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南通市环评管理现状及暗香歌词 对策研究


更新日期:2016-07-01 13:44:03来源:网络点击:541705
摘要:本文立足南通环评实践,浅析了南通市环评市场现状,详述了环评管理“八大”创新举措,客观地指出了南通环评市场存在问题,结合南通实际提出了对策措施。
关键词:环评 现状 对策
0 引言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推进产业合理布局和企业的优化选址,预防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本文立足南通环评实践,浅析南通环评管理现状并提出对策建议。
1 南通市环评管理现状
近年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南通市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成为环保部门控制污染的有效手段,服务经济发展的有力推手,在促进南通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1 环评机构现状 目前,在南通市从事环评工作的共26家,其中具有甲级资质单位为环保部南京环科所、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环科所等6家,乙级资质单位为南通市环科所等20家。
1.2 环评市场现状 南通环评市场实行开放式管理,所有具备相关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都可以公平竞争。环保部门营造公平、公正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氛围,做好引导和服务,不干涉建设单位自主选择评价机构,不指定评价机构,不限制外系统、外地区评价机构在本地区承接环境影响评价业务。
1.3 环评管理措施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环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仅仅立足于审批的环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近年来,南通市不断创新环评管理工作思路,逐步尝试环评管理新举措、新方法,立足于理顺审批部门、环评机构、业主单位责任关系,探索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全过程管理体系,以规范环评行为为落脚点,以环评资质管理为抓手,以环评例会为依托,把环评管理贯穿于“环评签约-环评编写-窗口受理-项目审批”全程,实现了全过程管理、零距离服务。
1.3.1 规范环评单位行为,建立环评单位公开承诺制、公示制、测评制和末位淘汰制。为进一步规范环评市场,结合南通环评市场的实际情况,南通市对在辖区内从事环评的单位提出了对社会公开承诺的要求。承诺的内容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四不接”原则,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不接、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接、 “两高一低”项目不接、污染扰民项目不接;承诺还包括从业人员、收费标准、环评合同履责质量和完成时间。
为推进环评市场自由发展,南通市建立了环评单位公示制。所有环评机构名单均在行政审批中心窗口进行公示同时市环保局定期在审批中心窗口对收费、环评质量等进行公示。为了让社会一起参与对环评单位的监督管理,南通市还建立了测评制和末位淘汰制,每年请建设单位对环评单位进行测评打分,对于测评处于后列或省环保厅上年度环评持证单位考核结果位于后三位乙级环评机构编制的环评文件,南通市将暂停一年。
1.3.2 全程参与强化监督,搭建利益攸关方交流平台,建立环评例会制和环评资料提供一版制、一单制。环评例会制度是落实环评管理全过程的重要举措,。参加对象包含业主单位、县区环保审批人员、环评单位代表等所有项目相关方。环评例会既是政策咨询会,又是项目服务会。在实践中,南通市发现部分项目久拖不决,主要原因是环评机构和业主单位相互推诿,责任不清。为此南通市提出了环评一单制、一版制,明晰业主单位与环评单位责任。所谓“一单制”即环评单位将需要业主单位提供的工程资料数据等一次性告知,业主单位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所谓“一版制”,即环评文件经专家技术审查后,环评单位须在10个工作日内提交正式报批文件,避免久改不决。
1.3.3 加强环境审批制度建设,优化审批环节,建立专人跟踪服务制和重大项目网上预审制。
南通市在严格环境准入的同时,着力在审批效能建设上下功夫,科学设计审批流程,努力做到办事提速、服务提质。为缩短重点项目环保审批时间,建立了重大项目专人跟踪服务制和“网上预受理”。所谓跟踪服务制即对于重大项目市环保局确定专人跟踪服务,掌握项目进展,解决环保方面制约瓶颈,推进项目审批。所谓网上预审制,就是环评单位将报批稿电子版本发送至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环保窗口,审批部门在24时小时内提出修改完善意见。
2 主要存在问题
2.1 环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的重点常常放在工程分析及现状评价、未来预测上,部分环评文件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较差,理论有余,实践不足。对饮用水源地等敏感目标关注深度不够,直接污染较为重视,间接污染关注不够。
2.2 环评收费有待进一步规范。部分环评单位收费高于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
2.3 公众参与程度有待进一步深化。现阶段的公众参与基本上是采用发放调查表的形式来进行的。在有限的时间、精力等条件下,往往调查范围窄、调查对象少、代表性差;再则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公众对拟建项目的内容、污染状况、污染损害不了解,很难发表有价值的意见。
2.4 “未批先建”查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由于不懂法、片面追求经济利益,部分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未批先建”现象。
3 对策建议
3.1 实行更严格的技术审查制度 ①对于污染物治理难度大的项目,环评中对治理方案要重点论述、科学比选,治理方案应由有资质单位设计提供。专家审查过程中重点关注治理方案可行性、运行成本占投资收益的比例、有无更优化替代治理措施,确保污染物能做到稳定达标排放。②对于涉及到饮用水源地保护的项目,除了重点关注污染物达标可行性外,还应高度重视事故风险防范,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确保任何情况下都污染水源水质。不能做到的,一票否决。
3.2 实行更严格的现场勘查制度。①房地产等民生类项目要重点关注周边企业、高压线、加油站等污染。敏感房地产项目在环评批复中,明确要求房地产开发商在预售房时必须公示有关环评及环保验收信息;在化工开发区、重污染企业卫生防护范围内及可能危害群众健康的区域内不审批居民住宅项目。②化工等重污染项目要重点关注环评选址与实际选址是否一致,是否在区域环评划定的功能区范围内,周边有无饮用水源地、风景名胜区、居民、农作物等敏感目标。
3.3 实行更严格的环评监督制度 ①监督收费管理办法的实施,在市场运行中,给以正确引导,在报告书中附环评法人合同,并加强稽查、遏制不正当竞争。为解决部分单位收费高的问题,推行招投标制度,鼓励建设单位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评价机构。②建立环评跟踪监督制。通过验收监测和后评价等手段,检验环评预测的准确性。对于多个项目实际情况与预测差距较大的环评单位,逐出南通环评市场。
3.4 实行更严格的公众参与制度 环保部门要保障公民的环境知情权和参与决策权,加强公众参与环评还可以有效弥补单纯技术研究的不足,使环评中的预测和分析更加完善。确定更广泛的主体参与范围,细化和优选公众参与的形式,敏感项目实地公示,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减少后续矛盾。
3.5 加大未批先建的宣传和查处力度 ①加强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和法制意识,特别是基层地方政府决策者和企业经理、厂长的环境法制意识,能使人们自觉执行环评法,形成全民参与、共同监督的依法行政氛围。②加大查处力度。除依靠环保部门执法检查和群众有奖举报外,实行部门联动,依靠统计部门数据,组织对统计口径上报新开工项目进行了检查。对建设程序执行不力、“未批先建”违法行为较为突出的区域,实施区域限批。

相关:

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一、内部审计在风险预警、防范和控制方面所起的作用企业要实现其既定的经营目标就应当拥有健全面有效地风险预警、防范和控制机制,内部审计应当在确定企业是否建立健全风险预防、控制及其程序的有效性方而起到了监..

岁月似金人生短暂,岁月似金,你可曾有过这样的感叹?不经意间,人从少年进入意气风发的青年;又不经意间,从青年进入忙忙碌碌的中年:再一晃,就很快跨入老年的门槛。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光阴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因此古往今来..

上一篇: “里斯本战略”未来三年规划聚焦四大领域
下一篇: 探讨防渗墙混凝土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