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办营业执照多少钱 少数民族地区人才使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更新日期:2016-07-01 09:46:32来源:网络点击:539738
摘 要:人才匮乏问题是目前制约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少数民族地区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本文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才资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人才引进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 对策建议
人才资源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才是知识的载体,更是知识的创造者,是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所需的各项资源中最为宝贵的资源。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着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一系列问题,然而,面临的更为严峻的困难就是人才匮乏。因此,少数民族地区谋求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培养和吸引优秀的人才投身地区的建设和发展。
一、少数民族地区人才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一,总量不足,且整体素质不高。以通辽市为例,通辽市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例和高层次人才占人才资源总量的比例都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0%,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而在这支总量不足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中高学历人才严重偏少。可见,在总量不足的同时,还存在整体素质不高、拔尖人才少的问题。
第二,结构不合理。一是专业结构不合理,表现在:社会科学类人才多,自然科学类人才少;传统专业的人才多,高新技术人才少。大部分高层次人才集中在教学、医学两个领域,约占80%,而农业、工程、科研、企业管理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严重短缺。从人才分类来看,教育、卫生、经济和会计等类型的人才占总数的80%,而高新技术人才则严重短缺。高新技术人才的严重短缺,将严重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中青年人才严重短缺,人才断层情况严重。
第三,分布不合理。大部分高层次人才分布在机关事业单位,占90%以上;企业中的高层次人才极少,还不到10%。企业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在发达国家,企业拥有的专业技术人才一般占人才总量的70%以上。专业技术人才的严重缺乏,已成为制约通辽市经济发展的“瓶颈”。
第四,流失严重。一种是通过调动、辞职等方式流向其它城市。尤其是学术和技术拔尖人员难以留住,有些自身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也纷纷流走。另一种是本地的大学生尤其是高材生毕业之后流向外地工作,除了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外,一些紧俏专业的大学生回通辽工作的比例也极低,本土大学毕业生严重流失致使我市高层次人才后继乏人。
二、制约少数民族地区人才使用的原因
1.人才管理模式相对滞后,影响了人才的使用效率。合理的人才流动是实现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途径,而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又是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人才的引进、使用、培养、激励等机制没有健全,人才市场的发展比较落后,许多与人才供求密切相关的配套制度,如户籍管理制度、商品住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由于改革力度不大,束缚着人才的自由流动。人才管理中法治因素少,人为因素多,人才的单位、部门、区域所有制尚未完全打破,人才流动不畅与无序流动并存,影响了人才的优化配置和使用效率。
2.科技创新条件落后。一是缺乏创新信息,很难把握最新的技术、市场动态,在技术开发和新产品开发方面更多地表现为跟进。二是缺乏创新资金。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政府无力拿出大量资金支持创新活动;而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由于自我积累能力差,一般资金较少,致使创新的支撑条件欠缺,必然影响创新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作。三是缺乏创新手段,技术创新所需的实验条件和手段非常落后,造成创新工作事倍功半。由于少数民族地区没有形成科技创新体系,缺乏科技创新条件,在推进新技术、发展新行业方面无法实现突破,所以无法留住一定数量的高层次人才,也无法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
3.城市化程度低,物质生活条件较差。尽管物质条件不是多数人才看重的最首要条件,但不可否认,这一直以来是影响人才流动的一个主要因素。除了人员经济收入与大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外,少数民族地区在文化、教育等设施方面的落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尽管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具备较好的自然环境,然而,城市生活的落后与贫乏使许多高层次人才望而却步,并使"孔雀东南飞"的现象持续不断地发生。
4.人才资本投入不足,人才意识不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政府无力拿出足够资金用于人才的开发,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缺乏长远规划,没有统筹性和针对性;同时,作为人力资本投入主体的企业,由于自我积累能力差和观念上的滞后,人力资本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人才队伍出现断层现象。
三、做好少数民族地区人才使用工作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全方位吸纳各类人才
从少数民族地区人才需求的情况看,单靠自我挖掘和自我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大力引进外地人才和智力。一是"刚性"与"柔性"要并用,刚性引进即采取直接办理调入手续和转入户籍等关系的传统方式引进人才。柔性引进就是不转行政、户籍关系,变户籍管理为身份管理,变人员流动为智力流动,取消人才流动中的部门、身份、地域界限。柔性引进可以采取兼职聘用、短期聘用、学术交流等形式。利用柔性引进可以使人才身在彼地而智为此地,使人才为我所用。柔性引进适应形势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用人单位不仅可以不用为人才的房子、妻子、孩子等问题劳神费力,还可实现用人不养人的"潇洒"。
2.加速建立不拘一格的用人机制,提高人才使用效应
首先要强化有利于创新的人才环境,营造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什么是对青年人的最大锤炼?在最具有挑战性和前沿性的领域中,给青年人以机会参与重大问题的攻关,是培养具有优秀综合素质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只有参加科学实践,才能产生创新人才所必备的能力,即在对全局和发展前景整体把握的前提下,对最有希望的突破口的选择能力;多种研究技术方案的准备和随课题发展不断修正科研方向和技术路线的能力;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综合、得出合理结论并开辟新的研究方向的能力;作为学科带头人所必须具备的团队精神和综合协调能力。其次是特殊优秀人才的破格晋升和使用。只有破除官本位。真正打破论资排辈现象,才能不拘一格降人才,形成百舸争流、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才能为优秀人才创业提供更大的空间和多种机会。
3.千方百计留住现有优秀人才。一要转变观念,克服身边无人才的错误思想,立足现有人才的开发,善于发现和用好现有人才。二要尊重价值、待遇留人,留住并使用好人才,结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深化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起重绩效、重能力的多元化分配机制,实行以岗位、绩效为标准的学科带头人津贴、专家津贴、项目主持人津贴等多元化岗位津贴制。
4.创新机制用好各类人才。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式,不断增强人才管理使用的科学性,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一要不断创新用人机制。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完善“凡进必考”、民主推荐、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考核奖惩等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二是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要根据不同的行业、专业、岗位特点和人才的层次与类别,建立各级各类人才的考核制度。三是完善激励表彰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奖励基金管理、使用办法,坚持以政府奖励为示范,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的原则,健全完善人才和成果奖励体系,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办法,加大创业典型、创新典型的宣传力度。
5.为人才搭建施展才智的舞台,使人尽其才,这是人才引进的重要途径和举措。少数民族地区各部门在完善服务机制的同时,要努力搭建人才施展才能的舞台。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如果没有施展才能的空间,这些引进的人才从客观上就失去了优势,其价值会逐渐衰减。因此,少数民族地区要加强对人才的服务,增加必要的设备投资,提供一定的科研启动经费,以及资助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参加学术活动、出版专著和发表论文等,不断加强才能施展舞台的建设,使人才的能力得到持续更新,更好的奉献于地区的建设事业。 ◆

相关:

浅谈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安全管理摘 要:由于非战争军事行动形式多样,安全管理对象多、任务重、要求高,必须加强人员、情报信息、重要目标和装备器材的安全管理,提高达成行动目标能力。关键词:非战争军事行动 安全管理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安全管理,..

再谈古籍网络化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摘 要: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文明历史的古籍文献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浩瀚的古代典籍是最直接记录中华民族智慧和文明成果的载体,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然而由于古籍具有不可再生性,加之保存..

上一篇: 浅议滨州市城乡一体化建设
下一篇: 关于地方煤矿重组后企业文化整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