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现状及国外经验启茌 示


更新日期:2016-06-30 15:52:18来源:网络点击:531867
草原畜牧业是以天然草地资源为基础,通过对牲畜的放牧获得畜产品的传统产业。也是内蒙古最具有地区特色的产业,更是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天然草原不仅是内蒙古牧区的最大自然资源和最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及生活资料,更是维持该地区及周边地区生态平衡中分布面积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天然草地资源的盛衰状况不仅决定着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根本,同样也决定着该地区及周边地区生态安全的根本保障。
一、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现状及特点
草原畜牧业生产中最基本的就是人、草、畜三大要素之间复杂而多变的有机关系。没有辽阔的草原,就不可能有草原畜牧业。内蒙古的草原畜牧业历史悠久,特别是近几十年有了很大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畜产品。同时,牧业人口不断增加,牲畜头数迅速增长,人均拥有草场资源不断下降,导致了长期的过度放牧及不合理开发。特别是在干旱、半干旱的草原牧区,严酷的自然环境条件又极大地限制了人工草地的发展,难以实现“增草增畜”,使一些牧区处于增草难、增畜难、减畜更难的困境。长期的超载过牧,对草场的利用强度不断加大,导致草原退化、沙化、草场生产力逐年下降、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草原畜牧业面临着空前的后备资源短缺,畜牧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发展后劲乏力的严峻局面。
牧区的超载问题
牧区的超载,一是人口增加,二是牲畜超载。近半个世纪以来,牧业人口增加的倍数远远超过了牲畜头数增加的倍数。牲畜头数超载的根源在于过多的牧业人口,过多的牧业人口瓜分着极其有限的牧业资源。从统计年鉴上看,进入本世纪以来牧业人口开始缓慢地下降。但事实上这部分人仍占据着草原牧区的自然资源,而且多数是把草原出租或承包出去,这样只能更加重对草原的危害。如果不能有计划、有秩序地减少现有牧业人口,牧区就难以得到健康、良性发展。
滥建围栏问题
围栏是草原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更是实现划区轮牧不可缺少的必备条件。围栏虽好,但成本却很高。如果不计成本,不注重它的实际效果到处围建,同样会产生一些负面作用。特别是对亩均产草量只有几公斤到十几公斤的干旱与半干旱草原。从生态承受角度来说,应该以减人、减畜来减少生态环境的压力最为明智。从经济角度来说,高投入的围栏在干旱的荒漠草原是不会有经济效益的,围栏的成本投入一般情况下难以收回。最常见的负面作用是堵塞道路、拦截野生动物规律性季节迁徙及缩小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限制了马、骆驼均衡采食活动范围等。内蒙古的马与骆驼绝对数量近些年急剧减少,在牲畜总头数的比重中不断下降,与有些围栏围建不当有直接的相关。还有,在牲畜超载的情况下,如果不减畜,围栏内的放牧强度虽然一时得到减轻,但围栏外的更大范围内放牧强度则进一步加重。
滥建饲料地问题
滥开饲料地已经成为草原牧区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不管年均降雨量多少,有些地方以人均饲料地不少于几亩为依据来评定草原建设进度。许多饲料地建在了河流两岸,有的开在原本就稀缺而珍贵的湿地上,这样只能加速草原退化。草原湿地的破坏,意味着草原肾脏功能的衰竭,更意味着草原机体不可能有健康的发展。
滥建固定建筑问题
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河流与水源是最稀缺而宝贵的资源,是绿色草原生命的源泉。河流两岸是草原牧民暖季最重要的夏营地,为了均衡持续利用草原,夏营地一般每十天半个月就搬一次,而且牧人每天的放牧路线不重复,起到了没有围栏的划区轮牧作用。人与家畜短暂的逗留,使践踏的痕迹很快被不断生长的绿色植被所淹没,所到之处草原不会受到破坏。而现在河流两岸可以随处见到砖瓦、土木建筑的居民点,不仅破坏了草原特有的景观,也破坏了草原植被与河流环境。对草原来说是不可持续的,用不了几年居民点四周就会成为不毛之地。盲目开发水源问题
在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区大面积开发缺水草场,一是投资难以回报;二是水源的开发,放牧利用强度的加大,会加速草原退化;三是干旱、半干旱草原本身就是资源性缺水,如果大量抽取地下水源而得不到补充,地下水源最终也会枯竭。因此,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开发水源一定要慎之又慎,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科学论证后,确定具有可持续性方可开发。
畜群品种引进问题
目前小尾寒羊在干旱与半干旱草原牧区随处可见,有些牧区虽然牲畜数量上去了,质量却下降了,经济效益并不像引进者预期的效果那样。草原极其有限的承载力,只有地方特色的优良品种才具有产地优势。从全国及全区来说,肉类总量基本上达到了供求平衡,短缺的是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产品。用有限的纯天然无污染的大草原,生产内地的大路货,不仅是对资源的最大浪费,更重要的是会砸了具有草原特色的品牌。还有黑白花奶牛,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差,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死亡率往往是本地优良品种的几倍。而且对饲草料的要求量多、质高,如果管理与饲养跟不上,不仅谈不上高的产奶量,甚至会血本无归。
生产方式问题
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不同于农区及城郊畜牧业,特别是干旱与半干旱草原,自然条件比较严酷,单位草地生物量很低。因此,并不是通过简单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就能够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草地生产力。草原畜牧业与农区及城郊畜牧业有很多的不同之处。首先草原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草原畜牧业最大的特点及优势在于合理利用天然植被而不破坏它的生态作用。是一个对自然的依附性极高、对人口的承载力较低的脆弱产业,是一个需要对草与畜同时进行双重经营与管理的产业。既要考虑草原的生态功能,又要获取最大化的畜牧业经济效益。事实上,草原畜牧业不大适合高度的集约化,而低密度的四季轮牧更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获得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这也是游牧业能够在茫茫草原上延续数千年,保持草原绿色的根本所在。
三、国外保护草原与发展畜牧业的成败经验
国外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在保护天然草地并开发人工草地方面实行了非常严格的保护制度并科学地界定了区划范围。如绝对不允许乱占、滥开草地、严禁超载放牧。人工草地都建在降雨量较高的地方,对降雨量较低的干旱草原地区进行了以保护为主的低密度粗放性经营。有些地区甚至让它完全处在野生状态,使野生动植物得到了最好的自然发展状态。但是在上世纪初,既使目前发达的美国及畜牧业王国澳大利亚,对草原的破坏也让世人记忆忧新。如发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国土上震惊世界的“黑风暴”就是由于过度利用草原和不合理的大面积开垦,使草原相对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所致。由于吸取了教训,美国大量减少了原有牲畜头数,退还了不该开垦的草地。根据不同降雨量采取了不同的利用方式,对降雨量低的干旱草原地带采取了以保护为主的低密度放牧经营,降低了原有载畜量。上个世纪80年代初美国西部地区草原载畜量仅占同世纪初期的40%。美国的主要经验是草原的利用率不能超过草群主要种类成分的50%,而且最适宜的利用率在40%~50%之间。同样在上个世纪40年代,澳大利亚的局部干旱地区草原载畜量比80年代高4倍之多。由于对草原的过度放牧,使草原遭到严重破坏,畜牧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降低了草地载畜量,才使草原得到了最为有效的保护。澳大利亚的经验是不能超过干旱年份产草量最低时的载畜量。并在上世纪90年代初由政府宣布,干旱只是自然现象,政府不再对干旱造成的灾害进行补贴。这就使得在干旱年景下仍超载过牧而造成的损失由牧户自己来承担,从政策与体制上尽力限制了超载过牧,在干旱年景下牧户都会自觉压缩牲畜头数,使牲畜头数控制在最经济的合理范围内。
四、主要启示与借鉴
凡是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首先是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草地畜牧业。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第一目标,发展草地畜牧业为第二目标,并在发达的人工草地上实行高度集约化,而人工草地的建立都是在比较湿润的地区。对于比较干旱的天然草地以保护为主,适度利用为基础,实现了低投入、高产出,充分利用了自然生产力。其次是农业人口数量少,劳动力整体素质及单位劳动生产力极高,一般都经过专业培训,获得合格证才有资格从事农牧业生产经营。2002年美国农业人口为606.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08%。澳大利亚农业人口为85.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4.38%。而内蒙古的农业人口为1358.1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57.07%,大约是美国和澳大利亚农业人口总和的2倍。国土内农业人口密度分别是澳大利亚和美国的18.2和104.3倍。2003年澳大利亚牛的总数为922.9万头,羊3097.7万只,折合羊单位7712.2万只。美国的牛3685.3万头,羊297万只,折合羊单位18723.5万只。而2003年内蒙古全区牛499.3万头,羊6396.1万只,折合羊单位8892.6万只,比澳大利亚多1180.4万只,比美国的羊单位少53%。但是,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国土面积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总土地面积的8.14和6.54倍,因此,内蒙古的单位密度饲养量要比澳大利亚和美国大得多。可见,牧区减人、减畜是内蒙古草原畜牧业持续发展最关键的一项。第三,发达国家的投入最注重的就是投资的回报率,在农牧业发展上根据不同的降雨量确定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对于投入回报率极低或投入大于产出的产业是很少有人问津的。内蒙古是一个东北偏西南的狭长型的地带,从最东端到最西端年均降雨量相差十几倍,每个旗、县的自然资源、地理气候与经济实力等情况各不相同,一种模式不可能适合所有的牧区及农区和城郊。事实上现在有很多政策与措施确实不错,但往往是一到下面执行起来,不是走样就是太僵化,原本只适合东部,却被中、西部搞得热火朝天,东部却毫无动静或动静很小。

相关:

对四家上市电力公司的财务分析摘要:文章应用杜邦分析法对上市公司长江电力、华能国际、深圳能源、大唐国际2007年度报告及2008年度报告进行分析,对公司运营提出改进的建议并对四家公司进行综合的评价。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杜邦分析法中图..

围绕旅游积极发展新型工业促进中部崛起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广大中部地区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湖南省委、省政府要求抓住中部崛起机遇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张家界作为国内重点旅游地区,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发挥旅游..

上一篇: 对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一些思考
下一篇: 基于现行财务会计制度下的人力资本会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