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理性看待当前形势 科学推进和谐发被野兽侵蚀 展


更新日期:2016-07-01 06:13:51来源:网络点击:537692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成就斐然,世人关注。在我们倍感自豪的同时,更应保持清醒的认识:现阶段的中国只是一个经济大国,建成经济强国的路还很长。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较低,区域间发展还不平衡,综合国力不强,国民总体生活水平在世界排名靠后。现阶段我国人均GDP还不到2500美元,刚刚走出低收入国家行列,正在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经验表明,这一时期是矛盾凸显期,我们将面对影响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各方面因素的挑战。而当前,我们又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面对出口下滑、企业利润下滑、经济回升还不稳定等态势,可以说今年是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我们只有保持足够的清醒,理性看待当前形势,沉着应对与妥善解决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理性看待当前形势 沉着应对金融危机

大家都知道,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寒意日深,许多发达国家经济深陷衰退,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也面临重重困难,但我认为发展中国家才是最大的受害者。世界银行最新预测报告说,今年世界经济将下滑1.7%,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首次出现下降。这场由最初的债务危机发展成流动性危机,最后发展成信用危机的金融风暴影响力之广阔,规模之大,发展之迅速,可以说是人们预料不及的。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样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
面对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我们欣喜地看到:国际社会反应迅速,从去年11月的“华盛顿首次金融峰会”到今年4月的“伦敦峰会”,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平等地坐在一起,共商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威胁,过去紧张的美洲关系、中东问题也得到很大改善。特别是与会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就加强国际协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并一致同意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提供总额1.1万亿美元资金,以及在未来两年内提供2500亿美元用于贸易融资等决定,不仅增强了世界各国应对危机的信心,也对推动全球经济的复苏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应对这场全球性危机,我国政府一方面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另一方面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大国,以自信和负责任的态度,积极与国际社会携手合作,通过双边、多边和地区性合作等各种渠道,为世界经济尽快走出困境做出积极的贡献。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伦敦峰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同时也向世界做出了郑重承诺:在努力保持我国经济较快稳定增长的同时,大力加强双边和地区性的务实合作,以促进贸易和投资发展,促进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目前,我国已免除了46个最不发达国家的债务。可见,我国在进一步落实国际社会达成的共识,树立更坚定的信心,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实施更合理的改革,努力取得实质性成果已迈出巨大步伐。应该充分肯定,党和国家采取的一系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对策已初见成效,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已经成为全党干部的共识,我国国民经济总的发展态势正在往好的方面发展,总体态势非常鼓舞人心。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很多问题,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美、日、欧盟、俄罗斯等国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采取的措施,见效甚微,问题不少。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性要有足够的估计,必须清醒认识到,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绝不是一、二年能恢复的。即使在中国,要使经济全面恢复,结构得以调整、国民经济增长模式转变,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措施真正得以落实,就业形势得以好转,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估计和认识,对金融危机带来问题的严重性也必须要有足够的估计和认识。
在国际金融危机尚在蔓延和深化的情况下,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398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1%,其中,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从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12025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70070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57767亿元,增长8.3%。在GDP增长的三大需求拉动中,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4%,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第二是投资,即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库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7.6%,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第三是国外需求,上半年进出口总额9461亿美元,同比下降23.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负41%,下拉GDP增长负2.9个百分点。从这些经济数据可以看出,在上半年中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效果已经显现,我国经济企稳回升,正在向着复苏的方向发展,特别是随着国家四万亿投资计划的逐步下达,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得到大幅提高。
面对这些经济数据,可以说是有喜有忧,喜的是GDP出现了连续上涨,尤其是二季度GDP增速,不仅扭转了此前连续七个季度的回落态势,而且逼近了人们期待的“保八”目标值。忧的是在来之不易的“飘红”数据中,也有一些数据不容我们过于乐观。我们注意到:在上半年GDP实现来之不易的7.1%增长速度中,主要还是靠房地产、汽车、投资的增长来拉动,而居民消费价格却继续下降,生产价格同比降幅较大,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1%。这说明目前CPI和PPI目前仍处于下行状态中,消费市场并不活跃,其他各个方面的消费还有待采取进一步的措施、通过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等方式来实现增长。在投资拉动中,固定资产投资所占比重太大,高达91321亿元,同比增长33.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7.2个百分点,成为上半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动力。其中民间投资尽管增长较快,但应当看到,国有企业的投资、政府的投资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快,进一步激活。同时,我们的对外贸易却持续大幅下降,这说明国际金融危机对外贸经济的影响仍在加深,贸易经济体尚未复苏,我们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并未好转。
由此看来,上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整体表现好于预期,这只能说明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是及时的、正确的,而且是初显成效的。但是,如果我们用“又好又快”这把尺子来衡量,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认真解决,尤其是近年来中央强调的结构调整问题,可以说已经到了关键时刻,这是上半年经济数据传递出的一个重要信息。正如国务院新闻发言人表述的: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很多,国民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回升态势还不稳定,回升格局还不平衡,回升过程中还存在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但是也有专家认为当前四万亿投资计划以政府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导,居民消费并没有被明显拉动起来,而这应成为未来夯实经济复苏基础的重要“着力点”。这一观点我认为是有道理的,因为我国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711亿元,同比增长1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6%,同比加快3.7个百分点。这还包括第一季度中我国有春节这个集中消费特殊习惯的影响,以及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国家采取的一系列促进居民消费政策的影响,才有如此的效果。我一直坚持要理性看待这些数据,作为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坚定信心的前提下,充分估计经济运行中的很多问题和困难。缘此,我的主要观点是“理性看待当前形势,沉着应对金融危机”。我认为尽管上半年出现了一些令人欣喜的迹象,但是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仍面临诸多困难,战胜危机实现和谐发展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外部需求的减少,出口需求下降幅度较大,造成企业效益下降,财政收入减少,就业困难增多。正如温家宝总理多次明确的:“我们既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做好各项工作的信心;又要充分估计面临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决不能盲目乐观,掉以轻心;宁可把困难和风险看得重一些,把应对危机的时间估计得长一些,把政策举措准备得充分一些,扎实工作,毫不松懈,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
二、应对危机三个不动摇 重视效率民生保增长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为保持经济发展态势,坚定果断地采取应对措施,把影响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已经采取了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存贷款利率、减轻企业税负等措施。同时,在决定今明两年内投资四万亿元进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后,汽车、钢铁、纺织等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也相继通过并付诸实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必将有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也将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可是,继国务院推出四万亿元投资计划后,各地政府也先后公布了各自的投资计划,根据后来网上公布的投资计划总额达22万亿元,这一投资计划数额几乎接近2007年全年的GDP,这绝对不是个小数目。当然,这一数额只是各地方政府的意向,最终能否实施还决定于国家发改委对具体项目的审批。现在一些城市的建设国债已经开始发行,但我看也很难筹集到这么多款项。
另外,我们应注意到,在已公布的投资计划中,重点仍然是铁路、公路、电厂、房地产等基础设施项目,而民生工程所占比例很少,约占15%。这一点不得不让人担心又会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也担心会不会降低我国的整体经济效率,更担心地方政府少数领导干部受错误政绩观影响,会不会盲目搞新一轮“大跃进”。为此,从去年底开始我多次在一些会议和场合上强调:我们一定要谨防错误政绩观对经济刺激方案的负面作用,在实施的一系列应对措施中必须一定要在效率和民生两个方面下足工夫,高度重视投资的效率和民生问题的解决是最关键的,全力推进和实现我们的保增长目标,同时一定要坚持做到以下三个决不动摇:
第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信心决不能动摇。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个谈论多年的老话题。1995年党中央就已明确提出“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的方针。10多年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有了很大进展,但从总体上看还没有实现根本转变。建国60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0多倍,矿产资源消耗却增长了40多倍。可以说,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靠资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粗放投入实现的。这一粗放式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尖锐的资源与环境矛盾,已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过程中不能绕行的瓶颈。在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下,生产扩张与资源消耗、生产规模与环境恶化之间的正比例关系,不可能通过经济增长得到转变,相反,生产越扩张,就越是激化了这些矛盾。为此,我认为只有继续加快转变、彻底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制约经济长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环境与资源的约束日渐严峻的今天,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已经刻不容缓。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要求,使“三高一低”的粗放增长方式彻底转变才是提高投资效率的必然选择,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第二,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决心决不能动摇。
近年来,越来越频繁的环境突发事故和群体性事件已表明,环境问题已不再是一个经济问题或战略问题,已上升为影响经济、制约社会、涉及政治的大问题,已经危及到国家的生态安全,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突破环保瓶颈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大家知道,目前国内的许多行业都在“吃房地产的饭”,虽然其中有不少行业造成了包括污染在内的各种问题,但要对其调整却十分困难。比如要关闭一个钢铁企业,就得面临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减少等一系列问题,甚至会波及到社会稳定。这主要是一些地方政府将房地产业作为当地支柱产业并刺激其飞速发展后,过度依赖房地产的产业政策向钢铁、水泥等行业释放了强烈的市场信号,刺激了这些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顽固”地持续扩张。为此,我认为在下一步的加大投资中,一定要切实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投资力度,要坚决遏制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抓好重大节能工程建设,利用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机遇,加大企业技术改造的力度,增加投资下决心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彻底解决排污和生态保护问题,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第三,以人为本、为民造福的要求决不能动摇。
国家发改委去年底已明确了四万亿的投资方向,第一是民生工程;第二是农村、农业、农民的需要;第三是基础设施建设;第四是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投资;第五是生态环保;第六是用于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由此可见,国家解决民生问题的决心之大,我们地方政府也决不能放松党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的期待。由于民生投资没有即期效益,一些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不高,这必将使政府投资与市场投资相混淆,降低社会整体投资效率,民生短板依然存在,自然也不能很好地实现国家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保持经济增长的目标。为此,我认为抓住加大投资机遇,各级政府应认真解决好以往在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等方面政府支出不足问题,尽快弥补经济发展的短板。同时,企业也应积极帮助采取措施帮助当地居民增加就业和稳定收入,特别是对城乡弱势群体的关注,进而推进我国社会的稳定和谐是当务之急。
对于如何防止政府投资低效在世界范围内一直都是一个大问题。这次国家为了提高投资效率,防止滋生挪用、贪腐等现象,有关部门已做出了监管预案,由中纪委牵头,与财政部、监察部、审计署、发改委等部委组成联合检查组,派往全国各地以此全程监控投资分配到各地的项目投资建设情况。我认为,国家的这些举措都很好,关键看下一步的落实了。在此我强调一点,就是积极鼓励民间投资才是提高投资效率的根本之举,只要能够进行民间投资的,就不要进行政府投资,本着有利可图的项目要积极利用民间资本,投资回收时间长的项目政府投资。坚持做到官不和民争利,国家投资主要成为启动民间资本的引导资金,以达到效率最大化。同时,政府应建立正确的、有明确预期的税收政策,在市场下挫时降低资源配置成本,就能够激励民间投资效应,不愁引不来巨额民间投资。积极财政政策的四万亿元虽是政府行为,也需要做到任何支出都需要财政盈余,发行国债等办法是可预支未来收入,但低效投资、与民间投资争抢市场,忽视民生项目,必然在未来会降低我国的整体经济效率,进而也会影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长远目标。
三、科学推进和谐发展 妥善解决六大问题
当前,我国企稳回升的局面来之不易,是全国人民近一年来坚忍不拔、团结奋斗抗击金融海啸冲击的结果,充分证明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扩大内需的一揽子计划是正确的、有效的。 但是,在看到形势好转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国民经济回升基础尚不巩固,格局不平衡,还存在不确定的因素。不巩固,就是说经济回升刚刚出现,稍有放松或者受到外部较大的冲击,就可能出现反复。不平衡,就是说不同地区、不同行业表现有好有坏,存在较大差距。不确定,就是说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发展蔓延,外部环境何时能根本好转尚难预料。就业压力加大、出口严重萎缩、财政增收困难、企业利润下滑等一系列问题警示我们,困难时期并未过去,必须做好在较长时间内应对各种困难和复杂局面的准备。不过,我认为“金融危机是把双刃剑,使危机和机遇并存”,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是个“大课堂”,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自身发展的不足,经济高速增长时,容易掩盖经济结构矛盾和问题。但困难时刻,让我们对科学发展的认识更到位,坚决推进科学发展也才能更加深入人心。现在,我国改革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关键阶段,我希望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不能只看到上半年的经济形势好于预期,就放松了努力,放松了科学发展的要求,下阶段要按照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巩固和发展经济回升势头,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提高经济回升的质量。同时,我认为在落实好中央有关部署的前提下,除坚持好以上三个不动摇外,还需要集中精力解决好制约和谐发展的各种问题,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此,我希望各级领导干部下半年中还需妥善解决好以下6大问题。
1.坚决防止基本建设规模过分扩大,再次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严重恶果。投资于基础、生产性建设确实是一个良策,但这里要有一个度的问题,如果过度造成扩张,该缓的不缓,该停的不停,完全从一个地区利益出发,争先恐后的争取上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一定会再次抬头。这样做从表面上看虽然发展速度上去了,但从长远和根本利益上看,不仅没有效率,反而会造成新一轮的“三高一低”,这样我们的代价就太大了。我想大家已注意到,我们不少开通的高速公路上跑着寥寥无几的车辆,许多高速列车上乘客稀少已是不辨的事实。
2.在信贷规模攀高、股市楼市再现泡沫的时候,考虑国情慎重推行应对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加强监管力度。目前全球的央行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挑战,就是在经济刚刚出现复苏迹象时,怎么从宽松的货币政策中退出。美联储最近也在调整,公开表示要根据资本市场流动性状况适时调整政策,我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一方面实体经济还存在负面因素,而另外一方面资产价格已经飞速涨起来。虽然上半年我国的CPI指数让人放心,可是让人真正忧虑的是疯涨的房价和股指,以及上半年的信贷总规模增加了7.37万亿元,大大超出市场的预期,如此天量信贷,人们担心通胀将发生似乎有比较充分的理由。为此,对于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我认为一定要慎重推行。同时,有一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我国人民长期形成的节俭、储蓄的消费方式,应该给予充分考虑。我国老百姓存在银行的钱,是具有劳保性质的,如何使它们保值、增值,应该引起有关部门和央行重视,如果一味地下调利率、刺激消费,忽视了储蓄对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势必会影响人民的储蓄积极性,进而也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3.在落实国家的“十项措施”和“十大产业振兴计划”过程中,一定要防止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问题。国家提出的四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应对金融风暴的影响,保持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如果在实施这一目标过程中,脱离经济发展规律,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把这一政策演变成一场固定资产投资大比拼,盲目确定投资目标、扩大投资计划,其后果将会十分严重。越是关键的时刻,越要头脑清醒;越是重大的决策,越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一定要谨防错误政绩观对经济刺激方案的负面作用。我认为十大产业振兴计划的重点在于加大企业技术改造的力度,应该下决心筹集更多的资金引进工业企业急需的节能、减排的先进工艺、先进装备,这是振兴工业的根本之策。像钢铁、有色、煤焦、重化工等工业领域,要利用这次金融危机,下决心关闭一批工艺差、产能低、效益低、污染严重的中心企业,提高企业产能集中度,培养一批特大型集团企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此,在下一步投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产业结构的平衡,注意投资结构的改善,应尽最大努力扩大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引进节能减排高效先进装备,才会使我国工业企业发生质的变化,为产品结构调整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这是我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落实科学发展观至关重要的关键所在。
4.尽快帮助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抓住机会推进改组调整、整顿本身的结构管理问题是赢得战胜这次危机的又一关键环节。目前,我国各类企业在经营管理方式上必须有一个转变,必须尽快从旧的企业制度过渡到现代企业制度,改变家庭式管理,实现民主科学决策。在产品设计、产品创新、产品质量管理,自主知识产权等问题上要有突破,不能仍然停留在过去以模仿为主上。生产型企业的“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尽快提上日程,服务型企业的“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必须实现“转型”。现在的市场,只有经过产品的创新、服务以及管理的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才能赢得客户青睐和市场认可。
5.面对当前严峻形势,大力引导和倡议我国各类企业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形成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合力是必然选择。大家知道,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需要众多企业的发展来支撑,而一个企业能够发展壮大,如果仅靠投资一千万或者几个亿,若没有一支能够打得响、兢兢业业工作的团队和员工队伍,你投资再多也很难成功。现在美国和欧洲已有两百多家公司,都提出了让员工快乐工作、快乐劳动,我认为他们的做法很好。对于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现阶段众多企业家已形成共识,并且都已开始积极践行。在当前这个时候,我们的企业家更要把企业职工看成自己的兄弟姐妹,为国家分忧,努力减少裁员、扩大就业,主动帮助弱势群体,在应对危机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才是赢得市场美誉度的最佳时机。企业家们必须认识到,只有更加看重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有发展前途,才是一种真正的企业发展觉悟,只有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中比贡献、比责任,用实际行动创造出企业的新辉煌,才能得到世人尊重,这样的企业才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引导和倡议各类企业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形成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合力,才能最终战胜这场金融危机推进和谐发展。
6.应对金融危机不仅不能减缓改革,而应要加快改革和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我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是根本出路。当前只有进一步解决好机制和体制上的问题,才能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才能科学推进我国的和谐发展。温家宝总理近期已为我们明确了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主要是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体就是不仅要有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而且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仅要有国家大规模的财政投入,而且要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和民间资本的投入。不仅要有调整和振兴的宏观规划,而且要尤为重视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动力。而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最重要的三个方面是:一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二是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各方面的监督,使政府的行政运转依法进行,并置于监督之下。由此可见,我国政府的已为抢占了科学发展的制高点,我们各级政府只有全面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才能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才能夺取战胜危机的最后胜利。
在此,我还想补充一点,就是当前占我国国民经济半壁江山的民营经济能否渡过难关,除自身努力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党中央、国务院已做出了战略决策,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措施更具体,这是我们应对危机的坚定后盾和根本保证。为此,我们各级政府部门必须责无旁贷地密切关注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坚持把企业的难点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深入开展“搞服务、解难题、促发展”活动,切实落实好帮扶措施,与企业共克时艰,实行抓大扶小,促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努力改变过去的工作方式和做法,尽快完善“融资担保、信用评价、技术服务、人才培训和维权服务”五大体系,要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尽力为中小企业成长创造良好条件,才能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动力,也才能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从而解决好当前困扰我们的就业问题。
总结以上看法,最后我进一步强调:应对金融危机决不是仅仅救一时之急,困难磨砺意志,挑战考验智慧,应急之中,需要着眼长远的从容,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理性看待当前形势,沉着应对金融危机,形成多方合力科学推进我国的和谐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具体到大家的工作实际,那就是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作为一个“大课堂”,让我们重新审视自身发展的不足,在挑战中,职工需要提升职业技能,企业需要增强创新能力,国家需要转变发展模式。进入危机也让我们认识到,只有科学发展,我们才能冲破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困难,跃上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在当前这个重要节点上,中央一再强调: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克服经济发展困难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我们只有把中央要求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落到实处,在化解危机的实践中大大提高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才能在推动我国科学发展中贡献我们的力量。

相关:

2008,一种新资本意识正在展开2008年,一幅全新的全球资本市场版图已经诞生,一种新的视野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意识正在展开。郎咸平到处讲发现行业本质,把本质看成一个最终的东西。从一个固定终点的”本质“看世界,郎眼里到处是不经济和危机。《资..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技术应用摘要:为了及时确定故障线路,在小电流接地单相接地故障中采用正确合适的选线技术对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国内选线装置存在一些问题,很难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文章对主要选线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研..

上一篇: 中英文平面广告劝诱力及其实现
下一篇: 企业品牌与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