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当前形百万年薪 势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分析及对策


更新日期:2016-07-01 10:19:18来源:网络点击:540029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提供足额资金来应付资产增加需求,或履行到期债务的相关风险。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的生命,保持适度的流动性是对金融机构监管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了解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前提,本文在分析当前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形成原因及现实状况的基础上,提出防范和化解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商业银行 流动性风险 对策建议
一、引言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提供足额资金来应付资产增加需求,或履行到期债务的相关风险。流动性风险如不能有效控制,将有可能损害商业银行的清偿能力。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日常经营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对商业银行的支付能力和经营持续性有直接影响。新资本协议第二支柱第一项原则即要求银行应具备评估包括流动性风险在内的所有实质性风险的程序和能力,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也提出监管当局应为银行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此次金融危机更是表明市场流动性状况可以短期内逆转并维持相当长时间,再次凸显了流动性风险管理对于金融市场运行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性。
二、流动性风险的形成机制
1.存贷款期限不匹配导致流动性缺口。人民币存款和贷款的期限不匹配会给流动性风险埋下隐患,目前存在的现象是人民币存款期限短期化,而贷款期限长期化,这将给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流动性风险隐患。
2.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导致流动性风险。银行资产负债的期限和数量不匹配,流动性需求很强的存款被运用到了流动性较差的资产上,负债流动性高于资产流动性。商业银行的资产主要集中于中长期贷款,而流动性较强的短期贷款和国库券所占的比重较小,整体流动性差;负债则主要是居民的储蓄存款,流动性需求高,如果发生突发事件导致储户集体性取款,而银行不能及时满足,就会发生挤兑风险。
3.其他相关风险导致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等其他风险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其他各类风险的长期积聚会最终导致流动性风险。因此,不能孤立地看流动性风险管理,而是要将其作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给予高度重视,日常管理中要时刻关注其与其他风险间的相互作用、传递和转化,并在内部组织架构、协调配合的制度设计中加以体现。
三、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现状分析
综合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信贷资产质量低,带来流动性压力。目前,信贷资产质量低已成为影响国有商业银行
流动性的主要因素。不良贷款形成的风险,已成为其流动性风险的最主要方面。这反映出不良贷款的结构并未得到很好的改善。原因在于:一是随着当前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由于诸多关系尚未理顺,企业借“转制”和“破产”之名,采用各种手段,有意逃废银行债务,导致银行信贷资产损失不断增加,尤其是地方政府推动的企业不规范破产给银行造成的损失更是惊人。二是由于近年来国有企业经营不景气、效益滑坡、亏损严重,致使银行收息难度加大,为了完成收息任务,实现利润计划,有的银行机构不惜以贷收息,这种做法无疑加大了不良贷款生成的隐患。
2.存贷差逐年拉大,存贷比居高不下。2010年1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09年12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09年全年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59万亿元,同比多增4.69万亿元。而截至2009年12月末,四大国有银行之外的其他商业银行人民币存贷比已高达74.74%,逼近75%的监管红线。
3. 2009年上半年商业银行信贷增速过猛,导致流动性风险增加。大规模放贷,粗放经营,正是流动性风险源头。年末,央行频频出台举措回收流动性,2009年11月1日起,我国所有商业银行开始执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在现有的75%存贷比、25%流动性的监管线基础上,银监会下发的《指引》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更加详细、严格的要求,并规定商业银行最迟应于2010年底前达到本指引要求。
四、我国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流动性风险的对策建议
为了科学,有效地防范和化解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要抓紧建立和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密切关注国际资本流动、宏观经济走势及政策调整可能对市场流动性造成的冲击,要始终维持充足的流动性水平,合理安排贷款期限结构。具体来说,有以下方面的对策建议:
1.加强对房地产信贷市场的管理。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信贷量过度增长,会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带来潜在的危机。因此,需要严格控制信贷增速,避免因商业银行大规模放贷而导致流动性恶化的结果出现。对此,中央银行已经做出了收紧信贷的举措,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各大商业银行信贷量进行严格控制,避免过多银行资金流向房地产市场。
2.积极努力地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一是应当加强资产质量管理,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二是改善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增加定期存款的比重,提高商业银行存款的稳定性。存款是银行经营的基础,要努力开发出新的存款品种,大力吸收存款。三是努力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划分短期,中期,长期资产负债结构,分析各个期限的流动性需求,从而进行分阶段流动性风险管理。
3.加强利率风险管理。商业银行要根据本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结合对利率未来走势的判断,识别并采用多种方法计量各种来源的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强调从整体收益或经济价值两个角度计量并分析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建立以利率管理为中心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适应市场利率的变化,及时调整银行的利率敏感性缺口。目前商业银行根据利率移动情况下收益的变化来估算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是一种传统做法,这种方法不能完全体现利率变化对银行的中长期影响。银行账户经济价值的计算是通过预测银行账户未来的净现金流,然后用市场利率来折现而得到的,所以经济价值比收益更能体现利率移动所带来的风险。
4.定期做好流动性压力测试。商业银行要定期进行压力测试,并且及时向监管部门报送流动性压力测试的情况。商业银行应根据本行经营战略、业务特点和风险偏好测定自身流动性风险承受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压力情景要能量化反映出经济周期下滑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通过压力测试发现机构流动性风险脆弱性的具体指向,并在压力测试的基础上,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预案,提前做好安排和计划 。
5.建立科学,高效的资金调拨反馈机制。在商业银行面临流动性风险恶化的状况时,仅靠系统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化解和消除的。因此,如何尽全系统之力抵御局部风险,如何高效,快速地寻求外部资金支持至关重要。要建立高效、科学的系统内资金调控反馈机制,管理行及时根据各分支机构资金头寸情况,进行有效的资金调剂,建立起系统内资金预测、统计和分析的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葛兆强:流动性过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济南金融 2007,
杨 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王世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相关:

特别关注:新丝绸之路青藏铁路开通的同时,中印重开“丝绸之路”,将使两国边贸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公元13世纪以前,连接中东和亚洲的丝绸之路一直是全球最重要的贸易通道。后来,商人们转而将目光投向欧洲和美洲。经过700年岁月变迁,如今贸..

实际利率法应用新探新会计准则中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涉及到六个准则,按摊销内容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与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有关的,主要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收入》、《租赁》等4个准则。二是与债券溢折价摊销有关的,主要..

上一篇: 金融危机下的贸易融资业务
下一篇: 浅议审计现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