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暗花粤语 经营模式的绿色转型


更新日期:2016-07-01 13:45:12来源:网络点击:541716
2009年4月28日,上海,一场机构与上市公司之间颇有点火药味的“交锋”正在上演。在这次兴业银行2008年度及2009年一季度业绩交流会上,国泰君安、安信、光大、海通等十余家券商分析员抛出的疑问尖锐且集中:占比近40%的房地产相关贷款不良率能否控制?以往个人按揭方面激进的做法会否调整?机构们担心背后的逻辑是:公司最近6年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达21.52%,这样的高增长能否持续?
对此,兴业银行管理团队作了详尽而又令人信服的说明。当投资者问到应当怎样看待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时,该行行长李仁杰表示,从长远看,他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就目前而言,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的外贸进出口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国际化受到冲击,工业化也面临产能过剩的矛盾,在外部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双重作用下,国际化和工业化作为当前经济增长的动力作用有限。因此,拉动内需的重点在于城市化,加快推进城市化已成为经济刺激的引导性方向。“城市化意味着港口、铁路、公路建设,简而言之,就是房子、基建。这些领域都是本行强项,所以本行非但不受影响,还面临许多重要机会。做银行就是在风险和收益之间灵活保持平衡。”
事实上,经过6年多的持续快速发展,兴业银行2009年上半年在资产和负债规模超预期增长的情况下,不良贷款率下降至0.7%的历史最低水平。有机构投资者感言,公司在保持信贷规模较快扩展的同时,把握住了风险控制的根本原则。
治理层面:植入绿色基因
在传统意义上,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为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作为国内领先的绿色银行,兴业银行开创性地拓展了商业银行传统风险管理范畴,将环境社会风险纳入其内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在治理层面注入绿色基因,推进银行风险管理的进一步完善。
2008年3月,兴业银行第六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将“研究拟定银行社会责任战略和政策,监督、检查和评估银行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作为董事会执行委员会的一项职责予以明确,并将其正式写入新修订的《董事会执行委员会工作规则》,确认将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金融作为核心理念与价值导向,并用以指导经营管理和业务活动。
2008年底,兴业银行董事会制定并发布了《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政策》,将环境因素纳入商业决策的考量范围,通过建立科学、紧密、统一的环境社会风险管理体系,落实和加强环境社会风险管理,支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为兴业银行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领域的原则性、导向性、纲领性规范文件,该政策旨在从根本上提升银行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能力,促进管理规范化,既涵盖了银行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的指导方针、声明与承诺、职责与机构、适用标准、管理措施、管理流程、信息披露等基本内容,又着重体现了对组织机构和信贷制度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定位与规划。在该政策指导下,兴业银行积极着手构建环境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全面定义银行风险,加强信贷业务的环境社会风险评估,将环境和社会因素纳入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和业务流程中,为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兴业银行董事会对环境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视,实质反映了其公司治理理念从早期的“股东利益最大化”到“构建和谐多元利益主体”的升华。近年来,尤其是以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和公开上市为契机,兴业银行进一步探索履行社会责任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到公司治理之中,落实到银行经营管理的具体环节。
目前,兴业银行已经形成了“董事会-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高级管理层-总行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相关部门”这一比较科学和完善的风险治理框架,各层级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在这一风险治理框架下,兴业银行加强风险监控力度,积极开展行业调研分析,摸清风险状况,下发风险提示,并通过制定《风险容忍度管理办法》,对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社会与环境风险等指标进行定期监测、预警、评估和分析,同时成立压力测试工作小组,协调组织各类风险的压力测试工作,为有效识别银行可承受的风险提供有价值的计量参考。此外,在银监会贷款五级分类制度的基础上,兴业更严格地将信贷资产风险细分为9级,对正常和关注类贷款的分类做了进一步的细化,并根据贷款的不同级别,采取不同的管理政策。
2009年,兴业银行董事会提出了“坚持按照商业银行规律办事,求质量、保稳定、保安全”的工作新要求,其中保安全的关键一条是“重点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完善体制,改进工具,持续健全内部控制,有效防范各类风险”。
对可持续金融领域风险管理的积极作为,高建平董事长认为,这实质上源于兴业银行董事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将其作为公司治理理念予以持续深化和提高。
能效融资:践行风控新思维
自2006年5月,兴业银行联合国际金融公司首创推出能效融资项目,专门面向环保、节能和开发使用新能源的企业和项目发放贷款。
如果说银行传统贷款模式是赚利差,主要看重抵、质押物,那么在绿色信贷领域这个方式行不通。“我们做绿色信贷的时候,这些企业多属创业型、科技型企业,所以一般会出现没有充足抵押物的情况,同时它们未来的现金流都相对较好,但风险也比较大,收益不确定。” 兴业银行企业金融部总经理朱力勇介绍说。
为了适应能效融资的新需要,兴业银行从风险控制、组织管理、信贷流程、团队建设等层面做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
信贷流程方面,跟一般贷款比起来,节能减排项目融资更要注重项目贷款的实地考察,并咨询外部专家,询问和该项目有关的技术部分,并了解该项目能节约多少标准煤和减少多少二氧化碳排放,确保清楚并遵守有关社会和环境的法律法规。业务中充分体现了社会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所有的贷款项目在审批前都需要进行专业的项目属性认定,包括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测算项目的节能减排效果、项目实施的技术成熟度等。
风险控制方面,节能减排融资是依托新的风险管理工具,科学分析、正确把握且着重考量借款人和项目现金流,侧重于第一还款来源的有效性,大胆创新并运用信用增级方式。
“‘信用增级’也叫信用捆绑。”朱总解释说,对于从事环保发电或供气的项目,银行采用的有效办法是和企业约定好——如果不还款,它客户的钱就直接划到银行;如果按时还款了,后续贷款时可将利率适当压下来。”
能效融资的优点是融资速度快,不需要抵押物,今后还有信用增级激励。“这些项目在节约能源的同时,通常伴随提高产量、产品质量、降低原材料消耗、减少废品率等附加效益,环境效益也十分明显,能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大气悬浮颗粒物和污水等污染物的排放。并且目前为止这些项目还没有出现不良贷款。”朱总表示。
此外,在团队建设方面,兴业银行业务营销团队逐步专业化,总分行内培育了一批节能减排业务的专业营销人员,并在项目的审查审批过程中,也积累了节能减排项目贷款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经验。
为了提高员工认知和能力建设,兴业银行还建立了自学、部门内部培训,行外专家培训、行内专题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机制,以加强员工对该领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兴业银行企业金融部可持续金融中心负责人感言,技术含量高、风险控制要求高等因素,一方面给商业银行业务的开展带来较高成本,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进入壁垒和核心竞争力,节能金融服务目前还属于银行业的“蓝海”。商业模式升级
从2002年专注发展对公批发和资金业务、强调规模扩张到近年来的能效融资及加入赤道原则,强化风险可控的可持续金融理念对兴业银行的商业模式转型产生了深远影响。
6年来,兴业银行从对公批发为主向批发、零售兼营转变,从规模扩张向有效风险控制下的利润导向转变。具体业务上,公司业务初具领先优势,零售业务尤其是信用卡业务开始实现盈利突破;全国统一客服热线、网上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日益健全。
特别是“银银平台”,是兴业银行同业业务中颇具特色和发展前景的领域。在银证、银保、银基多年来合作实践的基础上,兴业银行推出“银银平台”品牌,致力成为中小金融机构的银行服务专业提供商。银银平台业务以“共享资源、创新服务”为基本理念,通过输出核心产品、服务和技术,与拥有区域性网点优势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成长,从而达到中小型银行的和谐共生和多赢局面,并力争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多的网点服务便利和更优质的整理金融服务。
目前,银银平台覆盖了支付结算、财富管理、科技管理输出、资本及资产负债结构优化、融资、资金运用、外汇代理、综合培训等八大业务板块。在实际操作中,兴业银行通过输出管理和技术、设计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实现创收;中小银行则提高了服务客户的能力和水平,留住了客户,提高了竞争力。与此同时,合作各方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各有侧重,合理分工,还有利于强化自身在特定领域的特色和优势,避免伴随同质化发展的重复建设。
从更高的角度看,银银平台是践行社会责任的可持续商业模式之一。“我们把它叫‘高速公路’,让城商行农信社等中小金融机构的系统和我们连接起来。中小银行节省从科技到员工培训各项投入的同时,提升了金融服务。”兴业银行总行同业业务部总经理郑新林说。
利人亦能利己,通过修通这样的“信息高速公路”,将银行产品有效输送出去,兴业同样收获了渠道网点。“就网点数量而言,国内的大行,如工行全国接近有4万个,建行有3万个,交行有1万个,而兴业银行仅有约450个网点。通过这样的多赢模式,兴业银行的网点可实现十几倍甚至数十倍的增长,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主流银行。我们推广这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业务模式,实际上也是兴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过程。” 郑新林介绍。
银银平台,拓宽了国内金融机构间的合作思路,开辟了国内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和业务模式,运用差异化的竞争手段突破金融产品同质化的“怪圈”,驶入广阔的“蓝海”。据悉,截至2008年末,与兴业银行签约合作协议的中小银行达到202家,实现系统联网上线138家,柜面连接网点约1万个;2008年全年实现理财产品销售约155亿元,今年1季度即已实现56亿元;科技管理输出业务成功上线6家城商行,1家村镇银行。
尽管兴业银行的可持续商业模式作出了大量的探索,但公司董事会并未止步于此。对于2009年的工作,兴业银行董事会提出“转型依然是今年业务工作的主线”,这体现在金融创新、专业服务、交叉销售与结构优化上。“可持续性既是好的管理,也是好的业务。”高建平董事长强调。
绿色转型:国家利益的召唤
从工行最早实践绿色信贷,到兴业银行加入赤道原则,折射出中国金融机构渴望实现绿色转型的迫切与坚持。
在中国,环保问题并非一时一事,离开经济问题谈环保无异于缘木求鱼,也不可能靠环保部门与一两家金融机构就能完全解决,因此还需要有更多务实的新形式,而眼下接受赤道原则、加速绿色信贷转型已具有相当的迫切性和必然性。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金融机构在海外的项目融资日益增多,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因为没有注重环境和社会责任的评估,没有监控项目的环境保护和劳工保护而遭遇国际规则“阻击”并不令人吃惊。中国不能简单地将国际NGO的批评看作国际竞争对手设定的“新贸易壁垒”,最好的应对策略就是“严于律己”,按国际准则和惯例行事,避免在金融业上沦为以较低的标准“向下游竞争”的推动者。因此,遵守赤道原则实现绿色转型,是中国实行“走出去”战略的必然选择。
加速绿色转型,也是中国现实国情的迫切需要。2007年上半年,中国工业平均增加值增长18.5%,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更是增长20.1%,高于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同时期,全国大型恶性水污染事件频频发生。作为单纯的行政手段,“区域限批”和“流域限批”已是环保总局现有法规内最强力的措施,从现实来看,难以从根本上遏制“两高”企业的扩张趋势。

从国际分工看,由于在国际产业链中处于低端,大量产品的出口加剧了中国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据估算,约30%的二氧化硫、25%的烟尘和20%的化学需氧量的排放源于出口贸易,承担了发达国家巨大的转移排放。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正在加速发展新能源,尤其是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以后,强调新能源发展,通过了新能源法案。
环保部长周生贤指出,应该把应对金融危机看作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环境保护、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机遇。积极扩大内需,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毫不松懈地推进主要污染物的减排、促进十大产业振兴调整规划的落实、切实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统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以及倡导和引进绿色消费。
央行金融稳定局的官员认为,采纳赤道原则,接受NGO等利益相关者的监督,担负起应尽的环境与社会责任,符合中国长远的国家利益。
事实上,实施绿色转型、增强风险管理能力也是银行业自身发展刻不容缓的要求。按照改革的时间脉络,中国银行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演变清晰地划为三个阶段。1997年国内银行业的商业化改革阶段,银行风险管理理念薄弱,风险管理体系缺乏,资产质量和经营绩效差,造成银行业累积了大量不良资产,对国内金融体系的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在1998—2003年的银行业市场化改革阶段,贷款的信用风险被逐渐关注,信贷风险的评估和确认成为改革的主要目标,符合国际惯例的贷款五级分类普及,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逐步建立,部分银行开始改革审贷制度和信贷流程,银行资产质量风险有所降低,新增不良贷款得以控制,银行经营绩效有所提升。而从2004年至今的银行业股份制改革阶段,全行业开始全面推进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和组织结构改革,不仅信用风险得到持续关注,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也开始得到重视,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开始建立。
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银行业发展还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风险量化管理落后,衍产品金融市场尚未形成,风险管理工具缺乏,巴赛尔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对我国银行来说不啻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在过去粗放的风险管理难以为继的情况下,以引入赤道原则实现绿色转型为切入点,有助于银行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风险管理,进而促进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建立在专业化基础上的全能银行业务模式正在加速形成,这似乎为中国银行业盈利模式的转型指明了方向。据悉,在此次危机中,那些损失最惨重的是独立的投资银行以及固守基础银行业务的规模较小的银行,它们没有足够的规模和多样化的业务,来消化抵押贷款和公司债券违约不断增加所带来的损失。而那些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虽然也因金融危机的影响亏损累累,但其凭借低杠杆和雄厚的资本金实力、稳定的资金来源和便捷的央行借款通道具有更强的对抗金融危机的能力。相对严厉的监管和保守的风险管理策略也使得这些全能银行和业务较为多样化的机构相比之下受到的冲击较小,更容易渡过难关。而以中国银行业现有初级粗放的经营模式,因为核心竞争力缺失,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前景难言乐观。
留给中国银行业的时间已经不多,加快风险管理模式和商业经营模式的转变迫在眉睫。
结语
当前,我们正处在从化石能源时代向可再生新能源时代的转折点,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关键节点,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而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重大的经济危机都会孕育着新的技术革命,每一次能源变革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成果,改变产业结构,改变人们的生活。中国银行业把握规律、与时俱进,深入推进绿色转型,既是对社会履行应尽的责任,也能在这场脱胎换骨的变革中开拓新的增长空间,真正引领与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兴业银行卓有成效的探索,至少给国内银行在可持续金融发展战略下实现风险管理模式和商业经营模式的转型以两点启示:
一、董事会的战略高度和决策能力是决定商业银行能否审时度势、适应市场环境变化、转变竞争策略、创造新的商业价值的最根本原因。因此,可持续金融发展战略的核心是董事会建设。
二、商业经营模式和风险管理模式受制于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理念。因此,必须构建与可持续金融战略相适应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价值导向,实现经营模式和风险管理模式的有效转型,才能把握可持续金融的本质——实现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和谐统一。

相关:

李书福:“汽车疯子”向“知识分子”转型?随着去年5月17日吉利提出战略转型以来,吉利更注重加强企业文化、提升品牌内涵,除了讲述吉利成长故事的大型电视剧《岁月风云》这一大手笔,吉利斥资360万元在全球征集新车标,并分别在北京、河南等地召开了吉利汽车品..

房地产开发企业客户关系营销浅析摘要:客户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市场竞争的实质是对客户的争夺。尤其是像房地产成交价格较高,多是几十万、上百万,乃至更高的价格,客户推荐产生的购买占据重要的比例。以往强调创造客户,对于保持客户不太重视。但..

上一篇: [家常菜谱]杨梅糖水amp;杨梅果冻 家常菜谱
下一篇: 农户喜获“一折通”便民服务获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