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英国鑫圣金业 “脱欧”的利与弊


更新日期:2016-07-05 09:28:16来源:网络点击:581604
有一句经常挂在英国人的口头语就是“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而这次的公投行为显然不是英国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乍看起来,很难说这是理性的选择。

  吴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鲁政委: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兴业研究副总裁

  万吉吉: 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脱欧”反映出普通民众的态度

  中国经济时报:对于已经共同经历了近半个世纪风风雨雨的英国和欧盟来说,在此次公投结果产生之前,多数人对英国“脱欧”的判断是“脱欧”不会骤然发生,结果却出乎意料。不知各位是如何看待这个结果的?

  吴庆:我和很多人一样始料未及。虽然我之前的判断是,英国从长期来看“脱欧”的概率很大,但是现在还没有到退出的时候。我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这次公投导致英国退出了欧盟,让我们从英国国内嗅到了一种混合着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气味。在此之前,这种气味已经在美国“驴象”两党内部选举总统候选人的进程有所感觉,而英国的情况较之更严重。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美国普通民众失去就业机会、生活状况恶化,“占领华尔街”和之后频繁的枪击事件,就已经显示出“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情绪在美国国内蔓延。同样,这次英国民众的投票结果也是一次国内普通民众情绪的表达。与美国相比,英国对外部世界的依赖要大得多。因此我们可以符合逻辑地猜测:在英国国内,去全球化的情绪会比美国低得多。特朗普(D>英国脱欧无论如何也是一只黑天鹅。

  有一句经常挂在英国人的口头语就是“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而这次的公投行为显然不是英国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乍看起来,很难说这是理性的选择。事实上,像英国和美国这样的国家,虽然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好处,但是好处在国内的分配并不均衡,出现了马太效应:富人更富,穷人更穷。对受损的群体来说,脱欧是理性的选择。普通公众希望得到更多实惠。当然,恐怕也有一些选择脱欧的民众没有仔细计算过得失,这样的选择不一定能给他们直接带来好处,还有一些人选择脱欧,只是证明自己的存在,希望通过此举能影响政府改变他们的现状。

  鲁政委:英国“脱欧”其实处于本人的意料之中我在今年初就要求我们汇率研究团队把英国“脱欧”作为今年的一件重大事件来跟踪。我们最早在2月份就已发出了英国脱欧的第一篇研究报告《日不落帝国的彷徨》;在“脱欧”的前一天,一位美联社的记者给我打电话说,采访了一圈专家,就是我一个人认为可能会“脱”。我之所以认为可能“脱”,主要是因为:首先,英国从来不缺“务实独行”的精神。就在英国脱欧正式公投的前一天,有人就问过我是否会“脱欧”?我的回答是:“英国一贯特立独行,她既不是欧共体创始成员国,也不是欧元区成员国,这一次,为啥不可能出来?精英想留下,草根想出来。”而英国所表现出的这种“独立”精神,并非浪漫不切实际,主要是对经济利益的“务实”考量密切相关。当年英国没有第一时间加入欧共体,是因为加入欧共体就必须放弃“英联邦特惠制”;没有加入欧元区,是因为不愿意放弃英镑。而此次“脱欧”,则主要与欧盟统一市场所要求的统一移民政策密切相关。目前英国接纳的欧盟净移民量超过50%,外来移民对英国就业机会的竞争,以及对社会福利费用的消耗,都引起了英国居民的不满。特别是欧洲大陆恐怖袭击之后,英国居民的这种不满情绪就被进一步强化了。正因为如此,从年龄结构来看,45岁以上的选民主张“脱欧”的更多,因为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比年轻人更低,也更难以迁徙到英国之外去择业。而在今年2月19日英国首相卡梅伦与欧盟领导人所达成协议的六大议题当中,其中三大议题就直接与移民问题相关。

  其次,此次“脱欧”恰恰是当前全球新思潮的反映。2008年危机之后,全球都面临着增长乏力、失业率高企和政府财政赤字偏大的压力,由此导致各个经济体的选民情绪和政策纷纷从过去扩大增量的“作饼”转向竞争存量的“分饼”。尤其是在对外经贸和移民政策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正如我以上所说的,此次英国脱欧的主要动力是外来移民问题。在当前的美国总统候选人里,不被精英看好却在草根中风头甚劲的特朗普,不也是宣称“要在美墨边境修一道长城”吗?而正在不断逼近法国总统宝座的国民阵线领导人让·玛丽·勒庞(Jean-Marie Le Pen)在英国公投后表示,法国也应举行公投,他的政治主张也是反移民。对于英国公投“脱欧”获胜,特朗普和勒庞都表示了欢迎。

  也许正是因为强烈感受到了国内和国际的潮流浪涌,英国女王和主张留欧的首相卡梅伦才不得不在今年初决定启动此次公投。与苏格兰独立公投前女王突然亲自发表长篇深情演说不同的是,此次“脱欧”公投之前,女王并没有任何表示,而这些信息,却被人们有意无意地忽视了。

  万吉吉:我认为英国脱欧并不是单个事件。英国公投退欧这事由来已久,前因后果、中间程序,一个都没有少。

  英国公投的起因是在建立财政联盟、银行联盟和开征金融交易税等问题上与欧盟分歧严重。而欧盟东扩后,移民骤增。从英国人很不情愿地艰难通过2015《欧盟难民分配方案》上就初露端倪。近年来,政府债务/GDP比例在世界排名前十位的高债务国家中,有8个是欧盟国家,而欧元区和欧盟国家的平均政府债务率分别高达122%和114%。部分欧盟国家的经济也异常低迷。因此也就不难想象大家对欧盟的态度了。

  此外,英国民众存在着浓厚的疑欧情绪,近年来的英国大众对欧洲的态度积极性还在急剧下降。几乎所有欧盟国家的民众都反对难民政策,大力推行难民政策的德国反对比例高达67%。对欧盟的经济政策,多数国家也表达出不满。根据Pew Research Center的调查,在欧盟主要国家中,认为欧盟未来将“变强”的民众寥寥无几,“盟主”德国和法国的比例都低于5%。与此同时,“看衰”欧盟很有共鸣,西班牙、德国和匈牙利超过50%,波兰、比利时、意大利和法国等超过40%,希腊和法国分别有高达71%和61%的民众讨厌欧盟。

  不仅如此,当前多个欧盟国家已有较为强烈的脱欧倾向,多个国家认为应该就是否脱欧进行公投。希腊、意大利、葡萄牙和法国等支持脱欧的民众比例均超过40%。而“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对其他国家“脱欧”意愿的影响非常大。

  英国只是欧盟面临自身分崩离析的开头。如果这只是欧洲的问题也就罢了,然而却不是。近年来,西方各国公投频度加大,显现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新常态下,民众对于政府和政治家的不信任加剧。公投虽然也是西方民主制度的一种形式,但是把太多问题交给公投的本身,也是对于民主代议制的挑战和质疑,这显现出执政无力,最后不得不将重担直接压在所有人身上,为自己的政治魄力做备书。而在全球经济形势都不尽如人意,并且暂时还未看见曙光的时刻,又亟须拥有担当能力、过人智慧的领导者出现,两者间的矛盾和差距不言而喻。这或者就是西方各国政府更迭频繁、公投层出不穷、民众情绪激烈、社会撕裂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常态下“脱欧”有弊也有利

  中国经济时报: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新常态下,离开了欧盟的英国,本国经济是否会产生毁灭性的打击?或者潜藏着哪些危机?

  万吉吉:英国脱欧的最大问题就是它还能不能继续有巨大的国际影响力?还能不能在国际事务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英国又想得到欧盟的优惠,又想保存自己的实惠,在欧洲与美国之间游离也不止一次了。欧债危机期间,英国总体来说是朝远离欧洲的方向发展,在IMF注资、里斯本条约修正案以及欧盟预算等问题上所持强硬态度就是坚决不与欧盟合作,拒绝参与欧洲的经济治理。

  这次的退欧举措和当年对欧共体的拒绝一样,欧洲大陆会认为英国并不在意欧洲长远的政治经济利益,导致英国在欧盟的形象受损,面临被欧洲边缘化的危险,同时,法国和德国的核心作用再次被强化。

  英国“脱欧”后同时也脱离欧盟监管,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尤其在卡梅伦执政的这些年里,英国的经济发展相当可喜。从长期看,英国经济自然需要再定位、再调整、重新审视、改变结构,但仅仅认为“脱欧”会对英国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不够有说服力。因此我认为对世界经济影响不大,对英国也不会是毁灭性打击,更多在于结构性改变。

  此外,英国与欧盟的大部分贸易关系仍将保留。即使单一市场不再,英国或者还可以与欧盟谈谈像挪威那样的高度融合市场,或者瑞士与欧盟这样中度融合的市场,毕竟,双方都有需求。欧盟是英国最为重要的贸易伙伴,35%以上的英国出口去往欧盟,而50%以上的英国进口来自欧盟。截至2015年,欧盟对英国出口约3023亿欧元,欧盟从英国进口1841亿欧元。在产业链和贸易链中,双方彼此依赖。

  而英国经济潜藏的最大危机在于政治的不确定性造成的消耗。首先是市场的消耗。市场对于英国“脱欧”的反应将对英国经济、金融乃至社会造成不小的冲击。这种消耗通常是短时间的,但如果操盘失措,就有可能转化成危机,甚至引起衰退。因此,此间如何应对,一方面要对冲损失,一方面要安抚情绪,使市场终将走向平静、充满信心的方向,需要充满政治智慧的操盘手。

  其次是程序的消耗。“脱欧”是个新鲜事物,谈判涉及方方面面,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将不可避免。对于谈判程序的设计、建立,乃至质疑等在此过程中一定会反复出现。这些对于经济、社会等都会是极大的消耗。

  还有政治上的消耗。用公投解决问题,实际上显现的是政治家的软弱。由于当前经济问题难以解决,社会矛盾无法协调,政治家本应是公共管理的代表,却干涉乏力,无法使社会有效运行,因此用公投作为最后的方法来给予公众交代。然而,当公投结果有悖于政治意图,甚至也确实有悖于国家利益时,只能使政治家陷入更为两难的境地,或者使权力出现真空,无人能担负其重,对国家和社会造成更多消耗。

  最后是国家的撕裂。公投未设投票比例下限使得群众陷于撕裂,大家对于公投结果是否能够代表自身不断产生新的冲突。尽管脱欧派多数都是工党执政区域,但工党上层大多数却是支持留欧的,这尤其显示了国家内部所谓精英层与草根层的认识撕裂;而代际撕裂、区域撕裂、身份撕裂、族群撕裂都在公投前中后表现得越来越激烈;对于苏格兰、北爱尔兰等素来有历史矛盾的区域,由于对欧盟的态度缺乏共识,使国家有分裂的危险,再加上前面三种消耗,更是可能进一次引发国体撕裂。

  中国经济时报:“脱欧”对欧盟其他成员国,乃至世界经济体将会产生哪些影响?

  吴庆:首先,我认为此事将给英国、欧盟以及其他世界经济主体都会带来负面影响。就在英国脱欧公投之前,美联储曾经召开过一席会议,当时就因为这一不确定性决定延迟了加息。美联储当时给出的判断是,如果英国脱欧,将对美国经济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现在来看,美联储在今年不加息的概率很大,加息一次成为小概率事件,但与此同时,还有出现降息的可能性。

  此外,我认为英国有进一步发生分裂的可能性。比如,苏格兰在两年前就公投过一次,它随时可以启动下一轮公投。在这一次公投当中,苏格兰愿意留欧。还有一个长期存在的北爱尔兰问题。之前,英国政府是靠武力维持着北爱尔兰与大不列颠的统一。如果说苏格兰可以公投,那么北爱尔兰为什么不可以?另一方面,欧盟进一步分裂的可能性也较大。我之前推测过欧盟或欧元区将会分裂,只是没想到欧盟“掉渣”会从英国开始。将来可能会有更多的欧盟成员国分裂出去。有些成员国的债务问题很难维持国际收支,如果本国货币贬值,这些主权国家就能多一个自救的手段。如此一来,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加大,对英国自身也有负面作用。

  世界经济下行、金融市场的波动都会传递到中国,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将对中国经济增加更多的挑战。从长期来看,中国从全球化过程中获得过巨大利益,但现在全球化进程遭受了挫折,“去一体化”的力量比我们预测的更强大,这意味着中国在未来的中长期里,已经不太可能从全球化中进一步获得利益。

  即便如此,我们也应该看到,“脱欧”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面对一个更小的欧盟,中国将有更多双边或者多边谈判的空间,中英谈判也更容易达成共识。中国目前应该拥有更广阔的全球视野,争取推动下一轮全球化进程的历史使命,比如,“一带一路”可能将延伸到英国和西欧,跨遇欧洲全境。

  万吉吉:让市场真正担心的是,英国脱欧带来的真正威胁是,别的国家能不能脱欧?如果大家都要脱欧,欧盟是否会土崩瓦解?如果欧盟瓦解,全球化会不会被削弱?而英镑的贬值也能够部分对冲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此外,多家金融机构认为,“脱欧”不会严重削弱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1992年,英国曾经宣布退出欧洲货币体系,英镑出现了大幅贬值。但是,英国和欧洲各主要股指并未出现大幅下挫。对于就业而言,不同收入阶层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英国金融总体规模占GDP的800%,远高于美国的不到500%。欧盟超过60%的欧元交易都在英国完成,英国对欧盟金融服务与产品的出口约200亿欧元,如果脱离欧盟,据测算,这些都将大打折扣。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英国的金融中心地位并非一日造就。欧盟中的对冲基金有76%设在英国,这些和英国金融市场、制度、人才等的成熟度不无关系。而且,脱离欧盟也意味着英国金融不再受欧盟条例监管、欧洲央行流动性等的相关限制,还有不受欧元区负利率所带来的后果还未可知。

  鲁政委:在我看来,此次英国“脱欧”利弊共存,其中特别是对于“脱欧”所可能带来的意料之外的好处,也许被人们忽略了。

  对于全球经济来说,好处体现在为耶伦“守鸽派”提供了充足理由。2015年12月的加息并非耶伦自己所愿,更多的是一次为了安抚美联储内部的“鹰派”,释放宣战年的政治压力。耶伦其实一直在精心地效法格林斯潘20世纪90年代的操作,不断地为拉长低利率时间窗口寻找借口。当时格林斯潘利用“亚洲金融危机”大作文章,而此次耶伦则先是利用了2015年8月11日的人民币汇改延迟了去年首次加息,又利用了英国“脱欧”公投,将年初原本计划的4次加息基本全部拖掉,而美联储更为和缓的加息路径给全球经济,特别是新兴经济体走出泥淖提供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另一方面,“脱欧”还帮助欧元区实现了意想不到的宽松。观察本轮危机之后的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复苏序列,基本符合伯南克在《大萧条》中所发现“谁先贬值谁先复苏”的规律。但是,欧元区受制于特殊的制度安排,欧央行能够提供货币宽松的政策空间有限,由此导致与美元、英镑、日元相比,欧元贬值的节奏靠后、幅度不足,欧元区经济迟迟无法复苏,至今仍面临严重通缩的困扰。此次英国“脱欧”之后,预计“谁是下一个”会不断困扰欧元区,而这个构成欧元长时间疲弱的因素,却可以实现欧央行无法达到的宽松效果,由此将有利于欧元区经济的复苏。

  对中国来说,欧元长期偏弱的态势将对人民币汇率构成压力。中国需要抓紧有限的时间窗口,尽快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同时,应抓紧启动中英高水平自贸区谈判进程。

(责任编辑:DF155)


相关:

3分钟学会橄榄油烧黄秋葵 补肾有奇效第1期:辣炒帝王蟹 第2期:五红汤 第3期:蒜蓉明虾 第4期:野菌菇炖鸽子汤 本期介绍: 黄秋葵别名秋葵夹、羊角豆、洋辣椒、补肾菜等,不仅是一道美味的保健菜肴,同时也具有很多的养生功效。黄秋葵的营养保健..

大蒜百利唯有一害 你肯定不知道大蒜是一种味道辛辣独特的调味料,同时还能强力杀菌和预防多种疾病。不过,大蒜虽好却也不要贪吃。尤其是眼睛和肝脏不好的人。 大蒜百利唯有一害(供图/华盖) 蒜有百利唯有一害 有谚语说:蒜有百利,唯有一..

上一篇: 通胀压力暂缓 降准继续延后
下一篇: 科技小巨人引领天津工业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