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加强水土保持生态道德建设的若干思鲜花网站 考


更新日期:2016-07-06 14:39:12来源:网络点击:585372
摘 要:在社会经济和人类文明日益发展提高的今天,人居环境的优劣受到普遍关注。人类希望在绿色环境中生活,向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高度和谐,因此,加强对全社会的生态道德建设势在必行。文章运用问卷调查和访问的方法,对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石亭镇的居民水土保持生态道德建设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和了解,并尝试从中对影响生态道德意识的因素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探讨,以期为水土保持生态道德的建设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高度和谐的方向发展提供可行的措施和依据。
关键词:生态道德 水土保持 实地调查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10-052-02
随着现代社会生态危机的逐渐显现,人们开始反思自然——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人类的发展不能只顾自己的需要,而要根据环境条件来规划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发展目标,做到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的和谐。人类只有认识到环境与人类社会的这种关系,才能产生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①环境保护需要在全社会中形成生态道德氛围,使人们自觉从道德上维护环境。在当前水土保持工作日益得到人们的认可与认同,建设生态道德成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又一项任务与挑战。
一、生态道德若干概念
1.生态道德的含义。生态道德,是用以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人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而建立的道德规范,其核心是有关人类尊重、保护自然和环境的道德。它从道义上确立了人类在与自然关系上所承担的权利和使命,提倡人和自然平等性、兼容性、和谐性。生态道德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伦理,在伦理学中增加人与自然关系的维度,规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协调平衡生态系统。②
生态道德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来维系的,旨在维护和优化生态环境,保证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植物、人与微生物和谐共生的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生态道德要求人们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更加合理、更加科学地对待自然和保护生物,从而更好地协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③我们应当在全社会、全人类营造出一种保护自然环境光荣、高尚,破坏自然环境可耻、低劣的道德氛围,通过持久以恒的舆论褒奖、宣传教育、实践活动,逐渐将保护自然环境的社会要求内化为人们的道德信念、道德标准与道德行为,从而做到人人自觉遵守生态道德规范。
2.水土保持工作中生态道德的建设内容。在水土保持工作中,作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道德,其内容的建设包括:水土保持生态道德基本内容的建设。水土保持的基本概念、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治理的好处以及区域内水土流失现状、变化等水土保持生态道德基本内容的建设在各项内容中处于表面的、基础的地位。在此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水土保持中的生态道德建设过渡到生态道德的深层建设上来,实现以下内容的建设。水土保持生态道德价值观、原则、行为习惯的建立。在水土保持工作中,注重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保护,道德对象从人与人扩展到人与自然,增添了新的内容与原则:如在工作中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一切自然存在物的价值,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等生态道德角度,进一步体会保护水土资源的道德行为的价值,并努力在人们的行为习惯中融入生态道德因素。④地球生态系统生态道德的确立。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建设生态道德的最终目的,实现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生态道德的确立。所有人享有生存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过上健康生活的权利,并承担保护后代持续生存发展的责任;地球上所有生物物种,享有其栖息地不受污染和破坏、能够维持生存的权利,人类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每个人有义务关心他人和其他生命,反对破坏、侵犯他人和生物物种生存权利的行为等违背生态道德的不道德行为。④
参照环境教育的目标,把水土保持工作中生态道德从五个层次分析:感性认识层次,对水土资源的破坏与保护的直觉反映和认识;知识层次,对水土保持及有关问题的各种经验和科学认知;态度层次,有关水土保持的价值观念,主动参与水土保持的动机;评价层次,有关水土保持及相关问题的评价与参与保护的意向;行为层次,利用相关技能,参与解决水土保持问题的行为习惯和有效途径。⑤
二、研究方法及样本构成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从水土保持工作中生态道德基本内容的建设方面入手,涉及生态道德的各个层次而进行设计问卷,在漳州市芗城区石亭镇各个行政自然村中按不同的人群比例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5份,有效率为98.3%。在调查中,同时辅以口头采访。
基于水土保持生态道德的五个层次,根据样地的水土保持情况,对水土保持的基本概念、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治理的好处以及区域内水土流失现状、变化等水土保持生态道德基本内容问卷答案处理如下:Ⅰ项对水土保持了解相对透彻,Ⅱ项对水土保持了解一般,Ⅲ项对水土保持了解欠缺。对各题目问卷选项情况统计分析,结果如图1。
总的来看,样地漳州市芗城区石亭镇居民的水土保持生态道德的建设情况,在生态道德的各个层次中,只有感知认识层次拥有丰富的生活履历,认识到环境的变化,并建立了良好的生态道德意识。而在31~40岁年龄层却出现与大体趋势的“断层”,根据在样地的访问过程中,分析出其出现的原因为区域经济发展与文化传统所影响。
2.职业。在调查中发现,随着职业的不同,生态道德等级分布有所不同。生态等级在A级上分布最多的为行政、事业单位、教师、农民。行政、事业单位内的工作人员一般素质比较高,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学习、了解比较好。教师作为生态道德教育事业的先行者,其等级将极大地影响着区域内青年一代的生态道德水平,而样地的教师等级大多分布在A级,有利于样地的生态道德建设走向良好一面。农民作为土地的直接接触者,其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护意识,潜在地保护着水土资源。而在学生团体和其他市民其生态道德等级大多处于B级,说明样地内生态道德教育有待加强。同时在企业单位内等级较多的分布在C级,说明样地的经济发展观不利于保护水土资源,以致影响整个区域环境保护意识。调查显示出,随着学历的升高,其生态道德的等级随之趋向A级分布,C级分布比重逐渐减小。这说明了学校生态道德教育进行的必要性、重要性,通过学校教育建设生态道德基本内容,并积极促进高层次的生态道德建设,成为建设完善生态道德的重要渠道。3.法制观念。法律和道德是维系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规范。环境保护法律对维护自然环境起到了根本的保证作用。调查中,知道具体理解我国的水土保持保护法的占样本的15.2%;听说过但不甚了解法律的占了73.9%;不知道我国有水土保持法的占10.9%。这表明在样地内生态道德法律体制的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水土保持工作中生态道德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在本次调查发现,有88.5%的人们同意应该加大我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投入,并有93.9%的人们认为治理水土流失应该是国家、地方政府和群众共同的事。那么在当前,以下从四个方面分析在水土保持工作中,乃至于整个社会工作中,建设生态道德的建议。
1.提倡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的核心。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与态势影响着生态道德的建设。在调查中集中表现在个别企业单位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效益,违背生态规律办事,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以眼前发展损害长远利益、用局部发展损害全局利益,给资源、环境甚至经济建设本身带来巨大损失。在当前人类对自然的态度上,在“人类中心主义”错误价值观念的误导下,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无理智、无节制、掠夺式开发自然资源和破坏自然环境的活动,可能使人类获得暂时之利,但到头来必然导致水土流失等问题,从而造成一系列的生态危机。使得在水土保持工作中水土流失限制了对有限资源的有效利用,增加了环境的压力,形成“贫困——人口压力——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破坏——贫困”的怪圈。因此,在生态道德建设的工作中,提倡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人类的经济发展必须以经济规律、生态规律为指导,同时考虑经济和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要把眼前的和长远的、局部的和整体的经济效益统一起来考虑。改变传统的生产和发展方式,选择一种全新的发展战略,以保证社会发展的持续性。
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同步进行,把生态道德因素融入到经济决策和项目建设中,将生态道德因素纳入经济决策和经济建设的全过程,使我们每一个建设的项目都不再留下环保方面的死角和隐患,努力从根本上杜绝人类在发展经济中对生态环境的透支现象。倡导人们借助现代科技的成果,以最低限度的资源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最好保护手段,满足自身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作为大自然生物圈中的一位善良公民,把我们的道德良心扩展到自然界和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中,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弘扬生态道德,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坚持用生态道德规范约束我们的精神和行动。③⑥
2.进行新型生态道德教育。在影响生态道德的因素当中,无论是年龄、学历、职业,还是法制观念,无一不要求我们重视生态道德教育。在新型生态道德教育中提倡“绿色教育”,普及全民教育,重视青少年教育,加强教师生态道德培养。提倡“绿色教育”,以学习生态智慧和理念,确立生态道德情操并付诸于行动为目的教育,突出生态危机意识、生态科学意识和生态道德意识,在知性、理性和德性方面提高学生的生态道德,增强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自觉性。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必须普及到全体公民,融入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必须在全体人民中进行保护生态道德教育,使全体人民都能自觉地按照保护环境的法律和道德规范去工作、去生活,自觉地维护自己和他人与整个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必须从青少年抓起。青少年生态道德教育是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个体来说,青少年时期是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从整体来说,青少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其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整个民族道德素质的状况。这就要求必须利用家庭、社会和学校对青少年进行生态道德教育,使他们从小就养成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良好道德。通过教学课堂主渠道进行渗透教育,通过板报、广播、主题班会、校报、讲座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进行全面教育,通过图片展示水土保持知识进行深刻教育。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必须加强教师队伍思想建设,在教职工中开展生态道德建设,为学生提供有力的榜样。调查中显示在样地内,教师具有良好生态道德意识,能使生态道德教育在学生中得到长期、有效的开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道德观,将生态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道德信念,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⑦
3.加强生态道德宣传活动。进一步制定、完善生态道德规范,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辅以罚没监管措施,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互联网、电视电台、街头宣传、报纸杂志、纪念活动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法律、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区域的环境形势,形成浓厚的环境舆论氛围,使生态道德的观念植根于广大群众头脑之中,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的良好生态道德风尚。通过环境宣传、推广科技创新、教育、合作与交流,鼓励公众、企业改变其生产生活行为,提高人们的生态道德。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实践生态生活方式,走生产发展、生活提高、生态保护之路, 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通过宣传、教育生态道德的调节作用,使人们意识到对生态环境不负责任的生产生活方式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促使人们改变传统的生活与生产方式,愿意选择对健康有益的、与环境友好的绿色消费方式,过一种与生态系统相协调的恬静、简单的生活,真正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⑧
4.善用法律调节促进生态道德建设。在调查中,占68.5%的人认为在水土流失中违规的民众都是因为不了解法律。说明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光靠道德说教是不行的,还必须用法律来调节人们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是保护生态与自然资源的必要手段。
我国于1991年6月正式颁布了《水土保持法》,这使得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有法可依。但由于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的影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仍然存在。这就需要加强水土保持监督体制的完善以及生态道德的建设。
在生态道德建设中,善用法律调节。对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的行为用法律来约束,规范各类生产生活活动,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用经济奖励和惩罚手段,让生态保护建立在良好的法制建设的基础上。把法律、制度建设与环境道德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法律和制度充实生态道德内涵,用生态道德促进法律制度建设。?⑨
五、结语
在实地调查中,漳州市芗城区石亭镇,乃至于全市范围内,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生态道德的建设任重道远,在生态道德的建设内容与层次上仍有相当的空间发展。在生态道德的建设中,应注重多种方式进行,生态措施、经济措施、法律措施等齐头并进,促进其生态道德意识的提高。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道德建设,选择可持续的发展观,从长远来看,必将有利于经济的更进一步发展。
注释:
①杨朝飞. 环境保护与环境文化[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②吕艳春,卢萍. 将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的几点思考[J]. 教学札记, 2005
③董启林,常永志.“非典”警醒:社会应当弘扬生态道德[J]. 理论视野, 2003
④胡建方. 生态环境、生态道德与经济可持续发展[J]. 湖湘论坛,2003
⑤吕君,刘丽梅. 环境意识的内涵及其作用[J]. 天地人文,2004
⑥熊玉坤.当前生态道德教育的迫切性[J]. 大连大学学报,2006
⑦姚红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强生态道德建设[J]. 中国科教博览,2005
⑧北京教育学院生态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组. 生态文化建设研究[J]. 生态论坛, 2003
⑨王新华,鲁连胜.论环境道德建设[J]. 贵州环保科技,2001

相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和特征,即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特点。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挥还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从总..

安享人生必备引擎富贵险中求,保险绝对是安享人生的必须。朋友,你拥有了吗?人生有如拉车上坡,难免会遇到困难与阻力。花少量的钱雇一个推车手,助你一臂之力,一切都会变得轻松自如。而且到了约定时间你不需要他再推车时,钱也会如数奉..

上一篇: 农商行分化悬殊盈利能力整体不济
下一篇: 信用卡:广发银行发卡量增长夺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