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谁来给中国民包头市地图 办教育作主?


更新日期:2016-07-01 09:28:28来源:网络点击:539543
立法成为民办教育能否顺利渡过转型期的重中之重
中国民办教育一片欣欣向荣景象的背后其实却是暗流汹涌。
2004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在大家的期待中出台,但税收问题、合理回报问题、投资者的权益保护问题、允许公校办民校等内容还是让人们感到有些困惑和失望,并对民办教育的发展造成了新的影响,民办教育面临着痛苦的选择:转型,抑或消失?它们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如:2004年6月底,教育部发出通知,取消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工作,而从1993年起,已有400多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先后在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取得了试点资格,突然让他们面临政策的调整,这些机构何去何丛?他们如何生存下去?行政管理部门有没有考虑到这些民办教育机构的实际情况?
行政管理部门并没有从实际行动上真正重视和保护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权益。《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五条明确规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虽然《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有些方面和做法上,并没有真正落实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等的法律地位,这就使得民办教育不得不面临生死抉择。
当然使中国民办教育面临痛苦而残酷的生死抉择还有以下一些原因:
首先是对民办教育根深蒂固的歧视观念。
在当今社会中,一些民办教育面临着资金短缺、师资队伍人才匮乏、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做虚假广告、乱收费等,极大地伤害了民办教育的声誉,因此不少人不能正视民办教育,甚至鄙视民办教育,认为“出身民办”就“低人一等”,有的接受过高等民办教育并很快在事业中获得成功的人士也不敢承认自己是从民办学校毕业的,他们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信心,这些传统的观念阻碍了民办教育的发展。
其次是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
中国民办教育2004年进入了转型期,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有些民办教育机构没有抓住机遇,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自身原因:民办教育机构最重要的应该是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作为民办教育机构的主力军,本应受到足够的重视,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有些民办学校的创办者认为只有学生才是上帝,出现了“一边倒”的现象,不尊重教师的人格,不能兑现对教师的承诺,在教师应聘时,许诺高薪诚聘,一旦教师到位,他们的承诺就变成了一纸空文,有的甚至连工资都无法保障,更别说其它的诸如住房、晋级晋职、医疗养老保险、培训等承诺了,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没有稳定的教师队伍,如何保证高水平的教学质量?
质量不过关,又如何能吸引生源?生源是保证民办学校发展的基础,在生源得不到保证时,有些学校就想到了做虚假宣传,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手段,迟早要衰落。
除此之外,领导核心发生裂变、合作失误、上当受骗、监督管理不力等都是民办教育在竞争中落败的原因。如有着“中国民办教育航母”之称的南洋教育集团从2005年底到今年年初短短的时间里,有10所分校接连倒闭。导致“南洋”倾覆的原因很多,但监管不到位恐怕是关键因素,没有强有力的监管,民办教育难当重任。
此外是有待改进的民办教育管理机制。
虽然民办教育在中国教育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要想使民办教育得到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创新民办教育管理机制。目前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民办教育的宏观管理还很薄弱,存在“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如:对学校办学资质审查不严,对财务监督不力,对教育教学管理缺乏有效的指导,有关鼓励政策落实不到位等。
与此同时,不少民办学校内部管理比较混乱,有些民办校采用“家族化管理”的方式,财务制度、财务管理不规范,学校食堂卫生条件较较差,校舍安全存在隐患等。
立法为重
不容否定,民办教育在中国二十多年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日益增加的、多样化的教育机会,通过持续不断的制度创新为改造中国教育的计划体制模式和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教育体系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无论是民办教育呈现的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还是徘徊在十字路口的迷茫与危机,抑或是对热点问题的讨论和争执,都折射出民办教育为了其持续健康的发展所表达出的对政策、环境乃至民办学校自身的种种诉求。而除了民办学校自身的努力之外,立法和政府决策如何应对民办教育的种种诉求则成为民办教育能否顺利渡过转型期的重中之重。
要使中国民办教育顺利渡过转型期甚至健康持续稳定向前发展,就要求各级立法机关和有关行政部门通过法律、法规、政策等手段来消除民办学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阻碍,切实消除对民办教育的歧视性政策,为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律和政策环境。比如:依法落实与公办学校同等的法律地位;依法落实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依法解决“合理回报”问题;依法实施有选择的财政资助;依法确保民办学校的生存空间等。
同时要建立健全民办教育的管理规范和制度,完善有关法规体系,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方向转移,切实发挥教育行政机关的督导作用,引导民办学校沿着健康、规范、科学的轨道不断向前发展,实现民办教育的多元化、个性化和精品化。
此外,由于近一段时间来关于民办学校的一些负面消息频频爆出,使得民办教育的整体诚信度和美誉度受到很大影响,加上处于转型期的民办教育调整和适应新的外部环境、梳理内部关系等都需要时间,因此,为了维持民众对民办教育的基本信心,维护民办教育的基本生存条件,除了民办学校要加强自身建设之外,还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大力地宣传民办教育,多从正面报道民办教育的地位、作用、贡献、发展趋势与前景,宣传民办教育系统内的先进事迹,为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及此后配套《实施条例》的相继颁布使得中国民办教育步入了转型时期,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突显出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令人欣喜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已经为中国民办教育建立了法律体系,使得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有法可依。而政府在过去的2005年中推出的相关配套政策及其实施情况,包括这背后折射出的政府对待民办教育问题的总体态度,都值得肯定。

相关:

换一种方式游桂林2003年末,SARS影响未尽,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与研究伙伴剑桥经济预测依然给中国旅游业以乐观的评价。他们当时预测:未来5—10年,中国将进入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的预期增长都将超过GDP的增长..

谈谈中庸“中庸”,是中国传统理论中出现最多,也最争议的字眼。从上个世纪文化革命年代的大力鞭笞,到如今从阳春白雪到平头百姓的津津乐道,小小一个中庸,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黑白两面的褒贬,恐怕对中庸鼓吹最为起劲的孑L老..

上一篇: 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六大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下一篇: 旧城改造中若干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