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浅谈我国柏莱雅套装 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基础数据库的建立


更新日期:2016-07-01 10:14:08来源:网络点击:539974
摘要:《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已正式颁布,内部评级法作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核心技术,代表着未来银行业风险管理和资本监管的发展方向。国内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建设也逐步展开,而内部评级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则是其成功运作的基础。本文通过对西方商业银行计量信用风险要素的方法和西方商业银行基础数据库的建立进行分析,并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基础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价基础数据库建设工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评级方法偏于定量化,风险揭示不足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普遍采用“打分法”,即通过选取一定的财务指标和其它定性指标,并通过专家判断或其它方法设定每一指标的权重,由评级人员根据事先确定的打分表对每一个指标分别打分,再根据总分确定其对应的信用级别。这一方法的特点是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但事实表明这一评级方法存在着以下明显的缺陷:一是评级的基础是过去的财务数据,而不是对未来偿债能力的预测。对将来较长的时期进行预测时,过去的数据与将来的情况相关性较小,以过去的信息为依据的评级可靠性较低。二是指标和权重的确定缺乏客观依据。由于缺乏足够的数据资料,只能根据经验或专家判断来选取指标和确定权重,使评级标准的可行性大为降低。特别是由于每一个受评对象所处的环境不同,同一因素对不同的受评对象影响不可能完全一样,根据固定权重得出的评级结果自然难以准确反映评级对象的信用风险。三是缺乏现金流量的分析和预测。充分的现金流量是受评对象偿还到期债务的根本保证,是分析企业未来偿付能力的核心因素。目前,我国银行的内部评级方法基本上没有对现金流量充足性的分析和预测,因而难以反映评级对象未来的真实偿债能力。四是行业分析和研究明显不足。总体来看,对不同行业的分析和比较明显不足,评级标准不能体现行业的不同特点,评级结果在不同行业之间的可比性较差。数据积累不足,评级结果有待检验
目前,我国大多数银行开展内部评级的时间不长,数据储备严重不足,且数据缺乏规范性、数据质量不高。一是反映客户自身经营状况的财务信息,主要有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等,对此类财务信息许多客户未能及时提供,或者财务报表未经审计,数据缺乏真实性;二是客户基本面、银行账户纪录在内的非财务信息,主要是客户基本面信息、合同信息、账务信息、担保信息、清偿信息以及突发事件等,由于内部评级的时间短,数据标准及格式不统一,造成这类数据残缺不全;三是与客户内部评级相关的宏观信息,主要包括国家风险、行业风险、区域风险和交叉风险等方面宏观风险数据,此类数据涉及面广,来源渠道交错复杂,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二次筛选,目前,我国银行对此类数据的收集投入明显不足。同时,缺乏统一的数据仓库和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及其相应的数据接口,无法满足包括风险评级在内的各种管理工具的数据需要。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评级结果需进一步检验和定性分析后方可应用。
缺乏信用文化基础,企业评级情况难以真实反映
从宏观角度看,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严重制约因素是恶劣的社会信用环境。风险评级必须建立在企业和个人提供的真实数据基础上,而在现在的社会信用环境下,这一点确实难以保证。一是由于我国整个社会的信用文化缺乏,企业的财务数据真实性较小。据统计,2001年,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的117万户企业中,提供审计后财务报表的企业仅占贷款企业总数的7.9%,而同期花旗银行高达33.4%。二是信用评级未完全在贷款决策、贷款定价中起到核心作用,基层信贷人员对评级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积极去核准企业财务数据,导致评级体系中的财务数据不准确、不全面,风险得不到真实反映,以致于信用评级的结果与企业的实际风险等级并不匹配,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目前的真实经营状况。不真实的数据信息造成风险评级结论的不准确必然对风险决策和资本监管形成误导。此外,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有待建立健全,出于竞争及保密等考虑,商业银行之间各自为政,缺乏必要的信息共享,使得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及其基础数据库的建设难度大大增大。毫无疑问,我国如不尽快建立完备的社会信用体系,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尽快改进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价基础数据库建设工作的对策建议
学习国外同业的成熟经验,充分借助专业评级公司的技术力量和评级成果
必须积极学习国外同业的成熟经验,引进其评级思想技术,并且与国内同业进行数据共享与合作开发评级参数。可以借助国际著名的穆迪公司、标准普尔公司、惠誉公司等和国内的大公、中成信公司等专业评级机构的力量,以弥补国内商业银行在内部评级水平不高、专业人员不足的缺陷。
加强行业研究,夯实数据基础
对不同行业的基本特点、发展趋势和主要风险因素进行长期系统的研究,为受评对象在同一行业内部和不同行业之间的风险比较提供必要的评判依据,从而为信用级别的确定创造条件。我国银行必须按照行业进行适当分工,通过对不同行业的长期、深入研究,了解和把握不同行业的基本特点、发展趋势和主要风险因素,可为受评对象在同一行业内部和不同行业之间的风险比较创造必要条件,从而为信用级别的决定提供参照。
建立银行业“内部评级共享数据池”
从技术角度看,国内大型银行的业务数据足以支持评级模型的分析和检验,而中小银行由于业务规模小、成立时间短,因而难以获得足够的评级数据。可以将多家中小银行联合起来,建立共享的同业数据库,该数据库应包括信用记录、违约率、损失率、挽回率等数据。同时,银行还可利用评级机构及征信机构所提供的信用数据作为参考,并与政府及研究机构合作,获取宏观经济、产业发展和企业征信等方面的相关数据。在建立银行业“内部评级共享数据池”方面,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应该发挥重要作用。国内银行可以在政府部门的统一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
整合与内部评级相匹配的新的信贷流程和信贷组织架构
我国商业银行建立的内部评级法能否按照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以达到风险管理的目的,不仅取决于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建立完善与否,而且取决于对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流程和组织架构进行改革,否则内部评级法不会发挥应有的效果。内部评级法不仅可用于监测信用风险的构成,制定各类客户的总体风险水平和贷款限额,监测客户评级结果的变化情况,而且可用于确定准备金规模、贷款定价、利润等。因而,各商业银行在信贷组织的安排和设置上均必须体现新协议所倡导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的思想。
总之,建立内部评级体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是单一的信用风险评级方法,需要建立完善的基础数据库作为支撑。同时,还需要在风险管理体制、风险管理政策、业务流程再造以及社会化的信息共享等方面加快调整,逐步提升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信用风险管理的新工具:违约概率与违约损失率.http://www.cqcredit.cn/html/20051013153051.htm,重庆企业信用网
薛波.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设计.商业时代,2006,.
武剑.内部评级理论、方法与实务——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核心技术.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相关:

高校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高校财务管理是高校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本文探讨了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有效的评价机..

论房地产开发企业营业收入的会计核算随着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房地产开发企业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对国民经济的重大影响力,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和掌握房地产开发企业营业收入的核算范围和确认原则,并通过案例说明其核算方法,这将有助于逐步规范和完善..

上一篇: 油田企业供暖费收缴现状及其对策
下一篇: 2009年CPA考试所得税会计处理难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