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中国与东盟:近十五年经贸合作ysb 综述


更新日期:2016-07-01 17:49:33来源:网络点击:543744
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引以为豪的是,我们拥有上千年的传统友谊和贸易往来的悠久历史。令人欣喜的是,我们今天相互首选对方,组建经济共同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密切、这么活跃,已步入了黄金时期。而这一关系的发展已经证明并将进一步证明,它是双方共同需要的体现,它惠及东亚经济乃至于世界经济的增长。
成效显著
近15年来,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大幅增长,其贸易额在各自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双向投资迅速增加,中国在东盟国家的工程承包越来越多。
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从1991年至2005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从79.6亿美元增长到1303.7亿美元,增长了15倍,年均增长率高达20%,这一增长率超过了同期中国和东盟各自的对外贸易增长率。
1991年时的东盟有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文莱六个国家,下表清楚表明了近1 5年来中国与这六国贸易增长情况:

1991年,当时的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尚未加入东盟,为使人们了解中国与这4个后来成为东盟成员的国家近15年贸易增长情况,在此特列下表:

比重增大结构优化
2005年,在东盟的对外贸易中,中国排第4位;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东盟处第5位。按国别来看,中国是越南的第1大贸易伙伴,是缅甸的第2大贸易伙伴,是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的第3大贸易伙伴,是马来西亚、印尼、柬埔寨的第4大贸易伙伴。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前10大贸易伙伴中,新加坡是中国第7大贸易伙伴,马来西亚是中国第8大贸易伙伴。
1991年,中国自东盟进口38.2亿美元,而2005年则高达750亿美元,增长了近19倍,东盟成为中国第3大进口来源地。1991年,中国向东盟出口41.4亿美元,而2005年则高达553.7亿美元,增长了12倍。1991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中,中国顺差3.2亿美元,而2005年中国逆差196.3亿美元。1991年,中国与东盟贸易产品中,以初级产品、轻纺产品为主,发展到2005年则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其中机电产品名列榜首。
双向投资增加
东盟国家已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重要来源地,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首选地之一。
1991年,中国批准东盟国家商人在华投资3.32亿美元。2005年,东盟国家来华实际投资31亿美元。其中新加坡来华实际投资达22亿美元,占东盟当年来华投资的71%。至2005年底,东盟国家在华投资达385亿美元,投资行业多、地域广。
中国对东盟投资方面,虽然投资绝对金额还不大,但潜力巨大,增速较快。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中国企业在东盟10国投资设立的非金融类企业近千家。投资领域从加工、装配和生产型的小型项目扩大到建筑、饭店、电气、矿业和运输等行业,投资形式从直接投资发展到技术投资、BOT等多种形式。中国在东盟国家投资居前3位的国家分别是新加坡、泰国和越南。在新加坡挂牌上市的中资或含中资的企业已达100多家。中国在泰国累计投资设立非金融类中资企业278家。在柬埔寨,近3年来中国连续成为柬埔寨第一大投资国。
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不断发展
东盟国家为中国海外重要的承包工程市场和劳务市场。承包工程涉及电站、桥梁、公路、机场、码头、工厂、办公楼、住宅楼等,中国在东盟国家承包工程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普遍受到当地好评。截至2005年底,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签订承包劳务合同总金额达35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32亿美元。其中,2005年,在新加坡,中国企业完成营业额11.66亿美元;在泰国,完成营业额3.09亿美元;在越南,完成营业额2.75亿美元;在菲律宾,完成营业额1.83亿美元在柬埔寨,完成营业额1.23亿美元。
阶段性飞跃
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重点是中国与东盟6个成员国、与当时还未加入东盟的越、缅、柬、老4国的双边经贸合作不断有新的发展。这为之后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与东盟增进合作共同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在1999年和2000年的2年间,中国分别与东盟10国签署了关于未来双边合作框架的《联合声明》,确定了在睦邻合作、互信互利的基础上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上述这11个重要的《联合声明》都将相互间的经贸合作关系作为重要关系,提出要扩大贸易和双向投资。至2000年,中国与东盟10国均签订了《鼓励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中国与东盟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与东盟达成了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共识,之后签订了有关协议,并于2005年7月开始自贸区进入实质性运作时期。特别提及的是,在这一阶段,中国与东盟政治关系的巩固和发展为相互间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重要条件。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2003年,中国率先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与东盟率先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双方签署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2004年,中国与东盟进一步签署了落实这一战略伙伴关系的《行动计划》,具体规划了2005年至2010年双方合作项目和目标。在这一阶段一年一大步,中国与东盟间政治、经济合作良性互动。
更务实的对话伙伴
近15年,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成果来之不易。2005年下半年,在东盟咨询机构——东盟名人小组给中国—东盟领导会议提出的评估报告中认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取得了显著的实质成果,中国比东盟其他对话伙伴更为务实和有效率。
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及时做出了正确的战略决策:本着“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方针,积极发展和密切相互间的经贸合作。
积极行动,不失时机推进合作
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的15年来,双方经贸合作之所以如此快速的发展,是因为我们在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后能本着“平等协商、互利合作”的原则,积极务实地行动。
近15年来,中国与东盟各国领导人互访频繁,在双边领导会见会谈中均强调发展经贸关系,特别是中国与东盟各国政府均提出了双边贸易额到2010年的明确目标,并以建立和巩固合作机制来推动经贸发展。中国与东盟9个国家政府间成立了双边经贸合作联合委员会,其中中泰、中新联合委员会为副总理级。中国与东盟建立了农业、交通等8个部长级合作机制,并在促进双方经贸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15年来,中国和东盟将重要合作领域由5个扩大到10个:农业、信息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相互投资、湄公河流域开发、交通、能源、文化、旅游、公共卫生。
近15年来,中国与东盟各国商会往来、商会合作日益密切。2001年,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在印尼首都雅加达成立,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容基和时任印尼总统梅加瓦蒂出席了成立大会。
政和商通。15年来,尤其是近5年,在东盟绝大多数国家,中资企业商会纷纷成立。双方商务合作明显增多;中越、中缅、中老的主要边境口岸车水马龙;中国企业借助新加坡拓宽欧美市场,借助马来西亚开辟全球伊斯兰教国家市场,借道缅甸开发印度市场,更将双方合作延伸向更广泛的国际市场。
开拓创新,自贸区建设带入高潮
组建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和东盟共同应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大举措,这将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带入了一个突破性发展的新阶段。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同样也是东盟与其外部组建的第1个自由贸易区,又被称为继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之后“未来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是世界上最大的拥有18亿人口的自由贸易区。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建成这一庞大的自由贸易区并非易事,我们双方同样遇到一些问题和情况,但尽管如此,中国本着“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东盟本着看好中国、与中国携手发展的原则,自贸区建设迈出了一个又一个可喜的步伐。
2000年在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提出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议;到2004年在第八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和《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这两份自贸区重要文件。
2003年10月,中国与泰国“早期收获”计划开始实施;2004年1月,“早期收获”计划广泛实施,中国与东盟相互开放500种农产品市场;2005年7月,《货物贸易协议》开始实施,中国与东盟7000多种产品开始逐年削减关税。按照自贸区建设计划,到2010年,中国与东盟6个老成员国间绝大多数产品关税为零,到2015年,中国与东盟四个新成员国间绝大多数产品关税为零。
伴随着自贸区建设快速启动,中国—东盟博览会应运而生。为促进中国与东盟企业间的互利合作,为推动自贸区的如期建成,2004年由中国商务部和东盟十国政府主管经济部门以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的第一届博览会在南宁隆重举行。2005年第二届博览会的举行则规模更大。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对促进十一国间经贸合作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充分展示了相互间经贸合作商机无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组建,对中国与东盟合作全面提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6年:合作新起点
2006年,是中国—东盟友好年,同时也是中国与东盟及其国家经贸合作更进一步发展的一个新起点,预示着相互间的合作将呈现更加广阔的美好前景。
尽管在双方目前的经贸合作中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尽管在今后的合作中还会出现许多新的变化需要我们应对,但我们坚信,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发展已势不可挡;我们坚信,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发展必将带来“双赢”的局面。
中国与东盟共同走过了那些不平凡的岁月。展望未来,到2010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2000亿美元的目标将会提前实现,到2015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一个全新的经济体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相关:

紫光:打造企业社会责任的长效机制点点滴滴,不胜枚举。紫光一直坚持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长效机制贯穿在企业运营管理的始终。2009年7月28日,由紫光股份及其相关企业在北京市希望公益基金会发起设立的“紫光抗灾助学专项基金”向..

浅议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施工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获利空间越来越小,如何从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成为广大施工企业面临的问题。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成为企业兴衰的主要课题,施工企业成本管理..

上一篇: 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发展策略浅析
下一篇: 陶喆状告全明星探一审败诉 因出轨证据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