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迄今为止对万科股权之争最靠谱的评百度mp3搜索 论


更新日期:2016-07-01 11:03:10来源:网络点击:540397
任志强是所有分析万科股权之争的评论中最客观和靠谱的。今天竟然发生了王石带着世界500强的万科员工,不信民企宝能,不理国企华润,不走法律程序,不从资本市场,竟然到市政府请愿,去信访办投诉买他们股票的人,令人匪夷所思。
迄今为止对万科股权之争最靠谱的评论

  掌柜认为,任志强是所有分析万科股权之争的评论中最客观和靠谱的。今天竟然发生了王石带着世界500强的万科员工,不信民企宝能,不理国企华润,不走法律程序,不从资本市场,竟然到市政府请愿,去信访办投诉买他们股票的人,令人匪夷所思。个人从最开始就对王石的行为提出异议,发表了《十问王石》《王石误判了时代,也误判了民意》,不太认可王石的处理方式,拭目以待吧,希望最后的结果万科能涅槃重生。

  过去的一年里和房地产相关的有两件大事。一是中央改变了对投资、投机购房的态度,从打击、限制到鼓励。这是个根本性转变。自十四大鼓励个人财产性收入以来,住房是最基础的财产性收入,却一直被打击与限制。如今终于被正名了!很快将陆续出台有利于市场交易的政策。二是媒体中称为“万宝”之争的事件。至今还没有个最终结果。却有着各种各样的评论与猜测。

  我不是这次事件中的当事人,也不完全了解情况。但鉴于历史的原因,许多媒体都希望我能说说自己的看法。尤其是那个专门挑事的潘石屹,总想考验我的智慧。三番五次的在微博上让我评论这一事件。还说最纠结的不是王石与宝能而是我。

  我没有万科的一股股票,也早没有利益关系了。无论结果如何关我屁事?我只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关注中国市场的发展。

  首先这绝不是“万宝”之争。我曾对一个记者说:哪有大股东与持有的资产竞争的道理。万科不过是宝能收购的标的物。股东之间的控制权之争是与华润的争夺。

  如果说控股股东与管理层有矛盾,并非是争夺万科。而是争夺资本与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权。至少目前不能说这个企业是属于管理层的。尽管他们有少量的股权。但他们主要还是职业经理人!而非因投资人地位而获权参与经营管理的。

  上市公司(零2号)。王石一直希望通过资本市场迅速让企业能扩大发展。但原有的最初大股东在万科上市后,只拥有不到10%的控股股份。且无能力继续支持公司扩增又不减少股比。因此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王石多次说服大股东转让股权,吸引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资本进入。

  3、1997年夏王石谈好将大股东股份全部转让给华远地产公司。当我带着支票飞到深圳准备签约时,到机场迎接我的郁亮告诉我,大股东公司换了新书记,收购有可能失败。

  第二天我坐在大股东公司的会议室等来的是大股东不转让股份的决定。

  4、两年后,我担任执行董事总经理的华润(北京)置地,(王石是独董)先收购了万科在港交易的流通股,随后又收购了原大股东的全部股权。后因审批问题,改由华润集团做为收购方了。

  正是由于这一控股股东的变更,才有了万科今天的成就。华润集团做为大股东不惜严格限制华远地产的开发权利,来支持万科的扩股增发与发债。这也是最终造成我与华润分手的原因之一。

  华润集团确实是个很好的大股东。除了在资金上给以支持之外,还在管理制度,文化和发展战略上给以支持,并给了管理层充分的信任和决策权。甚至想把华远地产与万科合作,重组一个中国最大的地产公司。

  5、万科实行过多次股权激励计划,但零八年的危机,让管理层股权激励未能兑现。管理层没能控制一定的股比。虽然后来又有一些动作,可惜持股比例低,无法和大资本收购相抗衡。

  6、当宝能出现时,朋友们给了万科一些建议。也许王石认为民营资本不可能有机会获得控制权。虽然王石提醒了华润,并希望华润增持。当第一仗打完后,华润未再采取行动。但宝能却大举进攻,让华润无法在股价高升之后再增持。于是就有了今天的股比变更。

  7、王石虽然在宝能只持有10%左右股权时就采取了行动,但却未能说服这个“不欢迎”的资本继续进入,并成了第一大股东。

  8、王石的停牌交易和兼扩计划(未知内容)是希望降低宝能的控股比例,及试看宝能的能力。也未知结果。

  9、如果收购资金是合理合法的。管理层最终是无法改变控股资本的。

  银行的信贷,发债的成本,国际的信用评级等等,也包括增资扩股时的跟进。股东的信用确实可能影响企业的信用和发展。

  5、好的企业更注重于契约精神和信用。而第一次双方的接触与交流后,宝能并未兑现当面的承诺。至使王石更缺乏安全感和信任。就更别提被资本雇用的归属感了。

  6、至于“卖白菜”之说,并非是理由。我也是卖白菜起家的。出身贫寒不等于是罪过或错误。这不应成为王石的理由。

  7、至于宝能的资金来源是否合法与杠杆率多高。王石可以上报管理部门申请核查,以保证企业的安全。但王石不是法官。这是国家管理部门的事。谁违反规定都不行。

  8、企业管理层要对所有的股东负责,不但包括中小股东,也包括大股东。防止大股东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当然是经理人的职责之一,不应不管不问。但需有理有据。

  9、也许宝能与管理层的文化、追求、信仰、理想上还有很多差距,难以达成共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果宝能和管理层目前都从股市上退出,双方都赚了大钱。又多了许多个亿万富翁。如果宝能要约收购了管理层股份,王石也不是失败者。宝能改变管理层也会更容易。但未知的是企业会咋样。

  10、我不了解全部内情。也是从各种渠道了解的信息做出的猜测。也许王石和宝能都有未出的牌和其它的转变。我还是希望最终能有个双方都皆大欢喜的局面。

  保险创新和抵押手段,会为企业提供新的高倍杠杆的资金。并能短期内迅速的占领市场。

  3、措手不及让华润出现了时机上失误。当宝能连续多次举牌后,股票的价格已经上涨了许多。再用公开市场的价格增持股份,不但要动用大量的资金,也会影响已经出现的浮盈。

  当华润连续十几年的控股期间,华润不但有大量的分红、送股,也有大量的股票价格的收益。尤其是这次收购中价格上升带来的浮盈。

  那么央企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还要去在市场上打价格战和股比战呢?

  4、已经发生的失误,并不说明华润无路可行或彻底失败了。华润虽然单股不再独大,但却有和其他股东合作,形成一致利益人的统一战线。也有这种实力和号召力。只在于想不想、要不要这样去做。

  华润仍然有能力在股票价格相对合理时扩大股比的能力。

  但如果双方都继续在增持上下功夫,就有可能触及全面要约收购的红钱。

  任何一方也都可充分地利用要约收购的条件,进行套现。将控制权转给对方。一个实现价格收益。一个形成绝对控制。

  5、当然华润也可以与宝能合作,变成一致行动人,共同成为联合体共同对管理层进行委托管理。

  这样两个股东之间的合作就能化解现在的矛盾,让单一资本与经营者之间的矛盾转化了。王石可以对宝能提出不接受或难以合作的理由。但却无法对合作之后的股东地位说“不”,这样也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带来稳定预期。

  6、一个企业的大股东,通常可以在达到一定持股比例时,就可以合并财务报表。用少量的资金,拥有一定控股权之后,分享到合并报表的巨大收益。

  也许外界并不了解合并报表给控股股东带来的收益。这些也许是无法用现金计算的。但可能降低的融资成本和扩大的市场份额却是可以计算的。

  不管华润与宝能是否需要这样的合并报表,但万科的业绩,会让任何合并报表的股东都受益非浅。

  7、网上有许多关于“赵家人”的说法。但在万科目前的情况中,并不存在这种问题。

  华润本身就是最可信赖的央企。有最可靠和被信任的背景。任何其他人都不可能用“赵家人”的背景与华润对抗。

  或者说都是“赵家人”,或者说都不是“赵家人”。总之,这次股东之争与股东与管理层之争都不是用“赵家人”为由可以解释的。

  公开、合法的资本市场中,任何资本都没有姓氏。姓氏只会在靠权力审批时才能发挥作用!现在的案例中似乎没有看到权力的不公平干预。

  8、如果说宝能已经有了巨大的市场价格浮盈,那么华润则是以更优于宝能的低成本占有有利地位的。如果大量卖出股票获利时,价格下跌中宝能无论如何都不会比华润更有抗压力。

  两个股东单位,一个经理人团队的三方中,并不缺少智慧,也不缺少办法。为了利益最大化,也不会以谁打败谁的面子而失去理性。更不会为此而宁愿损失企业、股东的利益。

  我不了解宝能,但我了解华润。当年宁总在处理华润集团与华远集团的股权之争时,能用高于当时市场股票的价格,合理安排了华远集团股权的退出和小股东要约收购的问题。也一定能找到合理处理万科之中的股权冲突问题的办法。

  冯仑先生经常在各种股东的战争中“野蛮生长”,仍能逍遥自在。我也希望王石先生也能像冯仑先生一样,给市场带来惊喜!

(责任编辑:DF207)


相关:

企业文化的尴尬与无奈从理论上讲,企业文化对提高企业管理素质、塑造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壮大,其作用和影响力是巨大的、不可替代的。然而,真正考察一下,就会发现在不少企业里,企业..

新企业文化理论——以道为本的“道本管理”一、以人为本的历史作用与局限在管理理论中,对人的管理始终是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几乎每一种管理理论的出现,都与对人性的认识有关。上个世纪的管理理论,经历了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管理科学几大主流学派之后,..

上一篇: vivo X7体验:一款凶残的网红自拍神器
下一篇: 黄毅清开超跑接女儿 暗讽黄奕希望孩子没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