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现代农业的理论思小县城做什么生意好 考


更新日期:2016-07-06 10:56:00来源:网络点击:583450
[摘 要]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提高农民素质;搞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和推进农业标准化等,是解决在新农村建设中现代农业发展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问题;策略;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0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10-0010-05
2007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这是党中央全面分析农业农村形势,科学把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做出的重大决策,既充分体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又与近几年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一脉相承,反映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文件。笔者拟在阐述现代农业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探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性以及面临的问题,据以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的若干策略与措施。
一、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
所谓现代农业,是以现代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运用现代经营形式和管理手段,贸工农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功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发展现代农业,就是以资本、物质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为基础,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以工业化的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农业,以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支持农业,以科学的经营理念管理农业,最终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其基本内涵包括:现代农业是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先导,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现代农业是正在向多元化方向拓展的一种新型产业;现代农业必须面向全球,实行农、贸一体化经营;现代农业是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根据国内有关农业专家的研究成果,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是①:
1. 突破传统农业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极限性,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农业的内涵不断得到拓展和延伸,农业的链条通过延伸更加完整,农业的领域通过拓宽,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
2. 突破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分明的局限性,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城乡互助、工农结合,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和组合。
3. 突破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现代农业管理及社会化服务体系。
4. 突破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或半自给的局限,立足全球,重视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发展,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使之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现代管理手段的实际运用,不断提高农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二、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中国农业发展长期滞后,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发展现代农业面临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投入不足,资金分散
近年来,中央在农业方面增加一系列投入,农业投入不足的矛盾得到很大缓解。但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看,农业投入仍严重不足,这既表明在国家公共财政资金投入不足,也表明在金融支持力度不够。2004年中国财政支农资金占农业产值的比重仅为12.6%。如果扣除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棉粮储备支出等,财政支农支出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还不到10%。发达国家国内农业支持已经占到农业产值的30%~70%,即使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农业支持也占到农业产值的10%~20%。③与此同时,国家对农业的投入由10多个部门负责,增加了管理成本,降低了农业投入的使用效率。
人地关系紧张,人均资源贫乏
人均资源贫乏是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的根本原因,是未来农业发展面临的长期性难题。中国的自然资源虽然总体比较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每一项如果按人均计算,则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以土地资源为例,中国人均土地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数的30%,人均耕地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数的31%,人均草地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数的12%。④随着人口增加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耕地将不断减少,耕地资源将越来越紧张,这种紧张关系将严重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
农业基础设施陈旧、老化、薄弱
其主要表现为:农田水利设施失修,带病运转。目前全国病险水库约有3万座,占水库总数的36%,小型水库的病险占有率更高。抗灾能力大大下降,大部分地区仍然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命运。农村交通不便。目前全国还有近5万个自然村不通公路,许多村内没有象样的道路可走,雨雪后泥泞满地,干旱天尘土飞扬;距县城20公里以上的村占56%,距汽车站20公里以上的村占34%。⑤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不少地方的农民富起来了,越来越新颖的农民住宅建设起来了,但缺乏统一规划,几乎没有考虑房屋的给排水,致使村民由于地下排水引起的争吵此起彼伏。农村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落后。目前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设施陈旧落后,医护人员素质偏低,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比较突出。
科技水平落后,人力资本水平不高
当前,科技研发体系不健全,农业科研成果储备不足;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落后,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率不高;此外,由于农村教育落后,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农村人口中文盲、半文盲仍占有很大比例。许多农民不会应用科学种田技术,不懂科学养殖,盲目使用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各种添加剂等。由传统农业转型到现代农业,一个重要环节是,需要农业劳动者积累知识、更新知识、应用知识。不掌握现代的知识就没有现代的农民,也就无法建设现代农业。
地区之间发展失衡,生产要素配置低效
中国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要求生产要素能够自由地引进和输出,以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优化配置。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前提是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平衡,要素流通渠道顺畅、无壁垒。但中国目前的情况是,幅员辽阔,地区间资源禀赋各异,经济基础参差不齐,发展极不平衡。农业方面,东部较发达地区现代农业已具雏形;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仍然是传统农业为主导,未向现代农业转型。除自然差距外,各地区为了保障地区利益,加强地方主义保护,增设贸易壁垒,使本已不小的差距又人为地扩大,加剧了地区之间的发展失衡,生产要素也只能在重重阻力下低效配置。
农业管理体制不健全,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
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贸工农脱节、产加销分离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农业管理部门事权、财权不统一,调控手段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从宏观层面来说,如何集中公共资源和社会力量支持现代农业建设,还缺乏体制保证和有效办法;从微观层面来说,支持农业现代化的经营方式、中介组织发育严重滞后。
生态环境恶化,农业标准化建设缓慢
中国人口压力大,对资源的盲目开发严重,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衰退,森林减少、草原沙化、荒漠化,且退化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全国已经退化、沙化、碱化的草原面积达1.35亿公顷,约占草地总面积的1/3,并且每年还在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城市工业、乡镇企业“三废”排放严重,农村污染有增无减。动植物品种出现灭绝趋势,病虫灾害猖獗,生物多样性逐渐丧失。全球气候变化反常,热浪寒霜突变侵袭,灌溉水源匮乏,作物繁育受威胁。环境恶化、生态失衡,农业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健康协调的生态环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前提,失去它,即使知识加倍创新,现代农业发展也是举步维艰。标准化是现代农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但传统农业生产相对于工业生产,标准匮乏,标准化建设缓慢。为了扩大农产品出口,有些地方规定了一些地方标准,但往往缺乏权威性,得不到国外的认可。综上所述,现代农业的发展还面临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策略与措施
加大农业投入,整合财政资源,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资金支持
在农业投入方面,必须贯彻执行200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建设用地税费提高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的投入政策{6},要“不断巩固、完善和加强,逐步形成目标清晰、受益直接、类型多样、操作简便的农业补贴制度”{7}。特别要重视增加发展现代农业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各级地方政府还应充分利用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财政增收较多的有利条件,开辟增加农业投入的新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和农民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向农业投资时,各涉农部门应加强沟通和协调,根据统一部署安排资金;资金到达基层后,应组织专门机构进行整合,集中投放到现代农业建设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防止“天女散花”。国家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支持方式,如实行以物代资、以奖代补和先建后补的方法,支持农民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物质基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的设施装备条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农业投入增加后,应将资金重点投向基础设施领域,搞好大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新建、续建和配套工程建设,支持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要加快乡村道路建设,确保村村有公路可通行,切实解决农村交通不便的问题;进一步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土地平整、土壤肥力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村医疗保险事业,加快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设施改造更新的投入,充实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提高其素质,确保农民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此外,鼓励农民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生物产业和新型农产品加工业;利用财政资金,动员社会力量,建设现代流通设施和新型流通业态,努力发展和完善农产品市场,积极培育农村要素市场。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技术支撑
在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国家基地、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建设。设立和不断增加现代农业科研专项,支持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研发,实施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动植物新品种选育和疫病防控、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等重大专项研究。加强农业科技应用与推广,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鼓励各类农业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技推广服务,推行和完善“专家大院”、“专家+协会+农户”等科技服务模式;建立乡村农民技术员队伍,树立科技示范农户,组织培训农民,引导农业科技新成果进村入户。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鼓励自建或与科研院所联建农业科技研发机构,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改善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把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提高农业科技在科技投入中的比重,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强化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和服务体系。
提高农民素质,培养知识型农民
农业科技和现代农业必须通过掌握科技、观念更新和信息灵通的知识型农民最终落实。目前,农民整体素质低下仍是制约农业科技贡献率、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对农民的素质教育,使农民真正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业的道路。提高农民的素质,除了农业科技企业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对农技进行推广外,基层科技组织、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等组织也应协同推广,另一方面应完善培训网络,使农民成为“科技明白人”。通过建立农业职业学校、农业广播学校、乡镇科教中心、乡村科技夜校等,使农民的科技水平整体提高,为振兴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积累人力资本。当然科技培训、科技推广可向纵深发展,通过科技推广,农民可得到实用的科技培训。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搞好农业产业化经营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畜牧业,扩大畜禽良种补贴规模,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安排专项投入支持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试点。要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突发疫情应急机制,加快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稳定基层兽医队伍。积极发展水产业,扩大优质水产品养殖,发展远洋渔业,保护渔业资源,做好渔民转产转业工作。
大力发展一批竞争力能起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从政策、投入、信贷、用地等方面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各级财政要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以财政贴息等方式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原料基地,扩大精深加工,建立和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其带动农户致富的能力。省级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中的产业化资金,除保证国家项目配套外,重点支持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要引导龙头企业采取订单收购、建立风险基金、生产要素入股等多种形式,使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实惠。落实好扶持政策,各级财政要安排资金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发展,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立法进程,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有利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信贷、财税和登记制度。
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发展现代农业,既要重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离不开政府的引导、管理和服务。因此,在现代农业建设中,政府应切实转变职能,由更多地强调管理向更多地提供公共服务转变。
1. 实施规划引导。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确定现代农业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在发展目标上,应立足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具体任务上,应转变增长方式,依据现代农业发展的区域定位和农业功能拓展的要求,组织实施粮食、畜牧水产、农垦农机等产业性,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疫情防控、信息服务等服务性设施工程建设,丰富现代农业建设的内容。
2. 搞好政策服务。制定和完善现代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通过加强立法、设立农业建设基金等措施,构建现代农业建设投入的长效机制。应完善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补贴政策,特别是强化对现代农业发展有直接作用的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技术专项补贴以及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补偿机制。
3. 提供公共产品。政府应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生产资料的配送、良种的提供、良法的传授、病虫害的防控等生产技术性服务;同时发展现代农业的物流体系和交易方式,改造农村传统的交易市场,建设一批辐射面广、技术装备先进、带动能力较强,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各类专业化交易市场;此外,还必须为农民提供就业信息、农机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及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服务。
优化生态系统,推进农业标准化
现代农业实质上是生态环境健康协调基础上的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是质量标准、安全性以及环境质量严格监管下的一种绿色产业。针对当前出现的资源盲目开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实际,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资源持续高效利用,加速实施农业标准化。
1. 加快制定和完善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生产技术标准、农业投入品标准以及加工、运输、储藏和包装标准。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使更多的特色农产品标准成为国家标准甚至是国际标准。2.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按照国际惯例,应建立健全职能分制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产地认证体制和机制,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
3. 积极稳妥地推进市场准入制,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质量追溯、认证、标识和公示制度。
4. 建立完备的行政监督机制,强化对农业标准实施的动态管理、全程监督,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对农产品的新要求。
注释:
①卢良恕:《现代农业的新特点》,《江苏农村经济》,2006年第5期,第13页。
②万宝瑞:《把发展现代农业贯穿新农村建设的始终》,《中国乡镇企业》,2007年第3期,第25页。
③李平:《发展现代农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5期,第27页。
④陈志兴,楼洪兴:《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选择》,《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第9期,第452页。
⑤贾康,孙洁:《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积极探索新管理模式——PPP》,《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10期。
⑥{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人民日报》,2007年1月29日,第1版。
[参考文献]
[1]丁长发.农业和农村经济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2]马晓河.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N].人民日报,2007-02-07.
[3]张红宇.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N].人民日报,2007-02-16.
[4]回良玉.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N].人民日报,2007-01-31.
[5]卢良恕.现代农业的新特点[J].江苏农村经济,2006,.
[6]万宝瑞.把发展现代农业贯穿新农村建设的始终[J].中国乡镇企业,2007,.
[7]李平.发展现代农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6,.
[8]陈志兴,楼洪兴.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选择[J].中国农学通报,2005,.
[9]唐晓鸣.改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新农村建设[J].生态经济,2007,.
[10]陈松洲.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探析[J].生态经济,2006,.
[11]郭明森.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J].农村经济,2005,.
[12]庄侬.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党建,2007,.
[13]原英,孔祥智.农村工业化过程中土地非农业化模式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
责任编辑:孙飞
责任校对:艾 岚

相关:

杨洁篪 中国在世界面前的新“名片”杨洁篪档案盘点:杨洁篪,著名外交家,在美国有“老虎杨”留学。伦敦经济学院创立于1895年,坐落于伦敦市中心,是英国惟一将教学与科研集中在社会、政治、经济科学领域的顶尖学校。经过两年学习,1975年6月,杨洁篪从伦..

中国·万正投资集团 打造万正品牌 建设长寿企业企业精神:诚信、务实、合作、创新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实现共赢企业形象:诚信万正、创新万正、责任万正、和谐万正万正投资集团以投资经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路桥、酒业、商贸服务、煤炭等六大产业为主..

上一篇: 借鉴国外经验发展我国OTC市场
下一篇: 朱镇模张俪疑恋情曝光 男方:关系要好但没有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