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国内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研小馄饨的包法 究述评


更新日期:2016-07-06 11:49:35来源:网络点击:583904
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在我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关理论基础为依据,在现有研究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类、归纳、总结和分析,指出了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旅游产业 国际竞争力 述评
1989年,原国家体改委与世界经济论坛、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商定进行国际竞争力方面的合作研究,并于1993年将中国的部分数据纳入《全球竞争力报告》。我国对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在其他产业研究的基础之上,目前正处于日趋全面和深入的发展之中。
一、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1.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解释国际竞争力的一个传统经典理论。根据其发展阶段的不同,可以分为比较优势外生理论和比较优势内生理论。
比较优势外生理论
在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大卫·李嘉图认为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产生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H-O”理论则从生产要素比例的差别方面解释了生产成本和商品价格的不同,并由此导致比较优势的产生。此后,美国的雷蒙德·弗农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拓展了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的范畴。
由于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强调的是比较优势的外生性与静态性,其前提假设与现实有着严重的背离。这是导致传统比较优势理论无法解释当代国际贸易格局和竞争力的一个主要原因。
比较优势内生理论
根据比较优势来源的不同解释,其研究成果可以分为三类:比较优势来源于规模经济,如克鲁格曼、斯蒂格利茨等创立的规模经济贸易理论;比较优势来源于专业化分工,如贝克儿、杨小凯等人的分工与交易成本理论的解释;比较优势来源于技术与学习,如卢卡斯、克鲁格曼等人的研究。
内生比较优势理论强调的是规模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和知识的创新与经验的积累,这与现实经济的发展状况是一致的。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比较优势内生理论的兴起,比较优势理论得到了新生。
2.竞争优势理论
把国际竞争力放在产业这一层次进行分析研究,可以说是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的独特贡献。波特教授经过对许多国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后认为,一国特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主要“钻石模型”,模型中各因素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和动态转换关系。
3.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的评价
比较优势理论强调的是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如何充分发挥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以实现稀缺资源在国际范围内的最优配置,而在无形中忽略了竞争的主体——企业在竞争中的主导作用。事实上,现代企业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战略选择来配置稀缺资源,进行人为比较优势的创造。
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则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这个微观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和竞争力问题。波特使用产业经济学的分析思路,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结构性的知识框架,其中的钻石模型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经济分析范式。不过波特教授的范式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同时对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分析范式也未必一成不变。
在经济分析中,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是可以区分的两个概念,但在实践中往往联系紧密。首先,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内在因素。比较优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竞争优势,因为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由于基础条件的优越性往往易于形成较强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其次,一国的某一产业的比较优势要通过竞争优势才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即使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如果缺乏国际竞争力,也无法实现其比较优势,反之非常缺乏比较优势的产业,往往很难形成和保持国际竞争力。第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本质都是生产力的国际比较,所不同的仅仅是比较优势强调的是各国不同产业之间的生产率的比较,而竞争优势强调的则是各国相同产业之间的生产率的比较。
二、国内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成果
1.宏观角度的研究
定性研究
我国旅游产业走上良性的发展道路、提高国际竞争力关键靠政府与旅游产业部门对发展战略的选择与对机遇的把握。在改善旅游产业的要素条件、需求条件、支持性产业、公司治理机构和市场环境方面,政府的作用举足轻重。另外,政府干预在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加快旅游人力资本积累和促进旅游市场有效竞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旅游产业诸要素的改善,取决于政府的干预方式和力度。
定量研究
通过对较常用的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的计算和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旅游产业一内处于向上的发展态势,综合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显示我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因此,加强中小旅游企业的联合、提升服务质量、开发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旅游产品,以及从宏观上为旅游立法等具体应对策略将有助于我国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遵照“选择评价因子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指标量化与处理—计算综合评价值”的逻辑顺序,可以得出某区域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总评价值。结果证明,中国与德国和英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均衡,但其竞争优势不尽相同。
我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宏观角度的研究,主要分析政府如何从产业的层面上协调旅游业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并以规制措施保证旅游业的良性发展,而对旅游业诸要素自身微观条件的改善则鲜有论及。
2.微观角度的研究
我国旅游企业长期以来奉行的是各自为政的封闭经营模式,企业间缺乏分工与合作。由于经济发展的实质在于分工专业化的发展,即每个个体所掌握的信息相对于全社会的知识越来越少,因此在新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分工可以带来效率优势,它是我国旅游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经济效益,尤其是弱化恶性竞争的必然趋势。
我国旅游产业具有企业素质优势、经营优势、管理优势、产品优势和网络优势。我国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的关键就是这些内部优势的挖掘和发挥。要较为精确的衡量旅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通过将统计分析得到的硬指标和通过专家评价调查得到的软指标相结合,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我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微观角度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旅游企业进行的,对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及其所处的宏观环境关注不够,并且对决定旅游企业成败的旅游人力资源、现代高科技等因素关注不够。
3.宏观和微观相结合角度的研究
我国要想在2020年建成为旅游强国,必须靠国际竞争力、达到质量型竞争、效益型发展。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旅游发展的主体是旅游企业。要提高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其根本就是建设强大的创新型的旅游企业。
从资源优势提升为竞争优势,将是我国国际旅游业发展战略的根本转变。目前特色旅游日益重要,因为我们发展国际旅游业的成本优势日益减少。传统的思维将使我们容易形成“旅游资源比较优势陷阱”。环境的变化要求我国在与其他旅游目的地竞争和动态博弈中求发展,钻石模型中六要素的组合与动态作用过程将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核心是竞争优势,涉及的是各国旅游产业之间的关系。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以旅游产品、旅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基础,是通过旅游企业在国际旅游市场上销售旅游产品而反映的生产力。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角度的研究,较系统的对我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和论证,但主要从竞争优势的角度出发,对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则予以放弃,同时没有针对客观条件分析我国旅游产业的竞争优势之所在,更缺乏为了提高我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而进行的实证研究。
三、国内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评价
国内对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是旅游业现实发展状况催生的结果,当今的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热点是从竞争优势的角度提升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它考虑到市场经济的特点与环境的变化,对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从国际市场较量的结果看,产业国际竞争力集中体现在产品和服务在目前和未来环境中的市场占有率,或者说是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和续存能力,而要保持和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必须有更新、更好的产品、服务和较低的成本、价格。基于这一点认识,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客观观测资料就是相关国家特定产业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盈利率。这是产业国际竞争力最终的实现指标,反映了产业国际竞争的实际结果,因而是产业国际竞争力强弱的最具显示性的检验标准。以此为基点来审视我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还存在着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第一,目前的研究片面的从竞争优势出发,对传统的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分析予以全盘否定,疏忽了其中的合理因素。
首先,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要求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的结合。从国际分工的角度看,比较优势具有决定性作用;从产业竞争的角度看,竞争优势又起决定性作用。从全局性的系统角度考虑,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是在承认各国各产业间存在着比较优势,而且承认比较优势对国际产业分工的基本格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前提下,着重研究各国特定产业的国际竞争态势,以及影响各国特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其次,当代国际竞争特点的现实要求二者的结合。当代国际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市场价格机制与企业机制同时在起作用。如果说在李嘉图时代,由于资源配置主要靠市场价格机制发挥作用、外生比较优势能够发挥比较充分的作用的话,那么到了近代,现代企业则成为最重要的资源配置主体和竞争主体。比较优势是形成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但存在产业比较优势的国家,并不一定会将这些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国际竞争力。要将其变成真正的国际竞争力,还需要企业机制将其转化为竞争优势。因此,要赢得国际竞争力,需要同时借助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并且竞争优势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第二,实证研究不足。到目前为止只有金博轶、朱应皋和万绪才等少数学者定性的研究了我国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没有形成一个百家争鸣、去伪存真的学术氛围。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研究的目的就是为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决策支持和理论指导,故而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实用研究的匮乏秩需完善。
第三,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缺乏与政府、旅游实业界的互动,没有形成“官、产、学”的密切配合。纯粹理论的研究固然是旅游学科建设的需要,“官、产、学”的互动更是有助于学术的进步和实业界竞争力的提升。
第四,对于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多是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缺乏本土化的研究,缺乏在现实意义上的理论创新。全盘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不适合于我国国情,例如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体制因素的影响就非常大,很难将其排除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视野之外,国外研究成果对此则关注程度明显不大。
第五,产业竞争力归根结底是一个产业组织问题,这一点是符合SCP分析范式的。事实上,作为我国旅游产业中最活跃细胞组织的旅游企业,在市场上仍旧没有实现网络型寡占市场结构。从这一层面上来说,旅游产业结构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魏小安:旅游纵横——产业发展新论.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10
郭鲁芳:关于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考.旅游科学,2000.2
张广瑞等:2002年~2004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2
金博轶:基于进出口数据的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商场现代化,2006.1
马 勇周 霄:8

相关:

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思考【摘要】 环境公益诉讼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环境权作为一种新的,正在被人们逐渐认识的权利是环境公益诉讼的法理基石。我国并不缺乏建立环境公益诉讼的现实土壤和法律..

发展私募股权基金如何突破中国小企业成长中的融资障碍私募股权基金即Private Equity Fund产生于30年前,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关注主要问题是中国的成长中的小企业的融资障碍,以及如何运用私募股权基金这一融资可选主体,分析出其对解决小..

上一篇: 做足规划让“间隔年”更精彩
下一篇: 深交所:中国版纳斯达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