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农民工人力资本培鲍学全 训体系研究


更新日期:2016-07-01 08:30:08来源:网络点击:539037
◆中图分类号:F241.33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20世纪中叶产生的人力资本理论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教育是使个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的重要因素,这一研究结论成为本文研究的理论根据。本文从人力资本角度阐述了我国农民工培训的理论根据、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当前的农民工培训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农民工人力资本培训体系的建立提供借鉴。
关键词:人力资本 农民工 培训体系
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综述
人力资本观念最早萌芽于1676年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的经济思想中,他在分析生产要素创造劳动价值的过程中,曾把人的“技艺”列为除了土地、物力资本和劳动以外的第四个特别重要的要素。其后,著名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明确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他在《国富论》中指出:“工人增进的熟练程度可和便利劳动、节省劳动的机器和工具同样看作社会上的资本”。但第一次正式提出“人力资本”概念的则是美国经济学家沃尔什,他于1935 年出版了《人力资本观》一书,从个人教育费用和个人收益相比较来计算教育的经济效益。真正形成理论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1957年,明塞尔的博士论文《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收入分配》对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收入之间存在的必然关系进行了认真研究。1960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年会上发表了题为《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轰动了西方经济学界。西奥多·舒尔茨认为,“资本”有两种存在形式:其一是物质资本形态,即通常所使用的主要体现在物质资料上的那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其二是人力资本形态,即凝结在人体中的能够使价值迅速增值的知识、体力和价值的总和。1964 年,贝克尔发表了《人力资本》,提出了较为系统的人力资本理论框架,从而进一步发展了人力资本理论,使之成为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
人力资本理论的出现具有其历史必然性,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经济增长率公式出现了越来越大的误差,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远远高于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长率带来的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中越来越多地显示出个人收入与教育程度的关系,教育程度在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即教育程度越高收入水平也越高、教育程度越低收入水平也越低。
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发现了教育培训与个人收入水平的关系,进而建立了人力投资的收益率模型;将人力投资划分为教育投资与培训两个变量,并建立了个人收入与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发现了人力资本投资与企业发展及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了人力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性,从而将人力的扩大再生产划分为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 ;发现了人力资源投入的生产性质,即人力资源投入不仅仅是消费,也是投资,从而将劳动者的支出划分为消费性支出和生产性支出 。换言之,人力资本理论提出了劳动者的质量问题,将劳动者这一概念划分为劳动者质量和劳动者数量,进而建立了劳动者质量与个人收入及经济增长的关系。
当前,随着整个经济社会由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演进步伐的加快,人力资本理论的现实意义越来越突出。据测算,在当今发达经济体系中,物质资本投入每增加1美元,产出增长为1~3美元;而人力资本投入每增加1 美元,产出便增长3~10美元。这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在于:知识正在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正在成为主导生产力。
20世纪中叶产生的人力资本理论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教育是使个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的重要因素。同时,也由此带来了经济学观念的革命性转变,即由重视物质资本的投资到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由重视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到重视劳动力的质量提高,由重视一般性就业到重视结构性和选择性就业。调查结果表明,劳动力的文化程度与农户家庭的经济收入具有正相关关系。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在就业分布的总趋势是,文化程度越高,从事农业生产者越少,而面向第二、第三产业就业的比例则越大,且差距比较明显。同时,劳动力文化程度越高,从事农业以外的劳动时间也越长。这一研究结论成为加强农民工培训的理论根据。
现阶段我国农民工培训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每年还要新增600万农村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趋势。农民进城务工,更是我国现阶段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据统计,第二产业中,农民工占从业人数总数的57.6%,其中在加工制造业中占到68% ,在建筑业中占到近80%;在第三产业的批发、零售、餐饮业中,农民工占从业人员人数的52%以上。这表明,我国工人队伍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农民工已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因此,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不仅可以为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开发储备,还有利于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据劳动保障部对北京、天津、大连等26个城市使用农民工较多的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用工企业开始对农民工的学历、专业技能提出要求,在用工企业提供的岗位中,64.9%的岗位需要具备初中文化、23.2%的岗位需要具备高中文化,而近50%的岗位需要熟练工。但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素质状况,已经成为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瓶颈”。据统计,目前,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33年,仅相当于初中一年级文化程度;在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因此,从农民人力资本和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看,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迫在眉睫。
从1999年起,国家有关部门就开始组织实施专门针对青年农民进行职业培训的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2002年,教育部决定大力加强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目前,北京、河北、四川等11个省已制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或明确了培训任务。农业部、劳动保障部、教育部等部门于2002年出台的《2003 - 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提出: 2003-2005年,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1000 万农村劳动力开展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5000万农民工进行岗位培训。2006- 2010年,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50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引导性培训,并对其中的3000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2亿多农民工开展岗位培训。
农民工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建立和健全多层次的农民工培训体系。农民工培训表面上看应由企业负责, 因为农民工直接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但实质上,农民工是在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做贡献。因此,农民工培训需要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多方面进行有效合作,协调配合,发挥力量的集成优势,建立健全国家、企业、个人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工培训网络。完善培训资金投入机制。解决农民工培训资金不足的关键是建立农民工培训投资分摊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行,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政府对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开发人力资源负有重要职责。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扶持力度。农民工素质的提高、技能的增强能使所在企业直接受益,因此,培训应以企业为主体,企业应增加对农民工培训的投入。农民工参加培训可以提高其自身的人力资本,有助于找到更好的工作岗位,增加其就业机会,提高其收入水平,因而,农民工个人也应积极投资参加培训。中小型金融机构也可以提供小额低息贷款帮助农民工在就业前接受职业培训,使其有一技之长,以便更好参与岗位竞争。
健全与规范农民工培训市场。目前,健全与规范农民工培训市场要做到以下几点:打破培训市场由政府垄断的格局,整顿并规范培训市场秩序。政府应首先放开培训市场,以专业化的培训机构为培训承办主体, 进行企业化运作,为农民工培训开辟更大的空间。同时,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对现有的培训机构依法进行监管,在依法整顿改造的基础上提高其质量和水准,切实提高培训能力和水平,充分开发我国广大农村潜在的人力资源。统筹规划,把农民工人力资源开发与城乡劳动力资源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将农民工培训纳入国家整体就业培训系统之中。政府应加强对农民工培训和就业的规划与管理,搞好城乡培训和就业的统筹安排。当前农民工培训重点应放在农民工流入地,在流入地建立技能开发培训基地。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与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强化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劳动力市场“通行证”的就业准入制度的管理,引导和规范包括农民工在内的职业培训工作,促进职业培训主动面向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积极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健全与规范培训的信息发布渠道和制度,与招工信息渠道相比,我国就业培训信息的发布程序和渠道一直不够规范和健全。经验表明,把培训市场信息与就业市场信息相沟通,可使农民工在获得培训信息的同时获得就业信息,从而有助于增强农民工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制定农民工培训激励政策。用人单位负有培训本单位所用农民工的责任。用人单位开展农民工培训所需经费从职工培训经费中列支,职工培训经费按职工工资总额1.5%比例提取,计入成本在税前列支。符合条件的教育培训机构,均可申请使用农民工培训扶持资金。获准使用农民工培训扶持资金的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须相应降低农民工学员的培训收费标准。相关政府部门应出台农民工培训扶持资金审批管理办法,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实行补贴或奖励。农民工自愿参加职业技能鉴定,鉴定合格者颁发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任何单位不得强制农民工参加收费鉴定,鉴定机构要视情况适当降低鉴定收费标准。
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以提高培训效率。在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作用的基础上,改造和完善教育培训机构,加强基地建设,完善教学培训条件,建设一批能起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引导和鼓励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联合,增加培训项目,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引导和鼓励教育培训机构与劳务输出机构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签订培训订单或输出协议,约定双方责任和权益,实现培训与输出的良性互动。对培训机构与输出机构的合作,地方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制订鼓励措施,加强业务指导。发展和改革农村教育,使农村职业学校、成人学校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阵地。充实农村普通中学职业培训和就业训练的课程安排。具备条件的农村初高中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新增劳动力培训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内容。各类职业学校要扩大面向农村的招生和培训规模,积极开展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农村成人学校建设,充分利用农村成人学校开展农民工培训。城市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要结合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积极开展进城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成义,熊志坚.西部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商业研究,2003
2.冀学锋.沉重的边缘:“问题大学生”的内涵及成因解读.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
3.吴晓莉.论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与政府的责任.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4.王伟.高校扩招后研究生教育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6

相关:

论节约型社会下企业节约人力资源的策略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节约人力资源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分析人力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的现象出发,提出了实施流程再造、组织重构,以制度激励员工;进行工作分析、素质测评,使..

培养员工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最早在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重要的心理学力量。它最早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提出来的,主张心理学研究的重点要以人们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出发,倡..

上一篇: 《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原告人性的实例分析
下一篇: 美乐家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