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班徽设计图案大全 审计探析


更新日期:2016-07-01 10:03:09来源:网络点击:539895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许多高校深化改革,重心下移,权力下放,各部门负责人的经济决策权、支配权越来越大,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经济责任。在高校中有效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不仅可以对高校负责人的工作业绩及其应承担的相关责任给予充分、正确的评价,同时对于促进高校改善管理办法,提高办学效益,促使领导干部增强自我约束意识和法制观念、从源头上预防腐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内容及特点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内容高校领导干部应紧紧围绕其职责范围确定审计内容,重点放在经济管理责任、经济发展责任和个人经济行为责任三方面。按照高校领导干部特点确定审计内容,一是与责任人有关的管理制度,主要指应由责任人建立的影响经济行为和经济结果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包括成文和不成文的制度,如各种内部控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财务规章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二是与责任人有关的经济行为,主要包括责任人的经营方针、经济决策、对资产的保护、对财经法纪的遵循程度、对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正确反映等。三是与责任人有关的经济结果,主要指经济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包括:计划和预算的执行结果、经济效益实现程度、持续经营和发展能力,及职工收入和福利水平等。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对于资金流量大,有独立财务核算的单位,其审计重点是本单位各类资产、负债、权益的真实情况。各类资产、生产经营、成本费用、利润分配是否真实合规;债权、债务是否真实、清楚;本单位经济任务及经济目标的情况,规定的经济任务与目标是否及时足额地与上缴。对于院系等部门的经济责任人,其审计重点是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有无未纳入预算或超预算和不按计划执行的情况;各项资金收入的真实性、合法性情况,有无违规收费,各项收入是否纳入学校财务统一核算,有无隐瞒、截留、私设“小金库”行为;各项支出及分配发放的合规性与真实性情况,有无超标准、超范围支出、虚列支出、不合规等问题。对于处管理职能部门,重点放在本单位所掌管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二级目标责任制的完成情况。国有资产的购置、管理和使用、保值和增值与安全完整情况,购置审批程序是否按学校规定执行;经济决策与对内对外投资项目及经费使用的审批程序、合同签定与执行效果情况,各类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是否做到了专款专用,有无挤占挪用等问题。
二、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分析
审计过程中审计标准不规范、不统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范围、方法、程序及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编制缺少专门的规范和准则,给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带来了难度。有的审计范围过宽,将被审计单位的社会效益、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以及被审计单位可持续发展纳入评价内容,增加了审计评价的难度,加大了审计风险。有的将经济责任审计建立在单位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之上,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内容过多,产生了审计评价目的不明确的问题。为了避免矛盾,审计评价往往泛泛而论,对经济责任的归属采用回避的态度,违背了审计评价的重要性原则。特别是不能区分被审计者的个人责任和单位集体责任,以及应负领导责任、直接责任、主要责任、重要责任和一般责任,背离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原则和方向。
审计程序滞后,出现“先离后审”、“先任后审”的现象在高校现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大多在领导干部届满、调动、免职、辞职、离退休等情况下进行,这就造成了经济责任计往往是领导干部离任或晋升后才实施的情况,出现“先离后审”、“先任后审”的现象,给经济责任人的认定和追究造成了困难,审计成了干部管理的一道手续,极大地削弱了审计的意义。由于前任领导已经离开岗位,新任领导认为于己无关,审计人员在收集、查证等方面都很被动,致使审计人员匆忙上阵,草草收场,降低了审计的权威性。同时审计结果的运用严重滞后,即使查出问题也为时已晚,使审计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流于形式。
审计技术与方法不完善目前,高校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通过大量的账面考核来判断和评价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及其本人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主要手段就是查账。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内容越来越宽泛,被审计人所在单位的经济业务日益复杂,违法违规手段越来越隐蔽,有些违法违纪问题很难从账面上发现。审计手段的局限性使审计人员无法全面准确了解经济责任人的真实情况,也就无法对领导干部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从而使审计风险加大。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与标准体系尚未建立评价最大的困难是没有指标和标准。虽然许多高校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经有几年,但是由于审计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未能建立,审计人员在审计评价过程中缺乏标准,如对重大经济事项、重大经济损失的判断标准不一致,对审计责任大小的评判就难免存在偏差。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不透明与缺乏标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中的不透明和缺乏标准影响了审计效果审计部门对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根据审计情况写出审计报告,送组织部门和主管领导。审计结果只对组织部门负责,不允许公开披露,组织部门如何利用审计结果没有明确规定,审计结果不公开、不透明,审计结果的利用缺乏标准,不利于将教职工监督与审计监督结合起来。
审计力量不足、人员专业素质普遍偏低由于高校内审机构承担着校内的基建审计、财务收支审计、校办产业经济效益审计、科研经费专项审计等多项审计任务,而高校中的二级部门多达几十个,既要进行期中审计、又要进行年度审计和离任审计,审计任务十分繁重,各校审计人员普遍不足,甚至没有专门从事经济责任审计的人员,严重制约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入进行,致使审计效果大打折扣。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方面多、内容广,政策性强,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广博的复合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而我国的审计院校数量较少,内审专业设置较晚,高校中现有的内审人员大多专业素质普遍偏低,审计风险意识不强,制约了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效果的发挥。
三、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有效机制的建立
法规、制度创新是审计机制创新的关键为加强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从法规、制度完善、创新人手,建立起一套既有较强指导性,又适合高校特点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范围和审计方法、工作程序等都做出明确详细的规定。应明确规定审计的目的是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明确其在管理职责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中的业绩和存在的问题及应负的责任,促进学校对干部的管理,为学校领导、人事部门考察和使用干部提供依据。
建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制度,有离必审、先审后离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的制度,审计部门可以化被动为主动,不仅更便于审计证据收集和查证,提高审计效率,还可以使审计评价结果得到更有效地运用。应将经济责任审计纳人高校内部审计整体体系中,使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以及专项审计有机结合,将领导干部任期后经济责任审计扩展到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审计监督作用的充分发挥,使经济责任审计充分利用其审计成果,实现审计资源共享,达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目的。
突出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创新审计方法一是实绩评价法。即被审计领导干部在任期内所完成的工作任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执行和发挥的作用以及遵守财经法规等方面的情况。审计时要对会计账簿、凭证、报表资料等进行认真核对。二是民主评议法。对被审计者在任期内所掌握的财务收支情况,内部管理,遵守财经纪律,内查外调等方法进行调查了解,掌握实情,以充分的事实对被审计者做出准确评价。三是公布公示法。高校审计部门可以在内部校园网上适当公布相关信息,让知情者提供线索,同时审计部门应做好保密工作,进行调查取证,对经济责任人尽可能客观公正、完整而准确地评价,从而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四是抽样调查法。在开展对领导干部审计中常常遇到的难点是时间跨度大,审查范围广,内容多,情况杂,采取抽样调查法。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建立并推行一套系统、完整、科学的经济责任评价体系高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根据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对审计内容和评价对象进行科学分类形成的,是一套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指标体系。一是定量指标。包括基本指标和个性指标,其中个性指标又由绩效指标和修正指标构成。二是定性指标。定性指标是用于评价高校财务部门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涉及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财务收支真实性、财务收支合法性、资产安全性等非定量指标因素,是对定量指标的进一步补充,在高校财务部门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有其独特的地位。三是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定量指标占整个指标体系的80%,定性指标占20%。定量指标中的权重又可以细分为:基本指标占20%,绩效指标占50%,修正指标占30%。每类指标总分都为100分,根据其明细指标的得分和设定的权重计算出得分,再将每类指标的得分与权重的乘积加,得出评价分数。其通用公式为:S=x80%+Wx20%。评价结果分为优、良、中、低、差五等,根据计算结果的分值,确定评价对象的档次。
重视审计结果运用,将审计结果纳入干部任职公示内容一是对审计结果的运用要讲究方法,区别对待,慎重确定使用方式;二是在干部监督管理上,除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外还要求实行任职公示制度,并将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任职公示制度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将审计结果纳入干部任职公示内容,增强干部监督管理的力度;三是进一步增强教职工参与监督的作用,不断完善干部任职公示制度,既可以让教职工更全面、更具体地了解任用干部的情况,又可以有效地提高经济责任审计作用和效果,使两项制度同时得到完善。四是将审计结果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运用审计的量化结果客观、公正评价干部的成绩。
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与后续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素质面对新形势下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审计人员不仅应重视包括专业在内的相关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和后续教育,定期“充电”。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及时了解审计工作的最新动态,掌握新技术,熟悉审计新方法,而且还要及时了解高校自身发展改革的新政策、新动向、新举措,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将审计理论知识与具体审计业务紧密结合,不断提高个人整体素质,使审计人员具有广泛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知识能力,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编辑 代娟

相关:

天津市区级行政许可服务中心的发展困境及出路摘 要:自2004年6月6日天津市首家区级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南开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全面落成并正式投入运行起,天津市各区县相继成立了自己的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在天津市构建服务型政府,提高行政效能,优化投资环境的..

浅议会计诚信建设诚信作为会计人员应该遵循的一般道德原则,渗透到会计诚信的点滴之中。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先生指出,“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就没有会计,诚信是会计工作的生命线。对于会计行业,诚信是道德资源,是行为准则;..

上一篇: 审计失败原因及其防范措施
下一篇: 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职能变化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