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牧区发展薄姬 历史经验的反思


更新日期:2016-07-01 09:19:44来源:网络点击:539485
一、牧区发展中的困惑
据统计,2004年内蒙古牧区与2000年相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5.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40.9%。2004年末牧区大小牲畜存栏数达到3025.68万头,比2000年增长了53.0%。各类畜产品产量也大幅度增长,2004年牧区牛羊肉产量分别达到13.47万吨和29.4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0.75%和40.29%;羊毛产量达到4.49万吨,同比增长16.93%。主要产自内蒙古牧区荒漠草原的山羊绒,2004年全自治区产量为5956吨,比2000年增长56.12%。以上数据表明,2000年以来内蒙古牧区经济增长速度很快,期间即使遇到连续3年干旱等自然灾害,也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实在令人振奋。
然而在兴奋之余,人们也注意到牧区为了取得上述增长而付出的惊人成本,牧民从增长中获得的效益却微薄得可怜。这里所说的增长成本,除了一般意义上的人财物成本外主要指资源和环境成本。虽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为内蒙古牧区和风沙源地区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展生态建设,在项目区内也确实取得了局部性的进展,可是内蒙古牧区全局性的资源衰退局面依然未能得到有效遏止,荒漠化扩展的趋势仍在继续,沙尘暴及其他自然灾害依旧不时在肆虐,环境改善的预期远没有实现。据内蒙古草原勘察设计院的数据,内蒙古草原退化面积由20世纪60年代占18%发展到现在占73.5%。草原退化原因很多,固然也有一定的自然原因,但是人为因素是主要的。据统计资料,2004年牧民人均收入2832元,比2000年增加651元,比同期全国农民收入少增加32元,比全国农民收入增加速度低了0.1个百分点。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期间一些牧民的人均收入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出现负增长。与此相联系,这些年牧民中的贫困发生率有蔓延的趋势。以正镶白旗牧区为例,1983年时无贫困户,之后贫困户逐年增加。该旗明安图镇某嘎查1985年首次出现两家贫困户,1990年增为8户,1995年为15户,2000年达20户,2005年达到32户,占51.6%。全嘎查62户中无牲畜的牧户有25户,而全嘎查80%的牲畜都集中在仅占总户数20%的牧户手中。
以上种种使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几十年来走过的路子。我们以往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生产建设方针、主张的资源利用方式和生产工艺等等,是否都那么科学、那么正确合理?是否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的全新思维去认真反思。
二、历史经验的反思
的节约型经济活动。目前的休牧、禁牧等是为了修复草原生态而采取的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把它无条件地加以永久化的想法并不妥当,更不能把这种临时无奈之举说成是将“落后的放牧改进为先进的舍饲圈养”的好办法。事实上,放牧并不落后,舍饲圈养也未必先进;真正有害的也不是正常放牧,是“超载过牧”,但所有放牧并不都属于超载过牧。超载过牧是指超过草原承载能力牧养牲畜的行为。检讨我们过去的各种做法,可以发现:不管草原是否饱和,一味向它索取,把无止境的市场需求压力全部压到草原上,而草场的经营者则为满足自己的致富欲望而不断增加牧畜数量等,这些正是形成今日超载过牧的深层经济根源。
,该项目来牧区污染了牧民大片草牧场,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牧区不顾条件办乡镇企业,既没有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众多劳动力,又没有发展技术密集型企业的高技术资源,运距远而交通运输业落后,比较成本上就处于劣势,所以牧区大部分地区终究没能发展起来;眼下要搞工业化、城镇化,有的领导不顾牧区原本就缺水干旱的实际,计划着要上大电厂、盲目扩大城镇规模。类似具体例子还很多。无论经济还是社会的发展问题上,不从实际出发、急于求成同样有害,同样不会有好结果。
三、政策建议
的局面。坚决依法查处非法开垦草原、到草原乱挖乱采的各种不法行经。资源允许条件下,有可能水利保障的地方开展人工牧草建设,绝大部分草原地区多实施休养生息、自然修复和松土补播等符合实际的草场改良措施。
坚定地发展草原畜牧业,依靠科技逐步落实草产业
未来草原牧区的第一产业仍然以草原畜牧业为主,发展草原畜牧业的决心不能动摇。但是,畜牧业的发展决不能因循守旧,而是同现代科技紧密结合在一起,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规划设计、决策和经营,在草原环保、生态建设、育种防疫、草原利用等畜牧业的各个环节都要采用现代科学理论、新的技术和技术手段,逐步实现从传统的头数扩张型发展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效益、求发展的转变。长远上,我们应当把逐步落实钱学森院士提出的知识密集型草产业建设构想当作牧区在本世纪要实现的战略目标。作为第六次产业革命重要组成部分的草产业不是以往草业概念的重复,而是一个具有极强生命力的全新理论。草产业是钱学森院士构想的农业型知识密集产业的第五类,它是利用草原,让太阳光合成碳水化合物为主的草,再以草发展畜牧业及其他生产;利用新技术革命的方法,利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研究并创立现代化草业和草业系统工程,综合经营加工、运输、旅游、采、养、猎等八九个方面……还将草业综合基地、定居点、现代化草业新村到旗县经济、通信电视、政治文化、教育中心等等,都通盘纳入到草产业综合发展的新结构图之中。这一理论的技术路线是“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被人们称之为“阳光产业”。可见,它并不是某个单一产业的发展思路,而是今后牧区发展的综合性目标,应当去着力实现它。
牧区的深化改革要从牧区实际出发,同草原文化相结合
当前牧区的实际就是大草原被分割成小块后牧民不能轮牧。但是,牧区下一步改革的深化也不能把牧区拉回原来的那个样子。频繁的所有制变更早已让老百姓厌倦。牲畜分到户,草牧场承包经营的格局确立,已经延续了20多年,期间各种思想意识及观念相互磨合,当前的现状业已固定为一种模式。因此可以设想,下一步牧区改革的深化,应该同草原民族的传统文化相结合,扬弃它的糟粕,理直气壮地继承和发扬它的优秀内核。具体从游牧文化的协作要求和放牧规律出发,在保持目前牧户家庭经营格局不变的前提下,本着自愿互利原则组织联户经营,把联合经营户的草牧场以某种经济形式联在一起,实行较大范围内的科学合理轮牧。牧民可以组织由若干牧户自愿联合经营的专业协会之类的经济组织,把经营草场以参股形式合在一起经营。牧区各地可以广泛推广这种办法。牧区每一地方具体制定改革方案时,务必要因地制宜,不可“一刀切”,牧区各地差别很大,只有不同办法才能适合有差别的不同地方。此外,借此机会在提高牧民组织化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
减轻人口压力,转移牧区超载人口
资源环境问题说到底就是人口与资源环境不协调的问题。人口超载是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主要矛盾方面。笔者建议,牧区各级政府要像抓经济增长那样抓转移牧区超载人口问题。有的问题可以用地方立法的形式,将转移牧区超载人口同消除贫困、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加以解决。
牧区超载人口是指超出牧区实际承载能力的人口。应着力纠正按照农耕地人口密度作标淮,不断增加牧区人口的错误。牧区人口实际承载能力的确定,需要相关学科专家严密计算和科学论证,之后应以某一级地方立法形式确定下来。牧区实际承载人口包括两部分:牧区草原承载人口和牧区城镇人口。
减轻人口压力,转移牧区超载人口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采取行政法规和经济手段并用的措施,严格控制草原地区人口的机械增长;二是鼓励并组织草原地区原来从事畜牧业的部分人口从牧业上转移出来,从事二、三产业,有效降低人口对草原的压力。

相关:

燎原集团有效推行5S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摘要:本论文以研究5S管理模式及其在具体实践中所起的作用为目的。重点以宁波燎原电器集团为例对5S的管理特征进行分析,指出5S所具备的五项基本职能以及做好5S要坚持的三大原则,即自我管理原则、持之以恒的原则和勤..

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摘要: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日渐成熟,各种资本经营活动日渐活跃起来。借助于资本市场实施多元化经营的潮流蔓延的趋势,一大批企业通过资产重组等资本运营手段向房地行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业等领域扩..

上一篇: 从酒业在地震中的损失谈纳米陶瓷材料的应用
下一篇: 谈大学生利用信息图书馆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