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分析及办公礼仪 对策


更新日期:2016-07-01 09:49:56来源:网络点击:539778
目前,我国正处于政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担负着“转型与发展”的双重使命。新旧体制的交错使我国的宏观管理出现了真空地带,银行信贷风险防范能力相对薄弱,伴随着银行业自身的高速发展,信贷风险不断积累扩大。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多年积累的大量的不良信贷资产,直接威胁着我国银行体系的安全。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分析
借款企业的原因
1.借款企业的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贷款发放后,借款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等诸多原因,无法按期还款。另外,有的借款企业虽然具备还款能力,但故意迟迟拖延还款,使银行信贷风险大大增加。
2.借款人多头贷款或透支,导致信贷风险上升。由于一些银行管理不规范,部门之间缺乏整体协调和互通机制。一些借款人抓住这一可乘之机,报送不完整的个人信息资料,在同一银行各个部门里头借款或进行透支,增加了银行贷款风险。
3.一些借款企业蓄意诈骗银行贷款。借款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虚假的证明文件和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诈骗银行贷款。他们得手后大多携款潜逃、挥霍或改变贷款用途,将贷款用于高风险的经济活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致使贷款无法偿还。
4.一些借款企业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悬空银行债权。近几年来,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期,伴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不少涉临危机、无力还贷的企业借改制之机,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悬空银行债权。即使有还款能力的企业,也主观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给银行信贷资金造成巨大损失,加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另外,对于申请正常破产的企业,银行的第一索赔权也难得到应有的保护。
商业银行自身的原因
1.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信贷操作不规范。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现代企业制度刚刚建立,仍存在责权利不明晰的问题。基础工作薄弱,信贷档案管理工作存在漏洞,这给贷款的风险分析和以后的依法收贷造成了困难。同时各行信贷管理上都强调“三查”,但往往重贷轻管,由于贷前调查不细致,贷中执行不到位,贷后监督不得力而最终流于形式。
2.银行内控机制存在问题。首先,银行管理者贷款决策过程缺乏制约,行政化色彩浓重,“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并出现了违规账外贷款。其次,银行多层次的组织架构导致银行市场反应不够灵敏,影响了全行统一的风险控制和风险收益的匹配,导致经营效益低下,不良资产的增加。
3.贷款资金趋向长期化。近年来,我国银行短期贷款所占比例逐年减少,而中长期贷款占比则逐年增加。致使贷款的流动性降低,信贷资金周转速度减慢。同时,贷款资金集中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致使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更加突出,这对我国经济的平衡发展带来负面效应,同时也对银行自身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对银行长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4.银行间恶性竞争。随着我国入世后金融准入的逐步兑现,国内银行之间在相互竞争的同时,又要面对更加强大的管理先进的外资银行,银行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各银行为立于不败之地,大搞储蓄大战,为争夺客户,抢占市场不择手段,使企业有了可乘之机,多头开户、多头贷款,致使金融秩序出现混乱。这种恶性竞争循环的后果会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信贷风险的加大。
5.地方行政干预多。地方行政干预银行经营问题,一直是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一大主要原因。我国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按行政区划设置,各级银行都受制于当地政府,因此无法摆脱地方行政干预。各级地方政府都将地方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完全寄托于银行贷款。同时,地方官员为提高任职政绩,也千方百计令银行为其放贷,导致银行贷出了很多不合规的款项,加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外部环境的原因
1.银行业是由信用支撑的行业,社会诚信体系是整个金融体系的基本保障。由于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法制尚不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还没有建立,金融欺诈的失信现象时有发生。社会信用的缺失,必然危害社会经济的发展,使银行的信贷风险剧增。
2.法制不健全,银行债权无法保障。虽然我国已出台了《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破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但仍有一系列与信贷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信托法》、《政策性银行法》、《社会保障法》等尚未出台,而且出台的这些法律本身内容过于简单,缺乏可操作性。银行在法院依法追索债权中,执行难的问题,也迟迟无法解决,依法收贷收效甚微。同时,我国国有企业破产过程中对银行债仅的保护也不够,银行一般最多能收回3%-15%的债权。
3.金融市场发育迟缓且不规范,使得信贷风险的产生成为必然。一方面,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在直接融资有限的情况下,只好转向银行贷款; 另一方面,居民投资无门,大量资金以存款储蓄形式涌入银行。对借款人的软债权和对存款人的硬债务,使得银行成为信贷风险的聚集地,在当前我国信贷衍生工具较为匮乏的条件下,银行只好被动地接受风险。另外,利率自由化进程的加快,使商业银行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也会使商业信贷资产质量进一步下降。
4.经济周期变动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也有巨大影响。在经济紧缩期,大批企业经营欠佳,无法偿还债务,使社会信用环境遭到破坏,导致银行信贷风险,不良贷款增加; 在经济扩张期,贷币需求量剧增,银行授信业务易失控,同样也会加大银行的信贷风险。
二、商业银行防范信贷风险的对策
树立稳健经营理念
首先,牢固确立依法稳健经营的指导思想是信贷防范工作的前提。其次,遵循审慎的办事原则,在经营每项贷款业务时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用贷款五级分类的理念,保持对信贷业务各方面风险的清醒认识和敏感性; 再次,制定合理的信贷政策,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业务特点,明确本银行的信贷政策指导意见,切实可行地来指导本行信贷业务的健康、协调发展。
构筑以人为本工程,健全贷款责任制度
在信贷业务和管理中,人才的重要性是明显易见的,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全体信贷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切实增强风险意识,防范信贷风险。一是要求对进入信贷工作岗位的人员必须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同时还需要有正直、踏实和谨慎的工作作风;二是要注重信贷人才的培养,既要做好基础理论知识业务技能的学习,更要重视与银行有关法律知识和心智技能的培训与锻炼; 三是要具有识别风险,把握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四是要落实信贷责任追究制,按照《贷款通则》的规定,实行行长负责制,同时明确信贷工作岗位责任制,凡是给贷款造成损失的,对相关责任人应有一定的经济处罚,情节严重,损失巨大的应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以此来加大贷款责任追究制度的实施力度。实施客户授信管理,不断优化贷款结构
实施客户授信管理,就是收集市场动态和客户经营情况,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充分评定客户偿债能力和意愿,审慎地确定授信额度,减少信用风险。一是科学测评客户信用等级。通过信用评级把信贷风险防范的重点从事后监督转为事前防范,以风险分类的标准衡量潜在客户,优化客户选择,不断提高银行基本客户群的整体质量。二是合理核定客户综合授信额度。测算客户综合授信额度的基础值,并综合分析客户的偿债能力,市场发展前景,非财务因素,信用支持程度和在本银行结算业务量以及从其业务中获得的收益等因素后核定。三要运用信贷组合管理原理,分散贷款风险。通过授信业务的风险评级组合、行业企业类别组合、授信业务品种组合、业务回报率和期限组合,以防范和分散授信业务在某一客户、某一行业或某一产品上的集中风险,也要尽可能规避社会经济环境和周期的风险。同时根据市场和客户经营变化、资金往来情况等,适时调整客户授信额度,一般每季确定调整计划一次,从而保持贷款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统一。
完善信贷内控制度,防范业务运作风险
商业银行从加强管理、防范内部风险出发,必须建立一整套的信贷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授信程序,强化监督机制,不断地进行检查、辅导、整改和考核,逐步达到制定制度无漏洞,执行制度无弹性。
首先,要完善和规范业务程序。商业银行必须进一步健全审贷分离制约机制。审贷分离是提高新发放贷款质量的基本保证。这要从实际上,而不是从形式上做到机构分立,更应该做到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协调发展。贷款程序规定信贷部门的工作程序,要在贷款的“调查、审查、决策、检查、回归”的环节上环环相扣,达到层层把关,以达到控制风险之目的。
其次,实行民主科学的授信决策。商业银行要切实规范审贷会工作制度,广泛开展信贷讨论,集体审议大额和疑难授信业务,分析客户授信风险,把握贷款合理投放。防止一言堂和长官意志决策带来的信贷风险。并要充分发挥会计、稽核部门的审查和日常密切监督作用,形成环环相扣、相互制约机制。
再次,要做到有章可循、规范运作、严格管理。根据银行信贷业务管理的一系列办法和规定,结合当地实际,依照经营合规化、操作规范化、文本标准化的要求,及时修订银行的信贷管理制度和操作使用文本。并通过电子化手段的应用,不断提高信贷管理水平。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促使质量关口前移
商业银行要积极利用现代化科学手段,通过对信贷信息的综合加工处理,分析预测风险,提出防范对策。一是组织信贷人员定期开展市场和行业调查,确定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贷款风险程序,对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企业,分别制定相应的检查制度和防范对策; 二是使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制度化,使贷款风险分类理念贯穿信贷全过程,注重对借款人在贷款期间的现金流量、非财务因素等进行预测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作出贷款决策; 三是充分利用银行信贷集中式台帐系统和人民银行的贷款卡咨询系统,了解借款企业在所有商业银行的融资情况、付息情况、企业大事记、财务状况等信息,预测分析借款人下一阶段的经营趋势,对有可能影响贷款安全的,及时采取有力的应对措施加以防范和化解; 四是银行要与法院、工商、税务、公安经侦等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把握借款企业相关信息,发挥信息反馈作用,抓住关键点和突破口,主动转移和规避风险。
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管理来说,坚持稳健审慎经营是前提,构筑以人为本体制是保证,明确业务市场定位是方向,调查信贷资产结构是手段,达到“三性”统一结合是目的。

相关:

中小企业培训要善做“加减乘除”法摘 要:培训工作的质量,越来越直接地影响到企业的运行品质。为做好中小企业培训,管理部门要善做“加减乘除”法,即增加培训需求评估、减少沟通障碍、发挥部门间乘数效应以及消除短视心理。关键词:中小企业 培训 ..

浅谈高校成本管理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要性摘 要:本文结合高校节能减排工作的必要性,从成本管理的角度分析了高校节能减排的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若干解决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高等院校教育成本。关键词:节能减排成本管理高校自能源危机以来,世界..

上一篇: 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核算体系构建探讨
下一篇: 我国的宏观调控应有新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