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风线性代数 险导向审计在铁路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更新日期:2016-07-06 14:08:16来源:网络点击:585079
摘 要:风险导向审计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代表了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本文从风险导向审计的定义和特征出发,结合目前铁路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分析了在铁路企业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并从五个方面对风险导向审计在铁路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具体应用及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求进一步提升铁路企业的内部审计和综合管理水平。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 铁路企业内部审计 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面临的风险日渐凸显,这些风险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需求,如何有效的进行风险管理,已成为审计职业界所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在这种条件下风险导向审计应运而生。
一、风险导向审计概述
1.风险导向审计的定义
风险导向审计是由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审计方法和审计理念。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自始至终以企业风险评估为导向,根据量化的分析水平排定审计项目优先次序,依据风险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审计流程以降低风险为导向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协助企业管理风险,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
2.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
风险导向审计不再是简单的内部控制领域消极地差错防弊,它涵盖了所有的内部审计业务,是将企业的经营风险植入到审计的风险评价中,强调审计全过程风险的评估与控制。风险导向审计主要特点是合理地扬弃了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下“无利害关系假设”,把指导思想建立在“合理的职业怀疑假设”的基础上,不只依赖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与评价,而是将审计的视野扩大到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营环境,将风险评估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铁路企业内部审计中应用的必要性
1. 铁路企业内部对风险导向审计的需求
铁路是资产密集型企业,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承担着发送旅客、货物运输保障供应的任务,由于资产庞大,服务范围广大,企业机构和资产遍布辖区内每个角落;特别是铁路正在进行大规模建设,基建投资和物资采购金额巨大,内部权属关系复杂,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如政策法规风险、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资金风险、资产管理风险、舞弊风险等较大,发生问题的后果较为严重。内部审计作为铁路企业管理部门的眼睛,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全面综合的接触到企业内部的管理运营现状,对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完善性具有发言权,能够很有针对性的为铁路企业的管理服务。
2.风险导向审计在铁路企业中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风险信息
铁路企业财务会计行为、管理行为正进一步规范,以查错纠弊为主要目的的审计已经无法适应铁路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从原来的“看门犬”、“效益的挖掘者”逐步成为“风险的减少者和保险人”,内部审计要让领导了解风险信息。风险导向审计的报告正是可以作为提示风险、防范风险、信息交流的预警信号,使管理层随时了解企业的风险信息,可以将工作的重点放在重要风险上,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风险管理,这就可以在风险和机遇中寻求均衡点,使企业在风险来临时从被动受损到主动控制和排除风险,从而能够谨慎而又快速地在风险环境中生存、发展。
3. 开展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部门自我发展的需要
目前铁路正在进行大规模建设,建设任务大、金额大、资金往来频繁,服务范围广大,资产价值较大。由于部分审计人员尚未能真正树立起“增值服务”、 “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的审计理念,致使各业务部门及职工对内部审计人员颇多敌视,内部审计部门面临着种种批评,如:内部审计程序繁琐,审查过细、时间过长、频率过高,干扰业务部门的正常运行等。倡导风险导向审计,内部审计人员不但能够科学地解决业务数据的问题,而且在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经营目标实施过程的情况及风险状况基础上,以全面评估风险为基础,采用科学的分析、评估和测试等方法,在保证审计效果的同时,克服了账项基础审计单纯以交易测试和余额测试为主,从重要风险点入手,审计资源按风险程度级次进行分配与使用,对高风险的业务及内容加大审计力度,追加审计程序,扩大审计范围,提高审计质量。
三、风险导向审计在铁路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具体应用
铁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顺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已开展了经营业绩、基建项目、财务收支、经济责任、经济效益、专项等项审计项目,如何延伸审计内涵,针对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亟待改进的方面提出措施,逐步融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念,促进审计模式向风险导向审计转变,已成为面临的崭新课题。
㈠转变观念,重新定位内部审计目标。
随着和谐铁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内部审计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的目标不仅是强化控制、提高效率,已逐步向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转变,通过它可以审视到企业的风险管理现状。以往的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往往更多的是罗列被审单位在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反映问题的着眼点主要是针对企业现有的控制制度,很少上升到从风险管理的的角度进行整体评价。内部审计人员应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定位于企业管理结构层面,在监督评价的基础上,更侧重于为决策者提供咨询服务,拓展传统的内部审计范围,实现涵盖企业经营管理各个方面和环节的全面审计,将财务收支、经济效益、经济责任、经营业绩等审计项目进行系统的整合,为内部审计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奠定基础。
㈡强化审前调查,注重审计重点,规避审计风险
充分翔实的审前调查是项目成功的基础,是对被审计单位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并形成风险监控列表的过程。进行审前调查不仅仅局限于本级,要在掌握本级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下级单位进行必要的调查,寻找上下级之间在管理、交易、往来方面出现的漏洞,在信息管理、经营、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领域查找管理漏洞,确定审计重点。通常要关注的主要风险有:信息量不足或不真实导致决策错误;随意对外担保,存在或有负债;资产流失、资源浪费和无效使用;客户投诉率增高,企业信誉受损;年终未对所有的应收款项进行询证,可能存在坏帐损失;大宗采购业务未按程序招标,合同签定、付款审批、验收保管未做到职责分离等等,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抓住主要矛盾,挖潜潜在问题。
㈢根据单位的不同情况设定系统的审计方案
思路开阔、周密细致的审计实施方案是项目成功的关键,结合审前调查结果,按照机车、车辆、机务、工务、车务等系统特点,全面分析被审计单位的主要风险点后进行归纳提炼,设定审计程序,编制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涵盖主要风险点的审计实施方案,保证审计方案和审计项目一一对应,以提高现场审计的质量。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应从严格审定审计目标是否明确,审计范围是否适当,审计重点是否突出,重要性水平和风险评估是否恰当,审计方法是否适宜,审计步骤是否合理,审计人员分工和审计的时间安排是否科学等方面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审计方案的审计工作指南的作用,切实促进审计工作质量、效率和水平的提高。
㈣关注业务循环中的重要风险点及风险域,发挥风险预警作用风险导向审计注重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全方位评价,影响重大错报风险的因素很多,除铁路外部环境因素外,内部管理及业务循环中的操作仍然是经营风险产生的直接诱因,审计中应将审计视角扩展到内部控制以外,重点把握以下方面:
⑴资金控制方面。资金风险主要表现在资金使用无计划,积压、沉淀资金多等方面。在审计中关注账户是否合法合规,资金往来是否正常,相关对应账户余额是否相符;检查大额费用的交易是否真实,固定资产管理、资产处置是否按制度执行,时间上应注重1月、6月、12月。要提示整个资金流运作过程中面临的资金风险和潜在的诱因,从本质上识别其风险源,评估风险程度,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审查投资上是否做到严格控制,资金管理上是否实行了有偿占用制度,应收款控制是否明确了总量控制和坏账赔偿制度,资金的日常调度是否执行了资金收支计划等。
⑵成本控制方面。成本效益是企业必须经常应对的话题,在管理控制中既不能因为节约成本削弱内部控制,加大风险,也不能一味无节制地追求制度完善而增加成本。审计中一要审查各项成本指标设置是否先进、合理,通过与企业历史上及兄弟单位的先进指标相比较后,确定企业当前的成本控制指标是否合理;二要审查控制指标中是否体现科技降本,关注定额的核定和细化,成本支出全面预算管理内容,执行过程中的控制和监督及预算管理责任的追究制度;三要审计财务状况的真实性,企业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是否真实,有无人为调整行为;四要审计基础工作规范性,重点是对会计运用技术性手段如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调节成本、利润、高估或低估资产、负债,会计核算中的各项内控制度是否健全,会计业务处理是否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五要审查成本考核是否具有刚性和及时性,任何制度如果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其执行的效果是不会太好的。
⑶建设工程领域。建设项目具有投资大、一次性和不可逆转性等特点,蕴藏着较大的风险。审计中应将风险管理理念始终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重点关注下列九大风险:①投资决策,应关注导致项目失败的决策失误风险及决策程序失控风险、决策依据的失真性风险。②设计管理,关注选择设计商和方案比选失误的风险,设计变更及管理程序的内部控制风险,设计错误的质量风险,设计图纸拖延交付的进度风险,以及设计档案的安全性风险。③招投标,应关注肢解工程项目、规避招标、排斥潜在投标人等违规操作的法律风险,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恶意竞争、串标或定标失误而导致招标实质性失败的操作性风险,投标人在投标有效期内撤回投标文件导致招标失败的风险。④合同管理,应关注合同签订及执行中法律的风险,如合伙方资质及违约的信用风险,重大设计变更、不可抗力、政策性变动、合同变更以及合同争议、纠纷、索赔等风险。⑤设备和材料采购供应,应关注供应商的信用风险,设备和材料的质量风险,不按时交货的进度风险以及采购价格失控的风险。⑥工程管理,应关注合同履行风险,设备、材料质量风险,工程进度风险,设计变更、不可抗力产生的投资风险。⑦工程造价审计,应关注工程造价信息不对称,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背离市场导致投资失控风险,工程造价部门与其他环节管理脱节及内部授权不清的内部控制风险以及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工作质量失误造成的工作质量风险。⑧竣工验收,应关注因质量缺陷或设计、设备、工艺隐患而导致的建设项目“质量、进度、投资”三大目标无法实现的系统风险,验收活动不真实而导致舞弊风险,技术资料残缺而导致的期后风险。⑨财务管理,应关注建设资金筹措、支付及偿还风险。
四、风险导向审计对铁路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提出更高要求
⑴树立科学审计观。要适应铁路的新形势、新要求,全面实现经营目标,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对风险管理,特别是对内部审计在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单位风险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予以足够的重视。内部审计人员要转变内部审计理念,更新工作思路,以科学审计观统领内部审计工作,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方针,在铁路企业风险管理中发挥作用,促进单位经营目标的全面实现。
⑵拓宽内部审计人员信息来源渠道。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并不直接参与管理层的决策,导致内部审计人员不能全方位掌握各个被监督对象的全面情况。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与管理层和决策者的沟通上,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经营目标实施过程中的审计域和相关风险因素,如企业文化,内部控制体系,业务交易系统、财务报表等;将具有代表性的相关风险因素整理归档,建立风险信息库。
⑶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内部审计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会、审计知识,还要具有经济管理、金融、统计、工程技术、法律、信息和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一要对现有内部审计人员实行制度化的后续教育,加强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教育,使内部审计人员逐步在识别风险、控制风险、评估风险中发挥作用;二要通过审计实践,提高审计人员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三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加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有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和为企业管理服务的精神,认真履行职责。
参考文献:
张坤,李嘉明,周和生,《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7月
王秀丽,《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发展及在我国的应用》,新疆财经,2006年02期
周建利,《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中国内部审计,2005年
韦宗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金融经济,2008年10期

相关:

中兴、华为非洲赛跑在非洲,由于地广人稀,架设固定电话的成本较高,因此移动通信技术大行其道。相关调查显示,非洲的无线电话线路甚至达到了有线线路的10倍。“当地打手机从贵族化服务变成为平民化服务,这应该是中国企业的一大贡献。”..

初探劳务派遣用工方式摘 要:给出了劳务派遣概念及优缺点。劳务派遣既为企业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用工方式,还为缓解我国目前严峻的就业压力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其特点是劳动力雇佣与劳动力使用相分离,被派遣劳动者不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

上一篇: 听人劝和劝人听
下一篇: 加强绩效考核提高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