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安徽大学教务管理系统


更新日期:2016-07-01 14:58:47来源:网络点击:542390
2008年,中国鞋业将迎来一个整合年,中国鞋业的出口形势正日益严峻。

近些年来,中国鞋业发展极其迅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鞋业制造基地和鞋类出口国。但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对中国鞋“加强防范”,国际市场上对中国鞋实施反倾销、提高关税、限制进口等贸易壁垒措施不绝于耳。
2006年10月7日,欧盟宣布对中国鞋企开征16.5%的高额反倾销税,为期2年。2007年11月,欧盟一审法院已结束中国上诉鞋企提起的反倾销诉讼程序的第一轮答辩。虽然欧盟的反倾销官司还未最终落幕,但反倾销税的实施已经给中国鞋对欧出口带来沉重打击。据中国轻工商会提供的数据,2007年上半年,中国被征收反倾销税的皮鞋对欧盟出口量仅为0.86亿双,同比锐降26.37%;出口金额为9.43亿美元,下降21.36%。
数据
2006年中国制鞋企业年产量突破100亿双,占世界年总产量68%的份额。预计到2010年,鞋业产量将会超过150亿。
在中国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鞋出口也快速增长。2000年,中国鞋出口总金额为98.5亿美元,2006年出口总金额则为218.1亿美元,而2007年前10月出口总金额则为210.3亿美元,与2006年全年基本持平。鞋的出口数量也在快速增长,2004年共出口58.9亿双,2006年则为76.5亿双。
2007年第三季度,我国共出口各种鞋类产品64.4亿双,创汇183.6亿美元,平均单价2.85美元,分别比2006年同期增长了10.4%和15.9%。值得关注的是,受欧盟反倾销的影响,2007年1月到9月,我国皮鞋出口数量连续9个月出现负增长,使皮鞋出口数量比重比2006年下降2.4个百分点,出口金额下降1.8个百分点,这将直接影响中国鞋类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受国内消费升级的影响,同期国内进口鞋的数量以大于50%的速度增加。其中,2007年9月,皮鞋进口的数量增长了44.6%。
2007年,中国鞋出口的数量和金额与2006年同期相比都有较为快速的增长。其中,出口数量各月基本保持10%以上的增速,其中2月份增长34.1%;出口金额则基本保持15-20%的增长,其中2月份增长36.2%。在出口数量增长的同时,中国鞋的出口价格也不断升高。从“2007年中国鞋出口价格走势”图中可以看到,2007年鞋出口价格基本处于上升态势,平均单价从2007年5月的2.6美元上升到2007年10月的2.9美元。
环球资源发布的“2007年中国采购资讯报告——鞋类产品”显示,尽管欧盟对中国内地皮革鞋类进口实施反倾销关税政策,但该地区仍然是中国供应商的最大出口市场——有35%的中国鞋类产品供应商仍将欧盟视作其主要出口地区,而把非欧盟国家作为主要出口地的中国鞋类供应商只占12%。另外,有33%的供应商选择了美国市场作为主出口市场;选择亚洲和其他地区作为主出口市场的供应商有12%,还有8%的供应商以中东、非洲作为其主要出口地。此外,尽管出口价格不断攀升,但制造商依然调高了其未来的出口量。调查显示,30%的供应商预计出口增长将超过20%;42%的供应商则预计出口增长将介于10%到20%之间;只有28%的供应商认为出口增长不超过10%。为满足不断增长的海外需求,制造商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增加生产能力。其中41%的制造商计划在1年内将产能提高20%到50%之间,46%的制造商则计划将产能提高20%,有6%的制造商预计1年内增加产能超过50%,只有7%的制造商做出保持产能稳定的选择。
分析
中国鞋业的大发展以及出口的迅猛增长是与世界产业转移趋势密切相关的。早期世界制鞋中心在意大利、西班牙,20世纪80年代转移到制造成本相对低廉的日本、台湾、韩国等地,20世纪90年代又转移到生产成本更低的广东、温州等地,从1996年起,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鞋类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的制鞋工业因鞋类生产占用劳动力多、人工成本不断增加、利润逐渐减少等原因,难以在国内生存下去,转而向海外开拓新的生产加工基地,世界鞋业的重心逐渐从欧洲和北美转向远东。由于这种产业转移,使得中国制鞋工业发展迅速,中国大陆成为世界鞋业转移的集中地。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亚洲从单纯的农村经济发展成为强大的工业经济,其产品遍布世界各地。亚洲地区所生产的鞋产量占世界鞋产量的70%,每年约80亿双,权威人士预测,这一份额还有可能进一步增长。目前全球鞋业的出口,仅中国大陆及越南两地维持正向成长,其它地区都呈衰退的局面,其中从中国大陆出口的鞋产品数量,约占全球总出口量的53%,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鞋的“制造基地”。
同时,中国鞋企也在快速成长。2007年中国鞋业最大的特征是踏上了上市的征程。以前,中国鞋类上市公司屈指可数,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鞋类制造,一直被资本所忽视。不过,在2007年,一切似乎悄然改变了。2007年5月23日,百丽国际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为鞋业公司的上市征程吹响了号角。按当日收盘价计算,百丽集团市值突破670亿港元,位居内地零售类上市公司榜首。不到2个月,安踏体育也在香港登陆,首日股价大涨42%。另外,奥康董事长表示,奥康会在2年之内上市,还有康奈、红蜻蜓、特步、德尔惠等都希望能够上市,借资本之力实现更快的升级。
近年来,中国鞋出口增速加快,但大部分属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出口的鞋靴除加工贸易返销的产品外,知名品牌较少,大多数是以中、低档次为主的低值产品,除价格具有相对薄弱的优势外,基本上不具备其他竞争力。同时,中国在鞋出口市场上虽然占据绝对的比重,但却没有相应的定价能力,处于比较被动的境地。
与此同时,中国制鞋企业正面临三方面的挑战。首先,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降低、生皮进口被列入禁止类目录等政策导致了成本的上升;其次,原材料价格及运费价格上涨、劳动力供不应求等也造成了成本增加;第三,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皮鞋征收反倾销税。
预测
面对世界范围内的摩擦升级以及国内多方面成本上升的格局,中国鞋企的发展以及中国鞋的出口格局将面临升级转型的态势。生产成本节节攀升、国家政策宏观调控以及国际贸易摩擦,多方合力将促使中国鞋的出口格局进入升级转型时刻。企业将被迫改变往日“物美价廉”的形象,从质量、设计等方面下工夫来向采购商提价,同时在产品结构上将有所调整,逐渐向高端产品升级。
在2006年遭受欧盟反倾销之后,2007年1—10月对欧盟涉案品种的中国鞋出口量微降8%,但总金额却同比增长了7.2%,相当于出口单价增长了16.5%之多。这个数据说明,中国企业并没有被欧盟的不公正裁决打垮,有些企业反而在这种困境中发展起来。国内鞋出口欧盟的单价之所以能够大幅上扬,主要原因有四点:首先是欧盟市场对中国皮鞋有很大需求,短时间内很难找到替代国;第二是很多进口企业和欧盟进口商有很好的关系,比如,人民币升值由中方企业承担,这种合作关系也让我方在欧盟市场保持了相对的稳定;第三是出口行业结构的调整使一些中小企业因为无法承受反倾销税率,退出了欧盟市场,这些订单随即转到规模较大的企业;第四是一些自主品牌企业相对受到的影响比较小。
上述情况说明,中国鞋业凭借庞大的市场份额在世界市场上还有较大的作为空间。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劳动力及土地等成本不断提升,沿海的鞋业制造中心有望像意大利鞋业一样,在未来确立“研发中心”的地位,从而使中国鞋出口的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同时,除了产品转型外,出口的地域方向转移也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温州鞋企采取的一系列针对性的“突围”路径和措施,对中国出口鞋企将会是有益的借鉴。
2006年以来,在欧盟开征反倾销税、中国鞋出口欧洲订单减少两成的情况下,温州鞋商再次把目光收回到中亚市场,他们试图以此为跳板,稳定在海外市场的份额。来自新疆各口岸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从新疆口岸出口的鞋类产品价值就达到9.63亿美元,这个数字是中国鞋类出口重地温州市当年鞋出口量的近一半,毗邻8国的新疆正掀起一股鞋类出口的热潮。早在十几年前,“温州制造”就曾通过陆上运输借道新疆闯中亚,不过,自从开辟了购买能力更强的欧美市场后,温州商人很快又放弃了这条通道。而最近的迹象表明,温州鞋商再次将产品大量运抵新疆,他们希望通过这个有着众多边贸口岸、与中西亚8国接壤的西部大通道,找到一条更为安全稳定的销路。欧盟开征反倾销税政策使温州鞋的海运通道成为“众矢之的”,而经新疆陆路口岸进入中亚市场的通道,则是一条符合多边利益的新途径。与此同时,温州鞋企还能利用东欧紧邻欧盟国家的便利,扩大在欧盟市场的份额。这类出口路径上的转换也是中国鞋出口格局升级转型的表现之一。
总之,中国鞋业经过多年发展,在产业配套、规模生产、工人整体素质及生产技术上都依然占有相当大的优势,中国鞋业出口的竞争力是众多环境因素共同造就的,其他国家一时很难复制,在相当长时间内还不会有一个国家能替代中国制造的地位,但在国际市场压力与国内成本升高的背景下,中国鞋业的发展及出口的升级转型将不可避免。

相关:

工程图纸扫描输入及管理技术的研究【摘要】文章提出了一个工程图纸扫描输入和图象文件管理的参考方案,分析了其特点,并对其中几个具体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关键词】CAD;扫描输入;点阵图象;矢量图【中图分类号】 TP319 【文献标识码】A..

投资非洲,你做好准备了吗?非洲大陆这块没有开发的宝藏吸引了越来越多中国商人的目光。近年来,中国已经在非洲的49个国家建立了投资项目,总额超过10亿美元,并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可以说,现在投资非洲正当其时,关键是您做好投资的准备了吗?非..

上一篇: 一山能容“二虎”
下一篇: 浅论职工薪酬会计与税务的处理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