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浅析广场文化虫部落快搜 活动的轰动性


更新日期:2016-06-30 15:17:41来源:网络点击:531692
摘要:广场文化活动具有群众性、综合性、包容性、休闲性和参与性,起着宣传、教育群众、鼓舞群众的作用。最大特点是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体现新时代群众文化的时尚潮流,也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关键词:广场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时尚潮流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4-0080-02
广场文化活动具有群众性、综合性、包容性、休闲性和参与性,起着宣传、教育群众、鼓舞群众的作用。最大特点是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体现新时代群众文化的时尚潮流,也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广场文化活动的兴起,很大程度满足了现代人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满足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的要求,使人们的文化审美意识提高;广场文化活动的兴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能够展示社会的精神文明,对社会文化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事实证明,什么样的经济形态,就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形态。东莞,这座迅猛发展的制造业基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吸纳了上千万外来打工人士,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打工群族。是全国最早聚集打工者的城市之一,也是打工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关注打工群族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具有新时期文化工作的重要一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东莞形成了以广场文化为主要特征的打工文化,而其中最为突出的樟木头镇,以其广场文化开展得最早、坚持得最好、特色最为鲜明,令人瞩目。
一、突出广场文化特色
樟木头镇是东莞市经济发展较快的镇区之一,房地产业闻名全国,是全国镇级房地产楼盘最多的镇,也是全国商品房外销成绩最好的镇。该镇毗邻港澳,横贯京九,地理优势,交通便利,由此吸引了30多万香港同胞、外来打工人员来此投资置业、创业生活,故有“小香港”之称。十年来,如火如荼的广场文化活动一浪高过一浪,从未间断。广大外来员工赞不绝口,称为“和谐乐园”与“平民夜总会”。樟木头广场文化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打造了广场文化的独特的品牌,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广场舞特色
广场文化活动,这跟任何新生事物一样,需要各级领导的支持和重视,以及宣传文化部门的扶持和引导,才能得到规范和有意义的开展,才能更加丰富多彩起来,才能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在樟木头,广场文化活动是多彩、活泼、蓬勃的。特别是西城文化广场投入使用以来,每当夜色降临,总会见到这样的情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当地的、外地的,还有打工的、当老板的都会涌进广场来,伴随着那动听的旋律翩翩起舞。西城广场舞,是东莞广场舞最早的策源地。西城广场建于1996年,位于镇中心区繁华地段,一直以来广场露天舞会,成为当地文化建设中的一个品牌项目。每晚前来参加舞会的群众络绎不绝,少则上千,多则上万人,连附近周边镇的打工群众,也慕名而来。这一种“自发性”的娱乐风气,方兴未艾,高潮迭起,形成了特色和规模。
西城广场舞为什么能方兴未艾,这不仅是处于镇区繁华闹市、人流量大,交通便利,而是因为这种活动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同,使之自开办露天舞会十多年来,舞友日益增加,舞会日益火红,成为了全镇文化活动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也成为了东莞各镇区文化广场学习的一个样板。
广场活动特色
西城广场舞形成了特色和规模,而东城广场的演出活动,自然就更成为一大广场活动特色。东城文化广场坐落在该镇东部新建行政区域地段,总面积达7万平方米。当地政府投入巨资,购置演出设施,改善演出条件,优化演出环境,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文化部门早计划、早安排、早准备,每年组织上百场文艺活动,做到“常年有活动、月月有演出、每周有电影、每季有赛事”。据统计,近十年来,东城文化广场演出活动平均每年达百场,观众超百万,参与的群众演员达5000人次,他们中既有打工人员、乡村农民、机关干部、学校老师,还有中小学生、幼儿园小朋友和离退休人员,形成了“广场不闲、演出不断、观众不止”的良好氛围。
广场体运特色
近年,根据“一区一广场,一村一公园,一街一景点”的文化整体推进构想,樟木头镇先后在各社区兴建了7个文化广场,从而达到文化广场向村级延伸、发展的目的。而镇级广场也拥有三个之多,功能作用形成了综合型广场文化活动特色。如毗邻火车站和花园酒店的南城文化广场,花木婆娑,绿草成荫,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文体活动的最佳场所。为了发挥该广场的优势作用,樟木头文化部门因势利导,在南城广场通过举办常年不间断的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不断增加该广场的“文化含金量”,组织中老年体育爱好者在该广场锻炼身体,开展健美操教学等活动,成为群众健身的理想场所,也成为广场体运的一大特色。
樟木头的广场文化活动,以三大文化广场最为突出文体活动特色各有千秋,形成了“晨运在南城、跳舞在西城、演出在东城”的文化活动景观,外来群众与当地群众的和谐相处、相互交融的人文新格局。
二、注重广场文化品牌
繁荣广场文化,活动是基础,创新是关键。在推进广场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樟木头镇不断创新,在形成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广场文化品牌,满足各个阶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经过五年的探索,该镇形成了三大广场文化品牌,为广场文化注入强劲的艺术生命力。
广场露天舞品牌
近年来,樟木头镇把巩固露天舞会,打造为舞会品牌,并列入全镇文化建设的一项长远目标,围绕露天舞的文化品牌做文章,下大力气激活露天舞会的生命力。运作过程,一改过去由业余舞蹈教师管理,变为现在专业舞蹈教练管理为主,采取了现场辅导,多渠道、多方法培训辅导,从而使露天舞会办得有声有色。并为参与舞会的人举办交谊舞、国标舞培训班,使跳舞“发烧友”与日俱增。如今,露天舞会成为樟木头一块响当当的文化品牌,而且还带动了周边四邻镇区露天舞会的蓬勃兴起。
广场麒麟舞品牌
樟木头镇的客家麒麟舞,有着四百年的历史,已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因而是一项参与人数众多、活动规模盛大、群众基础雄厚的民间传统艺术。为了让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焕发青春,樟木头镇委、镇政府决定把麒麟艺术表演融入到广场文化活动中来,打造广场广场麒麟舞这一文化品牌。一是组织专门力量对麒麟艺术进行深化改革;二是从表演技艺术上提高,从难度技巧上突破,从表演内容上创新,从表演形式上改进,从麒麟套路上转变;三是资金得到保障,先后拨出55万元扶持坭坡村、竹排村,搞好麒麟改革试点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向各村推广。目前,全镇拥有17支麒麟舞队,参与表演的群众近1000人。而改革后的麒麟舞艺术,赋予了新的艺术内涵和生命力,逐渐从小天地走上了大舞台。多年来,每当举办广场演出活动,都安排麒麟舞登台亮相,成为广场文化活动中的一大品牌。近十年来,麒麟舞在文化广场上演出1000多场次。东莞市每年的元宵佳节街市大巡游,樟木头的麒麟一直引领“头彩”,并多次参加全市重大演出活动和体育赛事开幕式。
广场中老年舞品牌
樟木头火红的广场文化活动中,中老年舞蹈艺术早已成为一大品牌。几年来,广场活跃着一支“铁娘子军”队伍,即樟木头中老年舞蹈队。这支以中老年妇女为主体的队伍,目前拥有队员800人,主要业务骨干60余人,表演项目主要有:扇子舞、秧歌舞、健身操、戏曲表演、大合唱等。每年,参加镇村广场文化活动60多场,上演文艺节目30多个,成为广场文化活动的常青树,深受群众喜爱。同时,这支队伍还走出了东莞,走向了全国,在多次获得市级文体比赛大奖的基础上,2002年荣获“中国威海新秧歌大赛”金奖,进一步提升了广场文化的艺术内涵。三、强化广场活动与管理
广场文化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现代城市建设水平的一种综合体现,对于推动镇区经济发展,丰富城乡文化生活,建设和谐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适应广场文化发展要求和规范广场文化的管理措施,对于发展镇文区文化、提升城市品位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作用。在这方面,樟木头镇也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加强做好如下工作:
广场的职能作用
由于文化广场是大众化、公共性的无偿的文艺活动场所,确定了广场载体的公益性地位和政府管理性质,客观上要求政府将文化广场的规划、建设、管理、发展纳入当地社会发展目标和摆上政府工作议程,这是广场文化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必要趋势。因此,文化主管部门必然成为文化广场的管理者、广场文化的组织者和文化活动的策划者。在樟木头广场文化的发展和管理中,镇文化主管部门自始至终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每年都要制订广场文化活动规划,做到长短结合、内外结合,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分工、早落实,使广场文化活动持续不断,蓬勃发展,从而形成由政府部门主导,各部门积极参与的广场文化活动机制。
广场的设施投入
文化设施是广场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城市品位和城市发展综合水平的体现,要保证广场文化的正常运作,前提是必须保持文化广场的基本设施的完善齐全。樟木头镇采取三条途径加强广场建设:一是通过政府投资进行舞台构建,环境绿化,设备更新等项目建设;二是借助企业投资形式兴建广场文化设施,以广场文化的人气带旺商业的发展,互利互惠,相得益彰;三是借助社会力量兴建广场文化设施,以冠名权扩大投资者的知名度,双赢双利。这些措施使樟木头形成了“一区一广场”、“村村有广场”的文化广场格局,全镇广场文化设施已基本配套齐全,文化设施总面积达17000平方米,文化设施项目达36个,初步建成了具有文化服务、文化传播、文化交流等功能的广场文化设施格局。
广场的活动氛围
衡量广场文化活动兴衰的一个主要标志就是广场的文化活动氛围是否浓烈。营造广场文化活动氛围不仅仅是搞几次演出或比赛,而是指整个文化广场的文化气息、人文景观和周边人气。在开展广场文化活动中,樟木头镇十分注重打造广场文化的“氛围板块”。采取“长短计划、内外配合、社会参与、共同营造”办法搞活广场文化活动。一是常年不间断安排文化活动;二是保证文化活动的多样性和时效性;三是注重社会的广泛参与性;四是保持文化活动的多样性和生动性;五是坚持文化活动的创新和提高。目前该镇文化广场活动频繁,氛围浓烈,广场活动形成优势,演出形式新颖,文化活动档次不断提升。
广场的人才队伍
人才是广场文化发展和生存的根本因素,广场文化艺术活动成败的关键在人才。就广场文化的运作需要而言,人才兴则广场文化兴。樟木头镇从解决广场文化活动最突出的人才问题入手,逐步建立了一套适应广场文化需要的人才机制。一是通过引进、招聘、吸收、培训等途径,建立一支适应广场文化需要的策划、编导、创作、表演、设计、舞美等门类齐全的专业人才队伍;二是通过建立业余文艺骨干形式,稳定广场文化活动骨干;三是通过各类文艺比赛,挖掘一支社会上有特色的人才队伍,以保持广场文化活动的优势和发展潜力。
广场的横向联系
广场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形式多休养,内涵丰富的文化活动。而横向联系恰恰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多年以来,樟木头文化部门采取切实措施扩广场文化活动的横向联系。一是经常邀请知名度高的专业表演团体和著名歌唱家参与广场文化表演,增强广场文化“亮点”;二是建立文化“独联体”,以周边地区为格局,开展横向演出交流活动,增加广场文化的“鲜活度”;三是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由企业文艺表演团体“轮流做庄”,发挥企业文化优势;四是发挥校园文化作用,注重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五是开展各种文艺赛事活动,特别是开展具有轰动效应的全国性文艺赛事,产生广场文化效应,提高广场文化品味。
樟木头的广场文化活动,之所以热潮澎湃,这是因为当地注重打造广场文化的“氛围板块”,采取“长短计划、内外配合、社会参与、共同营造”的办法。使当地的广场文化活动突出“五个特色”亮点:一是常年不间断安排广场文化活动;二是保证广场文化活动的多样性和时效性;三是注重群众的广泛参与性;四是保持广场文化活动的生动性;五是坚持广场文化活动的创新和提高。
参考文献
多层次强化中心作用.全方位营造群文热土.中国文化报,2009-07-26.
日.成都市文化馆调研信息部课题组.
吴维保著.文化零距离.南方日报出版社.
作者简介:赖业伟,男,广东东莞人,东莞樟木头镇文化广电服务中心副主任。

相关:

浅谈新现代主义摘要:新现代主义发展了现代主义的功能原则,重视人的感情需要,重视文脉和传统,重视环境和生态的保护,积极地运用新的结构、技术手段和材料。关键词:新现代主义;反建筑;新现代主义建筑中图分类号:J534 文献标识码:A..

徽商银行:“变大”与“做小”当徽商选择摒弃小银行模式时,他们在绕开小银行发展诸多不利因素的同时也迎来了更高的目标和更多的挑战。2006年5月,距徽商银行的成立已有半年的时间,此刻媒体对重组徽商事件的报道已逐渐平息,但随着江苏、山西、东..

上一篇: 试论做好城市供水工作的基本环节
下一篇: 事业单位档案整理工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