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中国“弓型”发展战略刺杀据点 显山露水


更新日期:2016-06-30 08:42:08来源:网络点击:530275
由川渝数十位专家历时两年进行的《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课题已经完成,并受到中央高层重视。研究报告认为,成渝经济区具有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区不同的区域特点和不同的经济结构特色,它在全国的区域分工和空间布局中完全可以扮演一个“五个基地、一个屏障”和带动西部发展的重要角色。从未来发展的趋势看,成渝经济区完全有可能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五极。
岁末年初,适逢国家“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带着对成渝经济区未来建设和发展的美好期待与关注,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课题组组长林凌教授。
记者:林教授,您主持并参与的重大科研课题《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目前已经完成,这是在国家发改委公开招标的“十一五”研究课题中,被采用的56个课题中西部惟一的入围项目是什么原因使您能付出这么高的热情关注成渝经济区的建设呢?还有,您能谈谈成渝经济区的范围和基本情况吗?
林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之初,其意旨在吸引东部的资金、技术、人才等向西部转移,推动西部经济增长,牵引中国实现经济平衡发展的大变革。但事实上,西部大开发六年来,期待中的规模“转移”并没有出现。虽然西部经济的确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并未从根本上扭转西部落后的态势。相反,比起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东西部的差距越来越大。现在,“十一五”规划从行政区计划逐步向区域规划转变,是非常重大的改革,这是我们早就希望的,现在终于迈出了步伐,激发了我们关注和研究的热情。同时,在西部大开发中,尽管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提出了三个重点地带和区域,但仍然显得过大,重点仍然不突出,我们感到,在这三个重点地带里面,长江上游经济带核心地区——成渝经济区,在两部最具有成为经济增长极的条件。再者,我长期在四川和重庆工作,对这两个地区的情况比较了解,从两地经济结构、城市结构、交通条件、自然环境、历史渊源来说,如果能够打造成一个双核经济区,对西部大开发和全国的发展都会有重大意义。
如何界定成渝经济区的范围呢?我们认为必须坚持五个原则:一是地域连片,自然条件相似,二是经济集聚程度高,分工明显、互补性强;三是经济区内有一个或数个大型城市为核心,形成一个或数个城市群和城市带;四是经济区内外交通网络基本建立,形成对内联系紧密、对外开放度较高的格局;五是经济区范围保持县及县以上行政单元的相对完整性。
基于这五个原则,成渝经济区范围具体就包括除攀枝花市、广元市、巴中市与阿坝、凉山、甘孜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和绵阳、乐山等四个县之外的四川省其他地区以及除黔江、酉阳、秀山三县之外的重庆市其他地区:合计县级行政单位142个,城市35个,其中特大城市两个,中等城市16个,小城市1 7个。
下面这些数字可能会更直观地勾勒出成渝经济区的轮廓。面积:20.28万平方公里,占四川、重庆两省市总面积的35.75%,占西部总面积的2.95%,占全国总面积的2.11%。
人口:9959.06万人,占四川、重庆两省市总人口的85.39%,占西部总人口的26.96%,占全国总人口的7.7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90人。
GDP:GDP总额7089亿元,占四川、重庆两省市的91.98%,占西部的30 88%,占全国的6.05%:人均GDP7120元,比四川、重庆两省市人均GDP高510元,比西部人均GDP高814元,比全国人均GDP低1981元。
三次产业结构:一、二、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7:44:39,优于西部的19:43:38,低于全国的15:52:33。
经济密度每平方公里平均产出为349.42万元,比西部平均高315.99万元,比全国平均高227.28万元。
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率35.1%,西部为27.7%,全国为39.09%,比西部高7.4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低4个百分点,城市密度:平均每万平方公里有城市1.73个,西部为O.24个,全国为O.7个,远高于西部和全国。
居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30元,西部为7205元,全国为8472元,高于西部O.35%,低于全国14.66%。
农民人均纯收入2250元,西部为1966元,全国为2622元,高于西部14.45%,低于全国14.19%。
记者:本次国家把成渝经济区列为四大重点关照经济区之一,标志着成渝经济区的发展规划已经纳入国家重点发展规划,这将使成渝经济区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那么,成渝经济区的建立对西部未来的发展有何意义和作用?
林凌:成渝经济区地处我国核心地带,历史上曾是抗日战争的大后方和国家的战略后方基地,现在仍然是国家安全布局的重点地区之一。这个地位是由它的区位、自然条件和已建立起来的强大的国防科技工业基础和重大装备制造业基础,以及正在快速发展的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所决定的,不会因为时代的不同、科技的发展、战争样式的变化而改变,是别的地区无法替代的。
成渝经济区位于西部三大经济带——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南贵昆经济区、长江上游经济带之间,它东沿长江和上海至成都的国道主干线通长三角出东海,南连西南出海大通道经云贵、两广、港澳越珠三角出南海,西南经内蒙古至云南的国道主干线达东南亚和南亚,西穿川藏公路通西藏,西北接宝成铁路、兰渝铁路、西渝铁路达陕甘宁青新接中亚。目前成渝经济区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西藏、新疆、北京,在今后进一步通达的立体快速交通条件下,成渝经济区完全能够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承南接北、通东达西、带动整个西部发展的重要作用。
成渝经济区是我国西部经济活动最集中的区域。它位于长江上游的四川盆地,土壤、气候、雨量等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城市依江河而立,人口顺江河密集,工业沿江河布局,农业由江河灌溉、经济活动沿江河集聚,在占全国2.11%面积、7.7%人口的范围内,产出了占全国6.05%的国内生产总值。其对国家的贡献与京津冀经济区不相上下。这种情况,与世界上许多国家人口、城市、经济活动集中在沿海和大江大河流域完全是同一规律。这种自然形成的景象,西部地区无一处可与伦比。
成渝经济区位于我国长江的上游地带,是我国水资源、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我国未来清洁能源的主要供应基地;同时对整个长江流域、特别是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承担着重要的保护和屏障作用。这个地位是全国任何地区所没有的。
正因为成渝地区有这些特殊的战略地位,国家在全国区域空间战略布局中,在西部必然首选成渝,也必须首选成渝。成渝地区在古代就有三足鼎立的分量,在今天,成渝地区为中华民族承载着生态安全、国防安全的重托,为本地区和西部人民的富裕肩负着重任,成渝地区也有能力承担这一重任。
基于以上分析,位居西部的成渝经济区,将在纷繁复杂的国际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中实现和平崛起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国家战略中,以跨越式发展的姿态与东部三大经济区优势互补、协调推进,在全国区域分工和空间布局中扮演一个“五个基地、一个屏障”和带动西部发展的重要角色。五个基地是国家的能源基地,装备工业特别是重型装备制造业基地,国防利技工业的战略后方基地,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特色农牧业产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一个屏障是: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的生态屏障。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成渝经济区完全有可能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第五极。
记者:在分家八年后,四川和重庆再度“合二为一”——只是这一次扮演的主角不再是行政区划,而是两地问渐趋一体化的经济联系。面对这种新的发展格局,您如何看待昔日这两个“欢喜冤家”的关系呢?谁将会是经济区未来发展的龙头老大?
林凌:这种提法不妥,不是四川和重庆“合二为一”,而是四川和重庆接壤的最发达的部分的区域协作,不是谁作龙头老大,而是典型的双核经济区和西部最大的双核心城市群。
在此前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基本是秉承均衡发展的模式。各省各地都在利用国家对西部大开发提供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进行全方位的发展,试图“全面开花”、快速发展。但就实际情况而言,西部地区太辽阔,资源分布不均,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也各不相同,采用“撒胡椒面”的促进发展方式,效果并不能完全令人满意。从全国来讲,东北老工业区重振、中部崛起,需要一个协调发展的局面。但从西部来讲,却只能在非均衡的发展中去实现协调。
这也意味着,从西部大开发的全局考虑,应选择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经济潜力看好的地区进行从政策、资金以及产业布局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并以此来带动西部地区周边区域发展,形成示范效应。这~发展模式在当初东部经济实现腾飞时已得到印证。华南地区正是先将珠江三角洲发展起来,从而带动了整个广东省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山东也是率先重点发展了胶东半岛。
大西部有12个省市,西部大开发事实上不可能在所有地区均衡有效地全面启动,必须找准一个能够最迅速崛起、最有辐射力和拉动力的地区,将其作为整个大西部开发的重点。成渝经济区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正是国家在对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进行综合考量后的一个结果。
记者:成渝经济区的定位是“五大基地一个屏障”,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如何发挥区位特色,加快一体化进程,推动成渝经济区更快更好地发展,使之成长为全国新的经济增长中心?
林凌:成渝经济区开发历史悠久,发展道路独特;水资源、水能资源、天然气资源和钒钛等矿产资源特别丰富;有良好的工业、农业、交通、科技、教育基础,是西部经济最发达、经济密度最高的区域:是国家重要的国防科技研发生产基地:是西部城市密度最高的城市密集区,全国少有的双核城市群;是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安全保护带;是西部唯一符合经济区基本条件、具有巨大生产能力和开发潜力,能够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繁荣和提高全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经济区。虽然成渝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津京冀等相对发达的经济区相比有许多劣势,但由于它位于西部的核心地区,具有连接西北、西南和通海达疆的优越条件,构成了国家的战略后方基地;在产业结构上,全国能源基地、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基地的地位十分明显,近年来以IT产业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据此,我们认为,成渝经济区具有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区不同的区域特点和不同的经济结构特色,它在全国的区域分工和空间布局中完全可以扮演一个“五个基地、一个屏障”和带动西部发展的重要角色。从未来发展的趋势看,成渝经济区完全有可能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五极。

要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是改革现行的行政区划分割、封闭、封锁的体制,特别是财政分灶吃饭的体制:另外,跨省区的经济协作,必须由中央来统筹协调:第三,要发挥企业和市场的积极作用,实现产业的协调和互补,打造产业链、产业集群。
记者:成渝经济区的发展已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当中,近期成渝经济区有哪些可启动的行动计划?
林凌:我们已提出“七点行动计划”第一,从本经济区的特色区位出发,在全国区域分工和空间布局中,发展本地区的特色经济,大力推进“五个基地、一个屏障”战略目标的实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优化区域空间布局的理念,把本经济区划分为重庆、成都、川南三个城市群、川东北经济区和三峡生态经济区,共五个次区域。各次区域之间实行功能分工和密切协作,促进本区域的协调发展。川东北经济区是重庆的腹地和直接辐射区,三峡生态经济区是本区域重点保护地区,要给以特别关注。
第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特色产业。在新型工业化中坚持发展高新、改造传统、劳动密集三者并举的方针,坚持在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中推进工业化的方针,坚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中推进工业化的方针。在产业选择上,特别要发展本土特色资源开发性产业、运输成本低的高新技术产业,电、气、水、劳动力等低价生产要素构成的、有环境保护设施的高载能、高载水产业.运距短、供本土消费的产业。必须保持本经济区的粮食自给,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各城市产业要各具特色,打破大而全、小而全,实行专业化协作,社会化生产。
第四,发挥本经济区“军工出身”的优势,努力保障国防工业的发展,同时把国防科技工业和民营工业紧密结合起来,采取军民结合和现代产权制度的形式,把已经成熟的军民两用技术,向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转化。除转化成功的汽车工业、家电工业外,核电的设计和设备制造、飞机的设计和制造、军用电子、航空航天电子、汽车电子、家用电子的设计和制造、船舶工业等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第五,以重庆、成都两个特大城市为依托,通过发达的交通通信网络,壮大重庆、成都、川南三个城市群,大大提高其辐射、集聚和综合服务功能,在铁路和高速公路沿线,大力发展城市带,特别要积极推进成、德、绵城市带、成、内、渝城市带、成、遂、渝等城市带的发展,把重庆、成都两大增长极连接和整合成为一个巨大的增长轴,使成渝地区尽快成为高速城市化和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区。
第六,加快区域内外立体交通网络的建设。在经济区内,主要是加快城市间点对点的快速通道建设,包括重庆、成都间快速客专铁路通道建设,重庆、成都两大都市圈内快速通勤通道建设,成德绵城市带快速铁路通道建设,区域内环型快速通道建设,构建密集的区内城市交通网络,促进城市间的产业分工协作和人流、物流的迅速通达。在区域外,主要是加快国家五纵七横主干道中从内蒙古呼和浩特经陕西、成都、自贡、宜宾、昭通、昆明至越南的一纵和上海经南京、武汉、重庆至成都的一横高速公路建设,重庆经遵义、贵阳至广西北海的出海主通道和成都经泸州、毕节至广西北海的出海辅通道建设,兰州经遂宁至重庆、西安经达州至重庆的沟通西北铁路建设,构建成渝经济区通疆达海的交通网络体系,促进成渝经济区与全国各经济区的合作和本区域的对外开放。
第七,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治理的体制和机制,把长江上游的生态安全特别是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放在重要地位。生态安全包括在长江上游长期实行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两大环保工程,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流入库区的泥沙;在长江干流、支流和库区内防治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保护库区的水质;在金沙江上建设溪洛渡、向家坝两个特大型水电站,大量拦截泥沙,保障三峡大坝的安全。我们建议借鉴美国田纳两河流域设立国家管理局的办法,建立长江上游和库区生态环境管理局,把生态环境建设和库区产业选择、产业布局纳入这个管理局管理,由国务院直接领导。同时,我们还认为,三峡库区百万移民后,环境容量仍难承载库区目前还留有的1300万人口,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使农民致富的矛盾十分突出。必须制定新的移民计划、启动新一轮移民机制。建议加快重庆西部地区的开发力度,发展渝西工业,为新一轮库区移民创造条件。

这七点是推动和加快成渝经济区建设的未来发展策略,近期可启动和实施的行动计划主要有:一是国家发改委应尽快组建成渝经济区“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机构,进入编制程序。同时建立类似长三角、泛珠三角的高层协调机构,具体推进成渝经济区的规划建设和协调发展。二是积极实施今年二月川渝两省市签署的“1+6”协议,深化川渝两省市政府间的合作,进一步启动多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机制。三是召开由重庆和成都两市轮流担任主席的成渝地区市长联席会议,探讨成渝经济区区域合作问题。四是由川渝两省市政府、企业界、学者专家组成课题组专门研究经济区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和专业化分工协作问题。五是由国家环保总局和有关部门主持召开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环保工作协调会议,研究分析环保形势,总结经验教训,研讨建立统一组织、制定统一规划和开展统一行动问题。六是由四川和重庆两省市分管领导主持,讨论和确定成渝地区交通网络建设规划和重点项目,加快成渝经济区内城市间快速轨道交通建设,成渝经济区通疆达海通道建设,长江上游干流航道整治和港口建设,重大装备外运通道建设。七是尽快研究落实对成渝经济区的扶持政策。包括西部大开发政策、老工业基地政策、财政贴息和财政转移支付政策、长江上游生态建设补偿政策、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和资本市场的政策等。
希望在携手中点燃——川渝“1+6合作协议”签署一年回眸
经过敏年的民间交流和学术界的研讨,2004年,川渝两省市旨在共谋长江上游经济区发展的合作终于进入实质性阶段,2月,两地高层在蓉签署了《关于加强川渝经济社会领域合作共谋长江上游经济区发展的框架协议》和《关于共同推进川渝两省市重大交通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合作协议》、《关于加强川渝两省市文化合作共谋文化发展的协议》、《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的协议》、《关于进一步加强川渝两省市公安机关警务联勤工作的协议》、《关于共同推进川渝两省市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发展的合作协议》、《关于加强川渝两省市旅游合作的协议》等六个协议。“1+6”合作协议被视作提升川渝两地交流合作层面,拓宽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促进两省市共同发展的重要推进器。一年过去,川渝合作成效显著。
基础设施: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公路方面:成渝公路环线已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邻水至垫江高速公路、南渝高速公路项目预计今年开工建设。遂渝高速公路预计2006年建成通车,
铁路方面:今年,遂渝铁路将建成通车,达成铁路扩能项目和襄渝线达州至重庆增建二线项目也将陆续开工建设。
航运方面:九龙坡-泸州-宜宾川江航道项目开工建设?
电力方面: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已审定的四川、重庆电网2020年目标网架规划.双方进一步加大了电网建设力度;协议共同推进的南充—万州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于去年建成投产。
天然气开发、利用方面:川渝将共同争取国家加大对两省市范围内天然气勘探、开发以及管网建设的增资力度
农业:“绿色通道”正式开通
一是建立了川渝农村经济联席会议制度;二是签署了《川渝共建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协议》,“绿色通道”于去年10月1日正式开通;三是四川省畜牧食品局与重庆市农业局签订了《关于畜牧兽医方面合作协议》;四是两省市供销社拟定每年举行一次川渝供销社主任联席会议、
旅游:共同打造精品线路
四川与重庆共同推出乐峨-蜀南竹海-长江三峡精品旅游线,合作规划建设嘉陵江流域旅游线;与重庆、贵州合作开发“川渝黔金三角旅游线”;广安与重庆共同打造了“川渝红色旅游线路”。川渝两地旅行社基本实现同等优惠,
广电:合作内容不断丰富
川渝在辖区内各地实现全面覆盖的合作全面落实,双方数字电视机顶盒中各有6套节目相互传送。双方就建立新闻信息共事平台和加大专题类节目的交流与合作进行了磋商
警务:联动机制初步建立
一是川渝接壤区县公安机关之间,已有12个县对口签订了合作协议。二是建立了信息共享,情报互通制度。三是双方禁毒总队联合开展遏制毒源活动,刑侦部门联手破获多起大案要案,经侦部门协商处理多起执法纠纷。

相关:

网络经济时代下企业微博营销策略分析网络经济作为社会的一种现代经济发展,为企业营销工作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企业也因此可以有持续性的发展。本文以网络经济时代为分析背景,在探讨网络经济时代下企业微博营销现状的基础上,就企业微博营销的策略进行分析..

“阳光”培育忠诚用户用阳光驱散顾虑,用温暖换取称心,这样的经营服务难道还留不住客户?东风商用车公司汇聚了东风汽车公司30多年来建设与发展的成果,被称为东风文化的传承者、东风品牌的建设者、东风事业的主力军。东风商用车公司的创..

上一篇: 粤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
下一篇: 金融行业上演“中国好银行”选秀大戏