使交易主体难以形成良好的市场预期。而现阶段存在的产权制度不完善,造成了所有者权力的实际缺失,使经营者对企业的长远利益缺乏足够的关心。这些因素促使经济主体追求一次性交易,而不是重复博弈,从而导致失信行为的产生。
3.制度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尚未形成一套有效的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正、公开和有效,从而导致了市场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为失信和欺诈提供了可能。目前我国公共的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完善,市场主体的信用记录绝大多数还是一片空白,在利益的驱动下,人们就没有动力恪守信用,抑制欺诈。
4.法律因素
法律是社会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在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下,许多失信行为无法可依,比如公司发布虚假信息,没有什么明确的法律责任。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很弱,如打击假冒伪劣,往往是“以罚代刑”,“罚后放行”。从而使失信成本太低。按西方经济学经济人的假定前提,如果失信不会付出巨大代价和受到惩罚,失信收益大于守信收益时,就会选择失信。而这种不诚信获利的行为还会引起别人的仿效,导致社会信用缺失。
三、信用重建的对策措施
1.加快改革,健全市场体制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中,信用是维护市场经济活动主体利益、实现其利益最大化的最好策略。这意味着,相对发达的市场经济不仅会产生对信用的强烈需求,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信用的自动供给机制。因此,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根除欺诈孳生的经济土壤和体制荫蔽,才能够重建信用。当前,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最迫切的任务是加快产权制度改革。产权制度的基本功能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预期和重复博弈的规则。只有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市场主体才会产生追求长期利益的动力,事事处处讲信用、树信誉,重建信用才有坚实的微观基础。
2.大力倡导诚信理念,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
良好的信用关系是构筑在诚实守信的群体基础上的,因此,我们应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动诚信体系的发展,在社会成员中普遍培育起较强的诚信意识。要发挥报章杂志、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的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功能,营造诚信的社会舆论和文化氛围,使失信行为受到强烈的公众谴责,失信者付出高昂的道德成本。充分利用社会文化价值导向及道德调控机制,建立以诚信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评价标准,引导人们追求积极健康的精神生活,确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价值观念。
3.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社会信用制度
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对市场主体进行评估。在市场经济中,信用是一种无形资产,也是一种参与市场运行的资格。信用等级高的企业与个人将获得较高的银行信用额度和更为优惠的贷款利率。反之,有不良记录的企业与个人将为之付出代价,其失信劣迹将通过信用网络公之于众,甚至影响其贷款、经商、招聘、求职、购房、升迁等。在美国,全国的诚信局每年为消费者提供5亿份以上的信用报告,居民个人都拥有一个SSN号即社会安全号,它是公民个人信誉的凭证。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设备,建立覆盖全国所有公民和企业的诚信档案记录、评估和查询网络,缩小信息不对称性,提高失信行为被发现的概率和可预防性。
大力发展专业资信机构,为社会提供信用服务。首先,鉴于我国目前信用行业所需要的信息和记录主要掌握在工商、银行、税务、法院等部门手里,可以将这些数据资料由政府部门分散管理,改由专门的资信机构如不同层级政府设立的信用建设委员会集中掌握,并向社会公开,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其次,积极培育民间信用中介机构,开展市场化的征信服务。从政策上支持和推动民间信用中介结构的快速发展,逐步取代以前那种靠政府权力形成的行业协会、认证机构、资信评估机构等组织,开展市场化的信用服务。最后,规范、引导信用中介组织的发展。中介机构应保持独立性和公正性,如果信用评估机构再无信用,那信用体系就崩溃了。这方面,安然假账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4.加强信用立法,加大对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
完善立法,使失信行为受到法律的制裁。目前,我国尚未针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出台过专门的法律法规,虽然在《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等法律中有关于信用、欺诈的条文及处罚规定,但可操作性不强,处罚条款弹性太大,有漏洞可钻。因此,要加快信用制度相关立法和修订,积极推进包括金融、信贷、知识产权保护、中介机构执业规范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
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失信成本。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失信行为的发生取决于其带来的收益和失信成本的大小。目前,由于一些失信者付出的失信成本太低,因而在社会领域、经济活动中,失信行为时常发生。反过来,由于失信成本太低,又诱使许多人产生失信行为。因此,要加大打击力度,使失信成本提高。在当前情况下,“乱世用重典”,依法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从而提高失信行为的经济和社会代价,是尽快建立信用供给机制的最有效途径。
5.打造守信政府,发挥政府的信用保证职能
政府自身的信用形象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中起着导向和示范作用,提高政府信用相对于其他社会主体更为重要。打造守信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大政府改革力度,建立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如果没有对政府的权力制衡机制,就会出现诸如政府部门对公信力的破坏、司法不公、执法不严、暗箱操作等无序状态。第二,政府制定的政策必须要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政策不能有歧视性和排他性,更不能为某个利益集团而特设,政策一旦制定,就要保持相对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第三,提升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选贤任能,消除腐败。第四,发挥政府对主体信誉权益的保护、司法保护和中介调节的作用,维护社会信用。
参考文献:
郭爱萍:再谈信用缺失与信用重建.求实,2004,:59-62
吴旺延:我国社会经济中信用缺失及对策分析.经济师,2004,.:50-51
王萍:我国信用缺失的成因、危害和对策探讨.经济师,2002,:50-51

相关:

邮市行情持续走低抄底不妨再等等“新股破发,老票跳水。天气越来越冷,邮市行情也越来越让人失望。”邮市行情持续走低,邮迷失望,邮商着急。据了解,近3个月发行的《刘三姐》小本票、《伦敦奥运会》小版张、《宋词》小版张等新邮均高开低走,跌幅超过2..

令人吃惊的利用外资水平有关中国利用外资的水平,令人吃惊的并不是商务部5月15日公布的——迄至今年4月份我国实际使用外资连续第7个月下降,而是此前不久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马宇提供的一系列较长时段内的研究数据。马宇给出了一个..

上一篇: 五招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下一篇: 和谐的市场需要构建诚信为本的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