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安徽省旅游业区域包小柏 一体化研究


更新日期:2016-07-01 09:27:36来源:网络点击:539532
摘 要: 中部地区旅游协作进程日益加快,这对于安徽旅游业既是发展机遇,更是严峻挑战。 文章在认识安徽省旅游业地域发展差异的基础上,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指出省内旅游业区域 一体化的必要性,并提出区域一体化的具体战略措施。
关键词:安徽省区域一体化安徽南部安徽北部
中图分类号:F592.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02-275-03
2005年10月30日,为期3天的第二届中国中部地区旅游协作年会在历史文化名城安庆落 下帷幕。在本届年会上,来自中部地区六省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山西和安徽的代表分 别签署了《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合作协议》、《长江黄金水道旅游合作协议》、《大别山旅游 合作开发协议》。这说明中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开始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中部旅游崛起有 了较好的起点。这对于安徽旅游业既是发展机遇,更是严峻挑战。安徽旅游业应充分发挥资 源优势,克服不足,强化自身,更快更好地融入中部旅游圈。
安徽旅游业经过20多年连续增长,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然而省内旅游业地域发展不平衡 现象日益严重,尤其是南部与北部地区旅游业差距拉大,联系较少,制约了全省旅游业整体 发展水平的提高,削弱了在中部旅游崛起过程中的整体竞争能力,不利于实现政府部门提出 的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安徽省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
一、安徽省旅游业地域发展差异
1.南北地区的划分。安徽省旅游业“九五”发展规划提出建设五大旅游区和一条旅游线, 即皖南、皖西南、皖东、皖北、皖中旅游区及沿江旅游线。这五大旅游区及旅游线之 间 发展水平差异明显。为了从宏观角度认识安徽省旅游业地域发展差异,本文从空间位置、旅 游资源特点、旅游业发展现状把全省分为两个部分,即安徽南部与北部。南部地区指长江沿 线城市及其以南地区,包括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巢湖、黄山、宣城八个地级 市,北部地区指淮河沿线城市及其以北地区,包括六安、合肥、滁州、阜阳、淮南、蚌埠、 毫州、淮北、宿州九个地级市。
2. 南部地区与北部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差异。安徽南部地区面积为61312平方公里,占全省4 4.1%,人口2048.03万人,占全省32.3%;安徽北部地区面积为77731平方公里,占全省55.9% ,人口4291.05,占全省67.7%?。北部地区土地面积比南部地区稍多,而人口则为南部地 区2 倍以上。旅游业各项经济指标相差则更为明显。安徽省南部地区与北部地区旅游经济指标差 异显著,南部地区国际旅游收入为北部地区的2.08倍,国内旅游收入为北部地区的1.88倍。 虽然两者国内旅游人数及人均逗留天数相差不大,但是南部地区国内旅游人均花费要比北部 地区高32.4%。如果考虑到两者的人口数量,则人均旅游经济指标差异更大。其次,南部地 区与北部地区旅游发展的联系较弱,目前安徽省几条主要的旅游精品路线都仅局限于南部或 北部地区,如两山一湖畅想、黄金水道漫游、天柱秀色探幽、皖东田园诗意、皖南水墨画廊 等仅贯穿于南部局部地区,淮河风光揽胜、皖西湖光山色、皖北历史交响则只沟通了北部地 区部分景点。这种南北不相往来的局面使得游客在安徽省境内停留时间大大缩短,南北之间 难以达成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客源共享,不利于南北两方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更不利于安 徽省整体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二、 安徽省旅游业地域发展差异原因探析
1.旅游资源差异。安徽省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品位较高。其中包括2处世界自然与文 化遗产,1处世界地质公园,10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9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6座中国优 秀旅游城市,5处国家地质公园,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5座国家级森林公园。然而在空间分布上南部地区与北部地区差异显著 。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来看,安徽南部地区旅游资源都比北部地区更具有竞争优势。南 部地区总体上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以“二山一湖”
2.安徽统计局.安徽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3.郭为,黄卫东,汤斌.改革开放以业鄂西北旅游发展与扶贫的可行性:一些发现和解释[J] .旅游学刊,2004
4.冯学钢.皖西地区旅游开发扶贫探讨[J].经济地理,1999
5.雍成瀚.安徽旅游发展的三点思考[J].决策咨询,2004
6.储节旺,周绍森.中部地区经济崛起研究现状综析[J].江淮论坛,2005
7.李树民.区域旅游合作的行为模式与动力机制[J].旅游学刊,2005

相关:

略论我国的环境税制建设税收是政府配置资源、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虽然设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税种,但缺乏环境保护专门的税种,有关规定也不健全,对环境保护的税收优惠单一,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因此,应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调整..

旅游发展与目的地社会变化关系的实证研究本文以天津蓟县盘山周边为例,用当地居民有关旅游发展对其生活影响的感知作为旅游业对其社会影响的衡量指标,以社会满意度作为目的地社会的衡量指标,结合相关理论和模型,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了旅游发展与目的地..

上一篇: 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是治理投资过热的根本之策
下一篇: 梁伯韬重新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