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傅玄的重农思想及安徽公共招聘网 其现代启示


更新日期:2016-07-01 14:57:04来源:网络点击:542372
摘 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傅玄及其重农思想。傅玄的重农思想了强调了农业基础地位,提出了农业生产的具体建议,提出了爱民富民的有关政策。
关键词:傅玄;重农思想
重农思想是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经济思想的核心。因为这一思想适合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形式和封建统治方式,封建政权维持庞大的国家机器、供养众多的官僚,皆取决于保证财政收入和徭役征发。历史来的封建统治者及地主阶级经济思想家,皆提倡重视农业,使民地著,养兵于民,藉以达到富国强兵,巩固政权的目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傅玄为首的重农思想,也不例外。当时这一思想的提出在历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有些见解至今仍有借鉴作用。
一、傅玄生平及其提出重农思想的依据
傅玄,字休奕,北地泥阳,仕官于曹魏西晋,官至司隶校尉,封清泉侯。著有《傅子》一书及《傅玄传》,后大都散佚。其内容涉及哲学、文学、历史、经济、政治等广泛的领域。
傅玄重农思想的提出与魏晋初的经济状况、经济政策、土地占有状态的转化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重农思想的提出有以下五个依据:
传统重农思想的影响和沿袭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个体小农与封建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形成,农本思想便已出现。经商鞅、韩非的极力提倡,以及农学派的方为传播,使“农本工商末”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战乱后建设时期农业重要性的突出
魏晋南北朝的战乱特别多。每次战乱都造成土地荒芜,人民流离失所,农耕废弃,粮食短缺,许多人饥饿而死。因此战乱后的建设首先是解决温饱问题。当时的经济思想普遍倾向于重农,因为只有使农民“地著”而流民回归到自己家乡的土地上去,才能带来社会的稳定和提供充足的粮食。所以,这时的人们提倡农本重农,与恢复战乱后的农业生产关系密切。
土地制度形态转化过程的需要
战乱使土地制度受到冲击,原来的占有形态受到局部破坏。屯田制度、占田法令、均田制度,都是重新确立封建占有状态的制度。因此,在这种转化过程中,人们需要强调农本思想,以使土地的重要性得到社会的重视。
解决流民问题的客观需要
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流民与土地脱节的现象十分严重,频繁的战争和灾祸,造成了大量农户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成为“浮浪人”、“游食”一类流民,既无籍贯,又不从事农业生产,而是追逐“末利”,使用权封建经济思想家认为农工商四民不分,农业生产中劳力不足,没有充分耕种开垦土地。所以,他们认为以重农思想为指导,严格遵守行业分工,就可以使脱离了土地的劳动力重新返回到原状,尚未脱离者也不至于再发生脱离土地现象,“兆庶之众,无有一人游手”。
解决人身依附关系强化使政府失去大批劳动力的需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流向私家的依附民中相当一部分没有使用在生产部门,“不耕而食,不蚕而衣,或事王侯,或依将帅”。另外,私家依附民不预国征,只服事主人,“编户虚耗”,“国弊家丰”。因此,产生了既不正面反对封建的身依附关系强化过程,又能把依附民“征之势门,使用权反田桑”,脱离私家束缚的要求。于是傅玄重农思想的提出便应运而生。
二、傅玄的重农思想的主要内容
傅玄重农思想的提出是建立在沿袭传统的重农思想之上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提出了四民分业殊务的观点
傅玄认为事先就规定好了社会的各个阶级或阶层的责任和义务,如果不照此先王成规办理,就会带来恶果,他说,“汉魏不定其分,百官子弟不修经艺而务交游,未知莅事而坐享天禄;农工之业多废,或逐淫利而离其事;徒系名于太学,然不闻先王之风。”这四民分业不严格的现象是汉魏经济遭到失败的原因,所以他提出:“今圣明之政资始,而汉魏之失未改,散官众而学校未设,游手多而亲农者少,工器不尽其宜。臣以为亟定其制,通计天下若干人为士,足以副在官之吏;若干人为农,三年足有一年之储;若干人为工,足其器用;若干人为商贾,足以通货而已。尊儒尚学,贵农贱商,此皆事业之要务也。”可见他从先王之制谈到汉魏之败,再谈到今世应采取的措施,强调四民分业殊务,根本所在是八个字:“尊儒尚学,贵农贱商”。
无可怀疑,傅玄通计天下人口,然后人为地划分为士、农、工商的所占比例,以符合社会所需的分工比值,完全是一种空想。在任何社会和任何时期都无可行性。问题的关键在于他的观点是以重农思想为基础推断出来的结果。因为,只有“家足食,为人则孝,为父才慈,为兄则友,为弟则悌。天下足食,则仁义之教可不令而行也。”因此,重农是政治的第一要务,是政治的根本,为了达到重农的目的,四民分业殊务又是不能轻易忘记的,“为政之要,计人而置官,分人而授事,士农工商之分不可斯须废也。”
提出改变四民分业不平衡的状况
根据上述逻辑推理,傅玄认为士、商、工数量过多,应该裁减使之归农,“令赐拜散官皆课使亲耕”,这样就可以改变“游手多而新农者少”的状况,就可以“天下享足食之利”了。傅玄要求官吏参加农业生产,是重农思想绝对化的反映。他认为,既然“禹稷躬稼,祚流后世,是以《明堂》、《月令》著帝藉之制。伊尹古之名臣,耕于有莘;晏婴齐之大夫,避庄公之难,亦耕于海滨。昔者圣帝明王,贤佐俊士,皆尝从事于农矣”。那么,为什么晋朝无所事事的众多官吏冗员,不可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而要坐食俸禄,增加百姓和国家的负担呢?因此,他积极主张:“王人赐官,冗散无事者,不督使学,则当使耕,无缘放之使坐食百姓也。”特别是“今文武之官既众,而拜赐不在职者众多,加以服役为兵,不得耕稼,当农者之半,南面食禄者参倍于前”。这种四民分业的比率失调,本应占最大比率的“农者”却数量很少,本应占很小比率的官吏和军队却臃肿膨胀,几乎占去一半人数,比过去增加数倍,怎么会不产生社会问题和危及农耕本业呢!所以必须“使冗散之官农,而收其租税,家得其实,而天下之谷可以无乏矣”。“计天下文武之官足为副贰者使学,其余皆归之于农。若百工商贾者有长者,亦皆归之于农。务农若此,何有不赡乎!”也就是说,重新平衡四民比率,最大限度地增加务农人数,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的地位,在观念结构上树立重农思想的指导权威,便可以家给人足,国富民强,进一步则可以知荣辱,行仁义。
提出了与管仲分业不同的看法
傅玄四民分业殊务观点,与管仲四民分业定居观点有其继承关系,但着眼点和目的都有着区别。管仲强调是分工定业,世代相袭;集中定居,加强管理。傅玄强调的是分工殊务,平衡比率;以农为本,四民重农。可见,傅玄重农主张是从维护晋王朝统治,调整官吏队伍和提高官吏素质,增进财政收入和繁荣农业经济的角度出发的,以达到增加政治、军事、经济实力的目的,完成平定江南,统一全国的战略。
三、傅玄重农思想的现代启示
傅玄的重农思想为封建统治者所利用,对当时的社会发展和统治者凝聚民心都起了一定的作用,同时对今天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傅玄强调了农业的基础地位
农业自古以来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其它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是整个社会稳定和谐的前提条件,农业的发展进步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其它行业发展进步的水平,对此,傅玄也有非常明确的认识。
傅玄提出了农业生产的具体建议
由于傅玄在曹魏时期做过较长时间的弘农太守和领典农校尉,所以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实状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对封建社会农民靠天吃饭的现状作过一定的调查研究。为此,西晋初年,他提出了兴修水利、改土造田的主张。二是保护地力,精耕细作。为了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傅玄从当时的实际出发,提出要注意保护地力,精耕细作,以提高农业劳动力和土地单位面积的产量。精耕细作,实现农业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符合实际,有长远意义。
傅玄提出了爱民富民的有关政策
傅玄认为,要保证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必须首先亲民、爱民、富民,这样才能保障和调动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他说:“民富则安,贫则危。明主之治也,分其业而一其事,业分则不相乱,事一则各尽其力。而不相乱,则民必安矣。”
综上所述,傅玄的重农思想了强调了农业基础地位,提出了农业生产的具体建议,提出了爱民富民的有关政策,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农业仍有一定的启发和现实意义。

相关:

绿色建筑体系中的节能问题摘要:随着地球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日益突出,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建筑体系对环境的危害,优化建筑体系与环境的关系,人们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将能源使用与环境资源结合起来创造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生活和生..

散客导游讲解技巧探析【摘要】20世纪后期,世界旅游市场出现了“散客化”的趋势,散客旅游的接待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旅游业成熟度的重要标志。文章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通过对比散客导游讲解和团队导游讲解的区别,对散客导游讲解的技巧..

上一篇: 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与审计质量
下一篇: 是“母壮子弱”还是“母以子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