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坚持以人为本管理贯彻科学承山穴 发展观


更新日期:2016-06-30 16:45:34来源:网络点击:532148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分别从政治理论和社会实践的角度,指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存在价值及其作用,重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这种“以人为本”的政策导向的大环境下,各行各业都在倡导、探索和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坚持以人为本也成为企业经营管理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也是市场经济的要求,是全球企业发展的一种潮流,一种必然趋势。
一、以人为本管理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一种组织员工的管理思想,是指以人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为核心,创造相应的环境、条件,以个人自我管理为基础,以组织共同远景为引导的一整套管理模式。它始终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贯彻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培养人的理念,强调员工在管理中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行为,强调员工的人格,强调人的主体性,提倡人的价值,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企业与生活的需要协调统一起来。
二、以人为本管理的重要性
1.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企业生存的客观要求和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人是创业之根,强国之本。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先进知识和创造力的因素,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任何管理中的各种因素及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由人去掌握和操作,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管理目标的有效实现,这些都要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离开了人,管理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和发展的动力。其次,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持强大的竞争力,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的创新,而在企业中,只有人才具有自主创新的能力。企业竞争的根本点在于人才的竞争,在于激发人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调动人的创新积极性。而只有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激发和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使人的尊严、价值、个性、自由等得到尊重,为人的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通过共同的价值观赢得人们思想上、心理上的普遍认同,才能真正调动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并以此获得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知识经济时代,人的知识取代资本和自然资源成为最基本的经济资源。知识和其他经济资源相比,具有积累性、共享性、利用性和创新性的特点。知识的积累性能有效地防止知识随着某项具体工作的结束,或随着员工的离职而流失,是企业生存、持续发展和迅速成长的基础;而知识的共享性和利用性可使每个员工能更有效地接触和使用社会及企业的知识和信息,从而扩充员工的知识量,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扩展企业整体知识储备,为企业知识的再利用创造条件。知识只有通过人的真正使用,才会产生价值,才能取得最佳的行动效果;知识的创新性则是企业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基础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将整体的知识储备扩大并由此产生新概念、新思想、新体系的过程,并应用到企业产品和服务之中,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保持不断增值的状态,并使企业的发展保持持续活力。而人恰恰既是知识创新的主体,又是知识的鲜活载体,所以,企业的知识积累、共享、利用、创新必须以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为前提。只有重视对人的管理,培养知识型员工,激发知识型员工的生产力,使知识成为一种企业能共享的、可持续利用的、可指导行动的知识资产,才能真正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以人为本的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原动力。“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人,而人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是密不可分的。著名的“3P”理论认为企业是以人为主体组成的,企业是为人的需要而进行生产的。它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人是管理的主体,是管理活动的创造者。二是人是企业管理中最基础的连结点和要素。三是企业管理是围绕人的需要进行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第一,有利于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的管理者如果能很好地利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满足员工的感情、社会心理等精神需要,激起员工的积极情感,必然会大大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取得预想不到的效果。第二,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人是企业形象的载体,良好的企业形象离不开人的作用。只有通过提高员工的素质才能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第三,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凝聚力的大小与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密切相关。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表现在员工对企业的热爱程度、关心程度和贡献大小上,而这些又取决于企业对员工的态度。因此,现代企业管理必须围绕“人”来做文章,企业管理的目标最终要靠人来实现。
三、实现以人为本管理的途径
1.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认为,人是企业最大、最有价值的资本、资产、资源和财富,是企业的主体和核心。随着世界性的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过度,企业传统的劳动方式在技术革命的冲击下发生重大变革,人在生产中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员工不再是受制于机器的附属物,而成为生产中的真正主人。因此,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重新认识人的本质和心理活动,重视人性、人的价值、地位和作用,充分体现人本性、亲和力,追求管理的人情味、艺术化,形成不同个体的特色优势,努力创造团结协作的氛围。对物的管理也应通过对人的管理来实现并通过协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们自觉地发挥潜能来达到组织目标,实现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2.培育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个性、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规章制度、风俗习惯等等。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是员工素质的重要保证,而且是企业员工获得朝气与活力的源泉,是企业的灵魂所在。它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产生对组织目标、准则、观念的认同感、使命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激励力,自觉地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工作。因此,企业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必须营造独特的企业文化,在企业中形成一种和谐进取、学习创新、品格高尚、团结协作的环境与氛围,使得员工在这样的环境与氛围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学习获取新知识,在完善自我的过程中实现尊重人、理解人的价值观,并与团结奋进的企业精神和良好诚信的企业形象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激励员工不断奋发进取,不断创新,以巨大的凝聚力与责任感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3.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
团队是使组织提高运行效率的可行方法,它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员工的才能,发挥集体的力量。尤其是现代企业中遇到的一些具体特殊任务,必须依靠要团队的力量才能完成。团队并不等同于一般的群体,团队的目标是和企业的组织目标完全一致的。在一个团队中,团队成员有强烈的归宿感,有无私奉献的品质,强调的是成员之间的合作,极力避免过度竞争,通过竭诚合作发挥个体无法企及的作用,保证组织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团队精神是员工不可缺少的精神。只有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并将其融入企业的价值观和文化中去,员工个人才能随着企业一起发展、成长,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4.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
学习机制。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氛围,使企业员工有着强烈的紧迫感受和不断学习的自发愿望。学习、培训是企业回报率最高的一种投资,据摩托罗拉公司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他们针对员工培训,每投入10亿美元的费用,就能在利润上获得30亿美元的回报。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并结合员工们各自的职业生涯设计调查,有计划地为员工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通过各方面的制度改革来规避培训风险,不仅可收获到员工素质提高所带来的更大经济价值,而且会逐步拥有更多的对企业发展忠实的忠诚员工,体现以人为本管理中人文关怀倾向。
激励机制。激励是推动个人向期望目标前进的动力。以人为本管理的最终核心是激励并留住且重用企业的核心人才。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运用不同的激励手段来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构建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是实现以人为本管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激励的原则主要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正向激励与反向激励相结合;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相结合等等。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既要运用严格的制度来约束职工的行为,使他们有一种危机感,从而产生一种拼搏的力量,又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激励方法,不断提高员工参与管理和自我管理的意识。企业要根据员工需求变化和不同层次员工的需求,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并不断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
保障机制。包括法律保证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保证。法律保证主要是指通过法律保证人的基本权利、利益、名誉、人格等不受侵害。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是保证员工在病、老、伤、残及失业等情况下的正常生活。
选择机制。主要指员工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力,有应聘和辞职、选择新职业的权力,以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与此同时,企业也有选择和解聘的权力。实际上这也是一种竞争机制,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和优化组合,有利于建立企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群体。
环境影响机制。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的发挥,必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一是人际关系。和谐、友善、融洽的人际关系,会使人心情舒畅,在友好合作、互相关怀中愉快地进行工作;反之,则会影响工作情绪和干劲。二是工作本身的条件和环境。人的工作条件和环境的改善,必然会影响人的心境和情绪。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和工作条件环境,让所有员工在欢畅、快乐的心境中工作和生活,不仅会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也会促进人们文明程度的提高。

相关:

网络中的社会行为科学技术只是工具,没有善恶。如何尽可能避其所短、用其所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考验。前几篇文章讨论了智慧网络和网络中的群体智慧,其实互联网贡献给我们的远远不止于此,其中一个重要的贡献就是对人类社会行为的..

下一个三十年的中国模式我们对信息化是什么,没有一两百年经验教训,无论怎么认识也都是难以到位的。朱雍在谈互联网的时候,曾引邵雍“古者谓三十年为一世……苟有命世之人,继世而兴焉,则虽民如夷狄,三变而帝道可举”的话发挥说,三十年是一..

上一篇: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下一篇: 采购管理内涵及相关概念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