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北京soho


更新日期:2016-07-01 07:58:11来源:网络点击:538724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股市的进步和资本市场的成熟,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已趋成为会计界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从盈余管理的研究背景出发,阐明盈余管理的内涵,动机及主要方式,指出共与会计造假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规范过度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盈余管理;会计造假
盈余管理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如今已经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它从早期寻机性会计演变而来,是源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股份公司组织形式的发展。它最初表现为利润平滑,后来则是秘密准备。在西方国家已逐步形成了盈余管理的理论和实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股市的进步和资本市场的成熟,盈余管理问题已日益突出,并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目前,我国一些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这些失真的会计信息中,一部分纯属违背会计法规,准则的会计造假,而另一部分则是过度盈余管理所致。因此,大众传媒普遍成为,盈余管理是件坏事,甚至将盈余管理等同于会计造假,盈利操纵。为了防止一些企业滥用盈余管理操纵公司利润,粉饰会计报表,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给投资者,债权人及相关利益者造成损失的现象,所以,加快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盈余管理的内涵
盈余管理是指高层管理当局在会计准则和公司法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会计政策选择等会计手段或者通过重组经营活动和交易来操纵盈余以增加企业价值或至少不减少企业价值的行为或现象。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方式
盈余管理的动机
管理者的主观因素是盈余管理的主导因素,企业盈余管理的主角是企业的经营者,经营者既期望企业价值最大化,又期望自己的个人利益最大化。因此,于公于私,企业经营者盈余管理的动机都十分明显。
总体看来,企业的盈余管理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管理层报酬动机。企业是否盈利、盈利多少已成为衡量管理者管理才能的一个重要标志,从而影响其升迁和奖励。所以管理层往往会通过调整收入和费用来进行盈余管理。第二,资本市场运营动机。有些企业为了获得上市、增发股票、配股及发行债券资格,或为避免亏损退市,避免被ST、PT等,也会有较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第三,合理避税动机。由于我国税制不完善,各种开发区、保税区等为了地方利益税收优惠政策过于泛滥,例如,有些开发区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在开发费用方面的优惠政策,使得有些企业调大研发费用,增加税前抵扣比例,以期达到降低企业所得税的目的。第四,债务契约动机。债权人为了保证债务人到期还本付息,通常会在债务契约中订立一些保护性限制条款,如不能过度发放股利,不进行超额贷款,计提一定比例的偿债准备金等等,这都使得企业惧怕因违反有关条款而招致的高昂违约成本。第五,政治成本动机。企业的财务成某高于或低于一定的界限,就会招致严厉的政策限制,从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特别是战略性产业,特大型企业,垄断性公司,其报告盈余过高时,会引起媒介或消费者注意,政府迫于压力往往会开征新税,或赋予其更多的社会责任。企业为避免监管部门干预,也可能会进行盈余管理。此外,首席执行官变动也会引发企业盈余管理动机。
盈余管理方式
盈余管理的动机需要通过一定的盈余管理方式才能达到目的。经总结归纳,盈余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除垢法。当一个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发生更替、公司盈利无法达到分红计划所规定的下限或公司必须报亏时,往往会压低盈利或将亏损夸大一些,来个利润“大洗澡”。这样做的原因在于把亏损留给前期,甩掉包袱,以提高未来盈利的可能性。第二,做大盈余法。当公司管理层想从分红计划中获取更多报酬,或公司临近违反债务契约,或发行股票时,一般会做大盈余,调高利润。第三,做小盈余法。企业为了避税目的往往会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计提减值。或为了减少政治成本、避免监管,一般会做小盈余,调低利润。第四,熨平法。当公司管理层想将盈余水平保持在分红计划上下限之内,或为保持债务契约上规定的一些财务比率时,通常会采取熨平盈余的方法进行盈余管理,避免盈余效用的失去或违反债务契约。
盈余管理的动机决定盈余管理的方式,基于管理层报酬激励、债务契约、资本运营和政治目的,其表现形式一般为做大盈余法或慰平法。基于纳税、更换管理层等目的,一般以做小盈余法或除垢法的形式出现。以上四种手法中,前三种如果把握不准确容易产生法律风险,也是我们不推崇的,但熨平法是我们比较看好的。
三、盈余管理与会计造假的区别
许多人把盈余管理同会计造假。盈利操纵混,为一谈;甚至将其等同起来,这些观点都是不正确的。盈余管理和会计造假是有区别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合法性不同。从法律法规上看,盈余管理是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管理当局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会计政策,运用合法的手段如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交易发生的时点控制、预计摊提费用等进行利润调节-而会计造假则是采用非法的手段,如虚列资产、虚增收人、隐瞒重要事项等捏造会计数据,致使会计信息失真失实,是一种严重误导报表使用者决策的欺诈行为。第二,主体不同。盈余管理的主体是整个企业管理当局。董事会、总经理、财务总监等高级管理人员都是盈余管理的实施者,有时会计人员也参与其中,但一般只充当配角。而会计造假往往是个别高级管理人员在私人利益驱动下实施的行为。第三,受益者不同。企业管理当局通过盈余管理实现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在满足股东、职工利益的同时也涉及私人利益,如经理分红、认股权及晋升的机会等。从某种角度上看,盈余管理的合理运用是企业经营战略的需要,是企业管理者管理水平的体现。而会计造假的受益者是极少数人,他们通过非法占有和侵吞公共财产获得利益,同时损害大多数股东和其他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对企业来说极其有害。第四,手段不同。盈余管理可以通过选择会计政策和方法,变更会计估计,资产重组,关联交易,合作投资或委托投资,资产评估、会计差错更正,及或有事项等进行盈余管理。而会计造假通常采用的是任意改变会计政策和估计、虚列负债、虚增销售收入、虚减销售成本、任意递延费用、隐瞒重要事项,甚至伪造原始凭证等无中生有的手段。第五,后果不同。从一个足够长的时段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企业实际的总盈余,但会影响实际盈余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盈余管理措施运用得当,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正面效应。而会计造假则是一种短期行为,不是以企业生产经营为基础实施的利润调节,而是毫无根据地对企业业绩进行编造,或有意隐满,使会计报表失去真实性,将直接侵害报表使用者的利益。性质极其恶劣。
四、过度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
盈余管理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在会计政策允许范围之内的盈余管理是合法的,通过盈余管理,企业可以降低契约成本。提高会计盈余信息的内涵,使盈余信息更能反映公司的经济价值。但当盈余管理超过一个度时,就会防碍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影响证券市场的资源优化和资本市场的合理分配,从而影响投资者的正确判断。然而,盈余管理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它,防止过度盈余管理造成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规范过度盈余管理,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
完善会计准则和制度
现有的会计准则在会计政镱选择上的空间较大,有关规定不够明晰,缺乏可操作性,给管理层创造了操纵盈余的机会。这就需要准则制定者做出持续的努力,及时规范会计实务中出现的问题,加快制定和出台新的具体会计准则,避免管理层采取机会主义的行为利用新兴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同时,还应该正确处理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关系。在质量特征上侧重可靠性,削弱一些相关性,减少企业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
建立产权约束的机制
产权制度对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具有先天的规范和界定功能。产权的明细界定,是企业开展会计活动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只有产权界定清楚,会计准则的运行和会计信息的生成才会有效率,才能既允许和鼓励企业根据会计交易费用的高低进行会计政策选择,又可发挥会计准则的激励约束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还应当针对企业管理当局设计一套有效地激励约束机制。
优化公司的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资本市场、经理市场、兼并市场等通过竞争所形成的外部治理结构和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监事会、经理所组成的内部治理结构。在我国,大部分企业内部的相互制衡机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力,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监事会在很大程度上形同虚设。要防止盈余管理的泛滥,就要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事会和经理的权力和义务使其各负其责、协调运转、相互制衡,同时要积极建立经理市场、加强证券监管,使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管系统都能充分发挥作用,对管理层的操控行为实施有力的监督。
提高证券市场有效性
中国资本市场很不完善,债券市场很不发达,银行也不轻易向企业贷款。这使得股票市场是上市公司最主要的筹资场所。然而,中国证券市场上对公司的上市,增发股票,退市后上市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上市公司为了在证券市场上获得收益,往往会进行盈余管理。提高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减少盈余管理行为,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第一,改革股票发行制度,从核准制转轨到注册制。即在满足充分披露要求下,均可公开发行股票。第二,改革终止上市的“连续三年亏损”的条件,变单指标为多指标体系进行衡量。如增加主营业务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等指标综合考察企业的盈亏状况。
规范中介机构的行为
这里的中介机构一方面指律师、会计师事务所等签证机构,另一方面是指券商。中介机构在信息传递与签证、公司质量评价与筛选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遗憾地是,现有的一些注册会计师们并没有固守应有的职业道德规范,在利益面前丧失了独立性,甚至发生与企业的管理层审计合谋行为,所以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势在必行。这需要完善能有效规范审计业务的准则体系,提高注册会计师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同时审计职业界应加强与其他监管部门的合作,加大对会计舞弊的监控和惩罚。此外,还要规范券商及证券分析师的行为,对新股发行、增发、配股中的欺诈行为,责成券商承担连带责任,并加大惩罚力度。
加强外部监管的力度
消除造假者的生存空间,除了需要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尤其需要股市的最高管理者的规范运作,这既包括完善企业IPO上市、配股、增发、一退市等制度法规,又包括对造假者的严厉打击,否则对股市的负面影响有可能是长期的。当然任何一项制度的安排,必须平衡的是短期利益和中长期利益之间的矛盾。另外,加强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对于严重的违反有关法规操纵损益的行为应予严肃查处,并严惩欺诈行为,确保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关:

浅议如何优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针对我国目前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主要缺陷提出了五点建议。 内部控制 控制环境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

关于加强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探讨摘要:工程预算是个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工程资金的投入与资金的分配,是关乎整个建设工程项目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环节,意义重大。文章对如何加强建筑工程中的预算管理进行分析论述。关键词:建筑..

上一篇: 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
下一篇: 邮政企业实施专业损益核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