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建筑火灾中人员疏百度学术搜索 散行为初探


更新日期:2016-07-01 10:41:46来源:网络点击:540260
摘 要:建筑火灾中人的行为反应是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与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安全疏散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人的行为,具体涉及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火灾经验等等诸多因素。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就是人在获悉火警信息后、决定逃生之前的各种行为反应特征,并应用统计学、心理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掌握更加准确的行为反应特征,对于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与安全评估,具有实用意义。
关键词:建筑火灾 行为反应 疏散
引 言
从历年来火灾统计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起火的具体原因是大部分是由于人为因素引起,但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另一原因是缺乏完善的应急疏散措施。目前,对建筑物火灾人员疏散研究主要两方面进行,一是从建筑物本身出发,不考虑建筑物火灾中人的影响因素,理想化的评价疏散系统的可靠性;二是从火灾中人的行为入手,研究火灾事故、疏散人员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的特殊规律。采用调查表和询问的方式对灾后的幸存者研究,统计其疏散行为规律。
1.建筑火灾中人的疏散行为研究内容
火灾发展过程一般可分为起火、初期增长阶段、充分发展阶段、衰减阶段。伴随着火灾发展过程,人员疏散一般也相对应的要经历获悉火灾信息阶段、行动准备阶段、疏散阶段。而火灾本身所具有的突发性、多变性、瞬时性、高温性、烟毒性等特点使身在其中的人员处于非正常状态,从而最直接的表现在人员疏散行为上的特殊性。
1.1个体疏散行为在火灾中人所受到的刺激是强烈的,出于强烈的求生欲望和期待逃离火场到达安全地带的焦虑心情,应激的火灾负性情绪反应对个体心理功能和行为活动产生了交互影响,使人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意识变狭窄,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判断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降,从而使人出现异常行为。
1.2群体疏散行为 火场上,受灾者因求生心理而产生的群聚状态。起火时,处于建筑内的人们在无救援的条件下已无法逃生,必需创造避难场所暂避一下,直至救援到达。火灾群聚体一旦形成,不论每个个体是否相识,均会融于此,其抵抗火的时间比单个个体抵抗火的时间长。基于共同处境和目标的火灾群体虽无共同纲领,却有共同行动,比较集中的行为表现是对外呼救和与外界取得联系;对内尽量减少烟、火对群聚体的影响。群聚体常形成于某些被选择作为避难场所的特殊房间:临街的房间;有阳台的房间;便于接近楼梯间的房间。
2.人员疏散行为统计分析
经过灾后人群的调查统计和模拟结果得出,人在建筑火灾中的行为反应排序为:①报警求助;②通知他人火灾信息; ③亲自外出查证;④尝试救火与向他人求证两项并列。建筑火灾第一行为反应为报警求助,而且是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增加。亲自外出确认的频率,是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增加;通知他人火灾信息的频率,是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下降。受教育程度越低,通过他人证实火灾的比例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则相反。
其中性别对疏散时间影响不大;疏散能力有缺陷的人与没有缺陷的人相比反应时间要慢,而且在疏散中有可能造成疏散路线堵塞;在普通居民楼中,多为呆在自己的房间等待消防队救援;对现场熟悉的人,其行为一般表现在路线的选择上,如果线路长度相当,则选择熟悉的疏散路线概率较大,约为选择紧急出口人数的两到三倍。
3.改善人员疏散行为对策
火灾中人员安全疏散是消防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对火灾中人员的心理以及行为的统计分析中,我们可以有的放矢的采取针对性措施,来诱导火灾中的人的疏散行为,从而保障人员安全。
一是寻求合适的火灾报警探测器,减小人员疏散响应时间。空气采样火灾探测器。普通的感烟探测器是烟上升到顶棚才发出报警信号,但是在可见烟之前的阴燃阶段却无法感知火灾。空气采样火灾探测器主动抽取空气的成分进入激光分析器进行测量判断是否发生了火灾。
二是改进疏散诱导系统环境,减小人员疏散延迟时间。从个体和群体疏散行为来看,引入其它附加措施以改善疏散诱导系统环境是十分有必要的,使火灾中人们由于方向迷失所造成的延迟时间达到最小化。除了在地板上设置必要的保持视觉连续的疏散指示标志以外,还可以将出口标志常规设置部位是在墙上。因为固有的标志位于出口门上方的墙上,有时并不能完全可见。然而墙体仍然是附加指示标志设置的适合媒介。当各类内置物可能阻碍地板上某点到墙体的视线时,在大部分墙体上仍是留有大面积可见区域的。其次,顶棚也可以是设置出口指示的附加媒介。使进入场所的使用人员对出口布置有初始印象。然而,烟气层发展分析指出所有顶棚区域会在少于8分钟的时间内被烟气覆盖,具体时间长短取决于火灾类型。因此,设置在顶棚的任何标志在火灾发生后都是无用的。
三是选用适合的自动灭火设施,延长允许人员疏散时间。在建筑火灾人员疏散中,如果能够控制火灾的大小,就能有效地进行人员安全疏散。因此增强灭火能力也是改善疏散条件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是加强单位内部消防安全管理。加强对单位尤其是对超市等人员密集型场所通道和出口的监督检查,严防习惯性违法行为。定期接受消防安全培训教育,掌握有关消防知识,会熟练使用灭火器,会组织、会引导人员安全疏散。消防控制中心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且24小时在岗在位,一旦发现火情,迅速按照预案要求通知内部人员疏散、报警等火灾应急处置措施。
4.结语
保障火灾中人员的生命安全是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根本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首要条件是必须了解火灾中的人员疏散的方式和规律。建筑火灾中人的疏散行为研究是一个复杂的涉及多学科的系统课题,经过近30年的研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我国建筑火灾中人的疏散行为和疏散模型的运用研究投入、起步以及重视程度均不如国外,并且疏散本身构成因素的复杂性,其数据库、知识库和推理库等也还不完善。因此,必须采用灾后调查分析、火场模拟的方法,建立较为完备的火灾疏散中人的行为反映数据库。此外,还应借助数学模型和心理与生理因素研究来进行锲合性验证,以真正达到识别疏散中人的行为。◆

相关:

浅谈供应商质量管理摘 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已经转变为组织群之间的竞争,质量已不是有一家企业来单独完成的,而是有产业链上的各个组织成员共同协作完成的。本文以双赢为供应商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探讨了供应商的选..

亚洲国际金融市场地位提升次债危机,导致美国和瑞士的银行不得不寻求主权基金的资本注入。中国、新加坡、海湾国家等亚洲国家的主权基金,正将资金投向那些拥有全球营销网络的欧美银行。借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4%,2004年8.3%,2005年..

上一篇: Hamlet两个中译本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 浅析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