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在书籍设计中百万 体现人文关怀


更新日期:2016-07-01 10:19:34来源:网络点击:54003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获得信息的方式变得前所未有的丰富起来,而网络的普及,使得信息的传递更加迅速与直接。但是,书籍仍是传承人类文明的主要方式,人类通过各种书籍得到不同的信息。越来越多的人在重视书籍的内容的同时也开始关注书籍的设计,书籍的最终消费者是人类,因而,书籍的设计必然要围绕人而进行。
人文主义 以人为本 书籍设计
《辞海》中对“人文主义”的解释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即“人文科学”;另一方面,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同维护封建统治的宗教神学体系对立的资产阶级人性论和人道主义。中国作为礼仪文明之邦,对于“人文”有着独特的理解。《易?贲》云:“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化成”基本上是规范家庭、社会、国家各种人际等级关系的伦理概念。这时的人文精神是一种注重人的文化教养的精神,即按当时社会的标准塑造教养有素的、多才多艺的人。
同样的概念在西方社会也存在。在古希腊,从公元前5世纪中叶起,就开始为培养自由的成年公民而实行全面的文科学习。在经历了封建教会势力的千年统治后,人们开始挣脱精神上的束缚与奴役,被禁锢多年的古典文化又引起人们的重视,并成为驱散中世纪黑暗,建立资产阶级文化的重要武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促进了世俗文化的发展,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与宗教神权文化相对立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
上述语境下的人文精神的宗旨,在于强调人的尊严,注重人的感性生活追求以及自由运用其理性的权利。现在,人文主义已泛化成一种强调人的地位与作用的世界观或意识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人文主义在中国书籍形态演变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可以说中国书籍设计历史就是体现人文关怀的最好例证。
装潢工艺的产生、自右向左的阅读方式、简牍装被卷轴装取代、卷轴装被册页形式取代等,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其中得以充分体现,都表明了人文主义精神在书籍设计中的作用及意义。
简牍始于周代,至秦汉最为流行,直到东晋末年才被纸取代。中国古代许多著作都是写在简策上的,如《诗经》、《礼记》、《春秋》等,但由于竹木的分量很重,翻阅和携带不方便,编绳易断,易产生脱简和错简的现象,很难复原。为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寻找其它用于书写的材料,这样就出现了写在“缣帛”上的书,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我国历史上使用最久的书籍形式——卷轴装。卷轴装的结构更加明确,每个结构上都进行充分设计,以满足阅读的不同需求。但卷轴装同样存在不易查阅中间部分的缺点,由此又产生了龙鳞装、旋风装、梵夹装、经折装等,到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与书籍形态结构没有太大区别的包背装、线装。
从以上可看出,书籍形态的更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的需求。在现代书籍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人类发展的。人是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因此为人的设计不是一种片面的行为,而应充分借鉴前人经验,不能认为书籍设计是一个简单的包装过程,美化了事,应充分考虑“为人的设计”,以人的需求为设计的出发点,在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前提下,去创造和满足人的更高需求,创造出消费生态和观念的有序化。人文主义精神在设计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以此为基础进行思考、设计、创新,其创造性则更能够给人以启发,进而引导人们赋予生活以不断更新的内容。
成书的手段一般是通过印刷,而纸是印刷的载体之一,但又不是惟一的载体。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印刷系统被桌面系统所取代,使以前种种不可能印刷出的效果成为可能,印刷方式的发展使得能够印刷的载体更加丰富,在书籍设计过程中,可根据内容选择纸、布、皮革、海绵、有机玻璃、塑料等材料。在现代印刷中,单是纸的种类便十分丰富,要考虑诸多要素选择纸张、确定开本,不同的主题,都有其适合的纸张。
一本书不单单是几十张或几百张印有文字的纸装订在一起,而是一个“活体”,并且是一个极富“表情”的“活体”。在这个活体中承载着写书人和做书人共同的情感,这种情感的“合体”,可如君子之交般的淡然,可如清泉流淌般的平稳,亦可如浪花拍打岩石般的碰撞。写书人已运用文字将内容、思想、情感表达出来,做书人则要充分运用书籍的要素,构成人们享受这些内容的特有空间。书籍是人们交流的平台,要使读者融入其中,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书籍的结构设计。可以通过一些独特的设计,使读者而然地走入这个“世界”。在设计过程中,通过一些行为、动作使阅读成为一种互动,使读者的阅读方式成为主动接受。
在书籍这个“舞台”上,文字、图形、色彩都是其中的角色,它们的不同组合、搭配能够达到各种效果。在文字、图形、色彩的编排过程中,则要符合人的一般视觉习惯,并设计出与同类书籍不同的视觉流程,从而提高读者接受信息的程度,营造阅读氛围。不同种类的书籍,视觉流程的特点是不同的,如文学类的小说,其视觉流程应具有连贯性,在设计过程中应把握其“单线条”的整体性;而信息较多的杂志,其视觉流程可以是多条的,可主次有别、可正反相对。这其中的种种变化,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提高人的阅读效率。另外还需考虑版面的调性变化,通过调性的变化使人的视觉得到调节,达到松弛有度。
书是人所阅读的,书的设计必然要围绕人而进行,随着社会的和进步,技术的改进和提高,我们不要陷入某一方面的漩涡之中,迷失了方向。如今“超文本”的出现,提供了一种颇具发散性的技术。这种技术具有相互沟通和多声渠道的性质,从而有利于确定词语的多元对话,并使读者从作者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超文本的读者和作者被称为是互相学习者、共同创作者。由此可看出它同样是以人为本位的人文主义精神在“书籍”设计中永存。
参考文献:
杉浦康平,李建华 杨 晶 译:《造型的诞生》.青年出版社,1999
罗伯特?库佛:书籍的终结.纽约时报书评,1992.6.21

相关:

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党执政的新理念摘 要: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根据中国社会发展实际提出的新概念,蕴涵着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真谛、人民群众建设美好社会的理想,以及党执政兴国的新理念。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认识,对..

基于社区发展的国外农村矛盾化解途径的分析借鉴摘 要:文章针对社会经济转型中农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对英国、美国、日本、印度等不同国家所采取的不同措施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对我国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有所启示。关键词:农村社会 社会保障 矛盾化解..

上一篇: 论电子证据的属性
下一篇: 借鉴西方思想改进我国现行废品损失核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