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班徽设计 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职能变化与发展


更新日期:2016-07-01 10:03:14来源:网络点击:539896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的理论框架需要重构,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需要拓广,因而对于内部审计的研究,又重新成为一个比较热门的领域。
一、内部审计职能的发展与变化
内部审计职能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和人的思维能力的进步,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会进一步深化和延伸,这种认识上的深化和延伸同时也揭示事物的潜在职能,改变事物现有的职能。内部审计的职能是由内部审计自身的条件和所处的外部环境所决定的。以西方内部审计为例,在内部审计发展的三个阶段上,内部审计具有不同的职能。现代内部审计产生的初期,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经营层次的增多,企业管理当局更加关心分支机构编写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企业财务收支的合规性,内部审计主要是进行查错揭弊的合理性财务审计,此时内部审计的职能以监督为主。
内部审计职能的变化
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革和经济国际化的蓬勃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迫切需要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对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一切因素都要进行深入分析和科学评价。在这一背景下,西方企业内部审计突破了传统的财务审计范畴,广泛开展了内部控制制度评审,并逐步开展经营审计,将改进经营活动的建议作为工作重点,内部审计的评价职能全面体现。伴随着经济的增长,西方国家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社区关系紧张、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力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和恶化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和持续发展,使得企业不得不开始审视自己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审计部门积极开展了社会责任审计,对企业履行保护环境、节约使用能源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从经营决策到经营结果和效果的全程开展审计,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服务,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促进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地发展。
二、审计风险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和审计证据的关系
一是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的关系。审计重要性就是错报的可容忍程度,其量化标准即重要性水平。即在重要性水平之内的错报,是可以接受的。评估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之间是反向关系,即评估审计风险越高,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就越低,这样才能保证终极审计风险在一定水平内。可接受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之间是正向关系,即可接受审计风险越高,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越高,这样可以保证审计成本的节约。终极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之间也是正向关系。因为终极审计风险基本上取决于可接受审计风险。二是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的关系。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为形成审计意见所获取的证据。审计人员所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对实质上错报的财务资料提供不适当意见的可能性就越小,审计风险也就越低。评估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是正向关系,即评估审计风险越高,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就应越多,这样才可降低终极审计风险。可接受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则为反向关系,终极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也为反向关系,即所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终极审计风险就越小。
风险基础审计的意义与特征
风险基础审计体现的审计思路,是以项目的审计风险为质量控制依据,首先研究企业经营及所从事经济活动、企业的内部控制及其运行,然后,通过对有关数据、信息的分析和检查,由概括到具体,由表及内地认识财务报表披露的信息与企业实际状况关系,确定会计准则的遵循状况。与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相比、风险基础审计具有下述特征:一是风险基础审计属于开放式模型,审计人员在开始一项审计项目时,必须首先评估审计风险,并将其作为审计质量要求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成为过程控制的依据。而审计风险水平的确定,必须研究使用审计报告者,明确其用途,即研究社会和客户的需要。注册会计师与社会、客户这方面的沟通,是合理确定审计目标的前提。而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均忽略了该点,忽略了审计目的与手段之间内在联系,因此出现过度审计或审计不足的问题。二是风险基础审计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审计人员从某种假定出发,通过调查了解、收集证据,从各个角度逐步地验证假定,最终以合理地保证确认假定是否正确,形成审计意见。三是风险基础审计注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率。在风险基础审计模式中,对客户的了解,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与评价,分析性测试均属于效率较高的审计手续,可以降低审计风险,并有效地减少效率较低的细节测试工作,而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中,分析性测试均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与利用。四是风险基础审计能够满足审计目标不断演变的需要。风险基础审计属于开放式模型,这不仅体现在具体单个项目上与客户的相互沟通,而且从更高层次上讲,还反映在审计目标的不断演变方面。
风险基础审计在我国的应用与审计实践的完善
一是充分重视对被审计单位情况的了解,扩展审计证据范围。风险基础审计的应用,要求将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看作是减少审计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形成对被审计单位固有风险的评价。这些风险的评估,是注册会计师确定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确定发生重大错报可能的领域与方向的重要依据。二是有效利用内控评价结果,合理选择测试性质、时间与范围。应借鉴发达国家会计师事务所的经验,在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基础上,根据内控风险水平的不同对有关的会计记录及相应的经济业务只进行分析性测试,不进行细节测试,将细节测试的时间安排在年终前的某一时间,减少细节测试的样本数量和覆盖面。这样,会计师事务所一方面可以平衡淡、旺季超负荷工作;另一方面,也可有效地降低完成项目所需的总工作量水平。三是充分利用分析性测试,科学把握审计质量。我国审计人员对于各种分析技术十分熟悉,但由于观念上认为分析性测试结果直接作为审计证据,其客观性、可靠性容易令人怀疑,因而应用的积极性不高。另外,分析方法的应用可以减少细节测试数量,提高抽样检查的针对性,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在审计计划阶段、报告阶段充分运用分析方法,同时在各类经济业务及账户余额的检查中,也应尽可能运用分析方法取得相应的审计证据,在保证审计质量前提下减少细节测试工作奠定更可靠的基础。四是合理确定细节测试的性质、范围、时间和抽样方法,改善证据的客观性。在我国审计实践中,对各类经济业务、事项和账户余额的具体测试所收集证据,构成审计意见的重要基础,所投入的审计资源比重最大,然而,在检查覆盖范围、抽查数量与方法上却存在很大随意性,实际操作缺乏可行性。此外,合理的细节测试策略,应该是建立在综合考虑固有风险评估,内控风险评估、审计计划的分析性测试,以及需进行100%检查的关键性项目诸项因素基础之上。五是积极运用电脑技术,提高审计工作水平。首先,对审计单位固有风险的评估,要求建立内容广泛的数据资料库,其中不仅包括有关的法律法规,而且包括行业发展的状况,国家经济发展的政策,各种经济统计数据,市场有关价格信息等。其次,内控风险的评估,确定理想内控的模型,这种理想模型既要反映目前优秀企业的实务,还要根据管理理论的发展及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完善,运用电脑技术,可以使内控风险的评估工作及其文件化变得更为容易。再次,运用电脑软件进行分析性测试,提高速度和准确性,而且电脑分析的范围和方法也会扩展。最后,运用电脑进行统计抽样,工作效率可以大大提高。
三、知识经济对审计工作的冲击殛审计对策
针对“无纸化”,解决审计线索问题
一是在系统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必须提出审计要求,系统的各种数据文件都应留下审计线索,除应保证会计数据文件的打印输出外,还应将会计数据文件以可审计的形式进行存储保留;二是审计人员可利用计算机方便地获取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文件,通过必要的数据转换,使其成为审计人员可识别的数据文件形式,再进行各种数据的重新组合和处理,达到审计目的;三是借助于最新研究开发的跟踪软件等。
针对网络审计,尝试解决方法
一是系统学习审计风险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新的审计方法。重视从审计立项到审计结论的每一个步骤,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使每一个环节的风险减少到最低程度。二是更新审计监督观念。人世后,审计监督的重点应从有形资产审计转移到无形资产审计,重视管理方面和社会效益的审计,强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审计,并促使其快速成长。三是树立竞争观念,培养创新意识。知识经济条件下,科学信息化技术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加强,应提高审计人员对信息经济的认识,树立面向经济的竞争观念。改革教育和培训模式,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建立面向知识经济的教育和培训模式,用新的方式、新的观念,全方位的培养和选拔人才。推行素质教育,实施终身教育。
作为经济服务领域,审计人员应具备法律意识
一是要充分利用和维护已有的适应于自己的维系共同利益的法律体系;二是审计服务由于要处处体现其独立性,从而存在其自身的特征,因此需要建立规范网络审计的审计准则。新的审计准则其独创性主要表现在:规范审计企业的网络信息系统为中心的一整套制度以及电子版本的业务约定书、管理层说明书、审计报告等电子文件的合法化,这些制度与传统审计准则具有明显的区别;由于网络审计在审计独立性、客观公正以及审计的职业道德等方面仍然类似于传统审计,并且还离不开实地审计的参与,所以在规范类似审计方面可以适当的沿袭仍适用的传统审计准则。
迎接挑战,技术革新是关键
一是适应知识经济的特点和要求,开发新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审计重点将由原来审计线索的审核与查找转向系统分析、设计过程等;二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革新审计技术手段;三是建立健全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内控制度,传统会计岗位职责的打破,内控制度复杂化,带来新的审计风险,要求建立全新的内控制度,制定更为周密的审计计划,开发更科学的测试内控制度的技术,以适应这一变化。在网络经济的环境下,审计模式的改变,不再是简单的修补和完善,而是一次深刻的变革,这也充分体现出网络经济的特征。
四、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
经济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最基本的职能
现代企业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业务的日趋复杂,管理层次的多级化及生产经营地点的分散化,使各管理当局面对纵横交错的生产经营系统,这就客观上需要有健全的审计监督机制。监督企业所属各经济责任承担者按既定的目标、方针、政策、制度、计划、预算等的要求,认真履行其承担的经济责任,并揭露违法违纪、营私舞弊、贪污盗窃、损失浪费以及经营管理中的弊端,达到加强企业控制、严肃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的目的。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审计监督体系的健全,特别是社会审计力量的增强,内部审计代表国家监督企业的职能将逐步由社会审计来代替,即社会审计人员作为独立的第三者对企业经营业务的合法性、对企业出具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性予以鉴证。内部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主要是为企业有效经营、健康发展服务。
经济评价职能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经济评价职能是由经济监督职能派生出来的另一种职能,现代企业的内部审计,评价职能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内部审计要在履行监督职能的基础上以履行评价职能为主。经济评价是通过审核检查,评定被审单位的计划、预算、决策、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和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是基于经营管理的需要而发展的,在西方企业中,特别是一些大型的企业、跨国公司,都自觉自愿地设置了内部审计,并对其工作条件、人员素质予以高度重视。
编辑 代娟

相关:

从人口移动透视地区经济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中国人口流动呈日趋活跃态势。区域经济的竞相发展,使人口流动的区域和模式不断发生变化。总体来看,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人口向东部沿海地区的集中化迁移流动趋势越来..

天津市区级行政许可服务中心的发展困境及出路摘 要:自2004年6月6日天津市首家区级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南开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全面落成并正式投入运行起,天津市各区县相继成立了自己的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在天津市构建服务型政府,提高行政效能,优化投资环境的..

上一篇: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探析
下一篇: 当傲慢员工成火药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