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论新仙草南路 农村“管理民主”的构成要件与存在问题


更新日期:2016-07-06 14:59:13来源:网络点击:585540
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政治文明上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民主管理制度的建设、民主管理权利的行使、民主思想观念的树立、民主管理组织原则的落实、民主作风和方法的践行共同构成新农村管理民主的真实画卷。
新农村 管理民主 政治文明
作者简介:郭珉媛,女,籍贯:天津塘沽,硕士,天津社会科学院发展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发展战略理论、政治发展战略、部门发展战略。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党在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目标中,“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要完成的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党的一个奋斗目标,也是我国政治发展的方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农村的具体体现就是民主管理,即“由农民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的重大事务,把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或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的村务,通过一定的形式告知群众,使群众在了解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参与村务决策与管理,并实施有效监督。” 然而,上种表述仅仅是对管理民主的大概描述,昭示了“目的地”,却没有给出“道路”。由于我国农村历来缺乏民主传统,长期以来农民对于民主还比较陌生,他们对什么才是真正的“管理民主”缺乏具体认识,或者说,对“管理民主”应体现在哪些方面并不明确。解析农村“管理民主”的实现构成,是促进新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这个问题本身也包含着对新农村民主管理实现路径的回答。
第一,民主管理的制度建设。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规定在农村的具体表现就是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保证农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制度是农村实现“管理民主”的现实起点。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过程中,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与完善,是农民当家作主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
目前的现实是,尽管农民已经身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所提供的民主框架内,但由于在具体事务中、具体操作上缺乏制度做支持和后盾,其当家作主的权利没有保障,难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实现“管理民主”,首先要在民主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就微观操作而言,就是要围绕村民自治这一农村民主管理的关键问题,抓好相关制度建设。尤其对于农村民主建设中涉及到的村务公开、事务公开、财务公开、村内重大问题民主决策、村委会选举、对党员村干部监督等工作,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对已有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整理和总结,从中找出那些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使之固化为制度,将民主管理的成功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制度化是农村民主管理的必然方向。当前制度化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建立、健全、改进和完善农村民主管理的制度体系。制度建设不仅注重民主管理的“制度化”,也强调“规范化”和“程序化”,即将民主管理的活动方式、运行环节、步骤等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使农村民主管理做到形式和程序并重,使农村基层民主管理的制度安排真正有效。
农村民主管理的制度建设不能做表面文章,切忌为了制度建设而制度建设。针对当前我国农村民主管理中出现的形式主义严重、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更应当以务实的态度推动农村民主管理的制度建设。
第二,民主管理的权力行使。制度只是为民主管理提供了行动框架,仅仅意味着可能,需要通过民主权利的行使来“坐实”。使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具体体现是“管理民主”的现实要求,农民民主权利的行使对农村民主管理的实现程度具有最为直接的意义。
与以前相比,近年来我国农民对农村事务民主管理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但总体而言,农村民主管理的现实局面依然不容乐观。“由于农民群众不善于使用自己的民主权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民主管理的进程。”因此,要实现“管理民主”,就必须使农民群众所享有的包括对村民代表和村领导干部的选举权、对村政决策的知情权、对村务管理的参与权、对村领导权力的监督权、对利益的表达权在内的民主管理权利在现实中得到全面、充分的实现。对此,我党必须着力加强对农民群众实践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引导和推动,增强农民群众使用民主权利的“行为力”。农村中的党支部要大力支持、鼓励农民群众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实现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广大的农民党员要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一方面以村民的身份积极参与本村事务的民主管理,亲身践行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另一方面从党员应尽的义务出发,认真行使党内民主权利,促进农村党支部的民主建设,以党内民主带动村内民主。
农民民主管理权利的行使主要存在两种情形。一种是在平常情况下,自觉、主动的参与到本村村务管理、村务决策当中,履行民主权利,享受民主收益;我把它称之为“正向主动行为”。另一种是当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时,能够通过民主渠道进行申诉,获得救济;我把它称之为“负向主动行为”。农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正向主动行为比例越大,农村管理民主的实现程度和水平越高。尽管当前农村民主管理中,负向主动行为相对更多,但那依然是一种民主实践,引导得好,农民行使民主管理权利就会向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重视落实农民群众的民主监督权是推动权利行使从被动到主动转变的“钥匙”。民主监督权易于吸引农民参与到民主管理中来,因为对本村内部事务实施监督可以有效维护农民自身利益,这也是农民愿意行使该项权利的原因之所在。以民主监督权的行使为切入点,逐渐引导农民群众行使其他民主权利,农村民主管理会因此而整个的“活”起来。
第三,民主思想观念的树立。人的行为受头脑意识的控制,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在广大农民群众中树立民主的思想意识的目的,就是将民主精神作为一种动力,将民主管理作为一种机制去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伟大任务。
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这么多年却依然发展缓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的历史文化中缺乏民主精神的积淀,人们的民主意识淡漠。农村民主管理的实现必然要求与之相匹配的民主思想意识作为支撑;惟有如此,农民民主权利的行使才有走向自觉的原动力。民主思想观念的树立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具有不同寻常的重要意义。因为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专制思想遗毒在农村依然顽固地存在着,在有的地方甚至还十分严重。民主与专制根本上的对立决定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中,民主思想观念的树立必然以铲除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为条件,任务万分艰巨。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农村经济依然是以农业为主,且农业的市场化水平较低,农民群众距市场经济相对较远,根植于市场经济而出现的一些民主观念在农村自发形成的基础非常薄弱,这更增加了在农民中树立民主意识的难度。
民主思想观念本身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体系。树立民主思想不仅要懂得少数服从多数的一般含义,更应了解管理民主应当体现“少数服从多数”与“多数保护少数”相统一的民主精髓。与民主意识有关的思想观念还包括主体意识、平等意识、自由意识、尊重意识、法制意识、公民意识等等。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使农民群众树立起民主的思想观念,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加强对农民群众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向他们不断灌输民主、法制的观念、知识,进行必要引导;二是继续坚定不移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水平,让农民群众在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去领悟、体会民主精神的实质,强化巩固民主思想与民主意识。第四,民主管理组织原则的落实。管理民主作为社会主新农村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应当体现在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其全局性意义就是要把“管理民主”作为农村工作的一项基本组织原则加以全面、深入的贯彻和落实。
管理民主的组织原则是调动亿万农民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法宝。从宏观上讲,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但以往的做法是政府包得多、管得多、扮主角,忽视了农民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的主体地位,收效不大。症结的实质就在于从国家宏观管理层面处理“三农”问题时没有按照民主管理的原则办事。如今我们强调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就是从根本上对上述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从中观层面讲,就是要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工作中处处本着民主管理的原则办事。从微观上讲,管理民主的组织原则就是要具体体现在包括农村基层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级经济合作组织、村级共青团组织、村级妇女组织、村级民兵组织等在内的农村各基层组织的日常运行和管理当中,包括具体领导职务的设置、人事安排等。各地应根据具体情况,尽量避免一人兼任多项职务,或出现变相的“一言堂”。
第五,民主作风与方法的践行。作风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是人的意识的一种外化。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管理民主的作风主要是针对党员和村领导干部而言,要求他们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民主的风格和特点。对此应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党员的党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只有当民主管理的作风真正在农村日常运行、工作中成为风气,才能说我们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够较好的领导和服务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民主管理的方法是一种工作形式,它既是“管理民主”的要求,又影响“管理民主”的表现,还决定着从管理民主出发开展的工作能在多大程度上体现真实的民意。民主管理方法的采用也要因地制宜,既要考虑方法本身的科学性、易用性,又要考虑工作对象当地的农民群众的情况,包括他们的综合素质、生活习惯、心理趋势等。让农民以最小的代价、最方便的途径获得最佳质量的参与民主管理的体验,是新农村各项工作中在选择、运用民主管理方法上应遵循的基本法则。总之,民主管理方法最直接地决定了农村“管理民主”的真实程度,新农村在民主政治建设中务必在方法上体现管理民主。
参考文献
本书编写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读本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本书编写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读本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相关:

城商行小微战局:大连银行贷款增103%面临转型压力和资产质量下降的两难,银行开始加码小微企业业务。小微企业的广阔业务空间,也被认为在城商行调整信贷结构、降低集中度、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上提供了条件。2011年公布“融资余额小企业客户”数量过万的..

建立和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对改善应收账款的重要性应收账款一直是企业流动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成为很多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道难题。本文从整个问题出发,找出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及目前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应..

上一篇: 浅议衡阳师范学院多校区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
下一篇: 黄石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